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围绕“第一本书”所发生的一些故事。
2、感受 “第一本书”中蕴含的情感。
3、把握“第一本书”所呈现的深刻意蕴。
二作者简介
牛汉(1923年10月2日-2013年9月29日),本名原为“史承汉”,后改为“史成汉”,又名“牛汉”,曾用笔名“谷风”,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他创作的诗《悼念一棵枫树》《华南虎》等诗广为传诵,诗集《彩色生活》《祖国》等,曾出版《牛汉诗文集》等。
时代背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贫穷、饥饿、寒冷,读书在当时是有钱人的事情。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三、自主探究
1、书中寻事:围绕“第一本书”记叙了哪些事情?
2、书中寻情:这些故事蕴含着哪些情感?
作者最想突出的情感是什么?
3、书的含义:“我的第一本书” 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怎样理解。
4、感受情怀: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
讲解文章围绕“第一本书”记叙了哪些事情?
1、(1)从一位诗人来访,引出话题第一本书
2、(2-10)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
3、(11-13)与第一本书相关的人或事。
4、(14)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
读了“我的第一本书”,你能从中感受到哪些感情?
父子之情
同学朋友之情
人与狗的默契情趣
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
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艰辛,人间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合作探究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苦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苦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
“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因为童年的生活是窘迫的,是艰苦而沉重的,没有幽默可言,然而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使他们一和小动物在一起、一回到大自然中、一玩起来,就会充满幻想,就会什么困苦都忘却。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幻想。
2、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五实践创新
v 在你不断长大的岁月中,肯定有这样一件物品,看似普通平常,却让你重视、难忘,因为在它背后有不同寻常的故事,饱含着诚挚的情意。
请同学们说说“——背后的故事”
六、总结升华
v 1、同学谈收获。
v 2、作业《能力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