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TRAFFIC&TRANSPORTATION2023 年 7 月 第 39 卷第 4 期(总第 228 期)Jul.2023,Volume 39No.4(Serial No.228)收稿日期:2023-04-17作者简介:孙 硕(1988-),男,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南汇新城交通规划研究孙 硕(上海市上规院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011)摘 要:为研究如何构建与南汇新城发展相匹配的交通系统,通过对上海新城与自贸区纵向发展历程及横向案例的分析,研究现状南汇新城交通短板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南汇新城交通规划策略。不仅要构建多向对外通道
2、与多层级枢纽,锚固内外客运交通网络,实现从交通尽端到节点的转变;完善多层级一体化道路网络,支撑区域空间融合发展;还要统筹智慧交通平台要素与应用体系,以智慧赋能高品质出行服务。关键词:南汇新城;自贸区;交通;策略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3400(2023)04-0001-07Transportation Planning of Nanhui New CitySUN Shuo(Shanghai Planning Institute Design Co.,Ltd,Shanghai 200011,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how t
3、o build a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at matches the development of Nanhui New Cit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vert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horizontal cases of Shanghai New City and Free Trade Zone,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Nanhui New City transportation are studied,and on this
4、 basis,Nanhui New City is put forward traffic planning strategy.Firstly,multi-directional external passages and multi-level hubs are built,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network is anchored and improved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ffic ends to nodes.Secondly,the multi-l
5、evel integrated road network is improved to support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pace.Thirdly,the elements of the smart transportation platform and application systems are coordinated to empower high-quality travel services with ITS.Keyword:Nanhui new city;Free trade zone;Traffic;Strategy
6、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空间新格局的重要内容。为支撑和推动南汇新城高质量发展,需要准确把握新片区及新城建设两大战略背景对于南汇新城交通发展的内在要求,统筹兼顾各交通子系统间的协调性、交通0 引言 南汇新城是上海五大新城之一,也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新片区”)的主城区和核心承载区,由大治河G1503 上海绕城高速瓦洪公路两港大道中港海岸线围合而成,面积约 343.4 km2 1,现状常住人口约 30 万人,规划常住人口约 147 万人2,分为滴水湖核心片区、先进智造片区、综合产业片区和新兴产业片区等 4 个片区(见图 1)。新片区是自贸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地,推动
7、新片区建设也是党中央交付给上海的三项新重大任务之一。而新城发展战略是上海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1图 1 南汇新城范围及片区划分示意图2023 年第 4 期 2 孙 硕:南汇新城交通规划研究系统与土地利用间的协调性,从而构建与南汇新城功能定位相匹配的综合交通体系。1 战略背景演变1.1 新片区战略 从外高桥保税区算起,上海已经历了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 3 个阶段。保税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的区域,主要以对外贸易为核心,用地以工业及物流用地为主。后续设立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在保税区的基础上,围绕“投资贸易自由、规则开放透明、监管公平高效、营商环境便利”的全方位、更深层的改革。2019
8、年,临港新片区成立,面积约 873 km2,目标成为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并在新片区总体方案中特别强调产城融合发展3,也反映出新片区更侧重从“城”区而非“园”区的角度来谋划(见图 2)。1.2 新城战略 上海新城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卫星城、郊区新城、综合性节点城市 3 个阶段4。20 世纪 80 年代,上海明确建设7 个卫星城,每个卫星城人口不少于 10 万人,但此时卫星城更侧重工业建设,缺乏相对完善的城市配套功能5。进入新世纪,上海整合卫星城等重点地区形成了宝山等 11 个郊区新城,每个新城人口为(20 30)万人。郊区新城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自身的城市功能,但主要还是
9、基于“中心城+郊区”的二元空间模式来考量,诸如铁路客运站等仍集中于中心城,郊区新城的对外联系依然受限。2017 年批复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6将新城的定位进一步明确为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综合性节点城市,规划确定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等 5 个新城,并按照大城市标准进行设施建设和服务配置,从长三角城市群的区域视角和新城自身的城市视角谋划新城的独立性、综合性和节点功能(见图 3)。图 2 片区范围示意图 (a)1990 年保税区 (b)2015 年自贸区 (c)2019 年新片区 (a)卫星城时期 (b)郊区新城时期 (c)综合性节点城市时期图 3 不同时期
10、新城布局示意图2 存在的短板及问题2.1 对外交通尽端型区位明显,独立节点功能尚未实现 南汇新城地处上海东南隅,通过 G1503 绕城高速和S2 沪芦高速接入区域高速公路网,通过轨道交通 16 号线接入市域轨道交通网,呈现典型的尽端型交通区位,新城定位的独立节点功能尚未实现(见图 4)。在联系国际层面,南汇新城与浦东、虹桥两大空港2023 年第 4 期 3 孙 硕:南汇新城交通规划研究一方面,以枢纽为核心的 TOD 开发模式尚未显现,轨道交通书院站、临港大道站周边用地现状尚未开发,进一步降低了轨道交通的直接服务能力。图 6 南汇新城现状轨道交通及中运量公交示意图2.3 道路系统网络尚未健全,路
11、网密度低于新城平均水平 南汇新城现状的 S2 沪芦高速与两港大道十字交叉,并衔接东大公路、临港大道、申港大道和南芦公路等形成路网骨架(见图 7)。在此基础上,滴水湖核心片区围湖形成“环型+放射型”路网,其他地区主要呈方格型路网。现状路网虽初具规模,但路网能级不强、密度偏低,难以承担未来发展需求。因缺乏多向疏解的快速通道,现状南汇新城出行主要依赖 S2 沪芦高速接入高快速路网,而沪芦高速是洋山港唯一的疏港通道,极易造成客货混行拥堵。此外,截至 2020 年末,南汇新城路网密度仅为 2.3 km/km2,低于新城平均路网密度 4.2 km/km2 10,仅为上海中心城区的 42%左右7。3 国际经
12、验借鉴 梳理日本千叶市、横滨市等类似新城案例,总结主要交通特征如下。(1)以高能级枢纽为核心形成多方向、多制式的对外交通网。千叶市以千叶站为核心,通过 JR 东日本线路等形成东京、越谷、成田、川崎和横滨等城市的直连直通;横滨市以横滨站、新横滨站为核心,通过东海道新干线、JR 东日本线路等可直达东京、大阪、八王子、川崎和千叶等城市。(2)新城内部以多模式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形成有效覆盖。千叶市公共交通网络涵盖高速铁道、JR 线路、私铁、都市单轨列车和常规公交等多种模式,轨道交通站点 800 m 半径范围、常规公交站点 300 m 半径范围覆盖了 40.5%的土地面积和 78.2%的人口。(3)以高密
13、度路网承载道路交通需求,保证路网容量与可靠性。千叶市、横滨市路网密度均在 10 km/km2以上,横滨市路网密度甚至接近东京区部水平(见表1)。的联系效率较低,无快速直达的轨道交通线路,小汽车到达浦东机场时耗在 30 60 min,到达虹桥枢纽时耗则为 100 120 min7。在对接长三角层面,南汇新城公路运输主要依托G1503 绕城高速衔接,通道单一且客货混行严重。由于南汇新城缺乏集约高效的客运铁路和“直连直通”的高能级枢纽,导致对外铁路客运联系主要依附于虹桥站、上海站和上海南站等上海主城区枢纽,且根据调查数据,上海各新城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出行占比仅为 1%左右,新城对长三角其他城市辐射普遍
14、较弱8。在衔接市域层面,现状南汇新城与其他新城无轨道交通直接联系,均需通过主城区轨道交通站点进行换乘,时耗基本在 2 h 以上(见图 5)。图 5 滴水湖站至龙阳路枢纽及各新城站点轨道交通时耗示意图2.2 大中运量公交单薄,多模式公交网络尚未形成 一方面,南汇新城现状仅有轨道交通 16 号线的 3个站点,站点 600 m 半径面积覆盖率仅占南汇新城的1%9(见图 6)。1 条中运量公交线路连接滴水湖核心片区与先进智造片区,未能形成串联各片区的大中运量公交网络,更难以围绕枢纽形成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另图 4 南汇新城现状对外交通示意图2023 年第 4 期 4 图 7 南汇新城现状骨干路网示意图
15、表 1 2020 年千叶市、横滨市与南汇新城交通指标对比11城市东京(或上海)距都市圈中心直线距离/km总面积/km2人口/万人路网密度/(km/km2)铁路与轨道交通车站数/个主要交通枢纽高速铁道(地铁)JR 线私铁车新交通方式(都市单轨列车等)千叶市32271.897.611.6181318千叶站横滨市29437.7377.817.740356914横滨站、新横滨站南汇新城58343.430.0(现状)147.0(规划)2.33滴水湖站 随着新片区及新城的不断实施,南汇新城在对外交通上要更加便捷地连接市域、对接长三角、联系全球,促进人员等要素的便捷流动,以高能级交通枢纽、高等级路网为核心,
16、依托城际铁路、轨道交通市域线和高快速路打开南汇新城对外联系通道,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交通网络,实现尽端型向节点型交通区位的转变(见图8)。在内部交通上要构建与空间布局相融合、与各交通 (a)尽端型区位 (b)节点型区位图 8 尽端型区位向节点型区位转变示意图子系统相融合的交通服务网络,以对外交通枢纽节点和通道为基础,统筹主次干路、轨道交通、局域线和常规公交等,构建多模式、网络化的公共交通体系,强化道路网络的系统性与连通性。一方面,做好内外交通的衔接转换;另一方面,引导和支撑南汇新城空间布局,促进交通与空间的融合发展。4 规划策略4.1 构建多向对外通道与多层级枢纽,锚固内外客运交通网络 综合统筹干
17、线铁路与轨道交通市域线、市区线、局域线规划,构建“两中心、多节点、广覆盖”的多层级枢纽体系(见图 9)。依托高能级枢纽及铁路与轨道交通市域线网络,将对外通道由现状单一的上海主城区方向拓展为主城区、沪通、沪乍、枢纽(东方枢纽、虹桥枢纽)、新城(奉贤、松江、青浦、嘉定)等 5 个方向,形成对市域(主城区、新城)和长三角(沪通、沪乍)圈层的直连直通,孙 硕:南汇新城交通规划研究2023 年第 4 期 5 支撑南汇新城从“尽端”向“节点”的转变,实现节点城市交通功能(见图 10)。对内以多层级枢纽体系衔接内外客运交通网络,通过区域一体化设计与综合开发,实现交通功能与城市功能节点耦合,促进站城融合发展。
18、“两中心”即四团枢纽、开放区枢纽。在铁路方面,通过完善现状铁路四团站客运功能构建四团枢纽,引入沪通铁路二期、沪乍杭铁路,实现南汇新城与杭州湾乃至长三角间城际铁路的直连直通。在市域线方面,依托两港快线开放区站构建开放区枢纽,通过两港快线串联东方枢纽、开放区枢纽和四团枢纽,并与机场联络线形成互联互通,强化南汇新城与虹桥枢纽、东方枢纽的紧密联系,实现 15 min 到浦东机场、20 min到上海东站、60 min 到虹桥机场的枢纽快速联系,以更便捷地对接国内、联系国际。此外,依托南枫线、嘉青松金线形成串联五大新城的市域线环线,强化新城间轨道联系,并通过市域线互联互通网络通达近沪地区。“多节点”即以市
19、域线两港快线、轨道交通 16 号线站点为依托,形成滴水湖枢纽、临港大道枢纽等市域级枢纽,主要强化与市域快速公共交通衔接,同时作为多图 9 南汇新城枢纽布局示意图模式公共交通网络的组织转换节点,锚固市区线、局域线和常规公交线等网络,对滴水湖核心片区形成全方位覆盖,同时对综合产业片区、新兴产业片区和先进智造片区形成枢纽节点支撑。“广覆盖”即依托市区线、局域线和常规公交线路形成的万祥社区枢纽等地区级枢纽,作为地区更广范围内的干线公交组织中心,形成对主城区各片区的广泛覆盖,并与地区公共活动中心相结合,承担地区中短距离公交客流集散换乘功能。此外,考虑远景空间布局向大海延伸的可能,为四团枢纽铁路向东接入滴
20、水湖核心片区枢纽站点创造条件,以便更好地服务南汇新城核心地区出行。4.2 完善多层次一体化道路网络,支撑空间融合发展 结合临港新片区“轴向带动、大疏大密、有机生长”的空间组织模式12,通过层次清晰、一体融合、疏密有致的路网体系,从长三角维度完善沿海发展轴的运输图 10 南汇新城对外客运通道示意图 (a)现状 (b)规划孙 硕:南汇新城交通规划研究2023 年第 4 期 6 通道支撑,强化沿海大通道的节点定位;从南汇新城维度加强内部片区间的交通联系,支撑主城区空间格局发展;从内部片区维度契合组团功能定位、融合土地利用,预留延伸空间。在高快速路方面,强调对外连通、拓展骨架、编制成网。依托规划滨海快
21、速路、两港大道,构建沿海高快速路通道,以滴水湖核心片区为中心,向北串联综合产业片区、上海东方枢纽等地区,向西串联先进智造片区、奉城和海湾等地区,支撑沿海发展集聚带发展。布局X8-J6 快速路,预留大洋山疏港通道(东海二桥),与G1503绕城高速、滨海快速路衔接成环,与S2沪芦高速、两港大道编织成网,强化南汇新城与海空港枢纽、上海市域乃至长三角城市群的融合互动发展,支撑综合性节点城市功能(见图 11)。图 11 南汇新城高快速路网布局示意图图 12 南汇新城路网规划示意图 在主次干路方面,强调充实骨架、有机联系、多点衔接。以滴水湖片区为核心,通过完善区域射线干路,联络南汇新城其他片区,在此基础上
22、加密横、纵向干路,充实主城区内部干路网骨架,强化内部片区间联系(见图 12)。打开沪城环路,融合地区路网,预留向海延伸条件。通过完善高快速路出入立交布局,加强主次干路与高快速路衔接融合,均衡转换需求,提升高快速路网络效益。在支路方面,强调因地制宜、充实路网、融合渗透。根据片区内不同组团的功能定位及需求,通过加密地区支路提高路网密度,形成契合土地利用导向的街坊尺度和对用地的融合渗透,以提升空间可达性。4.3 统筹智慧交通平台要素与应用体系,以智慧赋能高品质出行服务 南汇新城众多地区建设尚处于起步期,系统性谋划建设智慧交通既有着天然基础,也有响应新片区“新高地”发展的内在要求,应围绕平台要素与应用
23、服务体系2个层面系统性地构建智慧交通(见图13)。在要素层面,构建整合“智慧的路、聪明的车、协同的云”等各类要素的智慧交通综合管理平台。在面向应用服务层面,构建智慧出行、智慧公交、智慧道路、智慧物流、智慧停车等子系统。其中,“智慧公交”依托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公交智能调度,公交线路可依需求定制,适时发展无人小巴提升出行品质,并拓展成为移动办公、移动家居、娱乐休闲、数字消费和公共服务等乘行经济的载体。布局完善道路感知等设备,依托平台实现智能化信号控制、孙 硕:南汇新城交通规划研究2023 年第 4 期 7 动态诱导及安全预警,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实现车路协同。依托南汇新城车路协同及洋山港区集疏运系统建设
24、,实现自动驾驶集卡安全高效运营,结合共同配送发展为无人配送,研究依托轨道交通发展地下物流的可行性,提升通道复合效益与物流效率。统筹并完善新城范围各公共停车场库及停车诱导系统,纳入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实时智能化诱导与自主泊车。依托平台统筹各智慧交通子系统,形成智慧出行环境,实现 MaaS 出行。5 结语 一方面,从保税区到自贸区,再到新片区,反映了对外开放领域越来越多元、资源要素流动越来越自由、体制机制改革越来越创新的趋势;另一方面,反映了此次新片区规划不会局限于海关特殊监管的“园”区定位,而是肩负国家战略,实现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城”区格局。从卫星城到郊区新城,再到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的演
25、变,同样也要求南汇新城更加注重城市功能的完善,并进一步提升在长三角城市群网络中的能级和地位13。南汇新城承载着新片区和新城建设两大战略,要从区域角度进一步明确枢纽铁路与轨道交通等相关线路接入方案,以加快形成节点城市功能,同时结合地区开发进度,稳步推进公共交通与地区路网建设,系统性谋划智慧交通发展,以信息技术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与智能化水平,实现高品质出行。参考文献:1 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导则 R.上海: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2021.2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南汇新城总体城市设计 R
26、.上海: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 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9.4 林华,范宇,王世营.建设面向未来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上海新一轮新城发展战略研究 J.上海城市规划,2021(4):1-6.5 夏骥.上海郊区新城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发展J.科学发展,2020(11):47-56.6 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 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7 顾煜,薛美根,许俊康,等.高标准谋划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综合交通体系 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交通治理与空间
27、重塑:2020 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612-619.8 薛美根.关于上海五个新城交通发展的若干思考 J.交通与港航,2021,8(4):1.9 顾煜,龙力.“十四五”期间上海新城轨道交通发展的若干思考 J.交通与港航,2023,10(1):42-48.10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2020 年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 R.上海: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2021.11 大都市統計協議会.大都市比較統計年表:令和年 R.名古屋市:大都市統計協議会,2020.12 熊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发展模式与空间对策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20(5):57-62.13 訾海波.上海空间新格局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交通功能提升策略研究:以五个新城为例 J.上海城市规划,2021(4):37-43.图 13 智慧交通系统框架示意图孙 硕:南汇新城交通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