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示主题图。师:图上的老师和同学们正在做什么?生1:有在写字的,有在减星星的。生2:老师在发书。放大发书的情境画面。师:看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一共有多少本书?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呢?生:1020。师: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出来的?生1:123,所以102030。师: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生2:10的十位上是1,20的十位上是2,把它们加起来。师:这位小朋友刚刚提到了一个词“十位”,那么,你想到了用什么来帮忙?生:计数器。师拿出计数器演示,得到:1个十2个十3个十(板书)。师:还可以用什么去想呢?生3:小棒。师:怎么说?生:10根小棒是1捆,20根小棒是2捆,1捆2捆3捆,3捆就
2、是30根,所以,102030。(一年级孩子有这样的描述,我已经在偷乐了。正当我口中发出小结该说的话时,一双小手高高举着,并发出这样一个声音:我还有办法,我还有办法。”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课堂的生成是丰富多彩的、独特的,对于孩子们来说既是旧知又是新颖的东西,尤其是“余味”,对于这个孩子来说是一个独特的创新思想,对于其他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新奇的东西,或许能发散他们另外的思维。所以,我本能的毫不犹豫的请他继续说。)生4:我们可以借助人民币。师:怎么说?生:10角1元,20角2元,1元2元=3元,3元30角,所以,10角20角30角,即102030。(这段回答,我稍微做了整理,当时孩子没有这么清楚完整的表达出来,但是他的这个想法全班都通过了)我肯定了这种方法,并全班表扬。生5:老师,我也想说。师:你说。生:10元100角,20元200角,10元20元30元,那么,100角200角300角(100200300)。(这个时候,有些孩子皱着眉头,是一头雾水了。)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有无进位和退位)和100以内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去叫教学的。显然,这位学生对于100、200、300这样的100以外的数,是他生活中的经验知识。而能让他想到(100200300)这样的加法算式,除了生活经验知识,还是孩子在学习中的一种知识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