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TCACM 1282-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颤病.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68509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4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CACM 1282-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颤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TCACM 1282-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颤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TCACM 1282-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颤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TCACM 1282-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颤病.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TCACM 1282-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颤病.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11.120 C 05 团陈非示3住T/CACM 1282-2019 代替ZYYXH/T28-2008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颤病Clinical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ernal diseases in TCM Tremor disease 2019-01-30发布2020-01 -01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T/CACM 1282-2019 目IJ 本指南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指南替代ZYYXHlT28-2008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疾病部分颤病,与ZYYXH/T28-2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

2、下:一一删除了辨证论治中中药剂量的标注(见2008年版2.1 -2.6) ; 一一删除了单方验方(见2008年版3.1) ; 一一修改了中医辨证分型及推荐方药中的内容(见4.1); 一-增加了辨证论治中方剂循证医学证据等级(见4.1) ; 一一增加了中成药治疗(见4.2.1); 一一增加了其他疗法中灸法治疗的内容(见4.2.2.2); 一一增加了其他疗法中推拿治疗的内容(见4.2.3); 一一增加了其他疗法中太极拳的内容(见4.2.5);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O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

3、附属第一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本指南主要起草人:杨思进、白雪、王饶琼、锥晓东、杨东东、杨文明、胡玉英、林亚明、宋虎杰、海英、张伟、邓兵、王凤兰、郭新峰、丁侃。本指南于2008年7月首次发布,2019年1月第一次修订。175 T/CACM 1282-2019 引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项目负责部门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中医内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制订过程与任何单位

4、、个人元利益关系。本指南主要针对以震颤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主要包括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特发性震颤、肝豆状核变性等所表现出的以震颤为主的疾病,提供中医药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为中医临床提供参考。其主要目的是推荐有循证医学证据的颤病中医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过程。目前国内ZYYXH/T28-2008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疾病部分颤病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08年颁布,本次修订旨在对中医颤病的诊断及治疗做一次梳理,明确颤病的病名诊断、证候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规范。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中医内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文献评价小组确定筛选证据的标

5、准,并通过检索CNKI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分级,根据证据级别达成专家组共识,并提出推荐意见,初步制订出针对颤病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本指南是根据中医对颤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成果并结合专家经验制订。针对的患者群体是震颤相关(西医诊断主要包括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特发性震颤、肝豆状核变性等)的患者,提供以中医药为主要内容的诊断和治疗建议。176 T/CACM 1282-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颤病1 范围本指南提出了颤病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本指南适用于颤病的诊断和治疗O本指南适用于中医科、中医脑病科、神经内科、老年病科等的临床医师使用。2

6、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O2.1 颤病Tremor disease 颤病是指脑髓失充、肢体筋脉失控而发生以股体和(或)头部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1-4轻者仅头摇或手足微颤;重者头部震摇大动,肢体颤动不止,或兼有项强,四肢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颤病亦称震颤颤振振掉。其症状与西医的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特发性震颤、肝豆状核变性等所表现出的震颤相类。故以上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参考本指南。3 临床诊断3.1 中医诊断3. 1. 1 病名诊断是指脑髓失充、肢体筋脉失控而发生以肢体或(和)头部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O3.1.2 证候诊断

7、3.1.2. 1 凤阳上扰肢体粗大,颤动程度较大,不能自制,眩晕耳鸣,面赤耳躁,易激动,心情紧张时颤动加重,伴有肢体麻木,口苦而干,语言迟缓不清,流涎,尿赤,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3.1.2.2 痰热动风头摇不止,肢麻震颤,重则于不能持物,头晕目眩,胸肮痞闷,口苦口载,甚则口吐痰涎。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3.1.2.3 气血不足头摇肢颤,面色苍白,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健忘,眩晕,纳呆。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舌苔薄臼滑,脉沉濡元力或沉细弱。3.1.2.4 阳虚凤动头摇肢颤,筋脉拘孪,畏寒肢冷,四肢麻木,;,悸懒言,动则气短,自汗,小便清长或自遗,大使谐。

8、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迟元力。注:以上证候基于中医内科学2J(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疾病部分)1及颤病的|临床特征。3.2 西医诊断3.2.1 诊断原则肢体和(或)头部震颤常见于1旧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特发性震颤、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的西医诊断参照2015MDS临床诊断标准:$自金森病5 0 特发性震颤的西医诊断参照2011AAN基于证据的指南更新特发性震颤治疗指南6 0 肝豆状核变性的西医诊断参照2012EASL临床实践指南:肝豆状核变性7。177 T/CACM 1282-2019 3.3 中医鉴别诊断瘤疚:即抽擂,多见于急性热病或某些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抽f富多呈

9、持续性,有时伴短阵性间歇,于足屈伸牵引,弛纵交替,部分患者可有发热、两目上视、神昏等症状;颤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过程,以头、手足不自主颤动、振摇为主要症状,手足颤抖动作幅度小,频率较快,而无肢体抽撞牵引和发热、神昏等症状。再结合病史分析,二者不难鉴别。4 临床治疗与推荐意见4. 1 辨证论治4. 1. 1 凤阳上扰证病机:肝阳上亢,风阳侵扰,筋脉失养。治法:平肝潜阳,息风止颤。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叫加减(证据级别11级;推荐强度:C) 0 常用药:天麻、钩藤、牛膝、石决明、山据、黄苓、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夜神木等。加减:肝火偏盛,头痛面赤,加龙胆草、夏枯草;痰多,

10、加竹沥、天些黄;肾阴不足,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六昧地黄丸加减;虚火上扰,口干舌燥,知柏地黄丸或大定风珠加减;心烦失眠,合酸枣仁汤加减;颤动不止,加僵蚕、全蝇。4.1.2 痰热动凤证病机:痰热内蕴,热极生风,筋脉失养。治法:清热化痰,息风止颤。推荐方药:涤痰汤(奇效良方)合玲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加减10-11(证据级别11级;推荐强度:C) 0 常用药:获苓、人参、甘草、情红、胆南星、半夏、积实、石富蒲、美令羊角、钩藤、桑叶、菊花、生地黄、白苟、贝母、竹茹、获神木等。加减:胸闷,口吐痰涎,加白芥子;心烦易怒,加郁金、天空黄、黄连、牡丹皮;胸闷皖痞,加瓜萎皮、厚朴、苍术;神识呆滞,加石富蒲、远志

11、;大便不通,口苦,舌红苔黄腻,加生大黄、茵陈等;肌肤麻木不仁,加地龙、丝瓜络、竹沥;震颤较重,加天麻、生石决明、珍珠母、全揭、地龙。4.1.3 气血不足证病机:气血两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治法:益气养血,息风止颤。推荐方药:八珍汤(瑞竹堂经验方)加减山3(证据级别11级;推荐强度:C) 0 常用药:当归、熟地黄、)r I穹、白苟、人参、白术、获苓、炙甘草等。加减:心悸,失眠,健忘,力H远志、柏子仁、酸枣仁;疼痛麻木,加鸡血藤、丹参、桃仁、红花;胸闷皖痞,加半夏、白芥子、胆南星等;震颤较重,加天麻、珍珠母;食少纳果,加砂仁(后下)、炒谷芽、炒麦芽、焦神曲O4.1.4 阳虚凤动证病机:阳气虚衰,

12、失于温照,筋脉失用。治法:补肾助阳,温照筋脉。推荐方药:地黄饮子(圣济总录)加减口-15(证据级别:皿级;推荐强度:D) 0 常用药:附子、肉桂、巴韩天、山英肉、熟地黄、党参、石角斗、肉灰蓉、五昧子、白苟、获苓、麦冬、石富蒲、远志。加减:大使稀猪,加干姜、肉豆寇;肾阳衰微较甚,可用真武汤加减;心悸较甚,加远志、柏子仁。178 4.2 其他疗法4.2.1 中成药治疗4.2. 1. 1 六昧地黄丸(16)(证据级别n级;推荐强度:C) 组成:熟地黄、山英肉、山药、泽泻、夜苓、牡丹皮。功效:滋阴补肾。适用于肾阴虚为主的震颤。用法:每丸重匀。口服,1次6-8丸,1日2-3次04.2.1.2 天麻钩藤颗

13、粒(17)(证据级别n级;推荐强度:C) T/CACM 1282-2019 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梳子、黄苓、牛膝、杜仲(盐制)、益母草、桑寄生、首乌藤、夜苓。功效:平肝息风,清热安神。适用于风阳上扰型颤证。用法:每袋装5go开水冲服,1次1袋,1日3次。4.2.1.3 通心络胶囊(18)(证据级别n级;推荐强度:C) 组成:人参、水蛙、全蝇、赤苟、蝉蜕、土鳖虫、虫吴虫公、檀香、降香、乳香(制)、酸枣仁(炒)、冰片。功效:益气活血,通络止痛。适用于颤病病程较长者,病邪日久人络。用法:每粒装O.26g,口服。1次2-4粒,1日3次。4.2.2 针灸治疗4.2.2.1 针刺治疗19-30)(证

14、据级别n级;推荐强度:C) 主穴:头部舞蹈震颤控制区、运动区、风池、合谷、太冲、四神聪。随证选穴:痰热动风证,选取百会、风池、合谷、阴陵泉、丰隆、太冲,百会、风池,针用平补平泻法,余穴用泻法;气血不足证,选取百会、风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百会、风池针用平补平泻法,内关、合谷、太冲针用泻法,足三里、三阴交针用补法;肾阴不足,腰膝酸软,眩晕耳呜者,选取百会、风池、合谷、阳陵泉、三阴交、太冲、复溜,百会、风池、合谷、阳陵泉针用平补平泻法,三阴交、复溜针用补法,太冲针用泻法;上肢震颤者,加内关、阳池、合谷、太冲,针用泻法;下肢震颤者,加内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足三里针用补法,余穴均

15、用泻法;四肢紧张、强直孪急、屈伸困难者,力日由池、尺泽、合谷、阳陵泉、足三里、行间,行间、阳陵泉针用i写法,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4.2.2.2 灸法治疗川3)(证据级别n级;推荐强度:C) 选取关元、风府、太冲等穴位,采取直接灸、悬起灸方法。4.2.3 推拿治疗3刊5)(证据级别n级;推荐强度:C) 选用通督推拿法、颜面部鱼际揉法、颜面部循经抹法、头面部揄穴捏揉法、点按法,腹部关元掌颤法等方法进行推拿治疗,可参照中医康复技术36J 0 4.2.4 康复训练37J(证据级别n级;推荐强度:C) 康复训练包括松弛呼吸训练、关节运动范围的训练、平衡训练、姿势恢复和肢体舒展训练、步态训练、日常生活能力

16、训练。4.2.5 太极拳38J(证据级别N级;推荐强度:E) 建议患者平时锻炼太极拳,有助于改善其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5 预防和调护颤病患者应注意生活调摄,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避免忧思郁怒等不良刺激;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忌暴饮暴食及嗜食肥甘厚昧,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注意加强肢体功能训练,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晚期卧床患者要预防褥疮的发生。避免中毒、中风、颅脑损伤对预防颤病有重要意义1-4 J。179 T/CACM 1282一-2019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南质量方法学策略A.1 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以颤病震颤颤振振掉帕金森病(旧金森综合征特发性震颤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治疗辨证中医药等作为关键词,检

17、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检索年限近8年内,选择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性文献作为评价对象,对于来自同一单位同一时间段的研究和报道以及署名为同一作者的实质内容重复的研究和报道,则选择其中一篇作为目标文献。根据以上检索策略,项目工作组在文献检索阶段共搜集到与本病相关的文献1564篇。A.2 文献质量评价对所检索到的每篇临床文献均按以下方法分别做出文献评价。a)随机临床试验的评价:结合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选出采用改良Jadad量表评分大于等于3分的文献作为指南的证据,Jadad评分大于3分的有5篇。b)非随机临床试验的评价:

18、采用MINORS条目评分。评价指标共12条,每一条分为0-2分。前8条针对无对照组的研究,最高分为16分;后4条与前8条一起针对有对照组的研究,最高分共24分。0分表示未报道分表示报道了但信息不充分2分表示报道了且提供了充分的信息。选择总分大于等于13分的文献作为治疗性建议证据,共计213篇。很多文献标题是随机对照,然内容实质是非随机对照,如按就诊顺序分组等,此类归于非随机试验,共计352篇。如果存在明显质量问题,如分类统计样本例数与该组总样本例数不符、理论分析低劣、作者非临床医生的治疗报道,直接排除,不必用量表评估。c) Meta分析的评价:采用AMSTAR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每个条目评价

19、结果分为是否不清楚或未提及四种,并给予计分,如是为1分否不清楚或未提及为0分,共11分,Amstar量表得0-4分为低质量,5-8分为中等质量,9-11分为高质量。选择5分以上文献为证据,共计489篇。A.3 证据评价分级和文献推荐级别符合前述质量要求的临床研究,可成为指南的证据: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成果成为高等级推荐的证据,小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及非随机对照试验的成果成为次级或低强度推荐的证据O此外,也可依据文献研究的成果经专家共识法形成推荐建议。(表A.1) 表A.l文献依据分级及推荐级别中医文献依据分级推荐级别I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果清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错误很低I A:至少2项I级

20、研究结果支持1:小样本,随机研究,结果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错误较高IB:仅有I级研究结果支持皿: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和基于古代文献的专家共识W :非随机,历史对照和当代专家共识V: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180 C:仅有H级研究结果支持D :至少有1项皿级研究结果支持E:仅有W级或V级研究结果支持T/CACM 1282-2019 文献依据分级标准的有关说明:a)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的文献分级方法按ZYYXH/T473-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送审稿)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参考依据中的汪受传,虞舜,赵霞,戴启刚,陈争光,徐珊.循证性中医临床诊疗指

21、南研究的现状与策略J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 27 (11): 2759 - 2763. 提出的中医文献依据分级标准实施。b)推荐级别(或推荐强度)分为A、B、C、D、E五级。强度以A级为最高,并依次递减。c)该标准的研究课题分级中,大样本、小样本定义:大样本;:100例的高质量的单篇随机对照试验报道或系统综述报告。小样本80%(评价者自己可以确定一个合适的随访率),少数失访,失访小并对失访者进行了描述分析*c)随访率80%,对失访者没有进行描述。d)未描述注2:*为给分点。NOS量表满分9颗*5颗*及以上为相对高质量文献。每一项研究在选择和暴露上的每一个条目最多可以有一个,而在可比性上

22、的条目最多可以有两个0.2 NOS评价标准(病例对照研究)0.2.1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选择0.2.1.1 病例的定义和诊断是否恰当a)是的,疾病的定义和诊断是正确、独立和有效的(如至少2名医生共同对病例做出诊断,或至少依据2种或2次的诊断结果;或者查阅了原始记录,如X线、医院病历*b)是的,并有联动数据(如根据肿瘤登记数据中的ICD编码来判断是否为病例)或基于自我报告,但无原始记录;c)没有描述。0.2.1.2 病例的代表性a)连续收集且有代表性的病例(如规定时间内患有目标疾病的所有合格病例;或特定饮水供应区的所有病例;或特定医院或诊所、一组医院、健康管理机构的所有病例;或从这些病例中得到的一

23、个合适的样本,如随机样本*b)存在潜在的选择性偏倚或者没有阐明。0.2.1.3 对照的选择a)社区对照*b)医院对照;c)没有描述。0.2.1.4 对照的定义a)没有疾病史(或未发生终点事件*b)没有说明来源;0.2.2 可比性a)研究控制了(选择最重要的因素,如年龄)(如设计时,病例和对照按年龄匹配;或两组人群的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 2.2.2研究控制了其他重要的混杂因素(如设计时,病例和对照除按年龄匹配以外,还匹配了其他因素;或两组人群的其他重要混杂因素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0 注3:基于设计或分析所得的病例与对照的可比性0.2.3 暴露0.2.3.1 暴露的调查和评估方法a)

24、可靠的记录(例如于术记录)*; b)在盲法(不清楚谁是病例、谁是对照)的情况下,采用结构化调查获得*c)在非盲(已清楚谁是病例、谁是对照)的情况下进行的调查;d)书面的自我报告或病历记录;的无描述。0.2.3.2 病例和对照的暴露是否采用了相同的确定方法a)是*b)没有。185 T/CACM 1282-2019 0.2.3.3 无应答率a)两组的无应答相同*b)元描述;c)两组的无应答率不同且没有说明原因。注4:*为给分点。NOS量表满分9颗*5颗*及以上为相对高质量文献。每一项研究在选择和暴露上的每一个条目最多可以有一个,而在可比性上的条目最多可以有两个186 T/CACM 1282-201

25、9 参考文献 1 J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疾病部分Z J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138 - 140. 2J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3 J凌希森,王行宽,陈大舜.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 4J张伯礼,薛博瑜.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5 J国际帕金森和运动障碍学会.2015MDS临床诊断标准:帕金森病JJ.MOV Disod, 2015, 30 ( 12): 1591 - 1601. 6J美国神经病学学会.2011AAN基于证据的指南更新:特发性震颤治疗指南J J . Neur

26、ology, 2011, 77 (19): 1752 - 1755. 7J欧洲肝脏研究学会.2012EASL临床实践指南:肝豆状核变性J J .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2, 56. 671 - 685. 8 J李莉.天麻钩藤饮|临床应用举隅1.中国民间疗法,2015 (9): 49 - 50. 9J梁晓鹰.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J.中国民间疗法,2012 (1): 40 -41. 10J史亚楠,刘岑.帕金森病中医治疗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 (11): 105 - 108. 11 J裴文慧,刘继馨,吴嘉瑞,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帕金

27、森病方剂组方规律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 (3): 205 -208. 12J张聪.八珍汤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中医药,2012 (2): 57 -58. 13 J高曦明,邢世荣.地黄饮子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J.社区中医药,2012, 5 (14): 195. 14 J杨海燕,李燕梅.地黄饮子治疗帕金森病的机理与临床探讨JJ .中医学报,2011, 3 (26): 350 -351. 15 J郭荣兰,张定华.地黄饮子治疗帕金森氏病临床观察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2, 2 (28): 65. 16J沈涌,罗烈岚.通心络胶囊、六昧地黄丸与美多巴合用治疗帕金森病JJ.浙江中医药

28、大学学报,2008, 32 (2): 197 -8. 17 J刘娜,陈红梅.天麻钩藤颗粒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68例疗效观察JJ .辽宁医学杂志,2012, 6 (26): 314. 18 J沈涌,罗烈岚.通心络胶囊、六昧地黄丸与美多巴合用治疗帕金森病J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 32 (2): 197 -8. 19 J陈思岐,陈枫,李振彬.针刺联合美多巳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J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3 (1): 33 -4. 20 J姜拯坤.针刺风府、太冲穴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观察DJ.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 21 J索庆芳,王丽哗,彭明华.电项针结合电头针治疗帕金森病70例

29、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 (7): 860. 22 J张海峰,周世江,宣丽华,等.粗针身柱穴透刺对帕金森病肌僵直的影响.中华中医药学刊,187 T/CACM 1282-2019 2013, 31 (12): 2745. 23 J李颖哲.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配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DJ.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24 J顾侃,刘昆,陆征宇,等.针药并用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观察JJ.上海针灸杂志,2013, 32 (12): 993. 25 J刘丹,刘芳,邵洼如.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配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1.上海针灸杂志,2015 (9): 1. 26J夏毅,丁莹,刘

30、卫国,等.电针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40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1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 (6): 519 -20. 27 J林燕,刘梅.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31例J.河南中医,2015(6): 1430-2. 28J陈枫,袁盈,蔡向红颅底七穴治疗帕金森病80例临床疗效观察1.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 14 (9): 680 -2. 29J陈枫,袁盈,蔡向红,等颅底七穴针法治疗帕金森病114例临床观察J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 ( 5): 547. 30J谭秋红,陈勇.针刺配合葛根素对帕金森患者肌僵直的临床疗效观察1.中医临床研究,2014, 6 (34)

31、: 32 -4. 31J雷俊.温和灸配合美多巴对帕金森病患者日常活动改善临床观察DJ.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 32J伍爱国.温和灸配合美多巴对帕金森病患者日常活动改善临床观察JJ.环球中医药,2014, 7 (7): 535 -6. 33J钟平,许菲,侯玉茹,等.灸法配合药物治疗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的疗效J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32 (13): 2720-1. 34J刘焰刚,赵宇妹.推拿在帕金森氏病康复中的应用1.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 12 (9): 56. 35J曾庆云,王强,王永泉通督推拿法辅助治疗帕金森病JJ.山东医药,2008, 44 (48): 27 -29. 36J邱波,尹红.中医康复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7J张红岩,李佩芳.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1.四川中医,2013, 10 (20): 30 -32. 38J李建兴.太极拳配合美多巴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控制作用DJ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1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