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效的指导让美工区更精彩 关键词:美工区、活动区、幼儿、艺术教育、自我学习、活动空间、美工活动、活动材料、美术作品、基本技能美工活动区是我们区域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是一种能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愿意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的极好方式。美工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给幼儿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幼儿的的兴趣。充分的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对美工活动区的设计、指导都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激发幼儿兴趣,给幼儿提供自由创造的空间美术活动是对幼儿情趣的激发,能启迪和深化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是幼儿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要利用情境,谆谆善诱,唤起幼儿敞开心灵
2、的大门,不能有强制性。幼儿的艺术创新具有多种童稚性和儿童特有的浪漫性,他们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在创作作品时随意联想,各具拟人、天马行空的特点。充满个性的作品需要教师用心去欣赏。在幼儿进行美术创造活动时,激发幼儿兴趣,给幼儿提供自由创造的空间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我们应该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作品。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注意语言的适当,教师的语言、审美眼光和评价标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情。记得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在区域操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不是不会做,是不敢做。他们在美术创作时会不自觉地考虑成人的喜好,摸索着老师说“好”的标准。而美术作品的标
3、准应更注重作品的个性、创新性,注重幼儿在创造过程中的经验积累、技巧训练和情绪感受。教师应用欣赏的目光,满意的点头来回应孩子。因为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给幼儿带来莫大的快乐,激发起幼儿创造的兴趣,给予他们自由、创新的动力。二、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善于观察与倾听,寻找指导契机孩子们在刚进入活动区域,面对丰富的材料,他们这边看看,那边玩玩,在“玩”中孩子们对各种材料有了认识和发现,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这种充分自主、自由的活动在满足幼儿内在兴趣、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时教师应耐心一点,尽量不要提建议、出点子,给予孩子充分的选择机会和时间,可以问
4、问他们“选择什么样的材料?”“用什么材料做什么?”(一)、美工区中的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因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1、材料的投放要考虑个别差异。 投放材料既要从本班整体水平和实际情况出发,又要考虑每个幼儿的不同的发展水平,使每个幼儿都有适合的、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如在“惊奇一线”活动中,我们放置的材料、棉签、毛线、水彩笔、瓶子,各种不同颜色的纸条等材料,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需要。 2、材料的投放应注意递进性和层次性。 递进性体现在不断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层次性要体现出幼儿须达到的这一阶段的发展水平。例如:活动刚开始,提供12种材料,随着幼儿发展水平的提高,增加材料的数量及品种,这
5、样同时又照顾水平较高的幼儿。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去选择活动材料,使每一个孩子在不断地成功后向更高层次发展与提高。 3、投放的材料要力求多样化、有利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材料的多样化主要是指完成目标的形式要多样,材料的功能要多样,材料的品种要多样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同时投放的材料应注意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提供的材料要给幼儿留有想象的空间,提供一些成品与半成品结合的物品和材料;提供的材料要设置一定的障碍,让孩子想办法解决;充分利用原始材料和废旧物品等。 4、材料的投放注重替换,满足幼儿的需要 美工区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应当随着幼儿的兴趣及主题活动内容不断的替换和补充,以满
6、足幼儿的需要。如在玩“我们生活的地方”时,我先提供水彩、蜡笔,再投放棉签、水粉,随着时间推移,幼儿就没开始时那样的热衷。于是,我与幼儿共同讨论:我们利用周围的哪些材料进行建设我们的“小区”? 幼儿想出了纸盒、吸管、羽毛、纸筒等。在幼儿讨论之余,我再鼓励幼儿搜集他们所说的材料并进行尝试。幼儿通过自身的尝试,知道我们身边有许多丰富有趣的材料都可以成为美工区域的材料,他们对美工活动更加积极、主动了! (二)、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是一个观察者、倾听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观察、倾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做。1、注意观察、倾听幼儿的兴趣点。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检验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当前的需要,是否能激发幼儿创作的
7、欲望。从中教师也能找到下一阶段区域生成的内容。2、注意观察、倾听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个性品质和社会性发展,包括幼儿在活动中的独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比如有些孩子碰到一点困难就会想要老师帮助,“我不会。”有些孩子遇到困难坚持自己独立解决,“我自己来!”有些孩子进入区域后这个玩玩那个弄弄,把所有的材料都摆弄一遍。教师在观察、倾听后做一些记录和分析,有助于教师调整思路,做出客观的纵向与横向比较,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分析观察记录也能指导教师下一次的区域活动,使幼儿受益。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是相辅相成的,有指导的观察才是行之有效的,有价值的指导必须建立在观
8、察的基础上。因此,在观察的基础上,顺其自然,适时引导是保证幼儿主动发展的关键。比如当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发生错误、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观察他们的情绪,发现有消极情绪就鼓励他们:“想想有没有好办法”,“再试试看!”当幼儿出现学习兴趣不浓时,通过假设性问题“也许还会有秘密呢,再试试看”,引导幼儿去继续探索、发现。当发现幼儿的探索过程出现错误时,教师应用 “确定是这样的吗?”“你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等问题,激发其继续学习、探索的欲望。这样,当活动结束时,幼儿在自由探索中不仅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总之,美工活动区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操作、探索、体验,在整个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位观众的角色,把活动区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真正的现实价值,对活动中出现的小矛盾,小纠纷,教师不应该马上去介入,鼓励幼儿想办法最终使孩子对艺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