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题(二).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922805 上传时间:2024-12-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题(二)满分70分,用时60分钟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一、选择题(每道题3分,共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垓下(i) 莫不中音(zhn) 剽掠其人(pio) 美人和之(h)B麾下(hu) 五千骑(q) 田父(f) 斩将刈旗(y)C自度(du) 能属者(zh) 肩之所倚(y) 瞋目叱之(chn)D、岁更刀(n) 十余创(chung) 披靡(m) 怜而王我(wn)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奔驰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导:引导C然今卒困于此 卒:终于 D讠桀 然已解,如土委

2、地 委:卸落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砉然向然,奏刀马砉然 B技盖至此乎 C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D善刀而藏之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虽然,每至于族 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5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直夜溃围南出 B项王则夜起C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6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其印为予群从所得B而刀刃新发于硎/苛政猛于虎也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吾尝终日而思矣D汉围之数重/乃分军为三,

3、复围之7.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六王毕,四海一;一之谓甚,其可再乎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奈何取之尽锱铢;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8、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技经肯綮之未尝 B.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C.函谷举 D.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9.下列有关课内散文内容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庖丁解牛一文中两处运用对比,一是用对比写庖丁解牛经历的三个阶段的技术的提高过程,阶段明显,比较鲜明;二是用对比写庖丁与良庖、族庖用刀的情况,技术对比,高下分明。B项羽之死一文中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

4、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他的性格,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所拥有的独特的人格魅力。C根据文意,阿房宫赋一文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句中四处“后人”, 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指当时的人(如杜牧),是指秦人D六国论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是全文的中心观点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放弃斗争,屈从、贿赂暴秦,以表达他关怀时务,弹劾当局的高尚情怀。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推动全球人力、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

5、流动、优化。B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曲“青春和爱情”的悲歌,威尼斯商人是富有讽刺意味的戏剧,但就其流播之广而言却毫不逊色。C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D“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三、论述类文本阅读,完成1113题(每道题3分,共9分)诗圣与文士性格的塑造 王学泰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而言他们把杜甫视为“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杜甫简称为“诗圣”,这突出了杜诗的道德含义

6、(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爱民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国忧民”看做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则这些都说明对后世士人影响之深诗歌创作乃是

7、中国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古代学子平常接触最多当属杜诗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学有规矩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当以杜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杜甫以后,很少再有诗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对杜诗的广泛的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给模仿者以便利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因此,说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夸诞之词中国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情感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的杜甫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施之

8、于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的意义11关于文章第二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一句承上启下,由“诗圣”名号的含义,引出了下文杜甫“忧国忧民”思想对后世士人的影响.B南宋诗人“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的诗句,就是大多数诗人赞同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的证明。C作者举袁宏道一例是为了否定“提倡个性解放,诗人不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这一观点。D本段文字引用南宋诗人的诗句,举袁宏道的例子,对本段观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分析,加强了论证的严密性。12对古代文士积极学习杜诗的根本原因,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就是要学习诗歌创作。B杜诗合乎格律诗的要求,平仄

9、押韵,规范合理,质量高,数量足。C书商们把杜诗分类编排,便利了古代文士们模仿各类杜诗。D通过阅读,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容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1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袁宏道“新诗日日千余言”中提出的新诗,大多是抒写个性和性情的诗句。B明清时代读书人在社交应酬活动中,必须吟咏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以显其风雅。C科举考试要求写“排律”形式的试帖诗,这是模仿诗中的“五排”而产生的。D文士的性格是由杜甫思想塑造起来的即使在今天,杜甫的思想也有积极意义。三、文言文阅读(3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一17题。(12分 每小题3分)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

10、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

11、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 “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橇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

12、,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14对下列句中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驻扎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隶属 C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向:脸朝着,面向 D项王身被十余创 被:遭受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B令骑

13、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不忍杀之,以赐公 C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D愿为诸君快战 吾为若德1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 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所杀汉军数百人。 A B C D1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 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东城,部下剩下二十八骑。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持短兵器与汉军接战,斩二将,杀数十百人,叱退汉军

14、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江,最后自刎而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一17题。(19分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

15、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

16、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撰写。C、深昧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恣:任意。19.一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 )(3分)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遂制罢羽林之请 后累年,揆

17、量移歙州刺史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A. B. C. D.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_。(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_。四、默写(10分)1、歌台暖响,春光融融;_ ,_。2、_,函谷举_,可怜焦土!3、_,非秦也。_,非天下也。4、嗟呼!_,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谁得而族灭也?5、_,多于机上之宫女;钉头磷磷,_。5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