收藏 分销(赏)

平淡的深刻——电影《超脱》人物的形象构建与心理解读.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2238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淡的深刻——电影《超脱》人物的形象构建与心理解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平淡的深刻——电影《超脱》人物的形象构建与心理解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平淡的深刻——电影《超脱》人物的形象构建与心理解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4平淡的深刻 电影超脱人物的形象构建与心理解读文|李佩雯影片超脱是由英国导演托尼凯耶(Tony Kaye)执导的于 2011 年上映的作品,电影以男主角亨利的视角展开,亨利在公共教育系统中穿梭,将自己隐藏于“代课老师”这一社会角色之下,渐渐成了这个荒诞世界中的局外人。亨利看似冷漠淡然,实则其内心却仍存有着无私、善良与对抗荒诞的勇气。一、超脱中的荒诞感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中说道:“我对自己存在的确信和我试图给这种确信的内容,两者之间的鸿沟,永远也填不满。我永远是我自己的陌路人。”加缪认为世界与人的对立,指人在经历了荒诞所带来的不适感与痛苦之后,开始注重自我探索,而脱离旧有规则与范式的裹挟,即荒诞

2、感导致世界与人开始形成对立。世界与人的对立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由外向内意识到荒诞的过程。在电影超脱中,亨利在历经了生活中的荒诞所带来的痛苦之后,自觉地与世界形成了对立。电影文本中,因为经历了世界与人的断裂,片中的人物难以找到自身存在的合理性的依据。他们不仅走向自我放逐,同时还和他人形成了对立,被人与人的陌生所折磨。但被现实世界中不可避免的荒诞感所围绕,男主角亨利并没有溺毙于世界与人的对立之中。他认为,为了保护人的思想不受荒诞所侵害,保护人的大脑不被这些愚昧所控制,学生必须学会阅读来激发自己的想象力、意念、信念系统。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这项技能来保护和维护自身的思想。

3、“向内看”需要工具,去审视自身理想与世界实际无理性的对立。而亨利所教授的文学课程,正给予了人同世界相对立的力量。在影片中,亨利的荒诞感是由于世界与他的对立,和他与他人的对立而生成的。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亨利尽可能地与他人保持距离,将自己与外部世界割裂开来,与世界,与人形成对立。亨利身处于被荒诞所裹挟的环境中,人不仅仅与世界对立,更是与他者对立。影片中,亨利对荒诞的世界难以产生归属感。在家庭环境里,亨利经历了幼年时父亲的缺席与母亲的自杀。这样荒诞的童年,让他对这个世界产生出了一种难以融入其中的陌生感,他从小就深刻体会到了世界的荒诞性,这样的感受使亨利的行为模式自幼年起就从理想状态的“沟通共处”,逐

4、渐转向“逃避冷漠”,逃避自己的过去、自我封闭,难以与人建立起深刻的情感联系。在影片中的社会环境里,亨利暂时就职的高中里,学生同老师、学生同学生相互对立。在这所学校里,初次来到课堂之上的亨利被同学口出恶言多次挑衅,教师在学校里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尊严。学生躲避学习的任务,家长也逃脱培养子女的职责,教师已成为学生和家长的仆人,终日受其劳累。在电影文本中,亨利所处环境之充斥着的荒诞,难以使他将自身对世界的认识和与世界的关系统一起来。这样的人际关系使亨利难以从中获得归属感,所以亨利才会对生活产生强烈的陌生感,人与人形成了对立。二、超脱中的反抗加缪称:“我所感兴趣的并不是荒诞的发现,而是其后果。”也就是说,

5、指出荒诞不是他的目的,对待荒诞的态度才是关键。加缪认为对待荒诞的态度不仅有否定的态度(生理自杀、哲学自杀),更有肯定的态度(反抗)。加缪认为,对待荒诞正确的态度只有一种,那便是反抗。在影片超脱中,对待荒诞,他者与亨利的不同态度恰好符合上述加缪对于态度所作出的分类:他者的态度是否定影电视电35的,分为“放弃”与“自杀”;亨利的态度则是肯定的,他坚持与世界进行着反抗。加缪认为:“反抗就是人与自身的阴暗面之间永恒的较量。它是对一种不可能达到的透明性的追求。它每时每刻都对这个世界质疑。”反抗就是在生活中要清醒地认识到荒诞的存在,以不止息的态度挑战荒诞,与荒诞共存亡。因此,只有用“是否清醒地认识到荒诞”

6、这一判断准则才能将努力地反抗荒诞的勇士与浑浑噩噩的碌碌度日的庸人区分开来。要与世界进行较量,唯一的积极方式就是反抗荒诞。反抗指的就是荒诞的人清醒过来,意识到了荒诞,在与荒诞共存的同时也在恒久地对抗荒诞。影片中男主角亨利的反抗是一种与世界的较量,虽然世界是荒诞而恶心的,但他仍然给世界带来善意与理性的光明。在影片中,亨利作为一名反抗者,从未停止过向荒诞进行反抗的斗争。身为一名教师,他直白地将这世界向仍懵懂的学生解剖开来,使这世界的残酷在学生面前袒露无遗。他教授学生阅读的重要性,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向这世界的荒诞进行反抗的重要性。只有在这时,他为自己所构建的围墙才能坍塌,与学生进行灵魂上的交流与教

7、导。亨利与世界的较量的过程,体现了他作为反抗者的伟大。在反抗的过程里,亨利拯救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艾丽卡和祖父。他将艾丽卡从街头的失足生活中解救出来,将艾丽卡安置在家中,给予她温饱与平等的交流权利。在与艾丽卡一起生活的日子里,亨利感受到了久违的女性温暖,这样的良性的人际关系使他回忆起童年与母亲相处中为数不多的快乐时光。在祖父弥留之际,亨利以祖父的孙子的身份,宽慰了祖父;同时在祖父的不断忏悔中,以祖父的女儿的身份,原谅了祖父。他的双重原谅使得祖父放下最后的重担,得以安心地离开人世。亨利自己也最终从家庭悲剧造成的痛苦中抽脱出来,化解与他者的对立关系。他在救赎艾丽卡与祖父的同时,也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

8、。在影片中,亨利所遭受的绝望与痛苦是多层次的。对于亨利自身来讲,首先是幼时失去母亲的经历。亨利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了父亲和母亲的关爱,这样残缺的家庭结构使得亨利从小沉默寡言,难以与人建立起长期的亲密关系。其次是在成年之后,教师的职业,使得亨利面对的是一个荒诞的工作环境。在混乱的学校里,遍布的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伤害,还有人与世界的对立。他者的自杀,为亨利带来了外部的打击。亨利两次目睹了他人的自杀,第一次是母亲,第二次是梅雷迪斯。幼年时,亨利没有能力去阻止母亲走向自杀的结局。母亲的自杀对亨利造成了持续一生的影响。亨利在此之后变得难以与人建立起长期的深刻关系,虽然他看似冷漠,但内心却充满着善良。所

9、以当他成为教师之后,亨利认为自己有职责教导学生对抗荒诞,防止他们走向歧途。但在影片中,在亨利的干预下,梅雷迪斯还是选择了自杀。梅雷迪斯的自杀宣判了亨利的失败,学生的死亡使亨利再一次堕入荒诞所带来的巨大痛苦和自我怀疑之中。但亨利在这样的绝望境地中未曾放弃坚持抵抗荒诞,亨利极力鼓励自己的学生、祖父和艾丽卡写作,实则就是在赋予他们话语权,通过写作来与世界对话,与自己对话。在影片的最后,亨利不再逃避与人建立深刻的联系。不论是喜悦还是苦涩,亨利用饱满的热情去尽可能多地体验现世的一切。亨利在感受了世间的痛苦后早已清醒,在家庭环境和工作环境都呈现出令人绝望的荒诞之时,仍然保持坚持反抗的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这样

10、的坚持令人动容,体现了亨利作为一位存在主义者的尊严与伟大,他的坚持恰好证明了存在主义的实践并不是定然走向虚无,而是能够成为一种符合人道主义的人文关怀,指引人们更好地、更努力地在现世生活。三、超脱中的超脱与救赎电影超脱是一部有着存在主义内核的影片,片中人物的各种遭遇与灵魂失语有力地刻画了这个世界是如何荒诞。作为反抗者,亨利对荒诞进行不止息的反抗,他用实际行动捍卫着自己的尊严。他极尽所能地体验生活、拥抱生活。纵然在反抗荒诞、与荒诞共存亡的过程中,亨利一直被负面的情绪所打击,但他清醒地对待荒诞,拒绝逃避与放弃,最终获得了人生的意义与真正的幸福。亨利对抗荒诞的行动,如同西西弗推动巨石的苦役般永无止境,

11、36充满痛苦。但亨利作为反抗者的尊严,恰好体现在他无休止的反抗行为之中。亨利感受到荒诞所带来的痛苦之后,不仅没有放弃对抗荒诞,更是以教师的身份教授学生反抗的精神与手段。在影片开端,四位教师直面镜头讲述自己成为教师的原因。导演托尼凯耶有过长时间的纪录片创作经历,这种纪录片式的处理使得影片的纪实感在一开头就得以确立。而这种打破第四面墙的方式故意模糊了电影剧作与现实生活的间隔,使得观众能够产生共鸣。在他们的讲述中观者可以得知,他们并不是发自内心地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他们抑或因为机缘巧合才成为教师,抑或从小对老师产生了抵御心理机制,但生活迫使他们成为教师。与他们对比,亨利成为老师的原因却显得格外纯粹,他

12、只是单纯想要拯救那些因为父母的失职而走向毁灭、融入荒诞的孩子们。亨利发自内心地悲天悯人,实则就是他作为荒诞反抗者的尊严的体现。在影片中,亨利的痛苦不仅体现在早期追求“完全超脱”无果上,更是在后期转而追求“不完全超脱”仍受打击上。亨利的痛苦来源于外界荒诞与自身反抗之间的矛盾冲突,无论是自身行动所导致,还是他人行为所给予,痛苦都是无休止的。荒诞不能被人类所消灭,面对荒诞,亨利如西西弗一般,选择了善良与救赎,但这种救赎却是现在与种种现在无休止地延续。所以,像西西弗推动的巨石,到达山顶注定再次滚落,亨利的救赎也是一种循环往复,永远不会结束。亨利早期试图追求的绝对意义上的“超脱”,是一种与现实失去联系的

13、超脱。如果能够达成这样的超脱,那必然会变成一座真正的孤岛,与他人不再往来,失去与世界的各种联系。这样的超脱是不现实的,而且实质上是一种对荒诞的逃避。只要人还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就不可能脱离一切,达到全然超脱。亨利的痛苦来源于他总在试图将自我与现实存在割裂开来。然而自我与现实的割裂几乎不可实现,因为自我并不是虚无的,自我连接着回忆与经验以及他者与其他一切相关事物。在影片的结尾,亨利在课堂上讲授了爱伦坡的小说厄舍府的倒塌选段。这一段选文很好地展示了亨利在拯救梅雷迪斯失败之后的内心痛苦的挣扎。厄舍府与其背后的情绪作为一种意象,不仅指亨利在面对他者无可挽回的死亡时所感到的痛苦;同时也指像梅雷迪斯与亨利

14、母亲一样被边缘化的个体灵魂的痛苦申诉,他们长期处在被压抑的真空状态荒诞困境中,孤独感使他们如同溺水一样被囚禁在痛苦之中难以自救,最终不得已选择自杀的方式得到解脱。荒诞给予亨利的打击是不可避免且不可休止的。最终亨利认识到了只有不完全超脱的超脱,才是通往真正救赎的道路。幸福和荒诞是同一块土地上的两个儿子,幸福蕴含在对荒诞的对抗里。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里提出:“荒诞是不可能被消除的,永恒也不应该被相信,只有现实的斗争和幸福才是唯一真实的。”虽然加缪对人类命运的认识是悲观的,但是他对于人类本身是乐观的。他认为一切幸福,起源于摆脱麻木,认识到荒谬的存在。虽然自杀看似的确能够永久性摆脱所有暂时性问题所带来的

15、烦恼。但这样的行为,追根溯源,实则还是一种放弃。一旦屈服于荒诞的压迫,选择自杀,便失去了作为人反抗荒诞才能获得存在的尊严。在影片中,亨利的救赎同西西弗的苦役一样,是一个永远继续的使命。这个过程本身看似是绝望而无意义的,但反抗荒诞恰恰是亨利的价值体现和幸福所在。获得幸福唯一的办法是“把这个救赎的过程视为最高的意义,即使它是未知的、荒诞的”。正如西西弗在面对荒诞之时,用执着的态度坚持反抗。“他从超越自然的希望中摆脱出来,同意生活在荒诞世界中。”西西弗是荒诞的英雄,这表明处于荒诞之下人仍然可以拥有自由、保持明智。对于荒诞的人而言,理想就是现在和种种现在的延续。反抗荒诞正是亨利的救赎过程。在影片中,亨利极力地帮助学生与艾丽卡,他极其真诚地去唤醒这些偏离人生正途的年轻灵魂们。亨利的幸福来源于荒诞,他从荒诞中获得了三个结果,即他的反抗、他的自由和他的激情。在反抗荒诞的过程之中,他获得了终极的幸福。(作者单位:重庆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