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漫谈丝绸的文字载体与文化载体功能.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3806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漫谈丝绸的文字载体与文化载体功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漫谈丝绸的文字载体与文化载体功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漫谈丝绸的文字载体与文化载体功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乐丝绸412023年第3 期讨探Explore漫谈丝绸的文字载体与文化载体功能李邦玉徐梦婷查思雨黄阳阳王立群(1.苏州市职业大学丝绸应用技术研究所江苏 苏州2151042.苏州丝绸博物馆江苏苏州215000)摘要:考察中外文字载体的演变历史,发现中国的蚕丝业可能不仅启发了中国人创造出伟大的文字载体纸,而且蚕丝产品在具有穿着之用外,一度承担了文字记录的重任,发挥了重要的文化功能。关键词:丝绸,文字,文化,载体中图分类号:TS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0 3-9 9 10(2 0 2 2)0 3-41-0 6中国是世界上使用文字载体最为丰富的文明国家,从结绳记事、石壁岩壁刻画、陶器图文

2、、甲骨卜辞、青铜铸铭、竹简木牍、嫌帛文书,直到蔡伦造纸,中华先民创造了最合适的书写材料。与此同时,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的载体也经历了黏土板和石料、莎草纸、羊皮纸、贝叶等。文字载体的演变,从利用自然表面到人造表面,从硬质表面到软质表面,最终古代文字载体终结于神圣的蔡伦纸。而起源于中国的蚕丝业可能不仅启发了中国人创造出伟大的文字载体纸,而且蚕丝产品在满足了人们穿着之用外,一度承担了文字记录的重任,发挥了重要的文化功能1古代书写载体材料分类与演变1.1古代文字载体材料:矿物材料、动物材料、植物材料矿物材料包括:石头,泥板,陶片瓷片,金属等。如中国著名的石鼓文,魏熹平石经。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粘土版(泥版书

3、)。陶器和瓷器表面的刻画认为与文字的起源有一定联系。随着青铜器的出现,器物表面可以用来铸造上文字,我们称之为金文,如著名西周晚期青铜器散氏盘,盘内底铸有铭文3 5 7 字,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动物材料包括:龟甲,兽骨,羊皮,蚕茧纸及帛书等。如中国3 0 0 0 多年前殷商先民刻在龟的腹甲和牛的肩胛骨等的甲骨文。在中国伴随着桑蚕业发展,出现的茧纸、帛,作为文字记录载体形成所谓的帛文书3。国外,如公元前4世纪阿契美尼德王朝在羊皮纸上记录了3 5 万字的波斯古经。植物材料包括:竹木片,草,叶,树皮等。竹子制成竹简。木头刮削为木牍,若干的简或牌用皮条或绳子编缀在一起则叫策或者册,这是中国最早

4、的正式书籍(如出土的银雀山汉墓竹简,秦二世诏书木牍)。符合现代定义的真正的“纸”是间接使用植物纤维材料制备的。公元前3 0 0 0 年古埃及人利用当地盛产的纸莎草,制作成纸莎草纸,卷起草纸,扎上细绳,就是传说中的纸草书卷了。而古印度采用当地特有的棕榈科贝叶棕,加工装订成册成为贝叶书。据说当年唐僧玄奘取回的佛经就是写在贝叶上的江辣丝绸422023年第3 期讨探Explore贝叶经。村桦树皮也曾是古印度手稿和写本的载体1.2丝绸对书写载体材料演变的影响从利用动、植物、矿物物的天然平面材料,到利用动、植物、矿物的材料加工成人工平面材料,从利用动、植物、矿物物的不透气硬质不可折叠材料,到利用其透气、柔

5、软、可以折叠装裱的块面材料,这都是文字载体的巨大的变化。而我国古代的桑蚕纺织业可能促进了这个转变进程。桑蚕纺织业利用天然动植物纤维创造出了人工柔软透气可折叠平面,该平面材料不仅直接参与文字记载任务,传播文化,也启发人们寻找其他天然纤维,制备类似平面材料,用于记录文字图像,最终导致纸的产生。同时桑蚕纺织业中蚕丝加工处理工艺启发了造纸生产中纤维的处理工艺方法。2丝绸书写载体的产生与发展演变丝绸作为文字记录介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扮演了多个角色,如下图1所示,既可以专门用于记录文字,也可以记录文字为辅,作为工艺品或生活用品使用。茧纸书写画画丝絮纸记录为主直接用于书写绘画门桑叶蚕蚕丝丝帛等丝织物刺绣:在

6、上面刺绣文字图案扎染:在上面染整文字图案记录为辅工艺为主绰丝:织成文字绘画图案图1丝绸作为文字记录介质2.1作为文字记录的蚕茧纸漂絮丝绵(絮)时,残絮多次遗留在筐上,便交织起来形成一定厚度和面积的薄片,可以用做书写和包装材料,即为蚕茧纸或蚕丝纸。据说东晋王羲之书兰亭集序,即用此纸写成蚕茧纸也可以通过蚕在较光滑的平面族具上吐丝,蚕丝聚集为类似于纸张的平板茧或平板丝茧纸由蚕丝纤维组成,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透气性,对水的毛细管传导速度、渗透性和吸收性较差。它是一种介于绢帛与高韧度纸张之间的特殊的纸张。李维贤等5 发现蚕在适当的条件下,可获得良好机械强度和透气性的纸;采用高温高压水胶可以保持茧纸形状,

7、用壳聚糖处理后的纸机械性能进一步提高。2 0 0 1年陆小平等经多次试验,利用熟蚕吐丝编织成平板丝,可以用来书画创作;或在模板上加贴已制作好的字画,引导熟蚕在字画上面均匀地吐丝编织,可以获得工艺丝画。如图2 所示。聚高黄戴森在城银汽彩图2 丝画制作书法作品2.3作为文字等记录的丝帛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养蚕织丝业已相当发达,在甲骨文中就有用“帛”记录丝织品了。可供书写的江乐丝绸432023年第3 期讨探Explore“素”、“绢”、“繪”和“”等总称为嫌帛,其记录的内容总称为帛文书。19 5 1年开始在长沙楚墓中陆陆续续出土了老子、经法、战国策等二十多种约12 万余字帛书。帛上面画有红色或黑色的界栏

8、,称为“朱丝栏”或“乌丝栏”2 17-9 ,春秋到唐代,书写的绢帛制作工艺比较简陋,由头道桑蚕丝不浆、不矾直接制作成,门幅窄,单丝织造。到了元代,丝帛门幅放大,还出现了双丝丝帛,但是织物表面一般还比较稀松。明代及明代以后,丝帛门幅进一步扩大,织物表面变得细密洁白。到了清代,丝帛质量进一步提高,能很好地满足当时书画创作的要求。丝帛表面也进行了多种整理,如加上各种粉浆、撒上金片、金星,通过加胶和辗光等处理产生于18 世纪的库绢是专为皇帝写书法或赏赐大臣所用,由苏州织造江宁织造和宫廷内务府制作,代表着江南绢帛书法材料的最高水平,现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库绢一般有红、粉、蓝、淡黄和明黄等颜色,上下留

9、有天地,中间描金且绘有飞龙舞凤等各种吉祥图案,弥补了白底黑字的单调书法。防水性强,防蛀,不变形,不褪色,写字有黑色凝聚,书法黑亮如漆,华丽富贵。图3 是刘水墨库行书古文句立轴。安德资证中首以定武地重大即不可人意叔图3 刘行书古文句立轴由(水墨库绢)111现代丝帛的制作工艺有了很大的进步,门幅能够满足书画使用者各种需求。对绢帛表面进行整理,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如未加胶矾的生绢易晕易渗常用于山水画的制作;加胶矾的熟绢则不易渗化常用于书法及工笔画的制作 2。山东淄博张曙光等3 开发出耐久性和润墨性优异的高品质书画专用丝绸-於陵帛,能丰富作品的层次,易于装裱。将数码印花技术应用于历史上绢帛书画艺术品

10、的复制,丰富了书画市场,更好地传承古代字画作品,传播中国文化。同时也开发了许多现代绢帛字画、书籍等高档艺术产品。2.4丝绸上的织造文字丝帛不仅可以作为直接书写的载体,还可以作为织、绣、染等工艺“书写”的载体,创造出实用化和艺术化的记录文字(织造文字)5。织造文字包括织造类、刺绣类和印染类文字。织造类文字主要包括文字锦和书画绰丝。文字锦中文字通过织造技术表现出来。绰丝文字是通过绰丝织造方式表现的。刺绣类和印染类的文字顾名思义就是采用刺绣工艺和印染工艺在织物形成以后加工上的文字。刺绣的针法“真字宜瘦,挑、超、点、拂,皆须各具锋芒。草书点画最简,萦拂处更易见长隶书匆整平直神完气足而已清丁佩)”1。3

11、丝织工艺对纸张发明的启发和促进潘吉星在中国科学技术-造纸与印刷卷史中 认为,纸是指植物纤维原料经机械、化学作用制成纯度较大的分散纤维,与水配成浆液,使浆液流经多孔模具帘滤去水,纤维在帘的表面形成湿的薄层,干燥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由纤维素靠氢键缔合而交结成的片状物,用作书写、印刷和包装等用途的材料。对人类文明历史做出巨大贡献的造纸术,为什么只发明于中国而不是国外呢?潘吉星从社会历史发展,文明进步的大背景下,发现造纸技术与丝织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造纸技术受到丝织工艺的启发而发展起来的。由于中国最早发明丝织技术并长期保持领先的,这就不难理解中国也是最早发明造纸技术并长期保持领先的国家。宋应星天工开物

12、记载蚕丝处理过程,蚕江辣丝绸442023年第3 期讨探Explore与草木灰碱性溶液蒸煮、漂洗、敲打、除胶除杂、分散纤维。上述操作过程也是造纸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丝絮在漂洗和敲打过程中,遗留在筐席上的丝渣晾干后就变成一薄片。造纸术的发明正是有赖于对多孔竹帘类抄纸器的利用。从另一方面看,造纸术之所以没有在国外产生,这与养蚕丝织术没有外传以前,国外没有这种养蚕丝织实践,也就没有触发造纸思想的动因。帛和纸都是纯纤维制成的,嫌帛记录载体太贵,通过经纬编制而成费时费力,迫切需要寻找便宜易得的纤维替代蚕丝纤维,改进工艺来制造记录用材料。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国发明了用麻绳头,破布、旧渔网等废植物纤维制成纤

13、维纸的方法,且无需纺织途径就能形成丝帛一样的平滑薄片。它洁白平滑容易受墨,质轻性柔,可折叠、能舒卷与易剪裁。植物纤维纸比起丝帛便宜很多,虽然是强度不及丝帛,但外观颇类似,最初的纸正是作为帛的替身而出现的。2012年丁志平等7 试制了蚕丝宣纸,将蚕丝与纸浆配伍,按照宣纸制造工艺制成蚕丝宣纸。蚕丝宣纸具有丝绸特有的糯润手感、柔美丝光,且在质纹上增添了意外的美感。图4是李邦玉在蚕丝宣纸上创作的书法作品图4李邦玉在蚕丝宣纸上的创作从文字起源上看,纸与丝织也有关系,如图5所示。“纸”字旁边就是一个“系”,说文解字纸:絮一苦也,从系氏,“氏”声,苦,盖也。“氏”义为基底、基本面、受物面,因为纸平滑如。絮,

14、蔽绵也。绵,丝微也。从帛。帛,繪也,本色丝织品,丝织品的统称。繪,帛也。纸的异体字希,从巾。说文解字巾,佩巾也,从,象系也,门像佩巾下垂形。可以看成是“系”的下部分。还有一个纸的形近字也与丝有关系,系氏(di),丝也 8)增一帛绵缔一一巾一系一纸一纸纸的异体字形近字(di)图5 纸与丝织的关系4丝绸记录介质与丝绸文化4.1丝绸载体与说文解字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掌握丝织绸技术,丝织产业与相关文字的创造发展关系密切19 12 0 1,甲骨文中,以“系”(mi)为偏旁的字有10 0 多个12。许慎的说文解字(2 系部共收字2 48 个,重文3 1个,新附字9 个,其中“系”,“系+”,“系-”产

15、生的部首有15 个之多:系,系,幺,玄,弦,率,丝,素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6 所示,它们衍生的汉字都与丝织产业有关。二8术一00E图6说文解字中系、系衍生的部首及其联系与丝绸相关的专有名词非常多。李建华先生在字说丝绸中,归纳分类了与丝绸有关的字从汉字的本意和意义变迁,深人浅出地解析了丝绸与汉字相生相伴的联系。参照汉字本意,本人把丝绸品类篇字(锦,纸,绮,巾,帛,绢,缎,绸,纱,绵,絮,纯,丝,级)之间关系进一步串联如下图7。江丝绸下接3 7 页)452023年第3 期讨探Explore执(细绢)(分级的丝)级(薄绸)绫绢(厚绸)(成片蚕丝)纱(半透明)(傲绵)絮绵丝一巾绸(高级丝帛)缎(一

16、段绸)(小块织物)(丝织物)绮(精美)纯高锦(絮纸)纸(未处理蚕丝)(未染(彩色)图7字说丝绸品类篇汉字之间关系图4.2丝绸产业与表情达意的记录杨永华 2 3 、邵湘萍 2 4 和谢倩云 2 5 等根据丝织工艺流程、练、染、织归纳了部分专有名词。丝如:、绪、缚、绷、级、;练丝如:练、继、续、缭、缠、绕、缓、缩、辫、结、缔、缝、继;染丝如:绿、缥、缙、缇、源、紫、红、青、绿、细、巍、绛、缩、细、缙、绯、;品种如:、绢、增、绢、绮、缔、繁、缦、绣上述与丝织有关的专业名词,使人们联想到尘世间缠缠绵绵、丝丝连连的感情交流和纠葛。由“丝”与“思”同音,产生出许多意象如柳丝,青丝,情丝、雨丝、藕丝等来表达

17、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诗人们借此大做文章,如李白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荆州歌“荆州麦熟茧成蛾,丝忆君头绪多”。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柳:“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谢逸词花心动:“桑蚕到老丝常,针刺眼,泪流成血。“乐丝忆君头绪多”、“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流传下与丝织有关许多动人传说。凝练出众多的成语,如孟母断机、墨翟悲丝、抽丝剥茧、作茧自缚、丝丝人扣、满腹经纶、天机云锦、经天纬地、锦上添花、锦绣山河等。这些都说明丝绸对汉语文化寓意的影响深远参考文献:1潘吉星.中国科学技术-造纸与印刷卷史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 9 8.2王恩全.论中国

18、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0 7,9(1):10 3-10 5.3黄金生.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孟,纸发明前的文字载体 J.国家人文历史,2 0 2 0,19:18-2 5.4刘仁庆.论蚕董纸,古纸研究之一 。纸和造纸,2010,29(10):69-72.5李维贤,师严明,倪惠波,等茧纸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J.丝绸,2 0 0 3,3:3 6-3 8.6陆小平,郑小坚.丝画制作工艺 丝绸,2 0 0 1,9:17-18.7路云亭.从帛书到领巾书:软质书写载体的风俗学意义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5,14(4):2 1-2 6

19、.8谢桂华,沈颂金,邬文玲二十世纪简帛的发现与研究 J.历史研究,2 0 0 3(6):144-16 9.9席亚伟,李云,赵燕辉丝帛一书画载体的起源与发展及其呈现形式研究 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 0 15.3 0(2):65-68.10李建.书法用绢帛润墨性能研究 D苏州:苏州大学,2 0 13.11https:/ 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 0 14,2 9(3):8 6-8 7.13张曙光,李伟书画专用真丝绸“於陵帛”的工艺特色与艺术魅力 J.产业竞争力与创新驱动-2 0 14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49 4-49 5.江丝绸上接45 页)372023年第3 期跨界融合美煌溪上驼鈴

20、悠图王嘉怡&许梦菲设计作品成衣图4结语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上下五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有太多值得中外设计师挖掘的宝藏4。随着中国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文化基因、国别意识让我们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同时,需要健全自身时14刘华平.新型丝绸数码印花技术的开发应用 J.丝绸科技,2 0 13,4:3 2-3 6.15刘安定,李斌锦中文字,中国古代织物上的文字及其图案研究 D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 0 18.16洪锡徐,洪苏.苏绣艺术 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 0 16.17丁志平,苗海青,莫森耀。蚕丝宣纸的文化价值 J江苏丝绸,2 0 12,1:2 7-3 1.18孙顺华.中国文字载体的演变及其

21、规律 .东方论坛,2 0 0 4,6:9 8-10 1+12 0.19胡厚宣.殷代的蚕桑和丝织 J.文物,19 7 2:2-7+3 6.20任克从甲骨文看商代桑、蚕、丝、帛业中的几个尚基因。浪漫主义与经典元素已被当代的构成方式潜移默化的转换着,并焕发出新时代光芒。设计也需要不断地突破西方主导的时尚,东方思想与审美从嫁接到转换,逐渐跨过模仿与跟从的界限,可以容纳更为开阔的其他文明系统精华,希望在新一季的国潮设计中看到更多“求同存异”的新式设计!参考文献:1周诗诗“新国潮”文化传播现象中的符号标出性研究D 2020.03:1.2王晶浅谈盘扣在中式女装中的运用J。魅力中国,2 0 10(3 3):1

22、46-148.3杨欢,王阳,张帆.浅析中国旗袍文化的现代化设计和发展】丝网印刷.2 0 2 2,12)2 0 2 2 6.2 5:2 8.4李胜男戴鸿服装设计中的“中国风”与“新中式“J工业设计2 0 19 0 2.10:12 1.问题 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 9 5,2(2):47-52.21夏幕。我国古代蚕、桑、丝、绸的历史 考古,19 7 2,2:12-27.22许慎说文解字【M长沙:岳麓书社,2 0 0 6.23杨永华,羊霞.说文解字系部与纺织文化 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 0 0 7,2 7(6):9 6-9 7.24邵湘萍.从说文解字.系部看中国古代丝织业 J.襄樊学院学报,19 9 9,2 0(3):3 3-3 7.25谢倩云,温优华中国古代诗词与蚕桑文化J安徽文学,2 0 0 7,5:17 0-17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