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视“动手操作”的实效性要努力关注动手操作的实效性。那么,如何有效实践新课程理念众所周知“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因此,不少教师在课堂中非常重视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尤其是公开教学中,无论是数学公式的推导,还是计算方法的获得,都离不开动手操作活动。但是,反观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发现很多情况下,学生充其量只是做了回“操作工” ,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并没有落实到实处。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手是否“动”了起来,还要关注学生的头脑是否“动”了起来?是主“动”还是被“动,努力提升动手操作活动的有效性,使实践操作活动由肤浅走向深入呢?下面以“圆的周长”的教学为例分析和阐述。一、让学
2、生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与方向【片断一】师:我们已经会求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生: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是边长的4倍。生: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加宽的和有关,是长与宽和的2倍。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圆的周长。为了确定研究的方向,我们先猜测一下,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学生都猜测圆的周长与半径或直径有关。师:大家都猜测圆的周长与圆的半径或直径有关,为什么呢?生:半径的长度决定了圆的大小,半径越长,圆就越大,圆的周长也就会越长。师:那我们就先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大家想怎么研究?生:想办法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差,看看差是不是固定的。
3、师:这位同学想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差是不是一个固定值,你们还想怎么研究?生: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也许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也存在着倍数关系,所以我想量出一些圆的周长与直径,分别用周长除以直径,看看商是不是固定的值,如果商是固定的值,说明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就有倍数关系。师:圆的周长是条曲线,测量很不方便,如果能研究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就能得到圆的周长计算公式。那我们就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出圆的周长,那就方便多了。【反思】很多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都是按教材意图,让学生按部就班完成一些指令性的操作:先测量出圆的周长,再测量出该圆的直径,最后计算出该圆周长与直径的商,从而引出“圆周率”。至
4、于开始为什么要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为什么要算出周长与直径的商,学生不得而知。上面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确定研究的方向,先引导学生猜测圆的周长与圆的什么有关,在学生确定研究圆的周长与半径或直径的关系后,再引导学生确定研究的方法,这样就使后面的动手操作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学生不知道操作的具体目的,也就降低了操作的意义。所以,在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二、给足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与空间【片断二】师: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有“周三径一”的记载。你知道“周三径一”的意思吗?生:直径是1份,周长是3份。生:周长是直径长度的3倍。师:你们都认为
5、这个“径”是指直径,而且都认为周长是直径长度的3倍,为什么不认为周长是半径长度的3倍?生:从图1中可以看出,周长应该是直径长度的3倍,不可能是半径长度的3倍。 图1图2师:那圆的周长是不是就是直径的3倍呢?你们看老师在圆内画一个等边三角形。这样的等边三角形在这个圆里到底有多少个呢?生:有6个。(师画出图2)师:现在你觉得周长正好是直径长度的三倍吗?生:不正好。曲的线要比直的线长,所以周长要比直径长度的三倍还要多一点。师: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到底是多少呢?教师直接介绍圆周率,并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反思】动手操作探究虽然不是学习数学的唯一方式,但绝对是重要的方式之一。大量研究事实说明,目前我们中国孩
6、子的动手操作的能力仍然较弱,这或许正是新课程大力提倡“动手操作”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教师有必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探索时空,让学生的智慧在指尖上跳动。上面的教学中,教师从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关于“周三径一”的记载入手,伴随适当的图示与学生理性的思考,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点”这一重要结论。此教学环节是有意义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具体经历探究“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多少”的过程。三、让学生选择适宜动手操作的材料与方法【片断三】师:要想获得比较准确的数据,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以及什么样的方法非常重要。现在,我们要研究圆
7、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需要找一个圆测量出它的直径和周长,你想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怎样有效测出圆的直径和周长?生:我选择一元硬币,用尺量出它的直径,再将硬币从直尺上的零刻度线开始滚动一周,这样就能知道一元硬币的周长。生:我用硬纸板做了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用丝带沿这个圆裹一圈,圆的周长就是所裹丝带的长度。用尺量一下丝带的长度,就知道了这个直径4厘米的周长。生:这个透明胶带就是一个圆,直径可以直接用尺量出来,量它的周长也容易。只要将胶带撕下一圈,拉直后量一下它的长度,就这个圆的周长。师:要想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只研究一个圆行不行?为什么?生:不行,要多研究几个圆,这样才好比较,才能证明
8、是不是规律。师:说得非常有道理,一定得多研究几个圆才行。生:每个同学只要研究一个不同的圆就可以了,因为全班有这么多同学,也就是研究了好多的圆,只要把大家的结论汇总就能得出相关的结论。师:看来相互合作可以省不少事情,这就是人多智慧多,人多力量大。【反思】“选择”不同,成功速度不一样,因而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上面教学中,在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前,先引导学生“选择”,选择可以执行的操作材料,选择可执行的操作方法,这就使后续的动手操作活动具有了“可操作性”,从而确保了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四、让思维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内化与提升【片断四】师:你测量出的圆的直径是多少?周长是多少?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请大
9、家尽可能多测量几次。学生测出来后,请学生一一填在表格中,再让学生用计算器算一下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全班汇报不同的实践结果:圆形物体直径(厘米)周长(厘米)周长直径一元硬币2.58.23.28圆形瓶盖3.611.53.19圆纸板416.14.03透明胶带6.319.93.16双面胶带8.326.33.17圆纽扣1.64.72.94透明胶带5.216.33.13圆铁片3.210.63.21师: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生:圆的周长与它直径商好像很接近。生:不管大圆还是小圆,大部分的商都是3倍多一点,只有两个不是。师:只有两个不是,你们猜想到了什么?生:商应该都是3倍多一点,可能是这两个同学的
10、数据测量错了。师:我们大家一起帮他们重新测量一下。原先学生是借助丝带测量直径4厘米圆的周长,因为拉的松紧程度不同,所以差异较大。重新测量后,周长是12.8厘米,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3.12 。师:看到这个数据,你又猜想到了什么?生:我猜想纽扣的周长也测量得不准,商应该也是3倍多一点。生: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不是整倍数,但都是3倍多一点。师:根据这些数据,估计一下,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大约是3倍多多少?生:我猜想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大概在3.2左右。师:大家的猜想很有道理。你们听说过圆周率吗?关于圆周率,你们知道些什么?生:圆周率就是,等于3.14。生:圆周率是祖冲之发现的。师:你们知道圆周率
11、具体是什么意思吗?大多数学生摇了摇头。师:实际上,我们今天就经历了探索圆周率的过程。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人们就把这个固定的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早在1500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计算出圆周率约在3.1415926和3.14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师:日常在计算时,一般将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师:刚刚这位学生测量这枚纽扣的周长时,是将纽扣放在桌上滚动的,因为纽扣比较小,实在是不容易操作,所以误差会很大。现在知道了圆周率,你们能推算出这枚纽扣的周长吗?生:用1.63.145.02(厘米)师:为
12、什么这样算?生:因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所以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师:这位同学由圆周率推想到了圆的周长公式,你还能想到什么?生:周长圆周率=直径。生:圆的周长=圆周率半径2。【反思】动手操作是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但动手操作并不是简单的“动手活动”,而应该伴随着数学思考,努力把外显的动手活动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关注数学的本原,回归数学的本质,使动手操作充满逻辑的力量。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就不仅强调“动手操作”,更要强调“活动内化”。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猜测、比较、综合、概括、反思等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并以语言为中介进行表述,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内化过程,使动手、动脑、动口相辅相成,使操作、思维、表达融为一体,这样,就能避免动手操作停留于“操作”层面,止步于数学思考的“外围”,而是透过动手操作活动的表面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使知识得到内化,使能力得到发展。案例评选二等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