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的重新审视——兼与几种流行观点商榷.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7181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的重新审视——兼与几种流行观点商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的重新审视——兼与几种流行观点商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的重新审视——兼与几种流行观点商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6 卷第 4 期2023 年 7 月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Vol.36No.4Jul.2023收稿日期院2023-03-16基金项目院2022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研究冶渊22&ZD002冤作者简介院刘璐璐渊1991要冤袁女袁河南温县人袁硕士研究生袁主要研究方向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尧时代化曰王朝庆渊1991要冤袁男袁河南滑县人袁法学博士袁讲师袁主要研究方向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尧时代化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的重新审视要要要兼与几种

2、流行观点商榷刘璐璐1袁王朝庆2渊1.宁波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袁浙江 宁波 315211曰2.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袁江苏 南京 210023冤摘要院从哲学上看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是一种主体性实践袁没有野主体冶和野实践冶这两个关键要素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便不可能发生遥 以这两个关键要素为综合判断标准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应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遥 一方面袁从主体维度看袁作为一种复合式而非扁平式结构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有领导主体和支援主体之别袁其中的领导主体无疑是中国共产党曰另一方面袁从实践维度看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不仅是一种思想史袁也是一种实践史袁合理论性尧实践性和政治性于一体遥 中国

3、共产党成立后袁倡导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具体实际并积极践行之袁这预示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遥关键词院中国共产党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曰历史起点中图分类号院A81曰D61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672-9161渊2023冤04-0069-05一尧文献反思与问题提出马克思曾指出袁事物的本质往往在于其过程袁是野过程的集合体冶1298遥 对于任何一个过程而言袁应该说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起点袁 在错综复杂的线索中爬梳和考察历史起点袁其实就是对野我是谁冶野从哪里来冶的哲学追问遥 众所周知袁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冶不仅是一个静态化的概念命题袁 同时也是一个动态化的发展过程袁对其历史起点进行科学的研判和确证袁既是厘清

4、其发展历程的基本要求袁 也是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野两个结合冶内涵及规律认识的重要路径遥那么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究竟在哪里呢钥 围绕这一问题袁学界形成了各式各样尧丰富多彩的理论观点和学术判断遥概括而言袁按照线性的时间发展逻辑划分袁 这些观点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和趋向遥1.野中共成立之前说冶遥 有学者认为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发轫于我们党成立之前遥 主要有以下两种认识院一是野传入说冶遥 根据许全兴的观点袁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从马克思主义正式传入中国尧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之时就开始了冶226-27遥 根据这种说法袁梁启超尧孙中山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自然也算是一种野中国化冶实

5、践遥二是野李大钊说冶遥在王东等人看来袁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袁 肇始于李大钊 1918 年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冶3遥与此相似袁 张远新等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归结为野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形成冶4100遥2.野中共成立说冶遥 这种观点明确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定位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遥 如梅荣政等人认为袁野自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袁 就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开始袁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始冶512遥 目前袁这种观点得到了学界普遍的肯认和支持袁但遗憾的是袁持此论者大多并没有展开具体的阐释和论证袁 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既定的价值预设和理所应当的野

6、政治正确冶袁不免缺乏说服力遥3.野中共成立之后说冶遥 同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69要要立之前说冶观点一样袁野中共成立之后说冶的观点内部也并非整钢一块袁而是包括多种不同的说法和意见遥如在汤兆云看来袁野中共二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肇始冶6100遥 郭杰忠指出野中国革命的第一个根据地的建立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冶7袁等等遥总之袁在一些学者看来袁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和成立时袁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遥不难看出袁 在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问题时袁学界形成了较大的观点分歧和学术分野遥其实袁这些争论之所以产生袁并不在于它们否认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的野相结合冶袁而是在野结合冶问题上由于不同

7、的判断标准所致遥 如有人以野结合冶主体的出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的判断标准袁也有人以野结合冶思想的形成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的判断标准袁还有人以野结合冶成果的产生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的判断标准袁等等遥 可以说袁正是由于这种野多棱镜效应冶袁从而折射出不同的色光和歧见遥不容否认袁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其合理与可取之处袁 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袁但尽管如此袁历史起点毕竟是时间叙事逻辑中一种确定的事实性存在袁 它具有鲜明的客观性和唯一性袁而并非一种言人人殊和随意建构的主观产物遥其实袁对任何一个历史起点的判断标准的界定袁绝不能仅仅从野单一

8、化冶的维度出发袁而是应在野综合化冶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性审视袁只有这样袁才能避免野盲人摸象冶的不良倾向遥 从内涵实质看袁所谓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冶无疑是理论和实践的野结合冶袁具体包括野过程冶和野结果冶两个维度遥 从哲学意义上而言袁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冶就是一种主体性实践袁没有野主体冶和野实践冶这两个要素袁它就不可能发生遥由此袁以这两个关键要素为综合判断标准袁我们认为袁应当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确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遥二尧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主体目前袁 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的有关说法袁野中共成立之前冶说显然是主张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具备了必要的主体遥那么

9、袁这里的问题在于袁究竟应该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袁以及如何科学界划其判定标准呢钥其实袁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问题袁学界也存在多元化的解释和看法遥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袁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基本可以概括为野一主体冶说与野多主体冶说遥 在野一主体说冶中袁学界主要有野人民群众主体冶说尧野政党主体冶说以及野知识分子主体冶说等观点曰而野多主体冶说则主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一个开放系统袁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尧党内领袖群体尧人民群众以及理论工作者等遥 不难看出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问题是一个比较棘手和复杂的问题袁 但却是研究和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所无法回避的基础环节遥实际上袁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

10、化主体问题袁我们认为袁上述两种观点虽都有合理之处袁 却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和商榷遥一方面袁关于野一元主体说冶遥 其一袁野政党主体冶观点虽承认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主体袁 然而却忽视了非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和作用袁 如党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方面就具有非常突出的贡献袁他在抗战期间撰写出版的叶社会学大纲曳袁毛泽东曾明确称其为野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部马列主义的哲学教科书冶817遥 其二袁野知识分子主体冶观点虽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理论素养袁 但问题在于它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纯粹的学理进行对待袁 而严重遮蔽了其意识形态属性袁 这必然会导致马克思主

11、义中国化失去前进的立场尧动力与方向遥其三袁野人民群众主体冶观点表面看似服膺历史唯物主义袁但实质上却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庸俗化理解袁 这种观点笼统地尧 无条件地把广大人民群众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袁 其实是有意遮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身份标识及其差异化的价值功能袁 这种后果必然是形成主体的集体无意识倾向遥 质言之袁野一元主体说冶显然违背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遥另一方面袁野多元主体说冶无疑是一些学者针对野一元主体说冶的不足而提出来的遥 从野双主体说冶到野五主体说冶袁对这些新的尝试和探索袁应该予以积极肯定遥 然而需要注意袁并不是主体发掘得越多袁其观点就越准确和全面袁 问题的关键在于主体划分的标准

12、是否科学和严谨遥 比如袁在野四主体说冶中袁有学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具体划分为中国共产党尧无产阶级尧思想家和领袖尧人民群众四个方面遥 以此为认识基础袁其他学者则将野四主体说冶中的野思想家和领袖冶作进一步区分袁由此形成了野五主体说冶遥 这里的问题在于袁无论是党内思想家还是党内领袖袁他们在身份归属上本来就是无产阶级袁 而且党内思想家和党内领袖也并没有严格的身份边界袁如毛泽东尧习近平等人既是党内领袖袁也是党内思想家袁可见袁70要要野四主体说冶和野五主体说冶在事实上造成了身份的重叠和逻辑混乱袁因此这种划分标准并不严谨遥当然袁比较野一元主体说冶和野多元主体说冶两个选项袁我们更倾向于认同后者遥 但需要指

13、出的是袁主体的多元化并不意味着主体的零散化和平行化袁即不同主体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方面的价值尧功能和地位是有严格区别的袁是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遥根据这一划分标准袁我们可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分为野领导主体冶渊leading subject冤和野支援主体冶渊subsidiary subject冤两种类型袁这种野领导要支援冶型结构呈现出鲜明的层次化尧立体化和清晰化特征遥为论述方便起见袁我们先从支援主体谈起遥所谓支援主体袁顾名思义袁就是一种起辅助作用的主体袁主要包括党外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袁 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并不具有必然性渊inevitability冤袁而是处于一种潜在的可能性渊p

14、ossibility冤地位袁也就是说袁他们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野充分不必要条件冶袁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导主体的有益补充遥 与过往观点对党外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的泛泛而谈不甚相同袁 这里所说支援主体中的党外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并不是一种泛指袁 而是具有一定身份边界的特殊指谓袁他们至少应满足如下两个条件遥其一袁就党外知识分子而言袁他们绝不能是反马克思主义者遥由于知识分子具有一定的理论储备袁他们的思想观点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在进行的实际过程袁从这个意义而言袁党外知识分子很有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袁但现实并不尽然袁如有着野马克思主义叛徒冶之称的叶青袁虽然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很高袁 但

15、自从叛党而沦为反马克思主义者以后袁 他既无意愿也不可能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遥其实袁即使对于梁启超尧孙中山等人而言袁他们虽然较早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袁 但其目的并不是要在中国实行马克思主义袁 而只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诠释和论证他们所服膺的信仰和理论的一种普通工具袁 在他们那里袁 马克思主义更多地是一种野术冶袁而不是野道冶遥 后来的历史表明袁对待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袁 梁启超将其视为一种迷信袁野盖社会主义者,一种之迷信也遥天下惟迷信力为最强,社会主义之蔓延于全世界也,亦宜冶9300-301袁因此他表示将野头一个反对冶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行遥既然如此袁 他们在内心深处又怎会产生推动马克思主

16、义中国化的动力尧愿望尧自觉和期许呢钥可见袁那种认为早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初就开始了中国化进程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袁 因为彼时尚不具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遥其二袁就人民群众而言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丝毫没有一点兴趣和常识的人袁 很难想象其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遥 马克思早就指出院野理论一经掌握群众袁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遥 冶1011这启示我们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袁 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那一部分人才有可能成为主体力量遥当然袁群众的实践智慧是无限的袁 他们在实践中产生的新创造无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提供了原料袁 基于这样的动因袁 有学者将人民群众归结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主体袁这其实是不完全准确

17、的遥 比如袁野大包干冶虽然是安徽小岗村农民在实践中的新创造袁 但是它的出现并不是这些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袁而是一种朴素的实践经验遥 依据邓小平的观点院野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袁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遥 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袁都是基层创造出来袁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遥 冶11382这里所隐含的逻辑在于袁 正是中国共产党将朴素的群众实践经验转化为党内理论制度和提升为国家意志袁野大包干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才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和范畴袁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袁野大包干冶注定只是一种朴素的基层实践经验袁 而无法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境界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支援主体相对应袁 其领导主体无

18、疑是中国共产党遥 统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袁我们党始终发挥着引导示范性的核心作用袁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一主体袁 绝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遥我们认为袁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主体而言袁 应将中国共产党这一政治组织作整体式的审视和对待袁 而不应该以身份和职务为标准进行冗繁的划分袁以避免可能出现的身份重叠和逻辑混乱遥事实上袁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冶概念虽有具体的发明权归属袁但就整体而言袁它并不是某个个体或特殊群体的专利袁而野是一种集体性的尧组织性的活动冶1259遥 尽管人是构成政党组织的个体细胞袁但政党组织本身具有独立的生命意识尧 运作逻辑以及超越个体的显著优势和功能袁 离开组织来谈其中的具体个人或某一部

19、分群体袁显然具有很大的或然性遥毋庸讳言袁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冶命题确实是首先由毛泽东在党内提出来的袁 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突出的重要贡献袁但他并野不能被称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冶134遥 其实袁任何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不可能独立于中国共产党这一政治组织而存在袁 毛泽东71要要曾多次强调要坚决反对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袁野反对不适当地过分地强调个人的作用冶14129遥基于此袁我们主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主体应是中国共产党袁而不是党内具体的个人或特殊群体袁如果以李大钊尧 毛泽东等人的思想言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袁则不仅是一种部分取代整体的谬误袁而且也野模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冶151

20、52遥三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是思想史和实践史的有机统一历史是静止凝固了的现实袁 现实是流动不居的历史袁既然现实是复杂的袁那么历史就不可能简单遥实际上袁 历史画卷的铺展并不是一种在真空中进行的单向度线性叙事袁而是呈现出多元化尧多维度和立体化的实践性特征遥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活动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并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史袁 同时也是一种实践史袁野思想要实践冶 共同型构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叙事逻辑遥目前袁 一些学者不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归结为李大钊袁而且还称其为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第一人冶1682袁 他们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袁 显然是以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发表的有关思想言论为重要

21、依据遥然而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院野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袁 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尧 原则为根据的遥冶1744事实上袁思想理论和客观实践往往并不必然同步化发展袁 如果仅仅认为一种思想观念开始萌芽和出现袁即意味着相应的实践历史进程的开展袁无疑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论调遥比如袁早在 1960 年代袁毛泽东就曾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观点院野商品生产不能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噎噎商品生产袁 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袁 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袁 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遥 冶18439但是袁我们是否能以此为根据袁 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历史起点

22、是在这一时期呢钥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遥 同样袁如果仅仅将李大钊在 1919 年前后提出的有关思想言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袁其说服力显然是不够的遥众所周知袁 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文化层面的真理性知识袁也是一种政治层面的意识形态遥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袁 真理性往往可以通过思想理论自身的内在逻辑进行独立的科学证成袁 而政治性则往往只有在一定的政治组织内才能得到彰显袁 如果没有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一政治组织的成立袁 马克思主义仍然只是一种普通的学说理论袁 而不可能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意识形态袁 换言之袁 只有出现无产阶级政党时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性才具有实质意义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袁 虽然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共

23、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就明确服膺马克思主义袁 且大力提倡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实境袁 但由于没有政治组织及相应政治目标的存在袁 他们的这些努力更多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真理意义上的传播和阐释袁而鲜有具体的政治实践行动遥 当然袁这一时期袁李大钊尧 陈独秀等人确实领导成立了一些致力于深入工人群众中进行宣传动员的团体组织袁 但这些团体组织并不具有完全的政治属性袁 而是呈现出鲜明的学术化倾向遥在这一过程中袁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运用通俗化的野中国话冶向工人群众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袁但尽管如此袁从严格意义上来看袁这其实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野传播冶实践袁而非野中国化冶实践遥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袁 马克思主义被明确确立

24、为党的指导思想袁由此这一理论在中国的际遇袁就不再被仅仅视为一种纯粹文化意义上的科学真理袁而是包含了鲜明的政治指向和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遥尤其是在党的一大通过的野决议冶中袁明确提出了成立和组织野工会冶的政治要求遥 为了贯彻这一政治要求袁以便于发动和领导工人阶级袁党中央于 1921年 8 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袁此后袁全国各地纷纷建立分部袁并渗透到工厂尧铁路等各个产业部门中建立各式各样的工会组织遥如此一来袁与建党以前早期共产党组织在工人中开展的零星化和无组织化的实践相比袁 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不再仅仅满足于野学术化冶的理论传播和阐释袁而是要求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袁即领导工人开展野行动化冶的政治罢

25、工和斗争袁在这一过程中袁工会组织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袁根据不同工种尧性质和诉求的工人群众特征袁既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活动中开展中国化实践袁又在中国化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更为深入地传播袁由此形成了野传播中的中国化和中国化中的传播冶的鲜明特点遥正因为如此袁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袁它便能够迅速领导全国各地工人群众开展具有相当规模的政治性罢工和斗争袁如在 1921 年 10要11 月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袁粤汉铁路工人尧上海英美烟厂工人尧陇海铁路机务工人等袁就曾接连举行政治性罢工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遥这一系列工人政治实践的开展袁 不仅表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思想和实践维度的统一袁 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

26、在中国的文化实践渊即文化真理的传播冤和政治实践渊即工人罢工和斗争冤的统一遥 这表明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72要要开端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遥目前袁 仍有一些学者反对将中共创立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袁 因为中共一大的模仿痕迹比较明显袁历史起点应该是中共二大遥 但是袁如果按照这种逻辑袁中共二大制定的党纲和各种政策袁也并非完全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得出的成果袁 而是在共产国际会议的有关精神指导下产生的遥可见袁如果将理论和实际野结合冶的成果作为判断标准袁野中共二大说冶本身也是不准确的遥 实际上袁作为一种复合式结构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不仅有理论成果袁也有实践成果袁 其理论成果的重要体现无疑就是中国化马克

27、思主义的产生袁 而其实践成果则首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遥中国共产党并不是野舶来品冶袁其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袁正是由于这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袁直接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遥 历史地看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袁其实并不像一些学者所认为的完全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尧领导和控制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立袁一方面是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立足于既有经验教训而独立自主思考的结果袁另一方面袁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之初曾明确拒绝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和控制袁如在一大会议上袁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提出中国共产党应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袁但多数代表们并不同意袁强调要保留独立自主的权力和做法袁 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袁结果大会

28、最终通过的纲领决定野联合第三国际冶而不是野加入冶之遥 当然袁统观中共一大制定的章程袁确实存在明显的模仿痕迹袁即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程度并不是很深袁 但毕竟它预示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萌芽袁 以后它的全部发展都包括在这个萌芽中遥承上而论袁从实践性维度看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不仅是一种思想史袁同时也是一种实践史袁只有两者的内在统一袁 才能科学地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袁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恰好满足了这一条件袁 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存在袁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冶就无从谈起遥 易言之袁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冶是中国共产党的专有概念和范畴袁 应该放在我们党的发展史内进行探讨袁绝不能泛泛而谈遥四尧结语

29、总之袁我们认为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遥 这是因为袁从主体维度看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种复合式结构袁 其主体具体有领导主体和支援主体之别袁 中国共产党无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主体曰从实践维度看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合理论性尧实践性和政治性于一体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袁 大力倡导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具体实际并积极践行之袁 这预示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遥正是以野主体冶和野实践冶为综合判断标准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绵延接续的而非野断裂的冶袁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袁 一部中国共产党百年史袁野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袁 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尧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冶19

30、12遥 这也就是说袁 百年中国共产党历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其实是内在统一和互为表里的袁 二者具有鲜明的同构性遥参考文献院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院第 4 卷M.北京院人民出版社袁2009.2许全兴.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冶的提出与新文化运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袁2008渊03冤.3王东袁刘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N.中国教育报袁2007-09-25渊05冤.4张远新袁张正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新探J.马克思主义研究袁2008渊06冤.5梅荣政袁杨军.揭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新篇J.武汉大学学报渊哲学社会科学版冤袁2005渊01冤.6汤兆云.中共二大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肇始J.党的

31、文献袁2013渊02冤.7教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指委 2019 年年会暨野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冶学术研讨会N.中国社会科学报袁2019-11-05渊06冤.8李达文集院第 1 卷M.北京院人民出版社袁1980.9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新大陆游记M.北京院东方出版社袁2006.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院第 1 卷M.北京院人民出版社袁2009.11邓小平文选院第 3 卷M.北京院人民出版社袁1993.12金民卿.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贡献及其当代启示J.毛泽东研究袁2015渊04冤.13李士坤.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院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袁2011渊07冤.1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院第 5 册M.北京院中央文献出版社袁1993.15王小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野历史起点冶和野第一人冶院兼评李大钊研究的一个流行观点J.马克思主义研究袁2013渊09冤.16刘瑛.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J.湖湘论坛袁2001渊01冤.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院第 2 卷M.北京院人民出版社袁2009.18毛泽东文集院第 7 卷M.北京院人民出版社袁1999.19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院人民出版社袁2021.73要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