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易错题集锦.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26624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易错题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易错题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易错题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易错题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易错题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易错题集锦1单选题1、1904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后,又创立通海垦牧公司,专门用于收购苏北海滨的盐场荒地。1914年以来,通海垦牧公司从淮南垦务局贱价买到许多土地。此外,大生纱厂所得到的借款,也大量用来兼并土地。张謇的做法A受到“实业救国”思潮影响B缓解了民族资本的资金压力C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D有助于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答案:C解析:题干中张謇将企业积累的或筹集而来的资金大量用于购买土地,没有用来经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影响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张謇兼并土地的做法是受“实业救国”

2、思潮的影响,排除A项;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土地,会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大生纱厂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如此,排除B项;张謇的做法并不会壮大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就无法得出抵制列强经济侵略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2、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文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中国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C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D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社会风俗人心,

3、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可得出材料的主旨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D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民主共和观念,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生活,而不是政治制度,也不是教育,排除BC项。故选D项。小提示:3、下表所列为1915年9月到1917年8月间新青年上发表的部分文章篇名。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A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B肇端于新青年的创刊C以自由和民主为旗帜D实质上就是一场文学改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敬告青年”、“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吾人最后之觉悟”、“文学改良刍议”、“复辟与尊孔”可得,在新文化运动期间,

4、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这些文章肇端于新青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单从篇名中无法体现出内容中的自由与民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一点“文学改良刍议”,以偏概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小提示:4、下图是钱病鹤所作漫画国人皆曰可杀(1917)。该漫画可折射出当时A民众思想的进步B辛亥革命成果丧失C反侵略的一致性D对俄国革命的效仿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和漫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勋复辟帝制遭到国人反对,这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这体现出民众思想的进步,A项正确;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取得了一定成果,张勋复辟最终失败,

5、而未能使革命成果丧失,排除B项;材料与反侵略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效仿俄国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5、1905年,京师大学堂举办了第一次运动会,校方特别强调开运动会的目的是培养青年“临事不辞难,事君不惜死”的精神,还要运动员一再高呼“皇太后圣寿无疆,皇上圣寿无疆”等口号。这反映了A新式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B体育强国已经成为社会潮流C中国教育从传统向近代嬗变D近代学堂开始重视体育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05年,京师大学堂举办了第一次运动会”“临事不辞难,事君不惜死”“皇太后圣寿无疆,皇上圣寿无疆”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创办运动会体现了向西方学习,不仅强健了学生的体魄,

6、还有利于培养蕴含于体育运动中的民主精神、团队精神,也体现了我国教育的近代化,但其提出的“皇太后圣寿无疆,皇上圣寿无疆”的口号体现了仍保留封建残余,说明这时期中国教育从传统向近代嬗变的过程,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式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但不符合题干中“皇太后圣寿无疆,皇上圣寿无疆”的口号,因此选项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京师大学堂举办的一次运动会,不代表体育强国已经成为社会潮流,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近代学堂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但不能表述为“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小提示:6、罗威廉的史学著作红雨采用了“长时段和小地域结合的研究方式

7、,“在元末明初、明末清初以及太平军和捻军叛乱期间,麻城都惨遭屠戮,可麻城的共和革命却是罗曼蒂克、甚至温文尔雅的,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被推翻了。”材料中的“共和革命”应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革命答案:B解析:由材料“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被推翻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共和革命”应是辛亥革命,B项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并没有推翻帝制,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思想文化领域的解放运动,没有推翻帝制,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国民革命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此时帝制已经被推翻,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7、1920年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

8、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4月又发通告,规定截至1922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这一变化A表明文学革命取得重大突破B反映了当时政府维护民主共和的决心C揭开了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D说明新文化运动已得到社会集体认同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主张文学革命,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有利于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因此根据材料“截至1922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可知当时文学革命取得重大突破,A项正确;材料与维护民主共和制无关,排除B项;在此之前就已经

9、揭开了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A项。小提示:8、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在对教育改革实施规划和监督时,时刻不忘贯彻“中体西用”思想,并将其具体细化为“忠君”“尊孔”“尚公”等教育宗旨。清政府的这些做法A意在恢复传统的纲常伦理B构建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C注重控制民众的精神意志D违背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潮流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时刻不忘贯彻中体西用思想”“忠君”“尊孔”等信息可知,清政府特别重视在新学教育中对传统纲常伦理,即所谓“中体”的强调,这说明清政府注重控制民众的精神意志,从而维护自身统治,C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说法过于夸大,排除;“中体西

10、用”思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近代化,排除D项。故选C项。9、有学者认为:蔡元培、胡适理想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批评、扬弃了传统文化的正统东西,他们又选择了清代朴学方法、白话文、古典小说、戏曲,他们研究先秦诸子,发掘墨子的思想价值。该认识意在强调新文化运动A改变了绝对化的倾向性B是民主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C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断裂D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和纲常礼教答案:C解析:根据“新文化运动批评、扬弃了传统文化的正统东西,他们又选择了清代朴学方法、白话文、古典小说、戏曲,他们研究先秦诸子,发掘墨子的思想价值。”可得出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是选取传统文化精华的

11、内容,因此新文化运动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断裂,C项正确;材料中的认识并不能改变绝对化的倾向,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新文化经运动的影响,排除B项;君主专制已经被推翻,排除D项。故选C项。10、1902年6月,天津大公报和上海中外日报相继刊载了一则征婚广告,此后社会各界名人、知识分子流行在报刊上登载征婚广告。此征婚方式反映了当时A传统婚姻方式已被摒弃B广告征婚已成为社会主流C新式婚姻成为社会风尚D婚姻方式呈现近代化趋势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利用广告进行征婚,冲击了传统的婚姻观念,反映了婚姻方式呈现近代化趋势,D项正确;A项已被摒弃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B项社会主流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是征婚

12、广告,不是新式婚姻成为社会风尚,排除C项。故选D项。11、结合下侧辛亥革命形势图,对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评述,正确的是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完成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C充分发动了全国各地群众的力量D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A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完成任务,也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更没有解决矛盾,排除BCD项。故选A项。小提示:12、正是在西潮冲击造成中外竞争的新局面下,革命发生了,并极其顺利到几乎轻而易举取得成功。梁漱溟就曾慨叹,“这么一个大的国家,几百年的统治,一转移间即被推翻”了。这反映出当时

13、A革命成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清末新政未取得显著成效C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D改变中国现实的迫切愿望答案:D解析:根据“正是在西潮冲击造成中外竞争的新局面下,革命发生了,并极其顺利到几乎轻而易举取得成功”“这么一个大的国家,几百年的统治,一转移间即被推翻”可知,清政府被轻而易举的的推翻是由于革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当时人们改变中国现实的迫切愿望,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群众基础的状况,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清末新政,排除B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13、1917年,民国北京政府欲以烟酒公卖抵押借美款,安徽省长倪嗣冲得此消息于5月31日通电全国

14、:“对于此款不能承认,属奸党擅借。地方所有烟酒公卖局概应暂行停办,或归地方官直接办理,免资利用。”山西省长阎锡山声援倪嗣冲的同时借机将原属于中央的烟酒公卖收益归于地方。由此可知A地方军阀开创了多种收入渠道B地方势力膨胀导致中央权力式微C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完全分离D地方有效反抗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答案:B解析:由晋系军阀阎锡山“借机将原属于中央的烟酒公卖收益归于地方”可知,地方军阀截留中央税收款项,侵犯了中央政府的税收权限,体现了地方势力膨胀导致中央权力式微,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多种收入渠道”,排除A项;材料并不能说明“完全分离”,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地方的“有效反抗”,排除D项。故选B项。

15、14、下图为对近代某历史事件影响的叙述。该事件是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导致了文艺领域的变革,形成广泛的文艺革新运动打破了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结构发生了新的根本性变化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冲击陈旧腐朽的旧文化”“文艺革新”“打破了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要是在政治领域的变革,而非文化,排除A、B、C项。故选D项。15、表21914年前后注册公司列表(部分)表中数据的变化表明A清政府倡导创办工商企业,B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近代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变D工人阶级登

16、上敢治舞台答案:B解析:材料中公司数量和资本总额的增长,体现了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B项正确;1912年,清政府的统治结束,排除A项;近代民族工业一直以轻工业为主,产业结构没有发生巨变,排除C项;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始于五四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填空题16、1917年国会议员在广州成立_,推举_为大元帅。后被西南军阀排挤答案:中华民国军政府孙中山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国会议员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后被西南军阀排挤,1918年7月,孙中山愤然辞去护法军政府职务,离开广州、蛰居上海,深刻反省自己在护法运动等历次革命中失败之原因。小提示:17、袁世凯_(1

17、)准备1912年3月10日,在_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11月,解散_。1914年5月,公布_,改责任内阁制为_。1914年底,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_年,可连选连任。1915年5月,签订“中日民四条约”。在日本胁迫下签订的“中日民四条约”,由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其附件与关于_之条约及其附件组成,是袁世凯政府与日方因“二十一条”多次谈判最终确定的修正案。(2)称帝: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1916年为_元年。答案:复辟帝制北京国民党中华民国约法总统制十山东省洪宪解析: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

18、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随后一步步展开了复辟帝制的活动。(1)准备: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11月,解散国民党。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宪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1914年底,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1915年5月,签订“中日民四条约”。在日本胁迫下签订的“中日民四条约”,由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其附件与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及其附件组成,是袁世凯政府与日方因“二十一条”多次谈判最终确定的修正案。(2)称帝: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1

19、8、“府院之争”(1)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出任掌握实权的_。为了使权力合法化,段祺瑞重新召开被袁世凯解散的_,但这次会议的进展并不顺利。(2)1917年,继任总统的_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3)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_。答案:国务总理国会黎元洪溥仪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为了使权力合法化,段祺瑞重新召开被袁世凯解散的国会,但这次会议的进展并不顺利。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随后,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

20、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故国务总理;国会;黎元洪;溥仪。19、_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奉清政府命率军南下攻陷汉口、汉阳,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利用革命党人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展开和议答案:袁世凯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奉清政府命率军南下攻陷汉口、汉阳,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利用革命党人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展开和议,随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方革命政府和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方清政府势力,在上海举行和谈,史称南北议和。20、兴起(1)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2)主要阵地:_和新青年杂志。(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_、鲁迅、钱玄同。

21、答案:青年杂志北京大学胡适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1)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21、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_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_”答案:黎元洪府院之争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府院之争的实质是美、日争夺中国控制权的斗争。22、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1)原因内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_民间兴办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特别是1915年掀起

22、的抵制_、提倡国货运动。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2)表现:以荣宗敬、_兄弟的面粉厂和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发展壮大。(3)影响: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_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答案:鼓励日货荣德生产业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表现与影响。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特别是1915年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表现:表现: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面粉厂和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

23、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影响: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23、军阀割据混战(1)军阀割据派系首领支持者控制地区直系_英美支持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段祺瑞日本支持皖、浙、闽、鲁、陕等省奉系张作霖_的靠山东北三省(2)军阀混战各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军阀混战,导致_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答案:冯国璋日本北京政权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称帝失败,不久死去,北洋军阀中再也找不出一个能统驭整个北洋派的人。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主要包括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以冯国

24、璋为首的直系,在英美支持下,控制了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据有皖、浙、闽、鲁、陕各省;奉系的张作霖,同样以日本为靠山,占据东北三省。各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军阀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冯国璋;日本;北京政权。2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其中,_和_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答案:面粉业纺织业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小提示:

25、25、积极方面(1)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_的_革命。(2)这次革命推翻了_,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_政体,传播了_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_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_思想的藩篱,打击了_,为_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答案: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清王朝统治君主专制制度共和民主共和思想封建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民族资本主义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

26、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思想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清末朝廷对传统文官制度进行变革,在形式上是为了配合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实质上则是为了走向近代世界和实行开明专制,这也是清末预备立宪何以从官制改革“入手”的根本原因。为能选拔出符合当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清廷开始着手对传统科举制度进行变革。为鼓励新式人才脱颖而出,清末法律规定(学堂学生)毕业升等、奖给出身均由试官考定。高等小学毕业,归地方官考试核办;升入中学堂者,

27、归学政考试给奖;中学堂毕业给凭,归道府大员考试核办;升入高等学堂者,归督抚会同学政考试给奖。各学堂考核学生,均宜于各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亦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统计分数。其考核之法,分言语、容止、行礼、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察,第其等差。清末学堂学生毕业考试可分四级:初等学堂毕业考试、中等学堂毕业考试、高等学堂毕业考试、大学堂毕业考试。摘编自刘为勇清末文官制度变革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学堂选官制度确立的背景及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角度分析学堂选官制度的影响。答案:(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新式人才需求增加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科举制度不能

28、适应社会巨变的需要西方民主平等等思想的传入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等。特点:注重对学堂毕业生的考核品行考核与学业考试并重学生毕业实行分级考试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考核等。(2)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近代思想的知识分子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培养了人才,从而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解析:(1)根据“清末朝廷对传统文官制度进行变革,在形式上是为了配合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实质上则是为了走向近代世界和实行开明专制”、“为能选拔出符合当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清廷开始着手对传统科举制度进行变革”可知背景主要是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新式人才需求增加;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科

29、举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巨变的需要。同时西方民主平等等思想的传入,为了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等。特点:根据“规定(学堂学生)毕业升等、奖给出身均由试官考定”得出注重对学堂毕业生的考核;根据“各学堂考核学生,均宜于各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亦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统计分数”得出品行考核与学业考试并重,学生毕业实行分级考试。根据“其考核之法,分言语、容止、行礼、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察,第其等差”得出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考核等。(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清末血糖选官制度的影响主要是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近代思想的知识分子,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培养了人才,从而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

30、程。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71年建立起来的德意志帝国是普鲁士势力的放大版,其宪政架构也继承了普鲁士原有的“宪政”精神,统治阶级积极“防御”的特点更加明显根据1871年宪法,德意志帝国按照联邦国家立法机构的模式建立两院制议会。然而,这些所谓的立法机构都是君主和贵族阶级掌控下的一个宪法门面。第一,联邦议会体现的只是一种君主权力。联邦议会中的代表都是各邦君主的代言人。第二,由25岁以上男性公民通过普遍、平等、直接和秘密选举产生的帝国议会具备了一个真正的立法机构的所有特征,而事实上它的权力极其有限。它有权提出法案,但只有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才能生效;它对任命宰相、组织政府等都没有

31、影响,因此不存在对它负责的政府。摘编自邢来顺论德国政治现代化初期的“防御性”特征材料二1905年,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赴欧、美、日考察政治。他们归国之后,极力向最高统治者讲明德国政体的模式与好处,而慈禧也几次召开廷臣会议讨论他们的报告和方案,最终以德日为模本的钦定宪法大纲出炉。该宪法表面上照抄日本帝国宪法,实则全搬德国普鲁士宪法。因为1889年日本出台的帝国宪法,即明治宪法共76条,其中46条条文搬用了普鲁士宪法,只有3条条文是日本独创的。所以,中国并非就学日本法而学日本法,相反是把学日本法作为学习和引进“欧法”特别是德国法的一个中介途径。正如考察大臣戴鸿慈所揭示的那样:“中国

32、近多歆羡日本之强,而不溯始穷原正当以德国为镜。”摘编自柴松霞清末五大臣对德国宪政的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政治现代化初期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政治考察团主张学习德日宪政的原因。(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末宪政的认识。答案:(1)特点:继承普鲁士“宪政”精神具有防御性议会民主形式徒有其表专制色彩浓厚维护君主和贵族阶级利益。影响: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统一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为其他国家宪政改革提供借鉴导致德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2)原因:清政府统治危机严重德日实行宪政后迅速壮大德日宪政利于维护皇权统治西方宪政理念

33、的发展与传播。(3)认识:清末宪政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是一场骗局行宪政应立足本国国情清末宪政并没有缓和国内矛盾,相反加剧了立宪派倒向了革命清末立宪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等。解析:(1)先据材料中的“防御”“这些所谓的立法机构都是君主和贵族阶级掌控下的一个宪法门面”“帝国议会具备了一个真正的立法机构的一切外特征”“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才能生效”等概括出特点为继承普鲁士“宪政”精神具有防御性议会民主形式徒有其表专制色彩浓厚维护君主和贵族阶级利益。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国家政治统一、促进德国经济发展和使德国具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等说明影响。(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德日行

34、宪政后迅速壮大、学习德日宪政有利于维护皇权统治和西方宪政理念的发展与传播等方面说明原因。(3)首先说明结果是没有缓并口国内矛盾并加剧了立宪派倒向革命,之后再从学习宪政要结合国情、以骗局形式维护皇权只会适得其反等方面谈认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法国启蒙学者关注公民教育,认为专制国家的教育只是“培养好奴隶”,不会造就出真正的人。公民教育应由民主国家设立机构来领导与管理,以推翻教会对教育权的垄断与掌控。狄德罗认为优良的自然素质绝非贵族所独有,“天才、才能和美德出自茅屋里的要比出自宫廷里的多得难以计算”。只因在恶劣的社会制度下,民众的子女得不到合理的教育,其中的天才被埋没。在当时法

35、国“优秀的爱国者”和“始终正直的公民”极为稀少的情况下,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卢梭要求儿童多了解祖国,他认为只有掌握包括数学、文学等科学知识,方能逐渐成为合格的公民。这些构想为推动臣民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变提供了思想先导。摘编自刘春兵思想启蒙与公民塑造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公民教育思想探析材料二民国初期是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产生发展阶段。临时约法首次对公民权利作出规定,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法律基础。在学习借鉴西方公民教育之初,不少学者强调“德国公民教育之思想,不可完全移植于我国”。商务印书馆和中华教育界等民间社会机构发表西方公民教育著作文章,顺应时代要求,自觉承担推动公民教育的重任。朱元善于1916年提

36、出,“教育之方针自当以新国家之本质为主眼,而置重于共和立宪国民之养成”,“非实施公民教育不可”。随着西方公民教育思想的不断传入,人们提倡将民主共和精神的培养作为公民教育目标模式构建的基础,使公民教育范围扩展到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摘编自朱小蔓、冯秀军中国公民教育发展观脉络探析(1)根据据材料一,指出启蒙思想家关于法国公民教育的主要构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公民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特点形成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西方公民教育的历史启示。答案:(1)构想:强调由民主国家主导公民教育;主张扩大受教育对象;以道德教育和科学知识的

37、传授为主要内容。(答出两点即可)意义:推动了近代法国教育的转型;抨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和腐朽的教权;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的价值诉求;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舆论准备;对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具有借鉴作用。(答出三点即可)(2)特点:将西方公民教育思想与中国式公民教育紧密结合;由政府倡导,民间力量参与:具有明显的民主共和主义色彩。(答出两点即可)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人人心: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民族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西学东渐”的影响。(3)启示:近代公民教育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应重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应增强公民对国家共同体的认同感。(答出两点即可)

38、解析:(1)构想:据材料“公民教育应由民主国家设立机构来领导与管理,以推翻教会对教育权的垄断与掌控”可知,强调由民主国家主导公民教育,推翻教会对教育权的垄断;据材料“狄德罗认为优良的自然素质绝非贵族所独有,“天才、才能和美德出自茅屋里的要比出自宫廷里的多得难以计算”可知,狄德罗主张扩大受教育对象;据材料“在当时法国优秀的爱国者和始终正直的公民极为稀少的情况下,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可知,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据材料“卢梭要求儿童多了解祖国,他认为只有掌握包括数学、文学等科学知识,方能逐渐成为合格的公民”可知,强调对儿童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方能成为合格公民。(答出两点即可)意义:据材料“公民教育应

39、由民主国家设立机构来领导与管理,以推翻教会对教育权的垄断与掌控”并结合所学可知,强调由民主国家主导公民教育,推动了近代法国教育的转型;推翻教会对教育权的垄断,抨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和腐朽的教权;据材料“狄德罗认为优良的自然素质绝非贵族所独有,“天才、才能和美德出自茅屋里的要比出自宫廷里的多得难以计算”并结合所学可知,扩大受教育的范围,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的价值诉求;据材料“在当时法国优秀的爱国者和始终正直的公民极为稀少的情况下,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并结合所学可知,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舆论准备;对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具有借鉴作用。(答出三点即可)(2)特点:据材料“在学习借鉴西方公民教育之初,不少学

40、者强调“德国公民教育之思想,不可完全移植于我国。商务印书馆和中华教育界等民间社会机构发表西方公民教育著作文章,顺应时代要求,自觉承担推动公民教育的重任”可知,将西方公民教育思想与中国式公民教育紧密结合;据材料“临时约法首次对公民权利作出规定,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法律基础商务印书馆和中华教育界等民间社会机构发表西方公民教育著作文章,顺应时代要求,自觉承担推动公民教育的重任”可知,由政府倡导,民间力量参与;据材料“随着西方公民教育思想的不断传入,人们提倡将民主共和精神的培养作为公民教育目标模式构建的基础,使公民教育范围扩展到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可知,具有明显的民主共和主义色彩。(答出两点即可)原因:辛

41、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人人心: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民族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西学东渐”的影响。(3)启示:据材料“公民教育应由民主国家设立机构来领导与管理,以推翻教会对教育权的垄断与掌控”及材料“临时约法首次对公民权利作出规定,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法律基础商务印书馆和中华教育界等民间社会机构发表西方公民教育著作文章,顺应时代要求,自觉承担推动公民教育的重任”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公民教育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据材料“卢梭要求儿童多了解祖国,他认为只有掌握包括数学、文学等科学知识,方能逐渐成为合格的公民”及材料“随着西方公民教育思想的不断传入,人们提倡将民主共和

42、精神的培养作为公民教育目标模式构建的基础,使公民教育范围扩展到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并结合所学可知,应重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应增强公民对国家共同体的认同感。(答出两点即可)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它们源于同一单词modemization,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婴标志。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材料二民族工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是空前的。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堪称民族资本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种政治和经济背景下,海外华侨抓住这个时机,踊跃向国内投资。仅在1912一

43、1919年间,华侨投资的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房地产业多达1042家,投资金额达7100万元。摘编自苏文菁主编商发展史总论卷(近代部分)材料三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则尚未全达,是何也?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故民国成立,己届年余,而政治之纷扰,无一定策划如故也,政治之污秽,无扫荡方法如故也。以若斯之政府,而欲求得良善之政治,既不可能,亦不可望矣。宋教仁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近代化所起到的作用。(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到来的原因。(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44、概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答案:(1)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思想上: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社会生活上:促使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变化。(2)民国的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海外华侨回国投资实业。(3)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军阀割据混战,政局动荡;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侵

45、略:封建势力的压迫等。解析:(1)政治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经济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思想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社会生活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促使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变化。(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的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根据材料“在这种政治和经济背景下,海外华侨抓住这个时机,踊跃向国内投资。仅在1912一1919年间,华侨投资的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房地产业多达1042家,投资金额达7100万元。”可知,海外华侨回国投资实业。(3)因素:根据材料“政治之纷扰,无一定策划如故也,政治之污秽,无扫荡方法如故也。以若斯之政府,而欲求得良善之政治,既不可能,亦不可望矣”可知,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军阀割据混战,政局动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