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专项训练.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6892562 上传时间:2024-12-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专项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专项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专项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专项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专项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专项训练1单选题1、1904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后,又创立通海垦牧公司,专门用于收购苏北海滨的盐场荒地。1914年以来,通海垦牧公司从淮南垦务局贱价买到许多土地。此外,大生纱厂所得到的借款,也大量用来兼并土地。张謇的做法A受到“实业救国”思潮影响B缓解了民族资本的资金压力C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D有助于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答案:C解析:题干中张謇将企业积累的或筹集而来的资金大量用于购买土地,没有用来经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影响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张謇兼并土地的做法是受“实业救国”思

2、潮的影响,排除A项;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土地,会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大生纱厂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如此,排除B项;张謇的做法并不会壮大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就无法得出抵制列强经济侵略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2、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在对教育改革实施规划和监督时,时刻不忘贯彻“中体西用”思想,并将其具体细化为“忠君”“尊孔”“尚公”等教育宗旨。清政府的这些做法A意在恢复传统的纲常伦理B构建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C注重控制民众的精神意志D违背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潮流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时刻不忘贯彻中体西用思想”“忠君”“尊孔”等信息可知,清政府特别重视在新学教育中对传统纲常伦理,即所谓“中体”

3、的强调,这说明清政府注重控制民众的精神意志,从而维护自身统治,C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说法过于夸大,排除;“中体西用”思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近代化,排除D项。故选C项。3、下表是1903年袁世凯创办的直隶工艺总局部分部门的设置情况。据表可知,该局的设立旨在部门概况高等工业学堂设化学、机器、绘图等科,外员讲授劝工陈列所陈列中外工业产品,研究工艺、包装、成本、销售等各环节问题教育品制造所陈列中外各种教育书籍、仪器、标本、模型等,以供咨询应用A完善近代教育体系B振兴民族工商实业C学习西方自然科学D重塑北洋政府形象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袁世凯创办工艺总局部门有高等工业学堂、劝工陈列

4、所和教育品制造所,学习西方机械制造、化学、工艺等内容,是为了振兴民族工商业,故选B项;袁世凯的做法有利于近代教育发展,但不是他的目的,排除A项;材料内容涉及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的部分,但不是目的,排除C项;材料与塑造北洋政府形象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4、1911年春,留学日本的中国革命党林觉民回国,于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随后毅然投入广州的黄花岗起义。这说明当时知识分子A照搬日本经验救亡图存B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C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D是辛亥革命成功的保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留学日本的学生归国后参加起义,体现了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故选B项;“照搬”表述错误,排除A项;“开始

5、”时间不准确,排除C项;黄花岗起义时武昌起义尚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5、如表是1913年和1919年中外纱厂纱锭、布机实数对照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年份纱锭(枚)布机(台)华厂外厂华厂外厂191348419233896020161986191965874857701026503839A外资纱厂的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B外部环境改善推动民族纺织业发展C实业救国思潮促进民族工业兴起D政府放宽了民间资本限制允许办厂答案:B解析:据材料“1913年和1919年中外纱厂纱锭、布机实数对照表”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中外纱厂纱锭、布机实数虽然都有增长,但华厂数量增加相比之前较为显著,这是因为此时期的一战使

6、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此时是一战时期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而不是外资纱厂的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排除A项;实业救国是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原因,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而不是一战期间,排除D项;故选B项。小提示:6、日俄战争结束后,立宪纪闻撰文称“及甲辰日俄战起,识者咸为之说曰,此非日俄之战,而立宪、专制二政体之战也”。就连驻法公使孙宝琦、两江总督周馥、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等官僚也纷纷上书朝廷,奏请立宪,清政府最终决定变法。这表明,晚清政府A意图变革封建专制统治B决定变革政

7、体深受形势影响C适应民主共和历史潮流D利用帝国主义矛盾开展变法答案:B解析:日俄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包括驻外公使、地方督抚在内的知识分子,强烈呼吁变革政体、实行立宪,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表明晚清政府决定变革政体深受国内外形势影响,B项正确;晚清预备立宪意在维护而非变革封建专制统治,排除A项;晚清政府并未因为日俄战争和官民请愿立宪而实行民主共和,排除C项;日俄战争爆发时,清政府已经沦为了列强以华治华的工具,其改革是为了讨好列强,并非利用帝国主义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7、“晚清怪杰”辜鸿铭在春秋大义中把中国人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指出中

8、国人同时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并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此书一出,轰动西方,后被译为多种文字。这表明A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二战严重冲击了西方文明C西方工业文明已经彻底破产D种族之间存在着优劣之分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辜鸿铭认为中国人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并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A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种族之间不存在着优劣之分,排除D项。故选A项。8、下图为晚清时期的一幅漫画禁口不谈

9、天下事,温度计上标有“立宪”字样。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促进预备立宪运动B预备立宪运动受到各阶层赞同C作者旨在揭露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D清政府对预备立宪持支持态度答案:C解析:温度计上标有立宪,温度高的原因是政府在底下煽风点火,因此漫画命名为禁口不谈天下事,意在揭露清政府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到资产阶级革命与预备立宪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无法反映出各阶层对于预备立宪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清政府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9、陈独秀1916年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

10、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为此,他主张A推翻清朝专制统治B发动工农群众运动C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D提高国民思想觉悟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可知,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后,虽然名义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但是共和、立宪均未能得到较好贯彻,最根本的解决途径乃是促使民众觉悟,进行思想文化上的革新,D项正确;根据材料时间“1916年”可知,此时清朝已被推翻,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工农群众运动,排除B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属于文学革命,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0、关于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割裂旧文化。但有学者指出,仅凭新文化运动对旧

11、文化的批判就断言割裂,实在是低估了旧文化的生命力。这一学者的观点A过于强调了新旧文化的对立关系B对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竭力推崇C深受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D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较为客观答案:D解析:材料“仅凭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的批判就断言割裂,实在是低估了旧文化的生命力”体现的是该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并未完全割裂新旧文化之间的联系,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较为客观,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旧文化之间的联系,非对立,排除A项;材料与对儒家伦理道德的推崇说法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深受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11、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通令全国使用阳历,但在农村仍然使用旧历

12、;抵制剪辫运动在偏远农村十分普遍,在城市也司空见惯:不少妇女对放足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这些现象说明当时A生产力发展不平衡B群众对民主革命漠不关心C政府政策脱离民众D守旧与革新贯穿社会生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通令全国使用阳历、剪辫、放足是社会革新,但群众的守旧思想在社会生活中仍普遍存在,D项正确;使用阳历、剪辫、放足等反映的是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等社会现象,并不是经济现象,且题干中有“在城市也司空见惯”,排除A项;生活习惯的守旧不能反映群众对民主革命漠不关心,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政策是否脱离民众,排除C项。故选D项。12、1918年3月,新青年刊

13、出了一唱一和的“双簧信”。一封是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用文言文历数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新文学与白话文的罪状;另一封是刘半农用白话文写的对“王敬轩”反对文学革命、为旧文学辩护的驳斥文,引起广泛社会关注。该举意在A提倡科学与民主B全面否定传统文化C宣传马克思主义D推动思想文化革新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青年通过新旧文学的争论,引起广泛社会关注,以此推动思想文化革新,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没有体现科学与民主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争论,没有体现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3、19世纪60-90年代,中国文化思潮主要是求强求富

14、;19世纪90-20世纪初年,主要是要求建立西式民主制度;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主要是追求个性解放,但为时不久,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促使中国文化思潮不断变革的根本因素是A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选择B近代社会变革的客观需要C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活力D近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求强求富是经济层面的变革,建立西式民主制度是制度层面的变革,追求个性解放和马克思主义是思想层面的变革。由此可知,促使中国文化思潮不断变革的根本因素是近代社会变革的客观需要,B项正确;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选择是材料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A项;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活力显然不符合史实,排

15、除C项;近代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是根本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图是钱病鹤所作漫画国人皆曰可杀(1917)。该漫画可折射出当时A民众思想的进步B辛亥革命成果丧失C反侵略的一致性D对俄国革命的效仿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和漫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勋复辟帝制遭到国人反对,这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这体现出民众思想的进步,A项正确;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取得了一定成果,张勋复辟最终失败,而未能使革命成果丧失,排除B项;材料与反侵略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效仿俄国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15、1905年,京师大学堂举办了第一次运动会,校方特别强调开运动会的目的是培养青年

16、“临事不辞难,事君不惜死”的精神,还要运动员一再高呼“皇太后圣寿无疆,皇上圣寿无疆”等口号。这反映了A新式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B体育强国已经成为社会潮流C中国教育从传统向近代嬗变D近代学堂开始重视体育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05年,京师大学堂举办了第一次运动会”“临事不辞难,事君不惜死”“皇太后圣寿无疆,皇上圣寿无疆”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创办运动会体现了向西方学习,不仅强健了学生的体魄,还有利于培养蕴含于体育运动中的民主精神、团队精神,也体现了我国教育的近代化,但其提出的“皇太后圣寿无疆,皇上圣寿无疆”的口号体现了仍保留封建残余,说明这时期中国教育从传统向近代嬗变的过程,

17、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式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但不符合题干中“皇太后圣寿无疆,皇上圣寿无疆”的口号,因此选项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京师大学堂举办的一次运动会,不代表体育强国已经成为社会潮流,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近代学堂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但不能表述为“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小提示:填空题16、_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奉清政府命率军南下攻陷汉口、汉阳,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利用革命党人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展开和议答案:袁世凯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奉清政府命率军南下攻陷汉口、汉阳,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

18、又利用革命党人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展开和议,随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方革命政府和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方清政府势力,在上海举行和谈,史称南北议和。17、兴起(1)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2)主要阵地:_和新青年杂志。(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_、鲁迅、钱玄同。答案:青年杂志北京大学胡适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1)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18、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1)原因和条件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_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

19、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_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_,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_、提倡国货运动,有力推动了纺织、面粉等轻工业系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发展的表现以_、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达到200多万人,成为不可忽视的_答案:政治上兴办实业欧战抵制日货荣宗敬社会力量解析:(1)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第一

20、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力推动了纺织、面粉等轻工业系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19、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废旧布新,改用_颁布_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革除_,接受_的新习俗、新风尚答案:阳历剪发辫、易服饰和废纸缠足陈规陋习文明开化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南京临时政

21、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废旧布新,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纸缠足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革除陈规陋习,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20、辛亥革命的局限性(1)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2)没有完成_的历史任务。答案: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自己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领导,这些都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21、军阀割据混战(1)军阀割据派系首领支持者控制地区直系_英美支持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段祺瑞日本支持皖、浙、闽、鲁、陕

22、等省奉系张作霖_的靠山东北三省(2)军阀混战各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军阀混战,导致_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答案:冯国璋日本北京政权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称帝失败,不久死去,北洋军阀中再也找不出一个能统驭整个北洋派的人。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主要包括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在英美支持下,控制了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据有皖、浙、闽、鲁、陕各省;奉系的张作霖,同样以日本为靠山,占据东北三省。各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军阀混战,导致

23、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冯国璋;日本;北京政权。22、1917年初,_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随即聘请_为文科学长,并延揽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北大任教答案:蔡元培陈独秀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随即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延揽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北大任教23、袁世凯夺取胜利果实(1)原因袁世凯的威胁利诱:攻陷汉口、汉阳,武力威胁革命势力;诱使革命党人和议;对清政府施压_国等列强的支持孙中山妥协退让:只要_,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袁做大总统。(2)结果1912年2月_,清帝下诏退位。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_为临时大总统。答案:英清帝退位12日

24、袁世凯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主要是袁世凯的威胁利诱、英国等列强的支持及孙中山的妥协退让: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袁做大总统。(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24、_随后又以南方革命党的共和要求,对已束手无策的清政府施压答案:袁世凯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武昌起义后革命势力的发展,袁世凯随后又以南方革命党的共和要求,对已束手无策的清政府施压25、表现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_,走上革命道路同盟会:_年8月孙中山黄兴在日本东京创建_提出_成为同盟会的纲领,后在_发刊

25、词中发展成“_”起义:1911年的_起义是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中轰动较大的答案:兴中会1905年中国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三民主义黄花岗起义解析:孙中山首先举起了反清革命的旗帜。孙中山是广东省香山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式的近代教育。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孙中山深知改良道路不能挽救国家,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在中

26、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从此,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开始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除继续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外,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源曾多次引用以往“以夷制夷”之典故,说:“以彼长技御彼长技,此自古以夷攻夷之上策。”他受林则徐“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思想的启发,首先提出了“师敌之长技以制敌”的口号。林则徐将四洲志手稿全盘交付魏源,嘱其撰辑海国图

27、志。魏源在辑录引用外国史地书籍时专门辑录涉及各国间矛盾的内容。他认为既然各国公然承认有“不能齐心会合之大害”,则我国利用其矛盾,倡“以夷制夷”,亦是自然之事。摘编自陈先初、胡慧娥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再探材料二陈独秀指出:辛亥革命以来之所以屡屡失败,“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而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摘编自张宝明主编新青年百年典藏(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来源,结合所学,说明“师

28、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内涵。(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历史任务。概括陈独秀对“辛亥革命以来之所以屡屡失败”原因的认识,从思想文化层面指出陈独秀为继续推动革命所做的努力。答案:(1)来源:对历史经验的借鉴;林则徐的影响;外国书籍的启发(对各国间矛盾的认识)。(任答2点即可)内涵: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2)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认识:政治革命不彻底;未能在思想文化层面改造社会(没有进行精神层面的革命)。努力: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发起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解析:(1)根据材料“多次引用以往以夷制

29、夷之典故”“此自古以夷攻夷之上策”可得出对历史经验的借鉴;根据材料“他受林则徐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思想的启发”等可得出林则徐的影响;根据材料“外国史地书籍时专门辑录涉及各国间矛盾的内容”可得出外国书籍的启发。内涵:根据材料“以彼长技御彼长技,此自古以夷攻夷之上策。”可分析出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2)认识:可从没有改变人民命运、没有实现民族独立等方面回答。努力:依据材料“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可得出政治革命不彻底;根据材料“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而未有焉”可得出未能在思想文化层面改造

30、社会。第三小问联系所学可知,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等。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制在法的规范中也体现礼教价值观,“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救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即“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威),故(皇帝的故旧)功(功劳卓著的人)等八种人的犯罪,司法机关不自行处理,要先交大臣“议罪”,再奏请皇帝最终裁决,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证人证,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就导致刑讯逼供。在中央,秦汉

31、的廷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司法审判。摘编自王继尧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及特点材料二第2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休。第4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5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初创时期。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共十五

32、大报告第一次完整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和200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切实贯彻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2)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民主原则?(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法治建设发展进程。谈谈你对中国自古以来

33、法律发展的认识答案:(1)特点:以礼入法,礼教是指导审判的重要原则贵族、官员享有司法特权皇帝掌握最终司法裁决权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依据,刑讯逼供司法从属于行政机关,不具有独立性。(2)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人人平等。(3)进程:50年代,初步确定中国法制建设的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90年代,我国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认识:中国法律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封建社会的法律维护封建君主和地主阶级的利益中国近代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了维护资产积极的利益新中国的法律则是为了维

34、护人民的利益。新中国的法治发展历程具有渐进性。等。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中国古代法制在法的规范中也体现礼教价值观,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救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即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可知,以礼入法,礼教是指导审判的重要原则;根据材料“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威),故(皇帝的故旧)功(功劳卓著的人)等八种人的犯罪,司法机关不自行处理,要先交大臣议罪,再奏请皇帝最终裁决”可知,贵族、官员享有司法特权;皇帝掌握最终司法裁决权;根据材料“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证人证,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在通常情况

35、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就导致刑讯逼供”可知,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依据,刑讯逼供;根据材料“在中央,秦汉的廷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司法审判”可知,司法从属于行政机关,不具有独立性。(2)原则: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可知,主权在民;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可知,三权分立;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可知,人人平等。(3)进程: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初创时期。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36、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可知,50年代,初步确定中国法制建设的基础;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根据材料“1999年和200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可知,90年代,我国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

37、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根据材料“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切实贯彻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可知,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认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法律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封建社会的法律维护封建君主和地主阶级的利益;中国近代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了维护资产积极的利益;新中国的法律则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新中国的法治发展历程具有渐进性等,言之有理即可。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新青年宣传的对象是男女青年。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刊文劝勉女子不要以被征服者自居,应各自奋斗,脱离附属品的地位,恢复自

38、主的人格,特别指出“夫为妻纲”之不当。他反对妇女从父、从夫、从子的“三从”,主张妇女参政,夫死可以再嫁、交际自由、生活独立。1917年新青年特辟女子专栏,刊登女子教育、婚姻、职业、权利的文字,希望顺应世界潮流。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结合所学,从“新青年特辟女子专栏”的角度,简述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答案:意义:对封建思想发起进攻,推动女性解放(思想解放);唤起女性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促进民众觉醒;深刻影响中国的思想、伦理、观念,推进文化转型。解析:由材料“他反对妇女从父、从夫、从子的三从,主张妇女参政,夫死可以再嫁、交际自由、生活独立”可知,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思想发起进攻,推动女性解放;由材料“

39、1917年新青年特辟女子专栏,刊登女子教育、婚姻、职业、权利的文字,希望顺应世界潮流”及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唤起女性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促进民众觉醒;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伦理、观念,推进文化转型。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末,清政府进行了司法制度改革。首先,初步确立司法独立的原则,此前中国政刑不分,地方行政机关、中央的刑部、大理寺等均享有审判权。1906年,中央确立分权原则,刑部改为负责司法的法部,大理寺改名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的审判机关,并负责法律解释。1910年,颁布法院编制法等,规定全国审判机关的分类以及独立监察机关的配置,规定了公审、陪审、预审、回避、起诉执刑等项制度。在大清

40、律例的基础上制定大清现行刑律作为过渡性质的法典,同时制定大清新刑律,其中取消了某些法律特权。其次,改革传统的法律结构,彻底打破诸法合体的封建法规,将商法、诉讼法、民法等独立起来。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分析晚清政府司法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进行司法制答案:(1)特点:司法独立;司法机构分权;规范司法机构设置和司法实施程序;取消诸法合体,制定专门法。(2)原因:适应社会政治转型,特别是经济发展的需要;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消弭革命危机;赢得西方列强的欢心,顺应时代变革潮流。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首先,初步确立司法独立的原则,此前

41、中国政刑不分,地方行政机关、中央的刑部、大理寺等均享有审判权”可知,司法独立;根据材料“1906年,中央确立分权原则,刑部改为负责司法的法部,大理寺改名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的审判机关,并负责法律解释”可知,司法机构分权;根据材料“1910年,颁布法院编制法等,规定全国审判机关的分类以及独立监察机关的配置,规定了公审、陪审、预审、回避、起诉执刑等项制度”可知,规范司法机构设置和司法实施程序;根据材料“在大清律例的基础上制定大清现行刑律作为过渡性质的法典,同时制定大清新刑律,其中取消了某些法律特权。其次,改革传统的法律结构,彻底打破诸法合体的封建法规,将商法、诉讼法、民法等独立起来”可知,取消诸法合

42、体,制定专门法。(2)原因:根据材料“在大清律例的基础上制定大清现行刑律作为过渡性质的法典,同时制定大清新刑律,其中取消了某些法律特权。其次,改革传统的法律结构,彻底打破诸法合体的封建法规,将商法、诉讼法、民法等独立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适应社会政治转型,特别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政府的司法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消弭革命危机;赢得西方列强的欢心,顺应时代变革潮流等等。30、“西洋文明”与“吾国伦理”针对民国初年乱局,陈独秀认为其根源都在于大多数国民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无法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

43、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材料二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陈独秀研究室与监狱1919年6月8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在陈独秀眼中,“吾人之觉悟”已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产生了什么影响?(2)陈

44、独秀为什么要将“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3)材料二中,“研究室”和“监狱”中“发生的文明”分别喻指什么?(4)依据材料和所学,你怎样看待陈独秀对中国伦理和世界文明的认识?答案:(1)学术觉悟,政治觉悟;前者使国人认识到中西差距;后者推动国人放弃抱残守缺而变革。(2)陈独秀反思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未能真正实现,发生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复辟帝制的时局,发现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旧伦理,阻碍国民思想解放;认为只有革除旧伦理,才能战胜守旧势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真正的共和。(3)科学、民主。(4)观点与论证: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一致、合理。陈独秀认为跟上世界文明的社会革新是整体行为,社会变革

45、必定带来思想伦理革新;思想的革新具有决定意义;中国乱局根源在于缺少文化革新。他对两者间关系的认识是发展的、进步的。陈独秀在民国初年特定时代背景下,高举(西洋的世界文明)科学与民主大旗,猛烈地冲击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旧伦理,推动了思想文化的革新。他的认识是为挽救民族危亡,且顺应了中国时代发展的潮流。从历史长时段看,陈独秀对中西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化倾向。对传统伦理的一概否定,以西洋文明(科学、民主)的全盘接纳,正是为挽救中华民族命运而急于求成的反映。材料与史实:能在所学知识与材料信息间建立联系,史实充分。叙事与逻辑:叙事结构文字通顺、逻辑完整。解析:(1)阶段:根据材料“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可知学术觉悟,政治觉悟。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前者使国人认识到中西差距;后者推动国人放弃抱残守缺而变革。(2)原因:根据材料“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和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反思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未能真正实现,发生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复辟帝制的时局,发现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旧伦理,阻碍国民思想解放;认为只有革除旧伦理,才能战胜守旧势力,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