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月日教学反思潜山县牌楼中心小学 葛贤发年月日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然后介绍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拳头记忆法和大月歌诀记忆法,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我的课题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针对我的课题,我首先想谈一谈备课时的一些想法和感悟。 认
2、识年月日是一节概念课,知识点比较多。怎样有条理地教学这么多新的知识点呢?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呢?怎样让学生有效的掌握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呢?怎样让学生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对本课进行了两次教学设计。导入部分:按照教材的设计通过情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植树节、奥运会开幕、儿童节等有意义的日子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并感受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我精心准备了图片和精彩的语言,准备一开课就抓住学生的心,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好基础。通过第一次教学我发现导入
3、的时间过多,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被挤占了。为了将宝贵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自主探究中,我在第二次教学中大胆了舍弃开课的3幅情境导入,只用奥运会开幕的时间导入新课。 通过这个改变使我感悟到有效教学要舍弃花哨的外表,要把时间花在刀刃上,舍得拿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 我设计了两次探究活动。第二次探究活动是本课的难点内容:发现并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第一次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 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 怎样判断1964年是平年还是闰年?1840年呢?2100年呢?(可以使用计算器) 可是通过教学发现,对于这个难点我过高估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根本无法自己理解年份与4的关系,整个讨论过程流
4、于形式,草草收场,没有实效。 第二次教学时我从新对此进行了改进。过程如下: 师:请同学们大屏幕上的万年历,把19932004年中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师:根据2月份的天数查一查19932004年这些年中,哪几年是闰年? 师:闰年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得出: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准确,真棒!)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你推断一下,2008年是平年还是闰年?2008后下一个闰年是几几年呢? 师: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这些闰年的年份与4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把这些年份都除以4,看一看能够发现什么? 教师
5、出示计算结果: 199344981 199444982 199544983 19964499 199744991 199844992 19994 4993 20004500 200145001 200245002 200345003 20044501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教师的有效引导,带领学生突破了教学难点。 通过这个改变是我感悟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始终把握有效,比如,第一关采蘑菇,目的是判断平年闰年,我以前的设计是把历史知识和数学知识整合。将鸦片战争,抗日战争、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香港回归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让孩子们判断是平年和闰年。点子很新颖,很容易吸引孩子们和听课老师的注意力,可我第二次教学时还是把他们舍弃了。原因是孩子们被这些新鲜的历史事件吸引了,却没有投入到数学思考中了。所以被我舍弃改成了采蘑菇,将年份放在相应平年闰年篮子里.这样一改,孩子们都在积极思考. 通过这个改变是我感悟数学课着力体现的应该是数学味。 在全校的实验老师评课会上,老师们给我提了很多中肯的意见,有些看法还和我的相反,这也让我领略到了不同思想碰撞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