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 学 设 计时间: 201 年 10 月 10 日 星期 四 课题: 渡荆门送别 第 一 课时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字词,想象画面,感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2、过程与方法:同题扩读,体验本课学习的鉴赏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画面,感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想象画面,感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二、教学重点:明确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三、教学难点:推敲答案语言,规范答题模式,使形成的答案准确、流畅、雅致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评鉴赏法。、体验法。五、教学准备:教材、预案、教学设计六、预习内容:(详见预案)七、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师 生
2、活 动设 计 意 图修改意见新课导入走进作者明确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赏析诗歌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初读诗歌,说说感受导入:同学们,课间我们听的是吟唱版的渡荆门送别。每当乐声乍起,歌韵初扬,我就心醉神驰,仿佛已经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和李白在荆门的长江上把臂同舟共游了。介绍荆门山:荆门山在现在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人们常把荆门山称作“蜀楚咽喉”。等到长江冲出峥嵘突兀的荆门山口,才真正流入江汉平原地带,水面骤然变得宽阔,江流也随之显出舒展奔放的姿态。介绍诗人:(出示幻灯片)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李白那一年,李白25岁,第一次离开故乡蜀地,此时舟出荆门山,故乡在
3、身后,他乡在眼前,人生的征程与壮游从此开始。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录这段旅程的诗歌渡荆门送别。(板书课题)自由朗读诗歌: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提示:豪迈、雄健、壮阔、深情、富有想象等。根据学生的感受,朗读全诗。可以有不同的朗读处理,用最能渲染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的方式演绎渡荆门送别。2.想象画面,领略意境再读诗歌,想象画面:苏轼赞王维的诗画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高明的诗人都是善于营造画面的。(板书诗中有画)朗读全诗,闭上眼睛回味,诗人为我们呈现了哪些画面?(可以采用“男生读一二联,女生体会;女生读三四联,男生体会”的方式进行。)根据想象,展现画面:同学们的脑海里已经有了依稀的画面,让
4、我们和诗人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走到画面里去。来,我们化身为李白吧!(出示幻灯片)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示例:我看见天险雄秀的荆门山渐渐远去,漫长的水路把我带到了楚地,家乡已经十分遥远,眼前是平阔的江面。我心里充满憧憬,就要去新天地闯荡,迎接我的会是怎样的舞台?梳理想象,找出依据:根据示例,找出想象在诗歌中的依据。渡:(水路)远:(家乡已经十分遥远了)“渡远”与“远渡”比较:“渡远”有主动追求闯荡之意,“远渡”显得平实。荆门:(天险雄秀);外:陌生场地;游:去新天地,内心憧憬。仿照示例,呈现画面:如果我们想象的画面能够把握诗人的内心世界,引起大家的联想,那应该说就是非常成功的。现在请大家仿照老
5、师的例子,小组合作,选择一联,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来描述此情此景。(提醒第三联画面有时间的变化,夜晚我看见黎明我看见)评析画面,落实想象:采用以下的方法评析想象的是否合理。内容上看想象是否有据;形式上可以采用一个小组展示后,自己小组找理由证明,其他小组评价;或一个小组描述后,请其他小组说说其想象的依据。小结:“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我们用自己丰富的想象了解了诗歌所营造的情境画面,也触摸到了诗人憧憬、豪迈、喜悦、依恋的心灵。(板书画中有情)(三)品味余味,体悟情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比较本首诗与传统送别诗的异同,充分体会诗人的感情,解决下面的问题。1.渡荆门送别是传统的送别诗吗?提示:送别有友人,
6、诗中却没有“友”。2.回顾李白的送别诗提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3.本诗中的“送别”之意体现在哪里?提示:末句。和传统的送别诗不同,送别诗人的不是朋友,而是故乡的水,这样的送别实在是别具一格。4.有些版本里,“怜”也写作“连”,朗读体会哪个版本更好“怜”与“连”比较:提示:“连”只有联系之意,缺少人与物的融合。“怜”是互相的,故乡爱诗人,诗人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补充资料:青莲乡的通口河与平通河,汇流成涪江经嘉陵江注入长江。)5.感受末句的委婉情味李白自5岁开始读书,15岁学习剑
7、术,直至25岁远渡荆门,一向在蜀地生活,此次出行,面对流过蜀地的江水,不禁产生故乡情。但诗人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本无感情的故乡水怀着深情厚意,恋恋不舍一路护送,万里相随呢?提示:原文委婉尽致,极有情味。李白赋予了自然江水情感和生命力,流水似乎也变得多情,世界因诗人的多情而呈现为多情。6.这一份对故乡的多情,并不仅仅在尾联体现,而是贯穿整首诗。诗中哪些地方也体现了“送别”之意?从:本意“作”,不妨释“顺”或“随”,李白驾船顺着流水来到了荆门,逆水回望,家乡的渡头无影无踪。流水陪伴之意可咀嚼。随:船在动,山一路跟随着动,一直跟随到荆门山,才与我告别。入:长江一直流入天地的尽头,会一直看
8、着作者奔向前程,而无论李白走多远,故乡的山水都会装在他的心中。仍:始终,回应上文,说明以上所写之景,皆与“故乡水”有关。明月是江心的明月,云朵是江上的云朵,作者的视野,始终没有离开故乡的水。小结: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道:“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清沈德潜唐诗别裁)现在我们可以告诉沈德潜送别之意不仅有,而且还很浓。长江是一根弦,青山、秀水、明月、彩云便是长江弦上奏出的雄伟奇丽的歌。游子即使远行千里,也一定不会忘记故乡。这种浓厚的情意在短短几个字中便尽显无遗,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我们走进了一个情景交融、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这个空间便是意境,它引发我们的遐想,
9、触动我们的灵魂,也能体悟诗人的情感。让我们用朗读再一次进入那一幅幅富有情感的画面吧。(板书:意境)(四)拓展阅读,把握诗意李白曾三渡三峡,每一次都关系着他的前途和命运。同样是写三峡,情感却不尽相同。我们透过诗歌呈现的画面,来感受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1.拓展一。联系学生熟知的李白诗作。我们熟知的朝发白帝彩云间一诗,是李白获罪流放时接到大赦的诏书,他快乐得像个孩子,口占一绝:(出示幻灯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学生朗读,简单交流从文字中体会到的情感。这里的喜悦之情合着流水都洋溢在诗句中。2.拓展二。此前一年,流放时李白所写的上三峡却写尽了时光难度
10、,逆境难熬的心情。(出示幻灯片)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上三峡学生朗读,简单交流从文字中体会到的情感。3.拓展三。(出示幻灯片)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这种“真”是可以检验的,即能否让人具体感受到。李白是以生命的激情来面对山水的,他笔下的山水无不融入了诗人强烈浓郁的情感基因,因而放射出动人心魄的个性美。情感出境界。小结:(出示幻灯片)“读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有一颗美好的活泼不死的心灵。”(叶嘉莹)今天我们透过诗歌的语言,融入自己的想象,通过品读画面,感受到了诗人的喜、悲、欢、苦,触摸到了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们的心灵也变得丰富起来。这就是诗歌带来的魅力。轻舟载着他超凡脱俗的诗魂远去了,而悠悠的长江水,永远在人们心中奔腾。来,让我们送送李白,再一次吟咏渡荆门送别。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欲了解作者积累常识感知文意通过多角度分析,感悟文章构思之奇妙以文章重点为切入点,进行探讨交流比较学习积累知识布置作业巩固成效七、 教学反思:主备人: 马存智 审批者签字: 年 月 日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