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科目政治年级高三班级G1104、06时间 2013年9月1日主讲课题必修1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教学目的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及其本质,把握货币的基本职能,掌握纸币的产生、含义及其发行的规律。了解结算、信用卡、支票、汇率、外汇等基本概念,理解汇率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教材分析考查重点:(1)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2)纸币流通规律。(3)汇率变化及其影响。关注热点:(1)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2)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关注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教学过程设计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实施教学过程设
2、计第一课神奇的货币高考考点:(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提纲挈领:货币流通规律 汇率与币值的关系 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基本职能识记点拨1闪记2巧记 通过关键词语区分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语;流通手段多用“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等词语;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语;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词语;世界货币多用“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国际结算”等词语。考点一货币的本质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3、,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及其本质,把握货币的基本职能,掌握纸币的产生、含义及其发行的规律。【知识梳理】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即货币产生的商品交换。(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
4、价值大小的职能。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是价格的基础。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3)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金属货币与纸币(1)金属货币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的。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纸币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
5、币的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重点突破】如何区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区别主要表现物价持续、全面上涨,纸币贬值,购买力下降物价低迷,纸币升值,购买力提高产生原因经济过热,供不应求,纸币发行过多,生产发展相对不足经济萎缩,供过于求,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相对过剩主要危害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生活秩序混乱投资减少,经济停滞,企业生存困难
6、,失业率提高解决措施根本方法:发展生产,抑制过热行业的扩张,保证物质供给宏观政策: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进行调控根本方法: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平衡生产与供求宏观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进行调控具体措施举例调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或提高银行准备金率;适度控制纸币的发行;适当扩大国家债券的发行;适度抑制消费,调整税收、外贸政策等调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或降低银行准备金率;适当扩大信贷规模;增加对生产的投资;鼓励消费、扩大内需;调整税收、外贸政策等联系二者的实质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不平衡,即都是由纸币
7、的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不平衡所造成的;从长远来讲,对社会发展、企业生产、人民生活都会产生不利影响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货币的基本职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考查上,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复习备考应重点关注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3年经济工作: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命题角度商品的基本属性预测题型:选择题【典例1】(2011江苏单科,7,2分)某公司向计算机个人用户提供免费的安全和杀毒服务,占据了国内网络
8、安全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之所以免费提供,是因为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B)A属于公共物品 B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 C使用价值不大 D未用于交换而没有价值【典例2】(2010福建文综)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它的价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李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价格低。由此可见(D)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 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典例3】(2010四
9、川文综)为克服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发行量,向金融机构注资,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必须看是否出现(B)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超过纸币的发行量商品价格总额超过价值总额,货币持续贬值国家发行的货币数量超过上一年发行的数量物价总水平不断上涨使居民购买力普遍下降A. B C D对应训练【训练1】茅台酒业以4.43亿元的投入成为央视2012年黄金时段的标王。做广告是企业对产品进行宣传的重要手段,也是经济生活的重要现象。一些商家不惜重金对企业产品做广告,是因为广告有助于(D)A.商品生产成本的降低B商品使用价值的提高C商品质量的提高D商品价值的实
10、现【训练2】2011年6月20日,李老师采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了价格为55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25万元,然后在15年内付清银行贷款30万元及利息8万元。其中8万元利息、55万元房价、25万元首付分别体现的货币职能是(D)A贮藏手段、世界货币、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训练3】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林兆木认为:输入性通货膨胀、国内要素成本上升、投资需求旺盛和货币流动性过剩等因素的叠加,是目前以至“十二五”前期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这对我国抑制通货膨胀的启示是(D)A防止国际性通货膨胀影响,减少对外贸易B由政府替
11、代企业制订投资计划,防止投资过剩C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管制生产要素价格D央行按货币流通规律制定合适的货币政策考点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了解结算、信用卡、支票、汇率、外汇等基本概念,理解汇率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知识梳理】1货币与财富(1)货币是财富的象征。从起源上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从一定意义上看,货币是财富的象征。(2)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2结算与信用工具(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2)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有
12、信用卡、支票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3外汇和汇率(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
13、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点突破】1如何判断汇率升降等量A币可以兑换更多的B币,说明A币对B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A币对B币的汇率跌落。2正确认识汇率变动与币值变化的关系外币本币外币币值本币币值外币汇率本币汇率不变更多升值贬值升高跌落不变更少贬值升值跌落升高更多不变贬值升值跌落升高更少不变升值贬值升高跌落3.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汇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一把“双刃
14、剑”,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汇率变动的影响。在各国经济日益开放的情况下,汇率成为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对一国的进出口贸易、资本的国际流动、外汇收支、国内价格水平等产生影响,还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1)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一般来说,本币贬值,外币汇率升高,有利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从出口方面看,外币汇率升高,意味着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降低,因此价格竞争力增强,从而有利于提高本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从进口方面看,当外币汇率升高时,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就会上涨,进口成本加大,进口受到抑制。(2)汇率变动对一国资本流动的影响。当外币汇率升高,本币大幅贬值
15、时,人们为了避免本币进一步贬值所造成的损失,就会将本币换成外币资产或把资金投向国外,导致本国资本外流,但有利于外国资本的引进。与此相反,当外币汇率降低,本币升值时,则刺激进口,限制出口,不利于外国资本的流入。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是对汇率的考查。汇率问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复习备考要重点把握汇率与币值的关系。命题角度信用工具预测题型:选择题【典例1】(2011浙江文综,24,4分)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使用银行信用卡(D)A可减少现金流通量并缓解通货膨胀 B相当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C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 D可以获得银行指定额度内的贷款命题角度汇率变动预测题
16、型:选择题【典例2】(2011上海综合,6,3分)下面分别是同一时期美元兑人民币、日元兑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图。根据图表判断,这段时期期末与期初相比,三者之间汇率所发生的变化是(B)A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日元兑美元汇率变化不大B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日元兑美元汇率也在上升C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日元兑美元汇率变化不大D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日元兑美元汇率也在下跌对应训练【训练1】下列情况属于外汇汇率升高的有(C)100美元兑换人民币由540元上升到820元100元人民币兑换俄币由50卢布上升到900卢布本国货币币值下降,外国货币币值上升本国货币币值上升,外国货币币值下降A. B C D【训练2】
17、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对百姓日常生活的积极影响是(D)A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会更低 B我国出口商品会更具有价格竞争优势C会促使我国商品生产者采用先进技术 D购买进口商品更便宜些【训练3】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发表谈话: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通过汇率改革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也有利于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有利于(C)保持国内物价总水平稳定 保持国内消费品物价不变保持人民币汇率
18、稳定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A. B C D人民币汇率改革一直是我国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政府一再强调,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稳步推进。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向“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迈进。高考每年都在人民币汇率上出题,主要是选择题,一般不会出主观题,复习备考应学会有关汇率的计算题。12011年3月7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00美元656.51元人民币,到2012年3月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00美元629.92元人民币。这表明(A)人民币升值了美元升值了人民币汇率下降了美元汇率下降了A B C D2不考虑其他情况,汇改以来人民币币值的
19、变化对我国居民可能产生的影响是有利于(B)A扩大出口 B降低出境旅游的成本 C缓解就业压力 D增加外汇3小张2011年3月7日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0美元的一件衣服,一年后的2012年3月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00美元629.92元人民币,此时他如果用人民币购买这件衣服,小张要比一个月前(B)A多支付人民币132.95元 B少支付人民币13.295元C多支付人民币13.295元 D少支付人民币132.95元教学反馈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科目政治年级高三班级G1104、06时间 2013 年 9 月 3日主讲课题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教学目的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
20、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教材分析考查重点:(1)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2)供求关系影响价格。(3)价格变动对消费和生产的影响。关注热点:(1)运用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分析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2)结合房地产、蔬菜和国际市场原油等重要商品价格的变化分析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实施教学过程设计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提纲挈领: 价值规律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供求与价格的关系、价值与
21、价格的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识记点拨:1闪记价格、价值、供求的关系2口诀商品的价值量量大小,社时定,会生产,成反比。考点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了解供求变化与价格变动的关系、价值与价格的关系,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必要性,分析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把握价值规律的内容与表现形式。【知识梳理】1价值与价格价值与价格的关系:2.价值决定价格(1)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就越高;反之,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就越低。(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生
22、产该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4供给与需求(1)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2)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间点上和某一价格下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数量。(3)供给的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在其
23、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减少,商品的价格升高;商品供给量增加,则商品的价格会下降。(4)需求的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商品的需求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5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2)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对买方有利,这就是买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对卖方有利,这就是卖方市场。【重点突破】1引起价格变动的多种因素(1)商品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与商
24、品价值成正比。(2)市场供求影响价格。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提高。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主要是由商品供求关系引起的。(3)纸币的发行量。当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4)货币本身的价值也会影响商品的价格。一般说来,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商品价格成反比。(5)引起价格涨跌的还有其他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特别提醒:价值是价格的决定因素,供求关系是价格的影响因素,供求关系不会也不能决定价格。2商品
25、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劳动生产率即生产效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另一种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可以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2)要注意区分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一定时间内的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3)正确理解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要注意理解和把握几对关系。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但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个别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增加单位时间的商品价值总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正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社会
26、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总量无关。以上几对关系可以归纳为下面图表:(4)个别生产者为追求额外的利润,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竞相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最终会引起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价值与价格、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是高考经常考查的知识点,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备考时应注意掌握图表题和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命题角度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预测题型:选择题【典例1】(2011新课标,12,4分)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
27、品价值总量为(C)A.1 452万元 B1 320万元 C1 210万元 D1 100万元解析解答此题的基本思路是:2011年该企业总产量为10(110%)11(万件);2011年该企业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120%)110(元);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110111 210(万元)。命题角度影响价格的因素预测题型:选择题【典例2】(2011山东文综,18,4分)下列四幅图描述了某商品的价格(P)、需求量(D)、价值量(V)以及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L)之间的关系。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传导过程正确的是 (D)A B C D【典例3】(2011
28、浙江文综,25,4分)为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措施,如增加价格明显低于商品房的经济适用房、供低收入者租用的廉租房等。政府出台这些措施是因为(C)增加经济适用房可以减少商品房购买需求增加廉租房就能抑制商品房有效需求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互为替代品增加保障性住房能缓解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炒作A B C D对应训练【训练1】2010年的天气较为多变反常,导致南方地区夏季时令水果上市时间较往年推迟,供应量减少,价格上涨,同时也拉动了进口水果价格的上涨。这表明商品价格(C)A由价值量决定 B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C受供求关系影响 D由商家决定【训
29、练2】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强身健体”,苦练内功,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企业有利于(A)A减少个别劳动时间 B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C增加商品的价值量 D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训练3】如果我们把不同的商品放在一起,会发现这些商品的价格各不相同,有时高,有时低;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在同一商品上,会发现这种商品的价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高,有时低。对此认识正确的是(C)A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由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造成的B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由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C本质不同,前者是由价值量不同造成的,后者是由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D本质不同,前者是由
30、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后者是由价值量不同造成的考点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了解商品价格变动怎样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理解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分析供求、价格与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企业重视产品质量的意义。【知识梳理】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会使消费者增加或减少对商品的购买,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水平。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1)调节生产规模。(2)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3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1)需求规律/需求法则: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下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31、(2)需求弹性理论: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3)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重点突破】1商品价格变动对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影响价格需求本商品相关品互为替代品上升减少增加下降增加减少互补商品上升减少减少下降增加增加特别提醒: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的变动是同向的,即商品价格上升,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也会上
32、升;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的变动是反向的,即商品价格上升,它的互补品需求量会下降。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1)调节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减少,生产者就会缩小生产,减少供应量;供应量减少了,又会导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增加,生产者就会扩大生产,增加供应量。可见,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者主动扩大或减小商品生产。(2)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时间减少,就会获得更多利润,就会在价格竞争中更具优势。所以,价格变化与竞争,会刺激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
33、质量产品。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谁生产的商品质量好,谁的商品需求量就大,就能得到更多利润。这就要求生产者适应市场变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使自己的产品符合市场需要,符合消费者需要。特别提醒:价格变动对生产者的影响,实际上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的结果。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点,特别是近年来价格的变动无论是对生产经营者还是对居民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价格变动的影响应是2013高考考查的热点。命题角度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预测题型:选择题【典例1】(2011广东文综,24,4分)下图描述的是某品牌奶粉的需求曲线由D1左移到D2。下列事件中能导致这种变动关
34、系的是(D)A.该奶粉生产商供给减少 B政府提高了商品消费税C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上升 D该奶粉检测出有害物质解析该题考查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A、B两项不构成需求必然减少的条件;C项则会造成需求增加;D项构成需求必然减少的条件,因为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有害奶粉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故选D。【典例2】(2011安徽文综,2,4分)下图中的曲线反映的是某种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价格走势。同期,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发生反方向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
35、量会有所增加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某种商品价格下降,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对其互补品需求量增加,对其替代品需求量减少,正确且切题,不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A对应训练【训练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变动。在日常生活中,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影响较大的一组商品是(B)A海鲜产品、食用油、禽蛋 B等离子电视、电脑、轿车C金银首饰、食盐、家用摄像机 D蔬菜、大米、日用调味品解析价格变动一般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A、C、D三项都不如B项贴切题意。【训练2】(2010山东文综)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
36、确的是(B)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A B C D【训练3】一个企业要使自己的产品“适销对路”,必须(B)重视产品质量,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劳动生产率高,才能在价格上占优势面向市场,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顺利让渡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改进技术,加强管理,因为技术先进才能增加自己商品的价值量A B C D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贯穿科学发展观的主线。而物价问题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长效热点。尤其值得注
37、意的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足见物价问题的重要性。高考既可能在此出选择题,也可能出主观题。1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人们可以暂时不买,但面粉价格即使上涨了,人们也得买。这说明(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上涨,人们的购买量会急剧减少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不会导致其需求量的迅速减少高档耐用品价格的上涨会导致其需求量的迅速减少A B C D2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一方面带来了猪肉消费量的减少,另一方面也直接导致了鸡、牛、鱼等肉类食品销售火爆。这告诉我们(D)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互为替代品的需求量呈反向变动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互为替代
38、品的需求量呈反向变动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互为替代品的需求量呈同向变动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互为替代品的需求量呈同向变动A B C D3随着猪肉价格的回升,养殖户会继续增多,后续猪肉的供应将会有保证。这说明价格上涨通常会导致该商品(C)需求量减少 消费量增加 生产规模扩大 供应量增加A B C D42011年7月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6月下旬,主要食品价格上涨范围较上中旬有所扩大,猪肉价格仍在继续上涨,6月下旬猪肉价格与5月下旬相比,涨幅达到15%。批发市场数据显示,猪肉均价达到24.95元/公斤,创下了近三年猪肉价格的最高纪录。受猪肉价格节节攀升、天气高温影响
39、,居民猪肉消费需求量开始下降。在最受关注的物价方面,分析人士预计,由于翘尾因素影响进一步加大、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达6.4%,创三年来新高。就目前来看,管理通胀预期仍是宏观调控首要任务。(1)猪肉价格上涨对生产和生活会带来哪些影响?(2)某校高一(1)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围绕“促进生猪生产,稳定猪肉价格”的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针对该主题,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从生产上来看,会调节生产规模。肉价上涨,养猪有利可图,会刺激农民扩大生猪养殖规模,逐步增加生猪及猪肉的供应量;从生活上来看,会减少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需
40、求,降低消费水平,同时会增加消费者消费一些与猪肉可以互相替代的商品,如牛肉、鸡肉等,带动替代品价格的上涨。(2)加大对生猪养殖的扶持力度,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理由:前段时间生猪价格过低,生猪养殖户积极性受到打击,应该采取综合有效的奖励政策或措施,促进生猪生产尽快恢复,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引导农民建立养殖小区,促进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降低养殖成本。理由:生猪饲养成本上升,进行标准化规模饲养后,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改善防疫条件,提高生猪生产能力。建立和完善生猪的公共防疫服务体系。要坚持预防为主,控制生猪疫情。对生猪一些疾病实行免费强制免疫,所需经费由财政负担。理由:部分地区发生猪病疫情,
41、病死猪较多。受其影响,我国生猪数量减少,生猪生产出现下滑。(答出任意两条,言之成理即可)教学反馈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科目政治年级高三班级G1104、06时间 2013年 9月 8日主讲黄全逢课题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教学目的 (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教材分析考查重点:(1)影响消费的因素。(2)消费结构与生活水平的关系。(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关注热点:(1)分析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的原因和意义。(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明消费者应树立正
42、确的消费观及意义。实施教学过程设计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提纲挈领 消费结构 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影响消费行为的四种消费心理 消费按消费对象分类,消费按交易方式分类,消费按消费目的分类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1闪记2点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考点一消费及其类型了解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多种因素,理解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知道消费类型和消费结构的含义和特点,克服对家庭消费认识的误区。【知识梳理】1影响消费的因素(1)收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