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戏课堂学习活动单(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预习,了解文章作者,掌握文章中出现的生字词。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情节。3、精读课文,理解“我”在平桥村得到的优待。二、学习过程活动1:根据课前收集的有关作者、体裁、出处写作背景等文学常识的介绍,每组派一名同学展示。(活动方法:先在小组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作者介绍,再结合小组其他同学的收集整理完善,小组派一名代表出来展示,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收集全面准确。)活动2:大声朗读课文,用笔写出自己不会读或者易写错的字词 ,通过查字典或请教老师或同学,弄会,并适当记忆。小组内检测,把错误的写到黑板上订正。(活动方法:小组创设多种朗读方式,要求读得“沸沸扬扬
2、”,你只有进入了课文里,才能感觉到课文的表现力。读完以后,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默写文章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订正。小组之间互测词语解释)活动3:再读课文,思考:本文的中心情节是什么?围绕这一中心,写了哪些事件?(活动方法:读完课文,小组展开讨论,得出结论,老师从小组内随意抽一个同学回答。组长要带领小组成员认真思考和讨论。)活动4:小组合作,研读课文第一部分,想想: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是我乐土?(友情提示:从文章中找出相关语句,再做简要概括。活动方法:小组长组织讨论,并展示在黑板上,完成后小组之间互相观摩并交流,可以互相点评改正。)把“我”平时的生活与平桥村的生活做对比,你会
3、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活动方法: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表看法。)【知识链接】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
4、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
5、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
6、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