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见微知著、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交流:
出示:有志者事竟成
团结就是力量
失败乃成功之母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几句格言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些格言都阐明了真实的道理,都被实践证实是正确的,我们称它们为真理。这些真理常常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指导我们的言行,为我们的人生导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0课的课题同样也是一个真理。齐读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一起读课题。
(重点指导“诞”字的书写;接着再读课题。)
一、 检查预习,教学跟进
大家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完成了学案的基础部分,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1. 词语认读
分别请三组同学来认读,并提出难理解的词语(课件中词语变红色)。
(哪些词语可以直接释疑?)
2. 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文中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用了三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展示三组典型的答案,请学生比较和发现。
(准备红笔勾注)
小结评议: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把主要人物的相关事件做简要概括,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3. 全班同学修正基础部分。
4.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相应地给课文分段,教师板书,归纳议论文的写法。
第一段(第1自然段):提出观点。
第二段(第2-6自然段):证明观点
第三段(第7-8自然段):总结观点
二、 合作探究,深入学习
1. 重点学习第一个事例,完成填表
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3自然段去仔细看看第一个事例。
指名学生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出示表格),这里讲了哪位科学家,他对生活中的哪个现象产生了疑问,最后发现了什么真理。
生读第3自然段,并思考填表。
指名学生说
一说并快速找划词句,教师示范填表。
2. 小组合作学习第2、3两个事例,合作填表。
① 请同学们自由默读第4、5自然段,并思考完成这张表格。
② 出示合作小贴士(请一位学生读,明确小组合作要求)。
③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④ 小组展示合作成果(2——3组)全班评议、补充。
⑤ 教师小结,小组修正表格,并轮流练说。
三、 聚焦表格,发现特点
看表格,我们能否发现三个事例相同的地方?你可以从文章的结构上找相同点?从文章的写法上找相同点?从论证的过程中找相同点?
预设:
从司空见惯的现象,发现出真理——呼应课题
发现问题,反复论证 提出结果 造成影响或取得成就
3. 学习课文的第2、6自然段。
课件出示: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① 联系上下文理解“司空见惯”,“打破砂锅问到底”等词的意思。
②. 发现——发明——创造——成就
追问:这四个词语能调换顺序吗?——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着真理、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③. 联系全文想一想,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
?——发现的问题,不断地追问
!——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将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 齐读课题,升华情感
教师指板书归纳本节课的收获,再请学生有感情地读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