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一、运用鲜活的教材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阅读能力。1、学会朗读。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学习教材中的课文时,我教学生按三个层次来读:(1)读准字音;(2)读准节奏;(3)读准感情。 我先引导学生扫除字词障碍,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再指导学生进行表情朗读。为了避免学生唱读、拖读、抢读、用嚷来朗读,不看课文却凭借记忆跟着别人盲目读,句读不明、只认单字不看上下文,词、句、段间一气联读、缺乏停顿等毛病的产生,我喜欢一句一句地为孩子做示范,理解一句朗读一句,让孩子学会听,学会读,引导孩子根据文章的内容,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语调的高低,语
2、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把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出来。2、学会想象。一年级语文有“利用插图帮助理解课文”;“一边阅读一边想象” 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我充分运用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方面唤起学生表象和联想,边读边想象课文所写的人、物、景的具体情境,把课文所写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凡是生动具体的教材,我都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并边读边想象画面。这样既理解语言又积累语言,想象力也得到发展。3、学会质疑。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意识。反复的质疑,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加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是广阔的、灵活的,理解能力也是强的。引起他们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4、学会思考。教材中的课文中有许多学生可以借鉴的地方,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开拓思路,从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吸取营养,领悟写作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对段落、层次的分析能力,我逐步让孩子独立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组织结构、语言风格及修辞方法。在学文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鲜明、具体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画面。(二)借助课外书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低年级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在我们一年级语文上册的“金钥匙”
4、里有“天天阅读的习惯”的要求,从这也能看出教材也致力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1、严要求。知识要靠积累,读书要常年累月不间断,才能持之以恒出成绩,有力地组织学生阅读,就能为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基础。很多研究都表明,父母亲越早开始,越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念书,这些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面就越广。而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父母对书的喜爱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也形成喜欢阅读的习惯。一旦这个习惯形成了,阅读就会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使他受益终生。所以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上,我要求家长每天帮助孩子选择一个童话故事或者别的什么小文章,让孩子大声读熟后讲给家长听,
5、并且要求家长在听故事后给孩子口头或者文字形式给孩子提出几个问题请孩子解答。一年级第一学期刚开始进行这样的训练,家长反映孩子讲起来很费力。但是没过一个月,家长就高兴地告诉我孩子的进步是飞跃的。通过这样的训练,一学年结束了,在我的学生的小作文中经常会蹦出一些有血有肉丰满的语句,他们还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其次,我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上了一个台阶。2、勤指导。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还须进行各种形式的帮助指导,才能有的放矢, 走上正轨。 3、多鼓励。为了有效地监督学生读书活动的落实,我要求学生将自己每天读的课外书中的内容名称写到家校联系本上,并请家长签字。每天我也一定会抽出一点时间查看学生的联系本,用一种特殊的符号表示老师已经检查过阅读课外书的作业。这表面上很费力费时,实际上这既是对孩子的督促,更重要是对家长配合积极性的调动。为了激励孩子开心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来,每周我会根据孩子家校联系本上记录的情况,评选出“阅读大王”,颁发一张小奖状或者在孩子的联系本上贴上一张如下图所示的贴片。这样孩子很激动,听家长说回家看课外书的尽头十足,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通过这样的阅读活动,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读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