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新中间地带”陷阱.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3959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新中间地带”陷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新中间地带”陷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新中间地带”陷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 第 期 文 化 软 实 力 研 究 年 月:/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新中间地带”陷阱贺孝康摘 要:“新中间地带”正在成为中美战略博弈的新领域 西方关于中间地带的旧理论固守零和思维 无法解释中美“新中间地带”的特征 中美“新中间地带”是随着中美关系变化、尤其是美国逐步推升对华战略竞争而出现 在中美战略互动中“新中间地带”具有自主性、多样性、多面性的特征 对中美两个大国均有依赖性这意味着任何大国都不可能独霸“新中间地带”拜登执政以来 美国政府施展一系列动作大力争取“新中间地带”试图开辟对华战略竞争的“第二战场”目的是将中国拖入更大范围的战略竞争之中关键词:新中间地带 大国竞争 战略陷阱 选边

2、站队中间地带是指在大国竞争中未处于单一力量主导之下的国家或地区 随着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推进“新中间地带”浮现在中美战略互动之中 中间地带的旧理论已经无法解释中美“新中间地带”的形成和特点 美国进军“新中间地带”的意图愈益明显 其手段也更加复杂多样 美国大力争取“新中间地带”意在为开辟对华战略竞争的“第二战场”而构设竞争陷阱 为其对华战略竞争的总目标服务一、“新中间地带”:旧理论及其复活学界对“中间地带”的研究已经有所积淀 既有研究主要有三部分:一是西方传统地缘政治学对“中间地带”的研究 二是对毛泽东“中间地带”思想的研究 三是关于中美“新中间地带”的研究 既有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但无法解释

3、中美“新中间地带”的出现(一)冷战思维下的旧理论:西方传统地缘政治学视野里的“中间地带”在西方传统地缘政治学的知识体系中 地理意义上传统“中间地带”所指涉的国家和地区是西方列强向全世界扩展势力范围过程中所争夺的对象区域 主要包括东欧、中东、东亚、南亚、非洲等 贺孝康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涉外警务学院 本文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新任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大国竞争期间的中美合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地区 其区别仅在于这些区域被不同的学者冠以不同的名称 西方地缘政治学家相信“权力自身是牢固地根植于世界的自然性质之中的”在国家安身立命的领土之上结合相应的优势技术 西方地缘政治学者构建起差异化的地缘战略理论 麦

4、金德高度重视铁路的战略价值 认为铁路能够将整个欧亚大陆连接起来 亚欧腹地自然成为所谓的“心脏地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内陆则是“南心脏地带”而东欧地区是海权和陆权决胜的关键 因此 称霸的道路就是控制东欧和心脏地带 进而控制世界岛 最终控制全世界 斯皮克曼则认为飞机所代表的空中力量改变了权力的运行方式 这意味着大国的影响力可以不受地理特征的干扰而跨越大陆和海洋 处于大陆心脏地带和边缘海之间的边缘地带将成为大国冲突的主要地区 历史上经常发生的战争就发生于联合不同边缘地带国家的海陆大国之间 或者海路大国联合对抗边缘地带大国 因此 只要控制边缘地带就能掌控整个世界 布热津斯基把从里斯本一直延伸到符拉迪沃斯

5、托克的欧亚大陆比作一个大棋盘“棋赛”中有五个关键的地缘战略棋手(法国、德国、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和五个地缘政治支轴国家(乌克兰、阿塞拜疆、韩国、土耳其和伊朗)美国获胜的条件是棋盘的中间地带能逐步并入扩大中的、由美国主导的西方势力范围 并利用支轴国家阻止任何战略棋手单独控制某一地区以在“棋盘”南部和东部地区保持均势总之 在西方地缘政治学家的视野中“中间地带”是列强争夺的“鱼肉”、谋取霸权的跳板和大国竞争最激烈的前沿 其暗含的假定是:大国必然需要控制中间地带才能谋求更多权力 大国在“中间地带”的竞争是展开全面竞争的过渡区 其政策指向是:大国应该直接控制“中间地带”国家(地区)或在当地建立亲己方的傀

6、儡政府 要求后者必须“选边站队”从国家安全而言“中间地带”被视为大国免受直接攻击的“缓冲区”从地理特点而言“中间地带”被当作大国控制世界联通的枢纽从经济而言“中间地带”沦为大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因此 在西方传统地缘政治学者看来争夺“中间地带”、向“中间地带”进攻 是大国竞争扩大化的必然结果(二)毛泽东的“中间地带”思想毛泽东“中间地带”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为了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中把握主动、区分敌我友而创造的理论概念 毛泽东“中间地带”思想的内涵在其三个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容提出“中间地带”最初是为了回答冷战爆发背景下国共内战是否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问题 面对国民党的疯狂进攻

7、和美国对苏联的战争叫嚣 中国国内各界人士包括党内一些人士存在因害怕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不敢积极与国民党进行武装斗争的顾虑 对此 毛泽东明确指出:“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 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美国反动派在没有压服这些国家之前 是谈不到进攻苏联的”此时 毛泽东将中国视为美苏中间地带的一份子 将美苏对中间地带的竞争作为全面竞争或战争爆发的前提 目的是通过分析国际局势为解放战争进行理论准备和思想动员 据胡乔木回忆“毛主席的谈话是要振奋大家的精神稳定士气、加强信心 把人民动员起来打败美蒋进攻”世纪 年代中期 随着新中国“一边倒”政策的确定 中国成为社会

8、主义阵营的一部分 不再属于美苏“中间地带”以亚、非、拉地区掀起的民族主义独立斗争为标志的第三种力量和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因苏伊士运河危机而出现的反文化软实力研究第 卷 第 期美力量(主要是英、法)成为新的“中间地带”年代末“两个中间地带”理论形成 随着两大阵营内部均出现分裂迹象 毛泽东将亚、非、拉(包括中国)视为第一中间地带 将欧洲、加拿大、大洋洲、日本等视为第二中间地带 这两个中间地带是中国要团结的力量 目标是反对美苏两大霸权毛泽东“中间地带”思想是在美苏冷战背景下中国灵活应对国际形势变化的重要指导思想 其一贯的目标是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打压封锁 后来又加上反对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 但与西方地缘政治学

9、家的主流观点不同 毛泽东“中间地带”思想最初将争夺“中间地带”视为大国直接竞争或大国冲突的前提 此后又将中间地带作为能在国际社会独立发挥影响的行为主体 强调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缓和大国竞斗、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作用(三)中美“新中间地带”的研究随着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加剧 学界关于中美“新中间地带”的研究逐渐兴起 总体来看 学界普遍认为中美“新中间地带”正在出现并将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重要领域 田文林指出 在大国权力转移时期“中间地带”是大国博弈的重要战场 随着中国崛起的步伐加快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的焦虑感日趋明显 在“中间地带”对中国的遏制力度也随之增加 滕建群认为 中美之间的“中间地带”正

10、在出现 拜登政府已经率先开始对“中间地带”的争夺 杨原认为 在如今大国无战争时代争夺“中间地带”的主要途径是为小国提供安全保障 张峰认为“新中间地带”国家面对中美战略竞争会出现“战略游走”的趋势“新中间地带”在制定与大国的政策时不能仅从与一个大国的双边关系考虑 而应同时考虑与中美两个大国的三边关系 其结果很可能是需要在不同程度上同时反对中美两国 或者只能给予中美两国不同程度的支持 但无论哪种应对都无法令中美两国同时满意康杰指出“新中间地带”主要是指中国、俄罗斯和欧盟这三个力量中心之间的广大地区 当地的中等强国是影响“新中间地带”走向的关键既有研究为思考中美在“新中间地带”的互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11、尤其是敏锐捕捉到了“新中间地带”的部分特点 但是既有研究并没有完整解释“新中间地带”的来源与形成 更重要的是 对于大国而言“新中间地带”已不再是旧理论中任人宰割的客观对象 而是具有强烈主体意识和较强自主能力的行为主体 因此 必须从“新中间地带”本身出发 分析其形成、特征以及在美国对华竞争中的角色二、中美“新中间地带”的形成与特征中美“新中间地带”的形成、特征都与旧中间地带不同“新中间地带”的形成是随着美国对华战略竞争而出现的 基于大国政策变化而非传统的地理禀赋“新中间地带”的特征则更鲜明“新中间地带”越来越具有显著的自主性 基本打破了完全受大国摆布的命运(一)中美“新中间地带”的形成中美“新中

12、间地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力量格局变化带来的美国全球战略调整 即美国不断加剧对华战略竞争和战略收缩 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是中美“新中间地带”形成的客观条贺孝康: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新中间地带”陷阱件 中国从“非核心国家”到“核心国家”的身份转变是“新中间地带”形成的基础 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周边地区在“新中间地带”的重要性大国竞争回归催生“新中间地带”随着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不断扩展加码 美国要求其他中小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企图在国际社会划分营垒阵线 将其他国家裹挟进对华战略竞争的轨道直接催生了中美之间的“新中间地带”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首次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

13、者”拜登政府相继出台国家安全战略临时指南()、印太战略报告()、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等文件 将中国列为唯一能够全面挑战美国的竞争对手并策动整个印太地区联合制华 布林肯在 年 月 日的对华政策演讲中指出俄乌冲突的爆发不会影响美国对华竞争 美国“仍将聚焦于对国际秩序的最严峻的长期挑战 这就是中国带来的挑战”美国国务院在 财年预算中 提出用 亿美元推进“印太战略”并额外拨款 亿美元专门用于打击中国所谓的“恶意影响”在美国看来 中国的目标是“主导世界”而将中国的周边国家视为“新中间地带”则是自然的逻辑推论 日本、韩国是美国的传统盟友 南亚、东南亚国家和蒙古则是美国极力争取的“伙伴”拜登执政初期 美国曾

14、尝试拉拢俄罗斯构筑所谓的“战略稳定”其本质是说服俄罗斯在中美竞争中保持中立(这种企图随着俄乌冲突爆发而破产)美国对华战略竞争还外溢到其他地区 既包括美国在欧洲的传统发达国家盟友 也包括非洲和拉美的发展中国家 可以说 中国的影响力传播到哪里 美国的竞争就会随之渗透到那里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地区都属于中美的“新中间地带”东欧地区是美俄争夺的前沿 并不关切到中国的核心利益 东欧地区与其说是中美的“新中间地带”不如说是俄美(欧)的“旧中间地带”美国霸权退潮显露出“新中间地带”奥巴马执政期间开始谋划所谓的“战略收缩”引发美国全球霸权衰退 由美国主导的部分地区开始出现“权力真空”尤其在中东地区 美国的“

15、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未能在当地扶植起稳定的亲美政府 随着美国相继撤军伊拉克和阿富汗 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显著衰退 尽管美国的全球战略呈现收缩之势 但在对华战略上却愈发具有主动性和进攻性根据五角大楼 年编制的一份计划文件 美国在冷战后的外交政策目标是“防止新对手的出现”对这一目标的追求即使在以推卸责任著称的特朗普执政时期仍然十分显著 特朗普政府尽管采取许多措施推卸国际责任 但在印太地区却采取了更积极的政策 例如 特朗普政府出台“印太战略”并加强了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地区主要盟国的军事联系 年 月 十年来美国第一次在朝鲜半岛同时部署了三艘航空母舰 拜登执政后 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筹划不仅没有丝毫

16、转圜更逐步走向系统化 因此 美国在全球范围的战略收缩和在印太地区的战略集中是并行不悖的 其目标就是集中力量应对中国崛起中国从“非核心国家”转变为“核心国家”是中美“新中间地带”形成的基础 这种转变既有实力要素 也与相对身份有关 中国的实力增长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 中国的军事、经济、科技和文化影响力迅速增长 综合实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性大国 年 中国的 超过美国的/到达许多学者提出的“战略临界点”从相对身份来看 年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表明美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第 卷 第 期已经开始转变对中国的身份认知 奥巴马执政后期 美国对华政策开始显露竞争色彩 年 特朗普政府明确将中国作为同等地位的战略竞争

17、对手()年 拜登政府又将中国作为“唯一长期的竞争对手”这标志着在美国的战略视野中 中国已然成为与美国对等的“核心国家”世界其他大部分国家则处于中美之间 这种身份转变是美国不断加剧对华战略竞争的根源 也是中美“新中间地带”形成的客观条件(二)中美“新中间地带”的特征中美“新中间地带”具有自主性、多样性和多面性的特点 同时“新中间地带”与中美两国同时存在相互依赖关系 这些新特点导致其很可能摆脱旧中间地带的“棋盘”宿命 意味着“新中间地带”无法被任何大国控制 或将成为独立于中美之外的新力量中美“新中间地带”的自主性是指当地国家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能力都有所增强 具有较高的民族主义情结和反对大国控制的诉求

18、 毛泽东最初就是观察到半殖民地和新独立国家的民族主义倾向而作出美苏“中间地带”的战略判断 民族主义的力量在当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被高估了 但在很大程度上符合目前中美“新中间地带”的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 中小国家通过结盟抱团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处理同大国关系时的自主能力 东盟在东南亚持续谋求“中心地位”并得到相关大国的承认 其自主能力甚至达到“小马拉大车”的效果 大部分非洲国家也赞同以非盟的形式展开对外交往 在国际事务中“以一个声音说话”其自主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拉美国家的一体化虽然进程缓慢 但其目标始终是谋求独立自主 在中东地区 也出现了地区强国试图整合地区秩序的努力 例如土耳其利用“突厥语”作为纽带

19、试图整合中东甚至中亚地区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 谋求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 年 月 土耳其主持举行第八届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 会议宣布将“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升级为“突厥语国家组织”包括五个正式成员国和两个观察员国 范围覆盖中东和中亚地区中美“新中间地带”的多样性是指部分地区内部的政治、宗教和文明等复杂多样 内部矛盾尖锐在美国战略收缩之后 大国力量掩盖下的地区矛盾集中爆发出来 致使“新中间地带”多样性的特点更加突出 多样性导致全球性大国很难完全主导该地区 地区大国则有心无力 地区整合之路也困难重重 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中东地区 该地区宗教势力、分离主义势力、恐怖主义势力与地区大国、域外大国之间矛盾

20、重重 苏联和美国都曾在中东苦心经营多年 但皆以失败告终 可见试图控制该地区的难度之大 伊朗只能吸引什叶派力量 土耳其仅能号召所谓“突厥语国家联盟”可见中东地区的多样性几乎注定无法被任何全球性大国或地区大国所控制 美苏在中东争夺的历史表明 该地区从不是大国取得霸权的跳板 而是大国衰落的泥潭 多样性还意味着区域领导权竞争激烈 有研究表明 区域强国在谋求区域领导权时 受到的最大阻力来自邻国 例如巴西、德国、印度、日本在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时 遭到的最大阻力不是安理会现任的五个常任理事国 而是他们邻国 阿根廷和墨西哥反对巴西 意大利反对德国 巴基斯坦反对印度 一些亚洲国家反对日本 也就是说 对于区

21、域强国而言 在区域内部的权力竞争远比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更加重要 这同样也为域外大国介入提供了便利条件中美“新中间地带”的多面性是指当地国家的对外政策倾向是多方面的 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贺孝康: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新中间地带”陷阱政策偏好 多面性意味着中小国家希望在某个领域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 同时又在另一个领域与美国保持协调 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旧式思维已经过时 中小国家更可能会采取“选择性选边站队”即在中美之间选择不同的友好关系领域以同时保持与二者的良好关系 这与传统的对冲战略不同中小国家更希望超脱于中美竞争之外 而不是在中美之间维持脆弱的均势 多面性在“新中间地带”国家均有体现 美国的大部分

22、盟友的政策选择可以归纳为:在经济上对华友好而不反美 在价值观上对美友好同时反华 在军事上策应美国但不激怒中国 其他的“新中间地带”国家在政策选择上则更为谨慎以图同时与中美两国保持友好关系 例如蒙古作为美国的盟友和战略伙伴 明显不愿响应美国的反华策动 拉美地区作为美国的“后院”也愈益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往来“新中间地带”普遍与中美两国都有较深联系 对两国都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性“新中间地带”产生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 与曾经全球化的引领者美国关系密切 而中国是全球化的积极维护者和推动者 在全球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中间地带”与中国的联系也日益增强 实际上在全球化进程中 中国、美国和“新中间地带”已

23、经交织在一起、相互依赖 构成全球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新中间地带”在对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中 仍然处于非对称相互依赖的地位在全球化进程中“新中间地带”对中美的依赖 大于中美对“新中间地带”的依赖 这也是中美两国相对于“新中间地带”拥有更大的权力资源的原因之一 在大国竞争回归时期 这种非对称相互依赖可能会产生两方面的后果 一方面“新中间地带”会强化战略自主并尽力同时保持与中美两国的关系 因为“新中间地带”无法承受完全切断同中美任何一方联系的后果 因而既不愿意看到中美竞争加剧 更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 另一方面 美国很可能利用非对称相互依赖带来的相对权力优势 拉拢、分化甚至打压“新中间地带

24、”国家 强迫后者顺从美国对华战略竞争 而中国则不太可能使用相对权力优势强迫“新中间地带”做其不想做的事 因此 美国对“新中间地带”的政策直接影响着中美在“新中间地带”的互动状态三、美国抢占“新中间地带”的态势拜登上台后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争取“新中间地带”作为对华战略竞争的新“增长点”并根据“新中间地带”的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 尽管美国态度积极 但其拉拢“新中间地带”协同反华的成效并不明显(一)以“两面下注”对冲“战略自主”美国政府在“新中间地带”两面下注 对冲后者的战略自主性 一方面 美国政府表面上宣扬支持其自主地位 不强迫有关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另一方面 美国政府积极干涉“新中间地带”国

25、家的政策取向 鼓励后者加入美国的反华阵线 实际上 美国政府仅允许“新中间地带”在强化对美关系上、在反华议题上有自主性 却坚决反对后者在对华友好议题上的自主性 美国政府压缩了“新中间地带”的战略选择 其政策本质由逼迫后者选边站队演变为诱导后者只能选择美国 美国这种对冲策略在对其欧洲盟友和东南亚国家政策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美国一方面宣称不强迫其欧洲盟友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 另一方面不断向后者推销涉华负面议文化软实力研究第 卷 第 期题 实际上只允许他们站在美国这边 年 月 日 布林肯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演讲中指出美国不会强迫北约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这些国家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与中国合作”月 日 布林

26、肯在意大利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表示 美国“尊重各国发展对华关系 不要求任何人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然而 美国的这种“尊重”充其量是鼓励其他国家就气候变化问题与中国接触甚至对华联合施压 在其他议题上 美国对欧洲盟友的政策选择没有丝毫“尊重”就在宣扬不强迫欧洲国家选边站队的同一天(年 月 日)布林肯力推欧盟重启“美欧中国问题对话”年 月、月 日及 年 月 日 美欧举行了三次“美欧中国问题对话”美国在经济、科技、人权、民主、防疫等领域炮制涉华议题 歪曲、抹黑中国对欧政策和中欧关系 渲染中美、中欧关系的竞争面 以图将中国打造为美欧的共同对手美国利用持续炒作价值观议题 对冲欧洲国家战略自主性 将欧洲国家紧紧

27、套牢在美国对华竞争的战车上 美国从 年 月召开所谓“民主峰会”宣布“总统民主复兴倡议”()到 年 月 日 拜登宣布启动“欧洲民主复原力倡议”()甚至将多边主义、反腐败等问题也纳入到价值观外交中 年 月 日“美欧跨大西洋贸易和技术理事会”()举行会议 宣称要制定所谓“世纪的公平贸易规则”“与中国展开系统性竞争”年 月 日 七国集团()峰会发布了名为“重建美好世界”()的倡议 这是一项预计耗资巨大的“全球基建计划”该计划的目标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极其相似 冰岛外交部长索尔达松()在回答关于冰岛与中、美两国关系的提问时指出“冰岛非常重视同中国的建设性关系但涉及到人权的重要性时 冰岛将与美国等国家站

28、在一起”此外 美国还利用当前俄乌冲突大力拉拢东欧、南欧国家 并指责中国在俄乌冲突上的原则立场 俄乌冲突爆发后 美国除了与传统盟国紧密协调对俄制裁 还对南欧和东欧小国展开了密集外交攻势 年 月 日、日、日、日、日及 月 日 在短短一个多月内 美国分别与奥地利、阿尔及利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捷克、摩尔多瓦六个国家举行战略对话 指责俄罗斯对俄乌冲突的责任 在此前一天的采访中(月 日)布林肯公开指责中国没有谴责俄罗斯 扬言已在联合国内纠集 个国家谴责俄罗斯 敦促中国发出“自己的声音”“必须在对与错之间做出选择”美国在口头上历来宣扬支持东盟的中心地位 在实际行动上却极力将其纳入反华轨道 年 月 日

29、美国副国务卿舍曼()在华盛顿集体会见了东盟十国大使 重申美国对东盟中心地位的承诺 话锋一转 舍曼又强调美国加强与东盟的伙伴关系是为了“应对地区挑战”其中包括“在东海和南海的航行自由”年 月 日、日 美国接连发布了“四方安全对话”在印太地区合作的联合声明()和美日韩三国部长级会议声明()都明确指出支持东盟的团结及其中心地位 同时又强调联合应对包括在南海和东海地区所谓的“规则挑战”美日韩三国部长级会议声明甚至还提出关注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贺孝康: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新中间地带”陷阱当涉及到对华关系时 美国政府对东盟国家的中心地位的评价就又换了另一套标准 例如 在被记者问到柬埔寨里姆海军基地是否

30、受到中国的影响时 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在提出“担忧”后指出:“任何国家受到中国的影响 都会侵蚀独立自主制定外交政策的能力”年 月 日 经过多次改期的美国东盟峰会在华盛顿召开 美国总统拜登宣布拨款 亿美元的发展援助 比 年提高了近 并决定将美国东盟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尽管美国政府一再宣称加强东盟中心地位 但其反华意图却十分明显 因为这 亿美元中 最大的一笔(万美元)用于支持东盟国家海岸警卫力量 其目的显然是鼓励东盟在南海地区抗衡中国 此外 年 月 拜登提议将与亚洲国家启动建立“印度洋太平洋经济框架”在 年 月 日访问日本期间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拉拢印太 国成立经济“小集团”其意图正如

31、王毅部长所指出的 美国企图“用经济手段胁迫地区国家在中美间选边站队”“制造分裂对抗”(二)利用多样性“拉帮结派、分而治之”针对“新中间地带”的多样性 美国利用当地矛盾挑拨地区紧张局势 按照美国的意愿重新整合地区秩序 以保持美国在当地的影响力 多样性特点最明显的地区是中东 中东地区的民族构成多样、宗教信仰繁多、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交往历史曲折复杂 加之外部势力干预 中东地区长期处于秩序混乱和碎片化状态 拜登上台后 一改特朗普政府在中东地区的推责甩锅做法 利用当地矛盾和热点问题积极介入 试图保持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拜登政府利用中东地区长期存在的矛盾焦点 以伊朗、叙利亚为主要对手 积极领导整合反伊朗、

32、反叙利亚的力量 年 月 日、月 日 美国分别与科威特和巴林举行战略对话 强调“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不点名指责了“恶意行为者”对该地区造成的“安全挑战”科威特和巴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 后者还是美国海军第五舰队总部所在地 两国与伊朗仅隔波斯湾相望 月 日布林肯访问以色列并参加内盖夫峰会 极力推动打造美国领导的反伊朗阵线 在与以色列外长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 布林肯宣称“伊朗拥核不是对某个国家的问题 而是对整个世界构成挑战”布林肯还指责伊斯兰革命卫队为恐怖组织 并且是美国所认定的恐怖组织中“以各种方式被认定的次数最多的恐怖组织”美国通过内盖夫峰会纠集了以色列、巴林、埃及、摩洛哥和阿联酋五个国家

33、联合反对“伊朗及其代理人带来的挑战和威胁”内盖夫峰会已经成为反伊朗的“常设论坛”相对而言 拜登政府打造的反叙利亚阵线纳入了更多的域外国家 年 月 日 拜登政府召集阿拉伯联盟、埃及、欧盟、法国、德国、伊拉克、约旦、挪威、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和英国在华盛顿举行叙利亚问题的专门会议并发布联合声明 要求继续追究叙利亚当局使用化学武器、拘留反对派人士等罪行的责任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对土耳其的政策存在张力 一方面 出于对价值观的重视 美国高度关注土耳其的人权和政治自由问题 指责土耳其当局对奥斯曼卡瓦拉()的有罪判决 另一方面 美国在战略上十分看重土耳其的地位 年 月末 拜登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会晤

34、 提出将加强双边关系 年 月 日 美国和土耳其启动所谓“战略机制”推进国防、反恐、经济等领域的合作 因此 美国更可能将土耳其作为战略上的伙伴 同时又以价文化软实力研究第 卷 第 期值观牵制土耳其在当地的号召力拜登政府还积极介入中东地区热点问题 极力提高美国对中东局势的掌控 尽管美国早就于 年 月末撤出阿富汗 但美国政府从未放弃在阿富汗问题上发挥作用 年 月 日 美国联合欧盟、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英国与阿富汗塔利班和民间团体代表在奥斯陆举行会议重点关注阿富汗的人道主义危机 尤其是阿富汗塔利班所谓“侵犯人权”的行为 美国积极介入纳卡冲突和巴以争端 奔走协调“刷存在感”年 月 日 布林肯就纳卡

35、冲突分别与亚美尼亚总理尼科尔帕希尼扬()和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通话 宣称支持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领导人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会谈并进行和平谈判 高调指出美国准备利用自己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共同主席的身份 帮助两国实现“长期全面的和平”然而 美国对纳卡冲突并非持中立态度 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布鲁塞尔会谈不到一个月后 美国与亚美尼亚举行了战略对话 提出加强对亚美尼亚的安全援助 包括支持后者建立新的巡逻警察部队计划期间 两国签署了核合作谅解备忘录()美国将加强对亚美尼亚的民用核援助 以帮助后者摆脱对阿塞拜疆和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美国还积极推动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 在 年 月 日访问以色列的行程中

36、 布林肯还会见了巴勒斯坦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 布林肯指出支持巴以两国和平共处 并强调通过妮塔洛维中东和平伙伴关系法()推动巴以两国加强联系 另外 美国政府积极宣扬标志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和解的亚伯拉罕协议()布林肯在访问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期间大力推动相关阿拉伯国家认可该协议 年 月 日 中国推动沙特和伊朗在北京实现复交后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表示美国在中东的角色“不会被中国取代”同年 月 布林肯访问中东 大肆宣扬推动以色列和沙特和解 月 日 布林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不要求中东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但“美国仍然是该地区大多数国家的首选合作伙伴”拜登政府利用反恐和俄乌冲突 积极加强同中东、中亚

37、国家的关系 美国将中东地区的真主党、胡塞武装、伊斯兰圣战组织和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 拉拢也门、以色列、阿联酋等国就反恐问题密切协调 年 月 日 美国会同阿联酋和以色列发起了“宗教共存三国工作组”试图通过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对话消解宗教仇视 形成“宗教同盟”俄乌冲突爆发后 美国积极联络中亚国家 极力鼓动后者加入谴责俄罗斯的阵营 年 月 日 美国与中亚五国举行“”外长会 除了再次表达反俄立场外 布林肯还含沙射影地指出美国“支持中亚五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三)“离间”中小国家与中国的关系针对“新中间地带”的多面性 尤其是许多国家对华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拜登政府也积极行动利用中小国家对美的依赖

38、性压缩其对华友好空间 拜登政府通过设置民主议程 塑造反华国际环境、渲染对华战略竞争的氛围美国政府在美洲地区积极发力 加强对其“后院”的影响力 利用民主议程离间中拉关系 美国贺孝康: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新中间地带”陷阱政府积极筹划的第九届美洲峰会于 年 月在洛杉矶举办 这是自 年在迈阿密举办的首届峰会以来 美国第二次担任东道主 美国在峰会中设置了其所偏好的议题 例如社会包容、经济、民主、气候、移民等 峰会还包括三个分论坛:第九届民间社会论坛、第六届美洲青年论坛和第四届美洲首席执行官论坛 美国政府高官为此多方奔走 积极为美洲峰会预热打前站 年 月 日 美国副国务卿舍曼出席由加拿大主办的海地民主问题

39、部长级会议 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参加 包括 个美洲国家和 个欧洲国家以及日本 年 月 日 布林肯会见了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和巴拿马三国外长 布林肯称赞这三个国家为“民主典范”积极引领三国协力推动尼加拉瓜、洪都拉斯等邻近国家的民主化进程 这三个国家则积极策应美国的民主议程 发起成立所谓“民主发展联盟”()在 年 月 日举行了第三次会晤 而对于“民主表现不佳”的美洲国家 拜登政府高举制裁大棒 年 月 日 拜登签署了加强尼加拉瓜遵守选举改革条件法()年 月 日 美国政府宣布根据促进美国北三角接触法()将九名尼加拉瓜政府高官添加到美国腐败和不民主行为者名单中 然而美国利用民主议程离间中拉关系的行动却遭

40、到拉美国家的抵制 由于美国以“民主问题”为借口 将委内瑞拉、古巴和尼加拉瓜排除在外“美洲峰会”仅吸引了 个美洲国家中的 个国家 实际上 拉美国家的自主性已经大大提高 在美洲峰会召开前 月 日 拉美国家召开了第 届美洲玻利瓦尔联盟峰会 会议明确声明:美国无权排除部分国家在平等条件下受邀参加第九届美洲峰会的权利排他性会议无助于解决地区和全球面临的挑战和威胁美国政府同样重视扩大在美洲地区的经济影响 年 月 日 美国国务院负责经济事务的副国务卿何塞费尔南德斯()率领代表团赴哥斯达黎加参加由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巴拿马四国发起的“东部热带太平洋海洋廊道”()高级别对话 高调宣布大力支持“东部热

41、带太平洋海洋廊道”对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针对性支持 包括提供警察培训、联合巡逻等 月 日 美国联合帕劳共和国举办第七届“我们的海洋”大会()高调宣布了 多项、价值近 亿美元的援助承诺 包括气候变化、可持续渔业、蓝色经济、海洋保护区、海事安全和海洋污染等内容 美国承诺的覆盖范围甚至溢出了太平洋 除了东太平洋沿岸的智利、秘鲁、哥伦比亚 中部太平洋的帕劳、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共和国 西太平洋的菲律宾、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外 位于印度洋及其周边的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孟加拉国也被纳入美国的太平洋承诺范围 这次会议还邀请了台湾当局参加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中国与所罗门逐渐开展安全合作 美国政府也开始关注

42、中小国家的国内治安状况 强化对中小国家的警务关系 月 日 美国参加了“第三次海地问题高级别国际合作伙伴会议”提出为海地警察提供咨询、培训和其他资源支持 翻新警察培训设施、提供了 辆警车 扩大社区警务合作关系 年 月 白宫宣布将向国会请求未来十年内每年向太平洋岛国提供 万美元经济援助 共计 亿美元 而此前美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每年仅有 万美元 月 日 美国邀请 位太平洋岛国赴华盛顿 举办首届美国与太平洋岛国峰会 会前泄漏的一文化软实力研究第 卷 第 期份照会显示 美国极力向太平洋岛国推销反华竞争 但被后者明确拒绝 随后 白宫发布首份太平洋伙伴关系战略()快速推进在南太地区的全面参与美国政府为对外

43、经济交往注入价值观内容 其经济外交攻势暗含强烈的反华意图 年 月 日 布林肯在访问厄瓜多尔的记者会上公开指责中国对拉美国家的经济“渗透”将“破坏当地人权”年 月 日 美国与洪都拉斯举行战略对话 助理国务卿尼尔科斯()在谈到中国在南美经济发展中的角色时指出 与中国开展贸易活动时需要“睁大眼睛详细了解中国的计划和目的要明白中国能够通过 技术获得信息并利用之”美国还纠集盟友推出“蓝太平洋合作伙伴机制”()以便在“坏人们()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时保持团结一致”美国政府的这种伎俩在其他地区也是类似的 例如 年 月 日 美国“千年挑战公司”()投资 万美元在蒙古乌兰巴托建设净水厂 对此 美国驻蒙古大使克

44、莱切斯基充满暗示地指出“美国政府使用赠款支持蒙古经济增长而不致使其承担过多债务”拜登政府对非洲的战略设计与美洲类似 围绕地区安全秩序、民主化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展开美国政府持续关注马里、苏丹、南苏丹、布基纳法索、利比亚、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的动荡局势 依仗盟友和当地伙伴国家积极介入 还将安全秩序与民主化进程挂钩 年 月 日“三驾马车”(挪威、英国和美国)与欧盟联合发布对苏丹军方发动政变的谴责声明 月 日、日 美国政府明确宣称支持西非经济共同体和非盟对布基纳法索和马里国内政治危机的干预 月 日 美国联合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发布关于利比亚局势的联合声明()敦促利比亚尽快举行“可信、透明和

45、包容各方的总统和议会选举”并随时准备为保障政治过渡而行动 为了整合地区安全秩序 美国联合利比亚、莫桑比克、巴布亚新几内亚和西非沿海五个国家(贝宁、科特迪瓦、加纳、几内亚和多哥)推出了为期十年的所谓“预防冲突和促进稳定的战略”旨在反对“暴力压迫”“复兴民主治理和人权”年 月 日布林肯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演讲时宣布了拜登政府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新战略 布林肯指出 美国的新战略“植根于对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是一支重大的地缘政治力量的认识”该战略将开放、民主、经济、能源作为四大支柱内容 以所谓“平等伙伴”拉拢南部非洲国家美国政府对与非洲的经济联系高度重视 早在特朗普执政时期 美国政府就启动了所谓“

46、繁荣非洲”倡议 拜登政府则继承了特朗普政府的对非政策 年 月 日 美国派遣“繁荣非洲”经济外交代表团访问非洲 到访尼日利亚、肯尼亚、南非和纳米比亚 这是美国政府为促进与非洲的贸易和投资而进行的一系列经济外交访问的首站 访问内容包括数字经济、创意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年 月 日 美国与非盟签署合作备忘录并举行第八次高级别对话 特别指出双方基于“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的合作 包括卫生安全、气候变化、包容性经济增长和地区安全秩序美国发展金融公司()正在投入 亿美元融资 用于在包括南非在内的整个地区发展、构建及运营数据中心 美国政府还授予了一项 亿美元的合同 修建一条总长度贺孝康: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

47、新中间地带”陷阱超过 公里的海底电信电缆 从东南亚贯穿中东和非洲之角直到欧洲(四)美国拉拢“新中间地带”反华的效果不彰美国抢占“新中间地带”的动作尽管积极 但效果并不乐观 面对拜登政府的拉拢“新中间地带”国家反应不一“新中间地带”国家在对外政策上已有很强的自主性 在经济、价值观和反华议题上都有自主政策在经济交往方面“新中间地带”国家既欢迎中国 又欢迎美国的支持和援助 愿意与中美两国开展贸易往来 非盟同时欢迎中国和美国对非洲的援助 对双方的发展倡议均有响应 年 月 中非合作论坛通过了中非合作 年愿景等文件 年 月 日 非盟访美并与之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拉美国家与非盟的立场相似 年 月 中拉论坛第三

48、届部长会议召开并共同制定了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拉美国家对美国的经济援助则同样欢迎在价值观方面“新中间地带”国家依据不同的偏好有所选择 总体而言 欧洲、北美、大洋洲国家拥有与美国相似的西式价值观 对美国的价值观类倡议响应积极 对华价值观的误解更深 更容易受到美国对华价值观竞争的蛊惑和裹挟 非洲、拉美、东南亚、中东国家既认同美国倡导的西式价值观 又认可中国倡导的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的东方价值观 这些国家试图同时与中美保持友好关系 而不是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在反华议题上 大多数国家仅在口头上策应美国对华竞争 实际上很少行动 这些国家基于同美国的盟友或伙伴关系 不得不作出策应姿态

49、同时顾虑与中国的经济联系 不愿割舍同中国的利益关系 因而在反华行动上采取消极应付的策略 例如美国盟友新西兰不愿被绑在美国对华竞争的战车上 实际上 只有极少数国家甘愿做美国对华竞争的马前卒 例如澳大利亚、印度、日本是“四方安全对话”的成员 也是美国反华战线的骨干成员 印度和日本与中国在地区安全结构上存在长期矛盾 极容易被美国拉拢和利用 澳大利亚则罔顾中澳两国共同利益 积极为美国对华竞争鼓吹四、警惕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新中间地带”陷阱美国政府炒作和抢占“新中间地带”是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的恶果 其本质是开辟对华战略竞争的“第二战场”诱引中国力量过度扩张至美国已占据优势的“新中间地带”实际上 中美在“

50、新中间地带”的竞争只是双方战略竞争的附属品 中国需要警惕的不是美国正在抢占“新中间地带”而是避免因同美国争夺“新中间地带”而陷入更激烈、范围更大的竞争甚至对抗所谓“新中间地带”的概念本身就是冷战思维和西方旧式理论的产物 这一概念按照实力排序将国家分为三六九等 以世界性大国为主体视角 将其余中小国家视为无能动性的客体 从这一概念出发“新中间地带”国家的诉求和利益毫不重要 仅仅是大国间夺取和维护主导权的工具和大国竞争的前沿 而国家领土完整、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等基本国际原则在“新中间地带”统统被抛弃剩下的只是大国瓜分中小国家作为势力范围的丛林法则“新中间地带”的概念无法容纳中小国家外交自主性、外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