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汇总1单选题1、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能助燃,可作燃料B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C细铁丝在空气中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答案:DA、氧气能助燃,但不具有可燃性,不可作燃料,故选项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错误;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氧气的浓度不够,故选项错误;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D。2、下列活动中,没有运用氧气的相关
2、性质的是()A做高能燃料B富氧炼钢C急救输氧D动植物呼吸答案:A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高能燃料,故A不正确;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用作富氧炼钢,故B正确;C、氧气能供给呼吸,可以用作急救输氧,故C正确;D、氧气能供给呼吸,可以用作动植物呼吸,故D正确。故选A。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不需放少量水的是A硫磺B红磷C铁丝D蜡烛答案:D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空气,所以要在瓶中放水吸收二氧化硫,不符合题意;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较高温度五氧化二磷固体,所以要在瓶中放水吸收五氧化二磷的热量,防止瓶底炸裂,不符合题意;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高温四氧化
3、三铁固体,所以要在瓶中放水吸收四氧化三铁的热量,防止瓶底炸裂,不符合题意;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水,所以瓶内不能有水,否则会干扰水雾的观察,符合题意。故选D。4、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C白磷熄火、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答案:DA、该装置是利用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反应后,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进入试管,进入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装置漏气,外界空气进入,会使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B、白磷的作用是将试管内的氧
4、气耗尽,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进入试管,进入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不符合题意;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否则,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会使进入水的体积偏小,从而使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故进入水的体积大约是:130mL15=26mL,故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50mL-26mL=24mL刻度线处,符合题意。故选D。5、某些袋装食品需要充气防腐,下列最宜作充入气体的是()A氮气B氧气C甲烷D一氧化碳答案:AA、氮气性质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且无毒,可作保护气,故A正确;B、氧气性质活泼,具
5、有氧化性,所以不能用于食品包装填充气,故B错误;C、甲烷是易燃物,容易发生事故,故C错误;D、一氧化碳易燃易爆且有毒,不能用于食品包装,故D错误。故选A。6、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2是用该装置测得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磷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O2迅速消耗造成的Cc点时反应刚好停止Db、c、d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答案:DA、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红磷要过量,故A错误;B、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红磷燃烧放热造成的,故B错误;C、a点温度最高,由此可知,在a点时反
6、应刚好停止,故C错误;D、在a点反应已经结束了,b、c、d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故D正确。故选D。7、下列气体中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A氨气B二氧化碳C氢气D氧气答案:D氧气具有供给呼吸的性质,能够用于医疗急救。故选D。8、空气炸锅是厨房日常小电器,其工作原理是将锅内空气加热后循环吹向食物,使食物变熟。在空气炸锅内循环的气体,含量最高的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答案:A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为: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含量最高的是氮气,故选A。9、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气体是AN2BCO2CO2D稀有气体答案:C拉
7、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故选C。10、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A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质量增加B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质量不变C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答案:D分析: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可作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会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锰又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所以
8、会使反应速率加快,加热高锰酸钾也会生成氧气,所以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单纯加热氯酸钾相比,质量增加。故选:D1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有关空气成分的描述正确的是A氧气:可以做保护气B氮气: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C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一种污染物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稳定答案:BA、氧气化学性质活泼,不可以做保护气,说法错误;B、氮气占空气体积78%,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但不是空气中的一种污染物,说法错误;D、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化学性质稳定,说法错误。故选:B。1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
9、火焰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答案:B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故选B。13、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研碎胆矾B蔗糖溶解C对干冷玻璃片哈气D红磷燃烧答案:D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
10、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A、研碎胆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对干冷玻璃片哈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1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有黑色固体生成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答案:D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故A不正确;B、硫在空气
11、中燃烧发出明亮的淡蓝色火焰,故B不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没有黑色固体生成,故C不正确;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D正确。故选D。15、空气和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B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燃烧C地球上的水总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我们要节约用水D电解水实验说明了水是由H2与O2组成的答案:D分析:A、根据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进行分析;B、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C、根据地球上的水资源的状况进行分析;D、根据水的组成进行分析。A、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故
12、选项说法正确;B、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C、地球上的总储水量虽然大,但是淡水资源少,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故要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多选题16、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下列分析的原因正确的是()A有残余氧气B未完全冷却就打开弹簧夹C生成物溶于水D空气中的某种成分溶于水答案:ABA、氧气没有完全消耗,进入水的量偏小,故A正确;B、红磷燃烧是放热反应,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使进入水的体积偏小,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13、,故B正确;C、生成物是固体,所以生成物溶于水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故C不正确;D、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基本都不溶于水,少量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对实验结果几乎无影响,故D不正确。故选AB。1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说明这类气体的含量是最少的答案:CD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故A正确;B、空气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故B正确;C、按体积(而不是质量
14、)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故C错误;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占0.94%,不是空气中含量是最少的,如二氧化碳占0.03%,故D错误。故选CD。18、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一根火柴,另一端用坩埚钳夹持,点燃火柴,快燃尽时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底留有一层细沙)。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B火柴快燃尽时伸入,既可充分预热,又可少消耗氧气C有“火星四射、黑色熔化状物质溅落”现象D这瓶氧气一定是用排水法收集的答案:BCA、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加铁丝受热面积。A错。B、火柴快燃尽时伸入,既可充分预热,又可少消耗氧气。B正确。
15、C、该实验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C正确。D、该实验为避免集气瓶炸裂,集气瓶预先留有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与氧气是否用排水法收集无关。D错。综上所述:选择BC。19、201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植树造林,绿化家园B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C工业排放废气要建高烟囱D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答案:CDA、大力植树造林能够净化空气,防止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故选项正确;B、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选项正确;C、工业排放废气建高烟囱,不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选项错误;D、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会产生有
16、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故选项错误。故选CD。20、下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使用红磷的量越多,最终进入集气瓶的水也越多B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C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D若实验过程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会影响测定的结果答案:BD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有限,当空气中的氧气完全耗尽后,进入集气瓶的水不会再增多,错误;B.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和氧气,水只进入约集气瓶中空气套体积的五分之一后不再进入,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正确;C.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错误;D.若实验过程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会有空气逸出,将影响测定的结果,正
17、确。故选BD。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B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D向盛有粉尘的金属罐中快速鼓入空气,点火发生爆炸,该粉尘可能是面粉答案:ACA、在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例如,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此反应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故A说法不正确;B、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加快了反应的速率,起催化作用,故B说法正确;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故C说法不正确;D、向盛有粉尘的金属罐中快速鼓入空气,点火发生爆炸,该粉尘可能是面粉,面粉具有可
18、燃性,故D说法正确。故选AC。2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电子上B氧化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一定为两种C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D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液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断减少直至为零答案:BC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故错误;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氧化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一定为两种,故正确;C、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放在一块属于混合物,故正确;D、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同时生成水,水中也含有氧元素,所以液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能为零,故错误。故选:BC
19、。23、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B检验空气中氧气含量C探究分子不断运动D溶液滴定答案:BDA、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瓶底要加少量得水,故A正确;B、由于红磷的着火点较高,利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不能引燃红磷,故B错误;C、通过品红能使整杯水变红能验证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C正确;D、在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不能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故D错误。故选BD。24、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实验时测出的氧气含量低于15的原因为A装置漏气B未完全冷却C红磷太多D红磷燃烧时未夹好弹簧夹答案:ABA实验装置漏气,由于冷却至室温时瓶外空气进入瓶中,会导致进
20、入水的量偏小,符合题意;B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偏少,因此使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小于五分之一,符合题意;C红磷过量能使集气瓶内氧气充分消耗,不会导致进入水的量偏小,不符合题意;D实验前若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实验中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大于五分之一,不符合题意。故选:AB。25、下图是用“W”型玻璃管进行的微型实验,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处是红磷,能看到红磷上方产生大量烟雾B若a处粉末是硫粉,b处可连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尾气处理装置C过氧化氢分解的产物是氧气和氢气D该微型实验的一个优点是节约药品答
21、案:BDA、若a处粉末是红磷,能看到有白烟生成,而不是生成的白雾,此选项错误;B、若a处粉末是硫粉,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可以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此选项正确;C、过氧化氢分解的产物是水和氧气,此选项错误;D、该微型实验的优点:节约药品、污染小、能同时进行多个性质探究,此选项正确。故选BD。填空题26、为解决边远贫困山区缺医少药状况,凉山州某县食药监局为贫困户送去了医治外用创伤的消毒液,其中有一种俗称双氧水的消毒液,将其涂摸在受伤创面上时,能产生大量气泡,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答案:2H2O22H2O+O2。双氧水
22、具有氧化性,在催化剂作用下会发生分解,产生氧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H2O2二氧化锰_2H2O+O227、下表表示汽车的行驶速度与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污染物速率(km/h)5080120一氧化碳/g8.75.49.6氮的氧化物/g1.01.23.8碳氢化合物/g0.70.60.8问:(1)从上表中你认为,要使污染程度最小,汽车的速度应保持在_。(2)汽车尾气产生的CO气体,能与血液中的_结合会导致人体中毒;CO燃烧时产生的_气体,大量排放到空气中会加剧温室效应。(3)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_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请你写出两条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_、_(其他合理答案
23、均可)。答案:80km/h血红蛋白二氧化碳烟尘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1)速度为50km/h时,排放污染物总质量为:8.7g+1.0g+0.7g=10.4g;速度为80km/h时,排放污染物总质量为:5.4g+1.2g+0.6g=7.2g;速度为120km/h时,排放污染物总质量为:9.6g+3.8g+0.8g=14.2g;根据分析可知,速度为80km/h时产生污染物的总质量最小,说明此时污染程度最小;(2)汽车尾气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导致人体中毒;一氧化碳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大量排放到空气中会加剧温室效应;(3)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
24、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为了减少大气污染,我们应采用的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使用脱硫煤,或开发利用新能源、或限制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或减少建筑工地粉尘的产生。28、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请回答有关问题。(1)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含_(2)土豆切成丝放置一会后变色,是因为与空气中_发生反应;(3)稀有气体可用做霓虹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_(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4)松脆的署片放在空气中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5)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一组气体是_A氮气、稀有气体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蒸气D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答案:(1)78%(2)氧气#O2(3)物理(4
25、)水蒸气(5)B(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氮气78%,故填:78%;(2)土豆切成丝放置一会后变色,是因为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故填:氧气或O2。(3)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体现的物理性质,因此稀有气体可用做霓虹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故填:物理;(4)松脆的署片放在空气中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填:水蒸气;(5)空气中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等,故选:B。29、某校学习兴趣小组成立了微信群,组长要求在群里讨论当天的学习内容。以下是该小组学完氧气的性质之后的讨论片段截图。根据以上聊天,回答下列问题:(1)“超人”
26、说氧气能和所有物质发生反应,这种说法是_(填“正确”或“错误”)的。(2)请写出“佩奇”说的四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S燃烧:_;P燃烧:_;Fe燃烧:_;蜡烛燃烧:_。(3)总结以上四个文字表达式的规律,其中,前三个反应中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只有一种,而蜡烛燃烧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_种;四个反应都有氧气参加,所以,蜡烛燃烧属于_反应,前三个反应既属于_反应,又属于_反应。答案:(1)错误(2)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3)两#2#二氧化化合氧化(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不是与所有物质都能发生
27、化学反应,故“超人”说法错误。(2)一般,燃烧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书写文字表达式时注意标注反应条件“点燃”。S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P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Fe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3)在化学反应中,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因此,硫、磷、铁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石蜡燃烧生成了两种物质,是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30、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
28、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1)小明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_;在反应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化学反应都是_反应。(2)小明同时也总结出在实验操作、生成物的种类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不同。其中甲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时_,丙中生成物的化学符号是_,丙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3)小明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答案:点燃化合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Fe3O4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
29、气防止高温的生成物炸裂集气瓶底(1)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都需要点燃,故填点燃;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都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2)甲实验中,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故填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丙实验中,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为Fe3O4,故填Fe3O4;丙中铁丝绕成螺旋状能够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燃烧的发生,故填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二氧化硫能够污染空气,且二氧化硫溶于水,甲实验中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故填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能够吸收生成物中的热量,防止高温的生成物炸裂集气瓶底,故填防止高温的生成物炸裂集气瓶底。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