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元名称:
春天的颂歌(第一单元)
学情分析: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让孩子们在我们的引领下,沐浴春风春雨,走进美好的春天;也让我们走进孩子们的春天,撒播爱的种子,放飞理想的风筝。
本单元围绕“春天”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从不同的侧面展现春天多姿多彩的课文。《春的颂歌》描绘的是一幅春景图:春风轻轻吹,春雨细细下,小草绿了,花儿开了,小鸟歌唱,蜂蝶飞舞……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蓬勃生机,激发人们对春天的热爱;《风筝》写的是春天一群孩子放风筝的情景,极富童趣和寓意;《美丽的槐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里别样的槐乡风情,在槐花的怀抱中,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所赐予的一切。
古诗《村居》写的是诗人在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语文乐园通过“我来试试”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抓重点字来理解词语的方法;通过读句子,了解春天有关事物的特征,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初步感知采用打比方和把事物当做人来写,会使所描写的事物更生动更形象;背诵并书写两条名人名言;读短文,在人物的对话中了解春天的信息,去寻找春天的脚步,去发现春天的秘密。在“探究与发现”中,引导学生读句子,发现藏在句子中的秘密,看看春天里植物、动物和人分别在做什么,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口语交际”以“压岁钱”为话题,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压岁钱怎么用才有意义,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消费观和理财观,懂得孝敬老人,关心老人。习作“谁把春天带来了”,继续延伸本单元“春天”话题,目的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春天写下来。
教学本单元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课文描写的景象,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还要注意结合插图,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体会课文中关键句子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在理解内容的同时,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单元名称
春天的颂歌(第一单元)
授课年级
三年级
学 科
语文
主题
3、美丽的槐乡
课 型
阅读
课 时
2课时
授课时间
2014、3
学
生
分
析
《美丽的槐乡》以生动优美,清新流畅的语言描写美丽的五月槐乡,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姿的槐乡风情图:漫山遍野的雪白的槐花,花丛中蜂蝶飞舞,空气中槐香弥漫,沁人心脾,孩子们在快乐地摘槐花、食槐花、送槐花,小姑娘、小伙子用槐花把自己装扮得花姿招展,引人注目。槐乡人爱槐花、爱家乡的喜悦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学生喜欢这类语言诗化,意境美妙的课文。对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语句中蕴涵的意境,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文中所描写的槐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有一定的距离,这些,都是教学中应该重视的。
课标
中对
应的
年段
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教
学
目
标
1.认识8个生字,学会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五月槐乡的美丽所在,体会槐乡的孩子的喜悦和幸福之情。
4.把课文和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背诵课文。
2、把课文和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具
准 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课件
主要环节
时间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四、布置作业,当堂练习。
5分钟
10分钟
17分钟
8分钟
第一课时
1.同学们,你们眼中的五月是个怎样的季节?
2.学生自由发言。
3.是啊,槐乡的五月更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课文《美丽的槐乡》如同一首优美的田园诗,深深地把我们吸引,这是一位诗人眼中的槐乡,诗人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老师要看看哪些同学也有双诗人般会发现美的眼睛。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槐乡,细细地欣赏那里的美景,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1.五月的槐乡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自由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划出,多读几遍,并在旁边简要的写上你喜欢的理由。
2.学生自由读书,自主学习。
1.学生交流。
2.作者用美妙的文字写了槐花盛开的情景,在这些文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抽出句子。
(1)“槐乡的山洼……一片白茫茫。”
①要求学生读通顺。
②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
③引导体会品味重点词语。
( “白茫茫”这个词能让我们想到槐乡的槐花开的是那样的多,又是那样的好。)
④交流体会。
(学法提示: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这是理解句子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⑤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2)“五月的槐乡,……浸在香海中。”
理解此句子,也要找出句中的重点词语“连风儿打的漩涡”、”香气扑鼻”、“整个”、“香海”等想象、品味,从而理解这句话写出了槐花开时的百里香飘。
(3)“在洋槐开花的季节,……美滋滋地卧在花丛中。”
理解此句子,仍然要找出句中如“美滋滋”这样的词语进行理解,进而体会槐乡的孩子爱槐花、爱槐乡的感情。
3.让我们一起再读读,感受诗一样的语言,诗一样的槐乡。
1.抄写生字词。
2.老师指导进行规范书写。如“洋、滋、油”都是三点水旁,注意写法。
3.熟读第l、2自然段,试着进行背诵。
主要环节
时间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深情导入。
二、细读课文,感受品味。
三、 联系自己,课外延伸。
四、布置作业。
2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8分钟
第二课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槐乡的五月是一个槐花飘香的季节,课文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什么又说是一个令孩子们满意的季节呢?
1.自由读第2、3、4自然段。
2.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4.老师相机找出重点句子,集体交流。
如:“这时候,槐乡的孩子……吃上一顿槐花饭。”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能从你的读书中感受到槐乡孩子的热情吗?
(3)指导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短句要读得喜庆、轻快有节奏。
“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格外漂亮……香喷喷的……”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重点理解“飘”:小姑娘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还可能手里也拿着槐花,她们浑身上下都是香的,她们跑到哪里,香味就飘到哪里,所以“飘”用得很贴切。
(学法提示:理解句子就是要通过找出重点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和感悟,这样句子的理解一定准确而深刻。)
(3)老师可采取和学生合作读的方式。如老师引读“女同学们,让我们做那漂亮的槐乡女孩儿吧……”让学生接着读。
5.小结:槐花是洁白无瑕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扮孩子的花,是让孩子们大饱口福的花。所以作者不由得赞叹:“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6.齐读第4自然段。
1.一边读,一边想象,让我们走进了槐乡,我们欣赏到了槐花的美丽芬芳,感受到了槐乡孩子们的快乐、能干热情。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世外桃源介绍给更多的人?那请你也来当一回槐乡的小主人,带客人们去欣赏槐乡的一处美景,或带客人们去做最有趣、最过瘾的事。老师给你起个头:你可以这样说(出示)
五月,请到槐乡来。( ) 。请你自己先试试看。(谁先来介绍给大家听)
同学们介绍得真好!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上槐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尹黎,他还写了槐乡三月、槐乡八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读一读,看看槐乡的三月、八月又是什么样的。
2.我们从《美丽的槐乡》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说起家乡,谁又不饱含感情呢?大家愿意说说自己的家乡吗?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段话。
作
业
设
计
一、 照样子,写词语。
白茫茫:
清亮清亮:
大大咧咧:
二、 读句子,把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说法,意思不变。
1、 五月,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格外漂亮。 ( )
2、 2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 ( )
3、 各种花朵也不甘示弱,纷纷披上艳丽的衣裳。 ( )
三、 阅读冲浪。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洼里,坡岗上,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
1、本段共有( )句话,主要描写的是洋槐的( )。
2、文中有( )个比喻句,它们的比喻词分别是( )、( )、( )。
3、洋槐开花的季节是( )月,所以说( )是槐乡孩子( )的季节。
四、画一画。
这样美的槐花,这样美的槐乡,这样美的槐乡人,你不想把他们画下来吗?试着画一幅“美丽的槐乡图”吧!
板
书
设
计
洋槐花开:白茫茫 有的……有的……
3.美丽的槐乡
槐乡的孩子:采 吃 送 戴
教
学
反
思
1、图片是对文本内容的形象化,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通过图片,让学生欣赏一组精美的槐花图片,让学生感受槐花的独特魅力,帮助学生在脑海中的画面渐渐清晰起来。接着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受槐花之美。我分步出示了学习单,第一步指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入手,了解第一自然段中介绍了槐花的特点“多、白、美、香”。在学生找到槐花的特点后,我接着出示了第二、第三步自学要求,再让学生通过细细品读,抓住关键词语,进一步感受槐花的特点。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离不开对字词的品味、推敲。在导学这一环节中,我抓住了文章中的几个关键字 “抱”、“浸”让学生去读、去体会,联系欣赏图片的直观感受,从中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第一自然段中还有段非常美的句子,这两句话有一种对称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烦琐的讲解只能让学生感到味同嚼蜡,而将这两句话分成两行排列,一一对应,就成为了一首韵味十足的小诗,我让学生在对比中反复诵读,将这种语言美、文字美积淀。
2、在教学“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段文字时,我先让孩子们找出表示香的词语,然后理解“清香、醇香、浓香……”感受槐花香味越来越香,越来越浓,并通过朗读体会,还有“浸”字更是体现了香味到处都是。孩子们通过对关键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他们在不断感情朗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理解了“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这句话,感觉了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中午,我还组织孩子们自己动手做了做槐花饭,那叫一个香,那叫一个乐!(图片配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