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人际关系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强大凝聚力的教师队伍,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和谐、协调的教师人际关系,是打造这样一支队伍的基础。一所学校,只有建立起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才能营造充分尊重个性发展、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以实现教职员工个体和学校集体的共同发展。建立现代人际关系的意义。一切为了孩子,是我们的办学宗旨。使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教育目标。首先,教师必须为人师表,以健全的人格,良好、互助的人际关系,去感染、熏陶学生。其次,要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也需要教师之间的真诚合作,更需要家长的支持。再次,要建设学习型社
2、会,实践大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交往能力,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人际交往、人际行为看起来是个人的小事,实际上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体现,是社会风气和精神面貌的体现。一所学校,如果同事之间、干群之间、部门之间、新老同事之间的关系是融洽和谐的,不但有利于工作,而且能够营造一种健康文明的风气,形成良好的校风。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工作的过程,就是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就要与众多的人打交道,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一个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教师,不容易得到他人的谅解和合作,这对自身的提高和发展都是不利的。教师也是人,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当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心情
3、就显得愉快。教师都希望得到友谊、获得尊重,赢得群体的接纳。如果一个人没有正常的人际关往,就会感到失衡、压抑、孤独,影响身心健康。现代教师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1)平等交往是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如果交往双方不能平等相待,而是居高临下,动辄训人,不尊重他人人格,有谁愿意与你来往?交往必须平等,平等才能深交。这里说的平等,是政治上的平等,人格上的平等。在一所学校里,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职员工之间,在政治上、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平等是相对的,是现实的。人总是有差别,不论从身体素质还是知识结构、工作能力来说都是这样。例如,你不能强求一个体弱多病的老教师同身强力壮的青年教师去做同
4、一件事。如果不顾现实条件,盲目要求每一个人住一样的房,领一样的工资,得到一样的奖励,那是不可能做到的。(2)相容原则。在人际交往中要大度,有气量,能克己容人。汉代的刘向有个重要见解:君子欲和人,譬如水火不相能然,而鼎在其间,水火不乱,乃和百味。有些分歧是不能消除的,尖锐对立如同水火,但是,如果能找到一只鼎隔在其间,让他们发挥各自的作用,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那么,势如水火的分歧也能调和。讲相容,必须谦让、忍耐,哪怕自己有理,必要时也要让人,给人机会。讲相容,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设身置地,将心比心,大事认真,小事糊涂。讲相容,不是不讲原则。相容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的,不讲民主,只讲服从,不
5、算相容。相容既尊重自我,也不轻他人。相容讲宽宏大量、克制忍让,也要讲原则,一味迁就,软弱可欺,同样不能算相容。相容显示了一个人的自信,胆小怕事、息事宁人、盲目从众、随波逐流,都是不讲原则的相容。(3)互利原则。互利和互助是紧密联系的,在交往过程中应该互助互利,使双方都得到合理的、适度的利益或一定的精神满足。讲互利,要反对违法乱纪的互利,反对“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极端个人主义。讲互利,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需求的满足。互利不是简单的物质交换。教师职业主要的人际关系。(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职业是专业化的职业。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以交往为基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由于角
6、色定位上存在主从性,这在客观上导致教师在交往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教师与学生交往,必须遵循尊重、理解、平等的原则。(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往。教师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复杂,处理得好,不仅有助于教学的成功,也有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更有助于个人自身的发展。一是互相尊重。既要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要对他人全面、客观的评价,既要尊重与自己感情较好、观点相近的同事,也要尊重与自己联系较少、观点相左的同事,要注意克服自傲、妒忌的心态。当发生矛盾冲突时,要宽容大度,虚怀若谷。二是优势互补。学校工作是整体,必须靠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互相配合和支持。每一个教师都有其自身的优势,教师之间的交往应充分挖掘互补功能,
7、使之在互相交往中实现思想上的互助、信息上的互换、情感上的融合和知识上的整合,以提高整个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三是情感互动。通过互动,促进交往的动态平衡发展,达到每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从而在群体中,形成互相欣赏、互相促进、互相竞争的交往机制。(3)教师与领导的关系。这里说的领导是指学校内部的各级负责人,如校长、主任、组长等。作为领导者,必须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平等待人,绝不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要一身正气,公正处事,绝不可持双重标准。要敢于负责,对下属的过错自己也要主动承担,绝不可以推过揽功。作为被领导者,必须正确地对待领导,服从和支持领导的工作。要打破“完人”观念,对领导要有适度、合理的期望值,对
8、领导在工作中出现的缺点和失误,要真心实意地帮助,抱着对工作负责、与人为善的态度予以指正。遇到困难和挫折,应从大局着眼,放宽气量,讲究分寸,不要故意为难领导,要学会说服领导。(4)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须取得家庭的紧密配合。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建立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通信、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互通情况,协调教育方法、步骤。要树立服务意识,尊重家长,不要伤害家长的感情,要全面、客观地介绍其子女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热情、耐心地与家长进行沟通。要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同时,要及时地通报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动态,特别是当出现异常情况或突发事件时,要在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及时分析原因,商讨对策,共同实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