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篇目是精彩的马戏,一、分析教材,把握中心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四册,是一篇看图学文,全文层次清晰,语言精美,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表达训练的很好的范例。全文围绕“精彩”一词从两方面进行描写:一是动物表演时的神态、动作,另一方面是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映。文章最后以“马戏团的叔叔阿姨真有办法,能让动物听从他们的指挥”作结尾,点明动物的精彩表演都是马戏团叔叔阿姨训练的结果。二年级的孩子在学习课文时,生字识记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理解能力还不强,有待于教师的引领与点播。依据教材以及学生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精彩”
2、练习说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每幅图的意思。 3.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切实体会到这场马戏的精彩。并能选择一个略写的节目进行说话训练。4.知道这些精彩的马戏,都是马戏团叔叔阿姨精心训练的结果。其中教学目标3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切实体会到这场马戏的精彩。并能选择一个略写的节目进行说话训练。二、选择教法,指导学法: 由于我们这个地方的孩子,近距离观看马戏的机会还不是很多。虽然学生对马戏充满兴趣,但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光凭语言文字的描述,很难理解节目的“精彩”。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教学策略:1、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支持语文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再现马戏表演的情景
3、。以生动的画面、形象的声音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缩短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进而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2、优化课堂结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解掌握动物的表演特点,体会马戏的精彩。 3、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带领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不断提高语文素养。三、优化教程,完成目标 (一)、激趣,感受马戏本课揭题时,我播放马戏演出现场的鼓掌声和喝彩声。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和想象:听了刚才的声音,你感觉自己好像来到了哪儿或看到了什么?然后播放一小段动物表演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马戏”,感受课题中“精彩”一词的含义。在检查本课生字词以及课文朗读情况后,与学生共同归纳并整理出猴子爬杆
4、、黑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这三个详写的节目。最后用“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精彩的马戏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导入下文。 本环节,我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境,用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马戏的精彩。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要给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方法,最重要的是留下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直观的场景能迅速地激荡起他们心里的涟漪,使他们一下子找寻到倾泄热情的载体。小学语文新课标也要求,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与学生共同归纳、整理,不但是对文本进行有意义梳理的过程,也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丰富语文积淀的过程。这一环节能扣住学生的心理,充分调
5、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起强烈的阅读期待,为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品析,走进马戏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介绍了猴子爬杆这个节目。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说一说谁在表演节目,怎样表演,给大家留下什么印象。为了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学法引领的载体。在探究猴子“倒竖蜻蜓”的表演时,我将能力训练与文本内容进行策略性整合(课件出示1、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2、猴子表演了什么节目?3、用直线画出书中描写猴子表演的句子。4、用浪线画出表现观众反映的句子。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汇报交流。在全班交流时,抓住第四句话中的“顽皮”这个关键词语,重点理解 “它爬到高竿顶上,在上面倒竖蜻
6、蜓,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瞅着观众”。并圈画出“倒竖蜻蜓”,找出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映“哈哈大笑”,让学生从“ 倒竖蜻蜓”中感受到猴子的顽皮,从观众的“哈哈大笑”声中感受马戏的精彩。语文课应该给学生什么?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谈到这个话题时认为,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会读书的方法、能力和习惯,核心是读与写的方法、能力和习惯。”“一二年级的课文很浅显,没有多少理解的任务,重点应该是字、词、句的学习。”本环节,从学语文的基本方法入手,突出词句的读、说,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学习能力的灌输和培养。我充分利用导学单,构建了一个教与学的交互、协作平台,文本“动”了,课堂“活”了,学生自然也就“明了”了。在和谐
7、情境中,学生自主发现了猴子的表演特点“顽皮”,理解、学会了本段的写作方法。最后,在学生的反复朗读后,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爬竿这个节目是怎样表演的。为后阶段教学中的说话练习打下基础。 (三)、自主,分享马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营造孩子们课堂上自由发挥的空间,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表演嘉宾表演项目如何表演观众反应黑熊山羊我以巩固单的方式启发学生自学课文,并指导读好精彩的语句,让学生从“小心地移动”和“稳稳当当地走过来走过去”中感受到黑熊的紧张、山羊的娴熟,从观众的“哄笑”和“喝彩”声中让马戏的精彩走向高潮。最后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猴子、黑熊、山羊等动物们的表演,并指导学生用精
8、彩说话。将“动物们为什么会有如此精彩的表演”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学生通过朗读第五自然段,自然就明白了,动物们的表演之所以精彩有趣,是因为演员们精心训练的结果。 语文教育专家高万同说:“语文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文本是师生共同的对话伙伴,要充分发挥文本的交互性与互动性,把文本当成为教师与学生交互活动的平台。”这一环节,我采用迁移教学方式独立学习三、四自然段。通过学法的疏理使学生形成自我、主动学习的状态,把学习内化成个体生命成长的组成部分,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成较好的教学效果。(四)、游戏,丰富马戏 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简要介绍了“小狗做数学”、“猴子骑车”、“马钻火
9、圈”这三个节目,这给了孩子充分想象的空间。因此,我利用课件展示三个动物的表演,创设仿说情境,让学生细致观察,模仿课文介绍自己最喜爱的一种节目。 低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还处于模仿阶段。有目的,有层次地开展好语言训练,对学生的语言发展至关重要。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摹本。我充分利用摹本,创设了一个让学生仿说的情境,这样,规范的书面语言反复进入学生的口语,就会自然地同化、改造学生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了语言模式,促进了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本课教学,一方面运用多样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以信息的感知、积累不断完善学生认知体系的建构;另一方面,教学设计始终洋溢语文味,使学生在扎实的训练中发展语文的基本素养。小语苏教版主编张庆先生说:“语文学习无非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于永正老师更是说:“基础知识与阅读的关系很复杂,但必须从读开始。”“在读书上,我以为强迫就是引导。”基于阅读的重要性,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多样化的读被摆到了一个显著的位置,因为有了读的积淀,也就有了悟的生成。因为有了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尊崇,所以就有了孩子们个性的精彩绽放。而这些点点滴滴的快乐的攒聚,将是学生们幸福童年的亮丽写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