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门小学 四 年级第一学期 语文 教案课 题20、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 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 具多媒体课 时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4、交流初步感受。(了
2、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一)理解第一、二句诗。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教师板画帮助理解。)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板书:名楼送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板书:盛景送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二)理解第三、四句诗。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3、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板书:目光送(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板书:心随送(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1、自由赏读。(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
4、人的深厚友谊。(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3、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2、各组汇报交流。(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三、迁移学
5、法,拓展思维。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四、布置自选作业。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4、搜集(如: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北门小学 四 年级第一学期 语文 教案课 题21、搭石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
6、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 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教 具课 时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激趣导入。课前谈话:有一句话这么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让我们知识渊博;旅行,让我们开阔眼界。喜欢旅游吧。去过哪些地方?其实旅游不一定非得到去远方,我们家乡就有许多美丽的地方?到过家乡的一些山村吗?今天,我们要去山村走走。在山村,有一道独特的风
7、景,叫(搭石)知道搭石吗?你能根据这个名称猜测一下什么是搭石吗?在诗人刘章的家乡有许多搭石,他还为些写了一篇文章,就叫“搭石”。在诗人刘章的笔下,搭石是怎样的呢?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第21课搭石。二学生自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2小组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3重点指导。“涨”和“间”是多音字。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纠正。5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
8、才肯离去”行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5指导感情朗读。四小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二继续学习课文3、4、5自然段。1学习第3自然段。(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3)引导体会“构成了家乡的地道风景”。2学习第4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2)思
9、考:作者写了哪两个事例?(3)指导回答。(4)交流: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直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美好心灵。3学习第5自然段。让学生结合前文畅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赞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个性美。三指导朗读全文。四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五小组交流。六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板书设计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小小搭石寻常景,细细摆放为他人。协调有序走搭石,谦让敬老见真情!教学反思北门小学 四 年级第一学期
10、语文 教案课 题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们高尚的精神品质。教 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骨髓一直对小钱的重要性。2.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 具课 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导引师:老师有个谜语,请大家猜猜。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东。(打一交通设施)(学生数人发言,都猜到谜底是桥,并说明了猜谜理由。教师由此谈话:是啊,桥是联系河两边的,其实我们刚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们之间架起
11、了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二、揭题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教“峡”的书写,“山字旁”要写得瘦些。)2、生读题,教师问学生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生命桥指的什么”这个问题引入文本:那么,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三、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2、反馈:(1)(教师出示词语认读。)我能读准,我能读懂:步履间隔凋零暂停身躯袭击空旷辗转血脉白血病骨髓移植a、师:在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生数人回答,主要着眼于字形、字音和自义。其中“骨髓”这个词读错的人较多,教师作了强调,但在后来的反馈中还是有学生读错,教师自
12、己也老是读错。还对“间隔、暂停”等词正了音。还有学生提了几个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课件出示了“袭、暂”的田字格。)b、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步履”,教师作了引导。(2)、(教师出示句子认读。)我能读准,我能读通: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师:这个句子中包含5个生字,谁能读准?(生数人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好几个学生“白血病”的“血”读错,教师正音,但感觉引导得还不够,其实在三下册她是我的朋友中就出现了血的两个读音,区分应该还是比较明显的。)四、结合“谈何容易”研读课文1、师:救这个青年容易吗?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
13、生数人回答,答案有“谈何容易、终于”等)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理解读)为什么这么不容易找呢?从文中找到有关句子。五、小结课文,结合“谈何容易”。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并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小钱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适的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我们在为小钱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他感到庆幸,因为在海峡彼岸,有一位台湾青年,正无私地为小钱捐献骨髓,来挽救他十八岁的生命。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吧。二、深入阅读文本1、默读36自然段,了解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所发生的一切,请你用一个词来谈谈你的感受。2、为一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
14、捐献骨髓,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待的?学生谈自己感受,老师引导:帮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3、捐献骨髓的事例,并不止这一件,而作者却单单写了这件事,那这件事例有什么特别让人感动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上记号。(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以及感动的原因。)这例骨髓移植手术跨越海峡两岸,有着深远意义。抽取骨髓的工作是在剧烈的余震中进行的。4、有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余震的可怕?找出来读一读。5、同学们,我们可以想像余震每一次发生时的情景:大地颤抖,房屋摇晃,玻璃破碎。人们惊慌失措这一切让人感到多么可怕,而此时,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反应如何呢?6、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呢?学生更深入体会台湾同胞不顾亲人安危,
15、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小钱的精神的可贵。7、台湾青年的爱心和骨肉同胞的亲情,伴随着那涓涓流出的骨髓,被带到海峡彼岸,给小钱带来生的希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三、点明主题,想像拓展。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桥”一词的深刻内涵。2、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小钱在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后,他的身体一天天恢复健康,苍白的脸也红润起来了,生命之花傲然绽放,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感激。假如你就是小钱,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情感得到升华。3、 老师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北门小学 四 年级第一学期 语文 教案课 题23、卡罗纳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
16、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二、过程方法:在读中感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人和人之间深厚而真挚的爱。教 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教 具课 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五分钟基础知识训练。1、读表示关心、帮助方面的成语或短句。2、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说具体。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听母亲这首歌。听过了吗?大家听了后想说什么?2、引入:可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小朋友,他,却失去了自己最亲爱的母亲,他就是卡罗纳(板书课题)3、同学们,你们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会是怎样的?三
17、、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爱”1、同学们,就让我们走进卡罗纳,走进包含深情的字里行间,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明白吗?好,开始。(生阅读,师巡视)读完了,那我想问问大家:这个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生畅谈感受:四、深入阅读理解“爱”1、生默读课文,思考: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用笔画下来。2、学生交流:(出示句式,帮助表达)当卡罗纳谁怎么做?3、感情朗读:师读卡罗纳表现的句子,生读大家怎么做的句子。4、读了这些句子,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老师随机板书。五、品析、想象领悟“爱”1、再次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朗读,看看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让你为之一动,为什
18、么?在书上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2、学生交流想法:六、爱的延伸:1、师:爱,不需要豪言壮语,爱,不需要惊天动地。爱,是一句真诚的话;爱,是一个轻轻的接触;爱,是一个深情的眼神;文中的老师,同学,家长,用自己的真诚理解、安慰、关爱遭遇不幸的卡罗纳。是的,就是这朴素的爱,让我们每个同学深受感动。2、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师:同学们,确实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她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幸,都会需要亲人、朋友的关爱,可是爱是一种能力,怎样去爱,需要我们学习。可以说,这篇课文记录的不仅是关爱同学的过程,也是“我”学习爱的过程。所以说爱是一
19、种能力,我们大家一定要学会爱。3、知道这个感人的故事出自何处吗?对于这本书你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受?4、走近爱的教育 阅读选自爱的教育的另外两篇文章我的同学科列帝和朱塞佩玛志尼选自同步阅读)学生自由选择一篇,静静阅读。师补充介绍爱的教育,激发阅读兴趣:七、作业布置:1、阅读爱的教育,在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2、与父母交流阅读感受,讨论其中的人物。板书设计卡罗纳老师同学家长爱是一种能力,我们要学会爱!教学反思北门小学 四 年级第一学期 语文 教案课 题24、给予是快乐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3凭借课文具体
20、的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教 学重点难点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教 具课 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心助人,还带动别人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吧。二、揭示课题,解题1、板书课题:24 给予是快乐的 读题目,读准字音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三、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1、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炫耀圣诞节轿车兜一圈(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2)指名分节读课文3、再读课文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看车时、坐车出去时。)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根据以上提示,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1)第1到7节写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对话。(2)第8到11节写了保罗和小男孩在乘车出去玩时的对话。(3)第12到13节写保罗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四、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
22、、练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原话里“我”、“你”、“他”各指代的是什么人。 第二课时一、齐读课题。出示:课文中讲了把给予请大家再读课文,看谁找到的答案多?二、交流、讨论以上问题老师把握好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写到黑板上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3、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三、再读课文。课文中重点讲了哪些内容呢?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1、先看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你认为哪句话写出了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读这句话,想什么意思。请你说说小男孩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板书:给予保罗听了这句话为什么
23、很吃惊?读文中内容,知道保罗开始以为是小男孩希望有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可现在知道了他并不是想要一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而是想要有能力帮助别人,做一个能给予别人帮助的人,他的思想是多么的高尚啊,所以十分惊讶。理解“不由自主”这是保罗对小男孩由敬而生爱,所以想到了要带他坐车出去玩玩。齐读课文第1到7节,读出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体会小男孩“一心希望给予别人快乐”的高尚的思想。2、在乘车出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从小男孩的哪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想把欢乐给予他的小弟弟。“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
24、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的意思。(1)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要把快乐给予弟弟(2)保罗在没听到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认为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3)听了这句话后保罗知道了什么?他不是想要在邻居面前炫耀,而是要让他那脚有残疾的小弟弟看一看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新车,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让他坐在新车里看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4)保罗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想法,现在会怎么做呢?读课文第12节,用笔圈出写保罗动作的词。下了车抱进了(5)“接下去他们去了哪?”请大家发挥想象。他们三个人一起度
25、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小弟弟小男孩保罗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保罗得到了一辆新车,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你认为什么更使他高兴?为什么?因为他遇到了小男孩,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三、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谁的话让你感动了。(小男孩)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四、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北门小学 四 年级第一学期 语文 教案课 题 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3、习作内容具
26、体,句子通顺。4、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5、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知道“杏林春满”的典故。教 学重点难点口语交际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评议时应引导学生评价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等,掌握表达者的语调、语气、动作表情等方面内容。教 具课 时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1想一想。生活中很多时候一定有人帮助过你,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伸出双手帮助别人。向帮助过你的人表示感谢,向需要安慰的人说些安慰的话。想想该怎样说,想好后和同学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提示: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2说一说。想想为什么接受
27、帮助,你打算怎样表示感谢;想想怎样向需要安慰的人表示安慰。在小组内跟同伴们说一说,然后再在班上说一说。3议一议。在小组内商量,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就怎样帮助怎样安慰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听同伴的意见。4演一演。根据小组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表示感谢或安慰的过程。 第二课时习作 1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想想图中的人物的服饰有什么特点。2先在小组内说说他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语言清晰,句子通顺,说详细一点。3在全班交流。4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要通顺。5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6如果不想写这幅图,也可以写现实生活中自己经历的事情。7写好后先自己读一读,听听同学或家长的意见,然后认真修改习作。 第三课时我的发现1读学习伙伴的话。你发现了吗?发现了什么?2学生自由回答。3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但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还应该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即联系上下文理解。日积月累一、“读读认认”1自读生字。2 齐读指名读二、“读读记记”1读诗句,自读指名读齐读2说说诗句大意,想象画面。三、“读读背背”1自读尝试背诵。3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成语故事1自学这个故事。2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3说说“杏林春满”“誉满杏林”成语的意思。4你还能说出几个关于成语的来历的故事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