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教学目标:梳理文言文考点,理解文言语法现象; 掌握停顿、短句的方法和规律 学会翻译,把握文意。 教学类型:复习课 开篇词: 提到文言文,我们就要着眼于中考,南通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外。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与名句默写等。考查的形式一般分为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本节课,我们就文言文句式、文言文断句、停顿内容做一次复习。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项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理解 一、导入语 文言文中有些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式,掌握这些特殊的句式,有助于对文言语句的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
2、式等。 二、课前热身 选出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菊,花之隐逸者也 士卒多为用者 甚矣,汝之不惠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问:怎么做出来的: 这道题考查辨析文言句式。其中项是判断句,项是谓语前置句,项是定语后置句,只有项是被动句(“为”表被动)。教师总结做题方法: 掌握特殊句式的特点,特别是其标志性词语。积累时,要记例句,不能脱离语境孤立记忆。 三、知识梳理 根据已学知识回顾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句式特点,并各找一例子。(学生交流,归纳) 1判断句 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等形式。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
3、秋也。 菊,花之隐逸者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为”等表示判断。 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死,则徙尔。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3)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此人力士。 2被动句 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为”“为所”表被动。 如:士卒多为用者 为予群从所得。 (3)没有语言标志,意义上表被动 如:帝感其诚。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通常分为三种情况: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何以战?”“微斯人,吾谁
4、与归?”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忌不自信。”“弗之怠。” 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何陋之有?” (2)定语后置 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置于句后作补语。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行者休于树” “徐喷以烟”“屠惧,投以骨” (4)主谓倒装 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幸哉,今日也。” 4省略句 省略主语。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省略宾语。 如:“可烧而走
5、(之)也。” 省略介词宾语。如:“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5固定格式 如何:把怎么样。如太行王屋何? 以为:把当作。 以虫草为林 孰与:与相比,谁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得无乎:怎能不呢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不亦乎:不是吗 不亦乐乎? 四、课堂检测 从下面的语句中找出判断句和被动句。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屠惧,投以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苛政猛于虎也见渔人,乃大惊 刿曰:“何以战?” 君将哀而生之乎 句子停顿和断句 一、导入语 文言断句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对文言句子能够正确地断句,可以看出同学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考试说
6、明要求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而考生要了解文言文断句的一般方法。 二、考题呈现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大的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再让学生断句。 宋 人 或 得 玉 献 诸 子 罕 子 罕 弗 受 献玉 者 曰 以 示 玉 人 玉 人 以 为 宝 也 故 敢 献 之 子 罕 曰 我 以 不 贪 为 宝 尔 以 玉 为 宝 若 以 与 我 皆 丧 宝 也 不若 人 有 其 宝 先请学生概括写了什么人物、故事梗概。(宋 人、子 罕;子罕拒受宝玉,以不贪为宝) 出示答案:宋 人 或 得 玉 献 诸 子 罕子 罕 弗 受献玉 者 曰以 示 玉 人玉 人 以 为 宝 也
7、故 敢 献 之 子 罕 曰我以 不 贪 为 宝尔 以 玉 为 宝 若 以 与 我皆 丧 宝 也 不 若 人 有 其 宝 三、知识梳理 1抓主干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这些一般是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往往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他们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让学生看下面的例子)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名词为:马、胡、人 而做主语的是“马”和“人”,“胡”只能成为入的宾语。所以正确的断句是: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动词,在文言文中往往是谓语,也可以根据谓语来判断句子成分,进而好断句。另外,表对话的动词如云、曰、谓、言等,我们可以在它后面直接
8、断句。(例子略) 2.找虚词 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也可以做为断句的依据。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3辨句式 古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也成为我们断句的好帮手。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 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还有一
9、些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4.明修辞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对偶、顶针、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总结梳理断句注意点: 通读全句,了解整个句子的大致意思,可按内容或结构为界从中分开。 要正确理解词义,注意语序,切记不要仅凭现代汉语的习惯理解文言文。 利用多数文言文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句,文言文中使用对比,对偶、排比等修辞的句子,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和结构,可据此推断。 利用“问”“对”“曰”“云”“道”等表示对话标志的字,推断出对话部分。 利用虚词断句。如“盖”“夫”做发
10、语词,常在句首;介词“于”“以”和连词“而”“则”一般在句子中间;“也”“焉”“矣”“哉”“乎”一般在句子未尾。 四、巩固练习 庞 葱 与 太 子 质 于 邯 郸 谓 魏 王 曰 今一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否 二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寡 人 疑 之 矣 三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王 曰 寡 人 信 之 矣 答案如下:庞 葱 与 太 子 质 于 邯 郸谓 魏 王 曰今 一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王 曰否二 人 言 市 有 虎王 信 之 乎王曰寡 人 疑 之 矣 三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王 曰寡人 信 之 矣 划
11、分句子停顿 一、导入 学习文言文诵读是一个关键,读的内容在近几年考卷中还是有所体现,现就以读的节奏为例谈谈怎样断句,主要指文言文句子内部的停顿 二、尝试练习 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问今是何世 3.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4. 故君子有不战 5而乡邻之生日蹙 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7.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8.其一犬坐于前 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学生做,提出划分停顿注意点 三、知识梳理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
12、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永之人/争/奔走焉。“争”是“奔走”的状语,应该分开读。 佳木/秀而繁阴。 问/今是何世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例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
13、顿。 2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 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 “然”、“则” “然则”、“岂”、“岂若”、“宜”、“诚宜”、 何尝、其等。 关联词:且、虽、因、“惟”、 “故”等。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3“而”字后表示转折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和后边的词语存在修饰关系、顺接关系、并列关系,那么 “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
14、质而白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余闻而愈悲。 4. 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可/以一战。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例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 来”的意思。例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5.表示方位或时间性的词语后边要加以停顿。“俄而”“未几”“先”“中” 先天下之忧而忧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6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
15、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如: 其一/犬坐/于前 山行/六七里 例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7.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 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卢陵是地名,后面应该停顿。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8.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语的省略,不能读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
16、其后停顿。如: 余闻之也/久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也”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不能读成“余闻之也久”,“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如: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例意思是“医生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作为功劳 ”,这样,读时就可以分别 把“医之好治不病”和“以为功”读在一起,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例的意思是“处在朝庭的高位上,就为它的人民担忧”这样,句中的停顿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
17、节停顿。如: 几处/早莺/争/暖树 天门/中断/楚江/开 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如上面的两句可读为“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 开”。 四、课堂训练(考题呈现) 例一、(云南省课改题)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 B、王之蔽/甚矣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这里A项的主语是“齐国的地方”,谓语是“方圆几千里”,所以这句要在“齐地”后停顿。B项中“蔽”是动词谓语,“甚”是补语,所以在“蔽”后停顿是正确的。C、D两项中“臣之客”与“朝廷之臣”是主语,应在它们后停顿才对。再如: 例二、(济南课改题)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18、) 余闻之也久。 这句中“余”是主语,“闻之也久”是谓语,所以要在“余”后停顿。还有狼中的“屠/自后/断/其股”一句,“屠”是主语,“断”是动词谓语,“其”是宾语,所以在“屠”后停顿是主谓间停顿,“断”后停顿是动宾间停顿,“自后”停顿是状语与中心语间停顿。 例三、(重庆北碚课改题)下面句子的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这里意思是,我看他们的车轮轧出的痕迹乱了,旗也倒下了,所以追逐他们。我看和望的对象是“他们的车辙怎样”、
19、“他们的旗怎样”,“视其辙乱”与“望其旗靡”这个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间就不能断开,所以A、C两项就错了。“故”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应停顿,因此B项才对。 例四、(邵阳市中考题)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2分) A.先天下之忧而忧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 这里的“古仁人”是一个短语,不应分开,所以C项错了,A项是语意转折的停顿,B项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停顿,所以这两项对了。D项是主谓间的停顿,也对。 例五、(重庆中考题)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C、予/独爱莲/之出
20、/淤泥/而不染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这里“草木之花”、“出淤泥而不染”、“花之富贵”都是完整的短语,如果读断读碎,让人不知所云,因此这里A、C、D三项为错。 例六、(山西课改题)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D烨然若神人 这里A项意思是说我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突出“年幼时”,所以在“年幼时”后停顿是对的;B项意思是更加敬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强调的是“益慕”,所以在“益慕”后停顿才对,再则,“圣贤之道”是一个完整的短语,不可分开,这项就错了;C项突出强调的是没有鲜嫩、好吃的肉菜,“无”后停顿是对的;D项是
21、突出光彩照人的样子,所以“烨然”后停顿是对的。 小结: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及古代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只要我们掌握一些古诗文的朗读停顿知识,并诵读一定量的文言文,就能培养提高自己的语感,熟练地处理文言文的朗读停顿。 文言语句翻译 文言文翻译仍然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文言语句,可能既有实词和虚词的特殊运用,又有句式、活用等方面的特殊用法,因此,能够较好地综合检测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莫过于文言翻译题了,翻译题仍将是今年考试的重点。 二、课前热身: 1翻译下面一句文言文: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学生翻译。 教师小结:这道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22、。其中的“曩、吾、今、室”等词语需要用“从前、我、现在、家”等词语替换,“祖、居”等词语需要补充为双音词,后半句语序上也应作调整。正确的译文是:“从前与我祖父住在这里的,现在他们中十家剩下不到一家了。” 2再看这两句: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让学生说说正确翻译的体会。 三、翻译方法指津: “对”:即“字字落实,一一对应”,尽量用直译,确保不漏译。 “留”:即保留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保留不变;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变。 “换”:即替换将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将词类活用的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 “删”:即删除删去无意义的词(虚词居多)。 “
23、补”:即补充补出文中所省略的或隐含的内容;将单音节词补充成双音节词。 “调”:即调整将文言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说话习惯调整过来。 每段文字翻译之后,要与原文认真核对一遍,看看意思是否完整、准确,语言是否通顺、规范,如有不妥,再斟酌修改。 四、考题呈现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韩信拜将(2006年南通)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
24、”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上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节选自史记?
25、淮阴侯列传)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15分)(2007年南通)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予,
26、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旦盟羞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主宣直l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2008年南通)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
27、“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4分)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4正确翻译注意点 (一)要进行一定的积累,以便知识迁移。 (二)关键字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在句中寻出考点:寻主要句式、特殊用法、关键词义。对于关键字词,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推断,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三)避免常见的一些错误。
28、常见错误主要有: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 (2)古义当今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扩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 (3)字词翻译不到位。实词应尤其注意它的一词多义现象,挑选最恰当的一项进行翻译。虚词也应注意它的不同用法,尽量翻译准确、到位。 (4)随意增删句子的成分。在翻译时,有的同学可能会增删句子的成分。在具体操作时,我们应分清哪些是省略句,需要适当地添加成分;哪些是不需要翻译的
29、语气词或辅助成分,可以不翻译,切不可随意增删。 (5)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 五、课堂检测 【练习】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文意分析和语句默写 一、归纳中考文言文阅读有哪几类题型? 明确:四类题型: (1)词语理解辨析(2)翻译句子 (3)文意分析 (4)开放题型 下面着重从文意分析方面进行复习。我们阅读文言文,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还应该能够对文意进行简单的分析,以便于正确把握文
30、章的内容、观点和表达方式。 二、课前热身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予,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旦盟羞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主宣直
31、l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适:到去 罢:了结,讲:和解 23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魏文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 讲诚信、结好邻邦、有错就改、善于纳谏(从文中所写三件事概括得出) 学生交流解题方法 解题方法: 注意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观点。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和前后句之间的联系。认真分析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文段内容理解题解题思路: (1)读懂每句每段。 (2)理清行文的思路,弄懂文本内容。 (3)根据题干确定答题区域。 (4)在相应文字区域中提取、筛选信息。 (5)整合信息,简洁作
32、答。 分析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题的解题思路: (1)读懂每句每段。 (2)理清行文的思路,弄懂文本内容。 (3)揣摩文本主旨。 文意分析题答题注意点: 第一点、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点、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点、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第四点、牢记“答在文中,不在脑中”:不要凭主观臆断,想当然,要多读文本。 第五点、解答启示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翻译韩信与萧何交谈过几次,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人,(很有军事才能)。行军到南郑的时候,有
33、很多将领都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汉王还是不重用,于是也走了。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向其他人说明,自己去追韩信。有人向汉王汇报,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方寸皆乱。过了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怒又喜,责怪萧何说:“你为什么要逃跑呢?”萧何说:“臣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汉王说:“你去追谁呢?”萧何回答:“是韩信。”汉王又骂了,“将领都跑了几十个,你不去追;说是去追韩信这个无名之辈,必定是在说谎。”萧何说:“普通将领很容易找到,但是像韩信这样的将才,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大王如果只是想做汉中王,那么用不着韩信;如果要争霸天下,除了韩信,没有人能给大王出谋划
34、策。请问大王到底如何决策呢?”汉王说:“我当然要东进雄霸天下,怎能在此地郁郁而终?”萧何说:“大王如果决定东进,必须重用韩信,才可以留着他;不重用韩信,他迟早要走。”汉王说:“看在你的面子上,我任命韩信做将军。”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不会留下。”汉王说:“任命韩信为大将军。”萧何说:“这样才可以。”于是汉王准备叫韩信来,要任命他。萧何说:“大王平时就傲慢无礼,现在拜韩信为大将军,居然轻慢地像指挥小孩似的(叫他来),这就是韩信要离开的原因。大王如果确实要拜他做大将军,必须要选择吉日,斋戒后,设一个拜将坛,礼仪安排周到,这样才可以。”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请求,(准备建坛拜将)。诸将军都很高兴
35、,人人都认为自己会被拜为大将军。等到拜将时,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都很震惊。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解释:魏文侯与群臣饮酒,奏乐间,下起了大雨,魏文侯却下令备车前往山野之中。左右侍臣问:“今天饮酒正乐,外面又下着大雨,国君打算到哪里去呢?”魏文侯说:“我与山野村长约好了去打猎,虽然这里很快乐,也不能不遵守约定!”于是前去,亲自告诉停猎。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36、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解释:韩国邀请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从命。”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两国使者都怒气冲冲地离去。后来两国得知魏文侯对自己的和睦态度,都前来朝拜魏国。魏国于是开始成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侯国都不能和它争雄。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
37、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解释: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予以攻克,封给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说:“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任座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你何以知道?”回答说:“臣下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于是我知道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大喜,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客。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
38、“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统率三军,让士兵乐意为国去死战,敌国不敢图谋魏国,您和我比,谁好?”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管理文武百官,让百姓亲附,充实府库的储备,您和我比,谁行?”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拒守西河而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服从归顺,您和我比,谁能?”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这几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呢?”田文说:“田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