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32023 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总结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总结(重点重点)超详细超详细 单选题 1、“晚清怪杰”辜鸿铭在春秋大义中把中国人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指出中国人同时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并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此书一出,轰动西方,后被译为多种文字。这表明 A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二战严重冲击了西方文明 C西方工业文明已经彻底破产 D种族之间存在着优劣之分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辜鸿铭认为中国人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并主张
2、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A 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B 项;C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C 项;D 项说法错误,种族之间不存在着优劣之分,排除 D 项。故选 A 项。2、陈独秀 1916 年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为此,他主张 A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发动工农群众运动 C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D提高国民思想觉悟 答案:D 解析:2 根据材料“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可知
3、,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后,虽然名义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但是共和、立宪均未能得到较好贯彻,最根本的解决途径乃是促使民众觉悟,进行思想文化上的革新,D项正确;根据材料时间“1916 年”可知,此时清朝已被推翻,排除 A 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工农群众运动,排除B 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属于文学革命,材料未体现,排除 C 项。故选 D 项。3、表 21914 年前后注册公司列表(部分)表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A清政府倡导创办工商企业,B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近代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变 D工人阶级登上敢治舞台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公司数量和资本总额的增长,体现了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B 项正确;1912 年
4、,清政府的统治结束,排除 A 项;近代民族工业一直以轻工业为主,产业结构没有发生巨变,排除 C 项;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始于五四运动,排除 D 项。故选 B 项。4、1918 年 3 月,新青年刊出了一唱一和的“双簧信”。一封是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用文言文历数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新文学与白话文的罪状;另一封是刘半农用白话文写的对“王敬轩”反对文学革命、为旧文学辩护的驳斥文,引起广泛社会关注。该举意在 A提倡科学与民主 B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C宣传马克思主义 D推动思想文化革新 答案:D 解析:3 根据材料可知新青年通过新旧文学的争论,引起广泛社会关注,以此推动思想文化革新,D 项正确;材料强调
5、的是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没有体现科学与民主的信息,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争论,没有体现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排除 B 项;材料没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信息,排除 C 项。故选 D 项。5、1907 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创办河南月刊,发表了大量涉及中外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文章,如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青年肖像华盛顿指挥军士肖像易水送别樊于(於)期以首付荆卿田光自刎以报太子丹等,产生了很大影响。据此可知,当时的留日学生 A复古与媚外观念并存 B主要追求民主与科学 C试图借助列强来排满 D存在暴力革命的倾向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07 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青年肖像华盛顿指挥军
6、士肖像”“樊于(於)期以首付荆卿田光自刎以报太子丹”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留学生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主张用暴力方式推翻清王朝统治,D 项正确;材料不是复古与媚外观念并存,排除 A 项;新文化运动追求民主与科学,排除 B 项;材料不是借助列强来排满,排除 C 项。故选 D 项。6、下图是钱病鹤所作漫画国人皆曰可杀(1917)。该漫画可折射出当时 A民众思想的进步 B辛亥革命成果丧失 C反侵略的一致性 D对俄国革命的效仿 答案:A 4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和漫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勋复辟帝制遭到国人反对,这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这体现出民众思想的进步,A 项正确;辛亥革命虽然
7、失败了,但是取得了一定成果,张勋复辟最终失败,而未能使革命成果丧失,排除 B 项;材料与反侵略无关,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涉及效仿俄国革命,排除 D 项。故选 A 项。7、1912 年 3 月 11 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主要目的是 A传播民主共和观念 B确立责任内阁制度 C实现自由民主法治 D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实际上体现的是主权在民的原则,是要从法律上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 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主权在民并不一定传播民主共和观念,并且
8、其主要目的是为否定封建君主专制,排除 A 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实际上体现的是主权在民的原则,没有明确提出要确立责任内阁制,排除 B 项;主权在民的实质是否定封建君主专制,不等于实现自由民主法治,排除 C 项。故选 D 项。小提示:8、1912 年 1 月,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由领土之统一”。随后,袁世凯在大总统袁世凯命令中强调:“现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为我中华民国领土,则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国民,自不能如帝政时代再有藩属名称而冀民族之大同。”这表明,孙中山和袁世凯都主张()A国家统一 B主权完整 C中央集权 D民主共
9、和 答案:A 解析:5 根据材料“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由领土之统一”“而冀民族之大同”等信息可知,孙中山和袁世凯都主张国家统一,A 项正确;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大量特权,不能体现主权完整,排除 B 项;材料不能体现中央集权,排除 C 项;材料与中华民国的政体民主共和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9、1912 年,孙中山在南京发布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说:“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日领土之统一。”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统一的领导 B借鉴了美国反英独
10、立模式 C未受当时盛行的汉民族主义影响 D开创国家统一安定的局面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可知强调各省独立,然后联合的模式,表明借鉴了美国反英独立模式,B 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并没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统一的领导,排除 A 项;旧三民主义的民主主义是受到汉民族主义影响的,排除 C 项;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并没有开创国家统一安定的局面,排除 D 项。故选 B 项。10、1905 年 8 月 20 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到会者约有 100 人,除甘谢尚未派留日学生外,其余关内 17 省均有人参加。大会通过中山起
11、草的同盟会宜言和同盟会对外宜言以及黄兴起草的会章。下列关于中国同盟会的表述错误的是 A提出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 B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C其成立有力地促进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孙中山在其机关报发刊词上提出三民主义 答案:B 解析:6 同盟会是清末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 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C、D三项对于同盟会的描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B 项。11、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茅盾就曾经指出传统文学深受“文以载道”的毒害。以至使得文章的功用仅仅局限在“替古哲圣贤宣传大道”“替圣君贤相歌功领德”等范围内。这表明新文
12、化运动中新文学的倡导者批判“文以载道”主要目的是 A建立民主政治 B反对情家伦理道德 C传播优秀文化 D宣传严谨科学精神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茅盾认为过去的文章深受儒家的伦理道德的毒害,为统治者歌功颂德,应该加以批判,结合所学可知,其目的是希望通过文学革命反对儒家的封建思想,B 项正确;新文学的倡导者批判“文以哉道”并不是为建立民主政治,排除 A 项;材料只体现了反对旧道德,没有体现宣扬和传播优秀文化和科学精神,排除 CD 两项。故选 B 项。12、1912 年 9 月 11 日,黄兴在前清皇族欢迎会上发表演讲说:“二十世纪之国家,须赖国民共同护持,专制政体不足以独立于地球之上,非建
13、设共和,无以保全我五族同胞”。这一演讲意在表达 A民族平等已是社会共识 B前清皇族排斥民主共和 C构建民族共同体的要求 D实行三权分立制的主张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二十世纪之国家,须赖国民共同护持,专制政体不足以独立于地球之上,非建设共和,无以保全我五族同胞”,并结合所学可知,黄兴在演讲中强调,要想保住中国,必须废止满洲贵族的专制政体,实现五族共和,这一演讲意在表达构建民族共同体的要求,C 项正确;“民族平等已是社会共识”的说法错误,排除 A 项;材料未体现“前清皇族排斥民主共和”,排除 B 项;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3、陈独秀在 1916 年说:“立宪政治,
14、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7 A认为立宪政治无法实施 B高举三民主义旗帜 C反思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D推动文化全面转型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可知陈独秀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群众思想觉悟低,故而需要思想解放,故选 C 项;陈独秀并非要表达立宪政治无法实施,是想解放中国人思想,排除 A 项;新文化运动没有高举三民主义旗帜,排除 B 项;材料与文化全面转型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4、1924 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初中国文新学制教科书,其题材统计如表(其中,白话文课
15、文占选篇的 35%)。由此可知,当时 生活类 国家类 世界类 道德类 科技类 内容 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 爱国情怀、历史文化等 游记.外国文学作品等 新道德 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等 篇数 110 78 36 24 11 占总篇数比例 42.3%30%13.84%9.2%4.23%A新的价值理念正在形成 B文化转型已经基本实现 C传统伦理道德得到弘扬 D上海成为文学革命中心 答案:A 解析:从材料数据可知,“生活类、国家类”题材的课文在新学制教科书的比重较大,说明的是新的价值理念正在形成,A 项正确;当时文化尚未实现成功转型,排除 B 项;材料与弘扬传统伦理道德无关,排除 C 项;材料与文学革命无
16、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小提示:15、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的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剧中讲述了一场以“民主”与“科学”为两面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 A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8 C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D由地主阶级的顽固派领导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B 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排除 A 项;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排除 C 项;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而不是由地主阶级的顽固派领导,排除 D 项。故选 B 项。填空题 16、民国初年社会
17、生活的新气象(1)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各方面除旧布新,成立当天宣布改用阳历,紧接着又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2)颁布法令,革除_等清朝官场的称呼。(3)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_、新风尚。答案:大人、老爷 新习俗 解析:根据所学,(1)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各方面除旧布新,成立当天宣布改用阳历,紧接着又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2)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3)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17、_在新青年发表_一文,主张以_作为新文学的语
18、言,得到广泛呼应。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_逐渐普及开来 答案: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白话文 白话文 解析:9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得到广泛呼应。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18、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原因: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努力。(2)表现: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_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答案:缠足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各方面除旧布新,成立当天宣布改用阳历;紧接着又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
19、称呼。19、1917 年国会议员在广州成立_,推举_为大元帅。后被西南军阀排挤 答案:中华民国军政府 孙中山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 年国会议员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后被西南军阀排挤,1918 年 7 月,孙中山愤然辞去护法军政府职务,离开广州、蛰居上海,深刻反省自己在护法运动等历次革命中失败之原因。小提示:20、袁世凯_(1)准备 10 1912 年 3 月 10 日,在_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1913 年 11 月,解散_。1914 年 5 月,公布_,改责任内阁制为_。1914 年底,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_年,可连选连任。191
20、5 年 5 月,签订“中日民四条约”。在日本胁迫下签订的“中日民四条约”,由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其附件与关于_之条约及其附件组成,是袁世凯政府与日方因“二十一条”多次谈判最终确定的修正案。(2)称帝:1915 年 10 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 1916 年为_元年。答案:复辟帝制 北京 国民党 中华民国约法 总统制 十 山东省 洪宪 解析:1912 年,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随后一步步展开了复辟帝制的活动。11 (1)准备:1912 年 3 月 10 日,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1913 年 11 月,
21、解散国民党。1914 年 5 月,公布中华民国宪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1914 年底,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1915 年 5 月,签订“中日民四条约”。在日本胁迫下签订的“中日民四条约”,由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其附件与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及其附件组成,是袁世凯政府与日方因“二十一条”多次谈判最终确定的修正案。(2)称帝:1915 年 10 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 1916 年为洪宪元年。21、“府院之争”(1)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出任掌握实权的_。为了使权力合法化,段祺瑞重新召开被袁世凯解散的
22、_,但这次会议的进展并不顺利。(2)1917 年,继任总统的_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3)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_。答案:国务总理 国会 黎元洪 溥仪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为了使权力合法化,段祺瑞重新召开被袁世凯解散的国会,但这次会议的进展并不顺利。1917 年 5 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随后,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故国务总理;国会;黎元洪;溥仪。22、_,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23、为中国_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_ 答案:中华民国建立 资本主义 兴办实业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12 23、_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奉清政府命率军南下攻陷汉口、汉阳,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利用革命党人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展开和议 答案:袁世凯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奉清政府命率军南下攻陷汉口、汉阳,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利用革命党人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展开和议,随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方革命
24、政府和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方清政府势力,在上海举行和谈,史称南北议和。24、_首先举起了反清革命的旗帜(1)孙中山是_省香山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_的_教育。(2)_爆发后,孙中山深知_道路不能挽救国家,于_年 11 月在_组织_,走上了_道路。(3)_年 8 月 20 日,孙中山与_等人在日本_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_,_被推举为总理。(4)孙中山提出的“_,_,_,_”,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_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_、_、_三大主义,合称“_”。(5)_的成立,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6)除继续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外,
25、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反清_起义。A以_、_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B1911 年 4 月 27 日的广州_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答案:孙中山 广东 西方式 近代 甲午中日战争 改良 1894 檀香山 兴中会 革命 1905 黄兴 东京 中国同盟会 孙中山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报 民族 民权 民生 三民主义 中国同盟会 武装 徐锡麟 秋瑾 黄花岗 13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首先举起了反清革命的旗帜。(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是广东省香山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式的近代教育。(2)根据所学知
26、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孙中山深知改良道路不能挽救国家,于 1894 年 11 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 年 8 月 20 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除继续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外,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
27、装起义。A.以徐锡麟、秋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B.1911 年 4 月 27 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25、1917 年 5 月,继任总统的_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_”答案:黎元洪 府院之争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 年 5 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府院之争的实质是美、日争夺中国控制权的斗争。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对于这方面的事项,觉得有
28、舍己从人的必要,于是福建船政14 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国内有心人,真象睡梦中着一个霹雳,因想到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所以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旗,在社会上开始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据梁启超五十年来中国进化概论(1922 年)(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梁启超三期“进化”的代表性人物及主要活动。(2)根据材料,简要指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答案:(1)
29、“器物”:林则徐、魏源、编纂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灌、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设立近代工厂(如上海制造局)。“制度”:康有为、梁启超、开展戊戌维新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黄兴领导辛亥革命;建立共和政体;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文化”: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领导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批判旧道德);倡导文学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等主要活动。(2)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与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或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时代主题相结合。解析:(1)“器物”:根据材料“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觉得外国的船
30、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对于这方面的事项,觉得有舍己从人的必要,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及主要活动有林则徐、魏源、编纂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灌、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设立近代工厂(如上海制造局)。“制度”:根据材料“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国内有心人,真象睡梦中着一个霹雳,因想到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所以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旗,在社会上开始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及主要活动有康有为、梁启超、开展戊戌维新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提出15
31、三民主义;黄兴领导辛亥革命;建立共和政体;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文化”:根据材料“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及主要活动有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领导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批判旧道德);倡导文学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等主要活动。(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变化,体现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同时根据所处时代可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与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32、(或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时代主题相结合等等。27、辛亥革命是 20 世纪初的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回首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大变局,给我们许多启示与感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我们考察 19 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辛亥首义绝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冯天瑜辛亥武昌起义是现代文明所赐 材料二 在 1910 年到 1911 年,他们(注:指各省立宪党人,主张清政府立即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坚持新的要求,当不能得到满足时,这些要求就引起了普遍的不满
33、和更为广泛的反清大联合。【美】费正清剑桥晚清史 其(各省立宪党人)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辞则甚激昂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秘议“吾辈公决密谋革命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应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云云。徐佛苏在梁任公先生逸事(1)据材料一,为什么说“辛亥首义绝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革命斗争有哪些客观有利条件?答案:(1)湖北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和三民主义的指导;湖北革命党人16 的努力。(2)清政府的政策引起普遍的不满和更为广泛的反清大联合;和平请愿的失败逼迫立宪党人转而决
34、心配合革命。解析:(1)根据材料“当我们考察 19 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纲领.英勇而坚实的努力”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湖北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和三民主义的指导;湖北革命党人的努力。(2)根据材料“这些要求就引起了普遍的不满和更为广泛的反清大联合”可概括出清政府的政策引起普遍的不满和更为广泛的反清大联合;根据材料“其(各省立宪党人)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辞则甚激昂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则各省同志应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可
35、概括出和平请愿的失败逼迫立宪党人转而决心配合革命。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 世纪初清政府内部矛盾重重。1901 年清政府实行了“新政”。兴学堂、育人才是新政的核心内容。改书院为学堂,大力发展新式教育;广遣留学,借鉴外国先进经验,中国学子涌向日本,形成留日高潮。留学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新学制的诞生。1902 年清政府颁布张百熙拟定的钦定学堂章程,虽未实行,却是中国建立新学制的噶失。1904 年清政府又颁布了张之洞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的正式建立。1905年清政府在各方压力之下,废除了科举制度,封建旧教育在形式上彻底瓦解。待之而起的近代教育日趋完善。1905 年中央设立学部
36、,在地方设提学使司和劝学所等,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整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1906 年学部颁定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教育宗旨,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有政府命令颁布的教育方针。清末教育初步完成了由古典向近代化的转型,但清末教育改革的研究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摘编自刘建华(清末教育改革与中国教育的现代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教育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教育改革。17 答案:(1)特点:在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交困下进行;多个领域同时变革;借鉴国外教育经验;忠君色彩浓厚。(2)评价:打破旧教育体制的束缚,加快教育近代化;开设新学堂、学部、学制,有
37、利于培养新式人才;推动留学潮,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学习西方科技文化,有利于思想解放;改革最终目的是维护专制统治,影响了改革成效没有引起时人的高度重视。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20 世纪初清政府内部矛盾重重”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在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交困下进行;依据“兴学堂、育人才是新政的核心内容”、“广遣留学,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的正式建立”、“废除了科举制度”、“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整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可以得出多个领域同时变革;借鉴国外教育经验;依据“1906 年学部颁定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教育宗旨,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有政府命令颁布的教育方针
38、”可以得出忠君色彩浓厚。(2)评价:依据材料“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的正式建立”、“废除了科举制度,封建旧教育在形式上彻底瓦解”并结合所学可知,打破旧教育体制的束缚,加快教育近代化;依据“改书院为学堂,大力发展新式教育”、“1904 年清政府又颁布了张之洞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的正式建立”、“1905 年中央设立学部,在地方设提学使司和劝学所等,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整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并结合所学可知,开设新学堂、学部、学制,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依据“广遣留学,借鉴外国先进经验,中国学子涌向日本,形成留日高潮”并结合所学可知,推动留学潮,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学习西方科技文化,有利
39、于思想解放;依据“清末教育改革的研究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最终目的是维护专制统治,影响了改革成效没有引起时人的高度重视。29、儒学是古代中国主流政治思想,也广泛且深刻地影响着古老中国的现代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儒学发展示意图 18 材料二 康有为作孔子改制考:“孔子为教主,为神明圣王,配天地、育万物,无人、无事、无义不范围于孔子大道中,乃所以为生民未有之大成至圣也!议礼、制度、考文,皆孔子改制之事也。”陈独秀作复辟与尊孔:“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据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根
40、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按历史时间简述儒学在中国古代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儒学在“b”段和“d”段出现高峰的原因。(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关于孔子的形象,有两点认识可以提供选择讨论: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分析康有为对孔子所持态度的原因;新文化运动的人士提出“打到孔家店”的主张,分析孔子这一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背景。请你选择其中之一进行阐释 答案:(1)儒学发展趋势:春秋战国时期,儒学产生形成;汉代,儒学地位逐渐上升,并确立正统地位;三国两晋南北朝,儒学地位受到冲击;宋明时期,儒学地位再次上升,再次确立正统地位。原因:“b”段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
41、策;“d”段宋明理学的出现和成熟,重新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2)观点原因: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守旧势力强大,利用孔子名义,可减少改革阻力。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关系。观点背景:辛亥后封建思想仍根深蒂固;袁世凯独裁专制、复辟帝制;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解析:(1)19 儒学发展趋势:据图片“儒学发展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产生形成;秦代儒学受封杀,陷入谷底;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地位逐渐上升,并确立
42、正统地位;三国两晋南北朝,由于战乱,道教、佛教广泛传播,儒学地位受到冲击;宋明时期,尤其是宋代由于统治者提倡“重文轻武”的政策,儒学地位再次上升,正统地位得到巩固。原因:“b”段据所学可知,此段应该是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d”段宋明时期,尤其是宋代由于统治者提倡“重文轻武”的政策,儒学地位再次上升,正统地位得到巩固。(2)观点原因:据材料“孔子为教主,为神明圣王,配天地、育万物,无人、无事、无义不范围于孔子大道中,乃所以为生民未有之大成至圣也!议礼、制度、考文,皆孔子改制之事也。”并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而儒家思
43、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康有为宣传变法因为守旧势力强大,利用孔子名义改革,可减少改革阻力;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关系。观点背景:据材料“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仍根深蒂固;但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而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实行独裁专制、复辟帝制;据所学可知,1912 年-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小提示: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魏源曾多次引用以往“以夷制夷”之典故,说:“以彼长
44、技御彼长技,此自古以夷攻夷之上策。”他受林则徐“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思想的启发,首先提出了“师敌之长技以制敌”的口号。林则徐将四洲志手稿全盘交付魏源,嘱其撰辑海国图志。魏源在辑录引用外国史地书籍时专门辑录涉及各国间矛盾的内容。他认为既然各国公然承认有“不能齐心会合之大害”,则我国利用其矛盾,倡“以夷制夷”,亦是自然之事。摘编自陈先初、胡慧娥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再探 材料二 陈独秀指出:辛亥革命以来之所以屡屡失败,“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20 深积,并此虎头蛇尾
45、之革命而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摘编自张宝明主编新青年百年典藏(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来源,结合所学,说明“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内涵。(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历史任务。概括陈独秀对“辛亥革命以来之所以屡屡失败”原因的认识,从思想文化层面指出陈独秀为继续推动革命所做的努力。答案:(1)来源:对历史经验的借鉴;林则徐的影响;外国书籍的启发(对各国间矛盾的认识)。(任答 2 点即可)内涵: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2)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46、的历史任务。认识:政治革命不彻底;未能在思想文化层面改造社会(没有进行精神层面的革命)。努力: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发起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解析:(1)根据材料“多次引用以往以夷制夷之典故”“此自古以夷攻夷之上策”可得出对历史经验的借鉴;根据材料“他受林则徐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思想的启发”等可得出林则徐的影响;根据材料“外国史地书籍时专门辑录涉及各国间矛盾的内容”可得出外国书籍的启发。内涵:根据材料“以彼长技御彼长技,此自古以夷攻夷之上策。”可分析出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2)认识:可从没有改变人民命运、没有实现民族独立等方面回答。努力:依据材料“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可得出政治革命不彻底;根据材料“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而未有焉”可得出未能在思想文化层面改造社会。第三小问联系所学可知,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