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六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696490 上传时间:2024-12-2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语文 学 科 教 案课题 三峡 第 1 课时 总 课时 教学目标目标描述目标水平记忆理解应用综合知识与技能1、了解课文常识,识记字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结合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文本内容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美好河山重点结合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文本内容难点结合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文本内容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及方法师生活动一 激趣导入 山峡风光,美不胜收,不知道我们同学们中,有没有人去过三峡?有没有人从电视或者电影里看过三峡风光?引入新课。二 认定目标师生共同认定目标。(见目标描述)三 导达目标1、作者及常识。 结合学生预习,抽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作者介

2、绍: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2、识记字音 阙处(qu)重岩叠嶂(zhng) 曦月(x) 襄陵(xing) 沿溯阻绝(s) 素湍绿潭(tun) 绝巘(yn) 飞漱其间(s) 属引凄异(zh ) 林寒涧肃(jin)3、朗读课文结合预习,自由朗读课文。强调读准字音,并揣摩怎样读准节奏。同学间相互帮助。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进一步明确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

3、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问答商议学生讲解抽答朗读自由朗读合作划分节奏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及方法师生活动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4、理解课文内容。采用小组互相帮助的方式,结合预习,完成课文理解。教师提示:译文五法“留、替、调、补、删”。步骤一:学生自己结合工具书和注释

4、,理解课文。同时勾画出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和句子,为问同学做好准备。步骤二:小组间互相帮助,理解课文。并收集整理出本小组不能理解的词句,做好提问准备。步骤三:小组提问,全班共同理解课文。学生无法理解的,教师可以引导帮助解决。步骤四: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有一定难度的词句理解,让学生回答,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练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夏水襄陵 绝谳多生怪柏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朗读课文,争取背诵。四、达标测评1、三峡选自 _,作者_ ,_ (朝)著名的_ 家. _家2解释加点的重点的词语强调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1、一词多义 哀转久绝( ) 绝巘多生怪柏( )

5、 溯阻绝( ) 自非亭午夜分 ( ) 自三峡七百里中( ) 2、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 ) 回清倒影( ) 每至晴初霜旦( )3、联系语境,检查重点句子的理解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6).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板书设计三峡 郦道元一、识记字词、了解文常二、熟读课文、读准节奏三、互帮互助、理解内容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2、熟悉课文理解教后记 语文 学 科 教 案课题 三峡 第 2 课时 总 课时 教学目标目标描述目标水平记忆理解应用综合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

6、感受三峡的自然美,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2、体会语言的精炼、形象。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重点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感受三峡的自然美,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难点体会语言的精炼、形象。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及方法师生活动 一、前提测评,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并要求大家下去背诵,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背诵课文(不能背诵的跟着读)。本文写了三峡的那些景物,有什么的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接着学习课文。二、认定目标教师口述目标三、导达目标(一)、整体解读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三峡的自然景观的?讨论明确:文章先写山,后写水。第

7、一段总写三峡的山,描述了峰高谷深的险要地势。第2、3、4段写水,分别写三峡江水四季变化的不同奇景,。2、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是怎样描写的? 讨论后明确:(1)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高峻(遮天蔽日)的特点;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迭嶂不见曦月(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写法)(2)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水:迅急: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 奔放美 凶猛: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比较,说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春冬之景:素、绿、清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清幽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春

8、冬之景)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凄婉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体验呢?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及方法师生活动因为秋天的三峡“林寒涧肃”,让人觉得很肃杀,萧条对吗?不错,猿鸣使人听来感到哀婉,人是因为行船于秋季的寒水中,闻听高猿长啸,不由哀从心生。原来古三峡滩多水急,来往航船非常危险,更何况是在水上讨生活的渔者呢?他们行船于湍急的江上,耳畔传来猿之哀鸣,自然是悲从中来小结: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

9、, 在点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抓住三峡自然景物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应师作适时引导(二)品读课文,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讨论:1、全篇只150余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沿溯阻绝/清荣峻茂 ”等句子。)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引出下文,缺少就不能更好地体现出夏水的迅疾。四、达标测评 为什么写水不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来写,而要先写夏

10、水?板书设计 山: 高峻、绵长 正侧结合 水: 夏:凶猛、迅疾 奔放美 春冬: 清 荣 峻 茂 清悠美 秋: 寒 肃 凄哀 凄婉美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1、2教后记 语文 学 科 教 案课题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第课 1时 总 课时 教学目标目标描述目标水平记忆理解应用综合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文章的情感。 3背诵默写短文。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重点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文章的情感。难点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文章的情感。教 学 过

11、 程教学内容及方法师生活动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二、认定目标师生共同议定目标。(见教案中目标描述)三、导达目标(一)、介绍课题、作者本文虽短,但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答/谢中书/书”写给谢中书的信。注意断句。明确两个“书”的含义。第二个“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含有审美意味的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二)整体感知,欣赏美点1、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找

12、出不认识的字词。试着划分朗读节奏。(2)老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音频,帮助学生规范字音和节奏。学生在书上划出正确的节奏,并给不会读的字注音。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其奇者。(3)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争取读出情感。(4)学生对照注释,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并划出疑难词句,全班解决。采用小组互相帮助的方式,结合预习,完成课文理解。2、欣赏美点:师讲生听师生共议生答师补朗读听读 勾画自主、合作教 学 过 程教

13、学内容及方法师生活动 (1)老师引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也描绘了一幅这样清丽的山水画,他描写了那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我从文中 句中,读出了 之美,作者写出了它 的 特点。”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出了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石壁耸立两岸,五色争辉;又有

14、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自然美不胜收。)“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了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2)欣赏“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问题一:我们欣赏了整篇文章,作者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非常和谐,但这一句中间的“乱”字,让人想到混乱、乱七八糟,这个字是否该换一换,比如用“齐”“共”等等?让学生思考回答。 (“乱”表现一种自由,一种活力,是一种不规则美,通过“乱”字,写出了山川的早晨万物都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景象

15、。)问题二:你觉得这一句还有哪些字也用得特别传神?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描绘这幅画面吗?学生动笔写,并自由表述。(三)体悟感情有个词叫“文如其人”,那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从文章中可看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强烈感情,也可看出他寄情山水的悠闲和清高,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则表现了他的自豪之感,把自己与谢公相提。)四、达标测评背诵课文,并举例说说文中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自主合作探究讲述探究生答板书设计山水相映 山川美 色彩缤纷晨昏变化作业布置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识记重点词句教后记 语文

16、 学 科 教 案课题短文两篇 记承天寺夜游 第 2 课时 总 课时 教学目标目标描述目标水平记忆理解应用综合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文章的情感。 3背诵默写短文。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重点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文章的情感。难点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文章的情感。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及方法师生活动一、导入新课: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清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

17、动的云烟。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二、认得目标教师口述目标(见目标描述)三、导达目标(一)抽学生讲述本文写作背景,教师补充。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写的有关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反对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住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工作。但他人有一颗进取的心。本文正是这种复杂心境的真实写照。(二)、整体感知课文:1、给生字正音、朗读课

18、文、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再次朗读,争取读出感情。2、指名同学范读,大家评价。3、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课文理解)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理解文意)户:门。遂:于是。盖:大概。但:只是。耳:语气词。(三)、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提示:一方面作者被皮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教师讲述生讲师补朗读自主、合作、质疑、答疑自主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及方法师生活动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提示: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原文

19、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请说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文中写景只用了18个字,就创造出生动的意境。水、藻、荇、竹、柏全是比喻。先是明喻,“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二字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出奇制胜。第二句用借喻,以客代主,索性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了一片皎洁、恬静的月色之中。)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皎洁、空灵、清丽、淡雅。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一段话,

20、好不好? 不好。改变了原文明净幽闲,清丽的淡雅的味道。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6、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7、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

21、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四、课堂小结苏轼虽遭“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坦荡、旷达,笠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美景的同时,更要感受到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回答补充明确板书设计 叙事月色入户,记 赏月夜游 贬 派遣郁闷 情承 景天 写景月如积水 热爱生活寺 竹柏影如藻葕交横 官 交夜 豁达乐观 融游 感慨闲作业布置背诵默写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二教后记 语文 学 科 教 案课题 观潮

22、 第 1 课时 总 课时 教学目标目标描述目标水平记忆理解应用综合知识与技能1、 识记字词,理解课文内容2、给课文分段,理解文章结构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重点识记字词,理解课文内容难点识记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及方法师生活动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清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 二、认定目标教师口述目标三、导达目标(一)简介南宋观潮盛事和作者。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23、。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激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作者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二)生字词:屹立( ) 横贯( ) 浩浩荡荡( ) 若隐若现( ) 雷霆( ) 艨艟( )倏尔( )善泅( ) 罗绮( ) 鲸波( )如履平地(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 人声鼎沸

24、漫天卷地 一舸无迹(三)理解词语。(1)学生自读课文,就词语质疑。(2)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屹立、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浩浩荡荡”、“山崩地裂”、“若隐若现”及“漫天卷地”。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及方法师生活动结合预习、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本内容采用小组互相帮助的方式,结合预习,完成课文理解。教师提示:译文五法“留、替、调、补、删”。步骤一:学生自己结合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同时勾画出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和句子,为问同学做好准备。步骤二:小组间互相帮助,理解课文。并收集整理出本小组不能理解的词句,做好提问准备。步骤三:小组提问,全班共同理解课文。学生无法理解的

25、,教师可以引导帮助解决。步骤四: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有一定难度的词句理解,让学生回答,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四)给课文分段。1指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内容?分析:第二自然段写“潮来前”,第三、第四自然段写“潮来时”,第五自然段写“潮来后”。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地讲写人们观潮前后的情景和大潮的壮观,学生易掌握,难点在于二至五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的关系,第一自然段是概括地讲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与下文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关系。2讨论明确分段,说明理由。(全文按先概括后具体分为两段)第一段:(1)(概括地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25)具体地写钱塘江大潮,壮观

26、天下无。四、达标测评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板书设计作业布置1写生字、字词。2有感情朗读全文教后记 语文 学 科 教 案课题 观潮 第 2 课时 总 课时 教学目标目标描述目标水平记忆理解应用综合知识与技能1、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难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及方法师生活动一、前提测评,导入新课钱塘江潮这一自然奇观是一大胜景,古人称为“壮观天下无”。观潮

27、也成了古今盛事。我国古代的墨客词人多以钱塘大潮作描写对象,例如宋朝柳永著名的词望海潮中写道: “东南报股,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云树绕阻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周密的观潮则是用散文的形式,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作者是怎样写景记事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二、认定目标教师口述三、导达目标(一)学习第一段引导讨论以下问题。第一段是怎样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的? 明确:先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观也”总结全文,点示题旨,接着交待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作正面描绘,最后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

28、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明确: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地写出潮,刻画了海潮的雄奇壮观。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简单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海潮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仅如银线(形) 玉城雪岭(色) 声如雷霆(声) 吞天沃日(势)(二)讲读第二段。4讨论以下问题。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明确: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拥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讲述引入教师口述看书思考讨论交流回答明确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及方法师生活动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

29、结在“烟消彼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此时的江面如此平静,人们翘首盼望,让我们共同观望潮来时的景象吧!(三)精讲课文3、4自然段“潮来时”的景象,试背诵。1. 讨论: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明确:“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写出了壮士形象;“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更突出了勇士的绝技。2. 自读3、4自然段。找出三处“写潮来时声音”和四处“写潮的样子”的语句。(1)知潮声。在学生找出后,指导学生用书中的词语概括其声的方法

30、,“声像什么?响声怎样?(声像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响声如同山崩地裂)同时,板书“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2)知潮形。用上述的方法。准确的概括出潮形并板书“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同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补充有关大潮形成的资料)(3)明其序,让同学观察黑板上板书的词语,说说从潮的声和形的变化得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潮的。 (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提问:还能找出表示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吗?“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10)小结: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又惊心动魄。请同学们体会这种感情,再读“

31、潮来时”这一部分。(四)讲读第5自然段。1知其余威,进一步理解潮势(1)提问:潮过去之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从哪些词语看出?(2)默读课文,思考(划出重点词) 奔腾、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依旧、恢复明确 (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说明潮正在过去)(奔腾是跳跃着奔跑的意思,这里形容潮水汹涌而去,说明水势余威犹在,漫天卷地,风号浪吼说明水势极大,江里倒灌,理解这一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现象形成的认识。)“霎时”说明潮水一转眼就过去速度极快。“依旧”联系前文理解,还和先前即潮来时一样“才”在这里表示事情结束得很晚,指潮过去时间很久了,才恢复平静,从而说明潮很大,由于奇特地势,下去极缓。“已经涨了两

32、丈来高了”进一步说明水势之大,让人不可思议。可谓奇。看书思考讨论交流回答明确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后记 语文 学 科 教 案课题湖心亭看雪 第 1-2 课时 总 课时 教学目标目标描述目标水平记忆理解应用综合知识与技能1、扫除语言障碍,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2、掌握文章基本内容,熟读课文。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预习、合作理解、教师引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想象,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重点雪后奇景的赏析,学习白描的手法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及方法师生活动一、前提测评,导入新课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同学们能不能找

33、出几句描写西湖的诗句呢?(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然而我们发现诗文多描写西湖春的娇,夏的艳,对秋冬的萧瑟与凄清很少提及。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却与众不同,描写了西湖美丽的雪景。今天就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吧。二、明确目标 教师口述三、导达目标(一)了解作家作品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号陶庵,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

34、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二)解题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三)听课文录音,正音正字,明确朗读节奏更定 gng 拏 n 毳衣 cu 雾凇沆砀 hngdng 一芥 ji 铺毡 zhn 更有此人 gng 喃喃 nn(四)整体把握课文1、重点字词释义: 人鸟声俱绝:消失 是日:是,这。 余拏一小舟:撑,划。 拥毳衣炉火:毳,鸟兽的细毛。毳衣,毛皮衣。 雾凇沆

35、砀: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冰花一片弥漫。 上下一白:全,都。(比较这里的“一”和“湖心亭一点”的“一”的区别。) 焉得更有此人:焉讲述学生结合预习作答学生明确朗读自主先学合作交流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及方法师生活动得:哪能。更,还。 强饮三大白:强饮,痛饮。白,酒杯。 为何“强饮”?“酒逢知己千杯少”。说明他把那两个人当朋友大白,大酒杯。莫说相公痴:痴迷。2、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整体翻译课文。3、齐读课文,思考问题。最能体现作者形象的词语写景的句子(五)品读赏析1、看雪的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更定时分),这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冷到什么程度呢?(湖中人鸟声俱绝)。2、

36、作者的“痴”表现在哪里?(他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在“更定”时分,划一条小船,“独往湖心亭看雪”。)3、“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是否矛盾?(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作为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4、这个时候,别人都在干嘛?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个时间去赏雪?这说明了他怎样的志趣?他到底要赏什么?(他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反映他拥有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5、作者看到了怎么样的雪景?品味写景的句子。(翻译,并介绍白描)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以听觉写景,突出冬雪的寒冷

37、威严b、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例:马致远秋思c、写景的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D、写景的角度:实写与虚写交融。(虚写舟、人,作者是站在整个大自然的角度来看待自身,可见作者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E、“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中的量词,表现出了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在精神上和大自然得到了和谐与统一。在这一刻,作者完全忘却了人世间的喧嚣和烦恼,作者的心灵得到了宁静和解脱。F、“天与云、与山、与水”中的“与”

38、为什么不去掉?(把天空、云层、湖水之间浑茫莫辨的壮阔雪景生动地表现了出来)6、“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发于二客之口,其实也是在写作者的心声。7、遇客后“强饮三大白”,为何?(偶遇知音的欣喜,心热)8、问姓名答地点是何道理?为何不及姓名?(都是客居他乡,勾起思乡之情。寄托自己对故国的思念)9、为什么说湖中人比“相公”更痴?(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待;煮酒赏雪;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更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时近年关。)师生明确看书思考讨论交流回答明确板书设计 环境:湖中人鸟声俱景:全景广漠(大) 冷 孤独 特写渺小(小) 人:炉旺酒沸 热 巧遇知己(喜悦) 拉余同饮作业布置1、翻译课文2、用白描手法写一段景物教后记 语文 学 科 教 案课题 诗四首 归田园居 第 1 课时 总 课时 教学目标目标描述目标水平记忆理解应用综合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作品。2、准确理解使至塞上一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过程与方法自主朗读、背诵,合作理解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及方法师生活动一、前提测评,导入新课。 陶渊明可算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出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他做过几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