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李梦阳诗文中“职方王子”“王子”新考——兼论王阳明自京赴谪路线.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2061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1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梦阳诗文中“职方王子”“王子”新考——兼论王阳明自京赴谪路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李梦阳诗文中“职方王子”“王子”新考——兼论王阳明自京赴谪路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李梦阳诗文中“职方王子”“王子”新考——兼论王阳明自京赴谪路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李梦阳诗文中“职方王子”“王子”新考 兼论王阳明自京赴谪路线童飞摘要:李梦阳集中有五首诗文 发京师(二首)、哭白沟文 、卫上别王子(二首),其中的“职方王子”“王子”,束景南王阳明年谱长编认为是王阳明,郝润华 李梦阳集校笺认为是王尚。这两种看法均误,根据诗文中提供的信息,再结合相关史实,可知“职方王子”“王子”是指陕西庆阳卫人王纶。王阳明年谱长编根据这些诗文中的地点,描述王阳明“出彰义门,过白沟,至卫上”,然后抵达钱塘的赴谪路线亦误。王阳明正德二年(1507)闰正月初一出京后,并未绕道河南,实际上是沿京杭大运河乘船南下钱塘。关键词:李梦阳职方王子王阳明王尚王纶将他人尊称为“某子”,是古代文士写

2、作的习惯行为,明代复古派诗人更是如此,例如李梦阳诗中经常以“何子”代指何景明,“边子”代指边贡,“徐子”代指徐祯卿等。因为复古派诸子都喜欢这样相互称呼,所以被时人嘲笑为“子子股”。在大多数情况下,结合诗歌内容和唱和诗(明)张治道:翰林院修撰对山康先生状,载黄宗羲 明文海卷 433,中华书局1987 年版,第 4547 页。可以明确“某子”是谁,但也存在难以确定“某子”为谁的情况,例如李梦阳 发京师(二首)、哭白沟文、卫上别王子(二首)五篇诗文。前三篇序文中的“职方王子”、后两篇诗题中的“王子”的具体身份,学界有不同看法,束景南 王阳明年谱长编认为是王阳明,郝润华 李梦阳集校笺认为是王尚。但是王

3、阳明与王尚的人生经历均不符合李梦阳诗文中所描述“王子”的身份特征,“职方王子”、“王子”另有其人。发京师(二首)原文如下:正德二年春二月,与职方王子同放归田里驱车彰义门,遥望郭西树。冠盖辉青云,车马夹广路。威风何赫奕,各蒙五侯顾。回飙动地起,白日倏已暮。弃掷委蔓草,荣华若朝露。良无金石交,人生岂常故。绤足御冬,谁念纨与素。忾彼白华篇,气结不能愬。其二茑萝附松柏,枝叶固相因。行子恋俦匹,况遇同乡亲。北风起河梁,日暮多飞尘。携手同车归,驾言西适秦。道远长渴饥,客子怀苦辛。仰瞻天汉流,夜永不得晨。骖马媚其曹,鸣雁各求群。明星出东方,照见车下人。夙兴即往道,登彼高路津。还顾望京邑,怆焉何所陈。哭白沟文

4、篇幅较长,摘录序文如下:“正德二年闰月初吉,予与职方王子俱蒙放归,南道白沟之野。往白沟之战,王子伯大父、予曾大父死焉,百载愤痛,爰讬于斯文。”卫上别王子一诗没有序文,而且诗题中只是称“王子”,并非“职方王子”,从外部特征来看无法判断与发京师 哭白沟文是否作于同时,“王子”与“职方王子”是否为91李梦阳诗文中“职方王子”“王子”新考(明)李梦阳著,郝润华校笺:李梦阳全集校笺,中华书局 2020 年版,第 201205页。(明)李梦阳著、郝润华校笺:李梦阳全集校笺,中华书局 2020 年版,第 18631865 页。同一人也尚未可知。故此处暂时先不转录,讨论完前三篇诗文中“职方王子”的身份后,再行

5、分析此诗的写作时间和“王子”的身份。要想探清 发京师 哭白沟文中的“职方王子”的身份,首先要对诗歌内容做出合理的解读,既要关注到序文的明显信息,也要剖析正文的隐藏信息。由序文可以得出关于“职方王子”的几条信息:一是履历信息,“王子”在兵部任职。“职方”是明代兵部下设四个清吏司之一,全称“职方清吏司”,或者简称为“职方司”。但明人有以某个重要的清吏司代指某部的习惯,例如以“职方”代指整个兵部,用“祠部”指代整个礼部,用“都水”“虞部”指代整个工部等。所以李梦阳诗文中的“职方”可能是指具体的职方司,也可能是指兵部下属的其他清吏司。二是出京时间,“王子”正德二年(1507)闰正月(春二月)被贬出京,

6、放归田里。三是祖辈事迹,“王子”的伯大父战殁于白沟。建文二年(1400)建文帝发军六十万同燕王朱棣交战于白沟河,朱棣反败为胜,取得战争的主动权,“白沟之战”即指此事。根据诗歌正文还可以推论出几条信息:一是与李梦阳的关系,“王子”是李梦阳的同乡,“行子恋俦匹,况遇同乡亲”说明此点。二是离京的目的地,此次“王子”离京是要前往在旧时秦国地域,即明代陕西境内,所以说“驾言西适秦”。这五条信息是解密“职方王子”身份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一“职方王子”为王阳明辨误认为“职方王子”是王阳明的,不止束景南 王阳明年谱长编,如赵永刚“阳明诗话专栏之十八:人间随地可淹留”,也认为 哭白沟文中的“职方王子”是王阳明

7、,但并未给出分析。钱德洪 阳明先生年谱对王阳明离京赴谪的前段路线 自京到钱塘 的记载较为模糊,只言“(正德元年)二月,上封事,下诏狱,02 诗文研究赵永刚:阳明诗话专栏之十八:人间随地可淹留 ,贵阳晚报2020 年 8 月 20日,第 A16 版。谪龙场驿驿丞”,“(正德二年)夏,赴谪至钱塘”。束景南在 王阳明年谱长编“一五七 正德二年 丁卯 三十六岁”中详细梳理了王阳明的这段经历,指出他与李梦阳一同出京至卫上分开,即“闰正月初一日,与空同李梦阳一起离京赴谪,出彰义门,过白沟,至卫上分手”。此处说王阳明和李梦阳于正德二年(1507)闰正月初一同日离京,所据材料是诸位友人文集中的赠诗,如陆深 空

8、同子、阳明子同日去国,作南征赋、杭淮 送王阳明谪官龙场驿、储巏 再次韵别伯安献吉等,自然无误;说阳明与李梦阳一起“过白沟,至卫上分手”所据材料是李梦阳集中的 发京师 哭白沟文 卫上别王子五篇诗文,则不可靠。王阳明年谱长编的主要依据在于,这三首诗文的序文中的时间、人物履历与王阳明相符。实际上并不完全吻合,而有牴牾之处。陆深空同子、阳明子同日去国,作南征赋中的“空同子阳明子同日去国”、湛若水诗中的“丁卯闰正月朔日”,正好对应李梦阳诗中的“正德二年闰月初吉,予与职方王子俱蒙放归”,满足了出京时间这一项,但是其他四条均不完全相合。首先,在履历信息上,王阳明在下狱前是否在“职方司”供职,有待考查。束景南

9、认为:“职方者,阳明任兵部武选职方清吏司主事,故称 职方王子。”按钱德洪 阳明先生年谱“(弘治十七年)九月,改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王阳明 给由疏亦说“弘治十七年七月内病愈赴部,改除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黄绾在 阳明先生行状中说,“甲子,聘为山东乡试考官,至今海内所称重者,皆所取士也。改兵部武库司主事”,黄说显然有误,王阳明病愈回京后任武选司主事,并非武库司主事。阳明在 送别省吾林都宪序中说:“正德12李梦阳诗文中“职方王子”“王子”新考(明)王守仁著,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福编校: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年版,第 13521353 页。束景南:王阳明年谱长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

10、21 年版,第 397 页。(明)王守仁著,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福编校: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年版,第 1352 页。(明)王守仁著,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福编校: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年版,第 332 页。(明)王守仁著,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福编校: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年版,第 1556 页。初,某以武选郎抵逆瑾,逮锦衣狱。”一般来说,王阳明本人的叙述应该是最准确可靠的。按明人表述习惯,六部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都可泛称为“郎”,阳明在这里明确说明了自己下狱前是在兵部武选司而非职方司任职。王阳明年谱长编认为“阳明任兵部武选职方清吏司

11、主事”,依据应当来自王阳明 对菊联句序所提供的信息。序中记述了阳明与李永敷、黄昭三人联句的经过,而李永敷此时任兵部职方司郎中,黄昭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因此束景南在按语中说“阳明亦由武选清吏司转入职方清吏司”。或许作者自有其他证据,但是仅凭三人一同联句就说明三人同在职方司供职,理由并不充分。如阳明与李永敷在弘治十三年(1500)九月就已相交,此时兵部主事李永敷出使南直隶州,阳明与李东阳、杨一清等人为其赠别,王阳明有诗 送李贻教归省图诗,此时阳明任职刑部云南清吏司,与李永敷并不在同一郎署。王阳明年谱长编还举出了“职方王子”为王阳明的一个待考证据,即 光绪保定府志所载王文公祠内左阶有阳明大书七言截句一

12、首石刻,束景南认为或许是阳明过白沟所作。这条证据也并不成立,不能说明王阳明于正德二年(1507)经过白沟河。这首石刻应当作于弘治十二年(1499)秋,王阳明奉旨前往浚县督造威宁伯王越坟,白沟河横亘于顺天府与保定府之间,王阳明应当经过此地。在其他三条信息上,王阳明更加不符合要求。其一,王阳明没有“伯大父”(即伯祖父),仅有叔大父,自然就不会出现伯大父在白沟之战中牺牲的事迹。按 世德纪中的 槐里先生传和 竹轩先生传可知,阳明曾祖父有二子,长子为王伦,即阳明大父,次子为王粲,即阳明叔大父。其二,王阳明与李梦阳只是在朝同僚和诗文好友,一为浙江余姚人,一为今甘肃庆阳人,断不能称为“同乡亲”。其三,王阳明

13、此次出京,是要先回浙江,然后前往贬所贵州龙场驿,不能称之为“驾言西22 诗文研究(明)王守仁著,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福编校: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年版,第 975 页。束景南:王阳明年谱长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 年版,第 354 页。束景南:王阳明年谱长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 年版,第 399 页。适秦”。综合以上分析,李梦阳 发京师 哭白沟文中的“职方王子”并非王阳明,而是另有其人。二“职方王子”为王尚辨误认为“职方王子”是王尚并非始于郝润华 李梦阳集校笺,石麟在复古浪潮与政治旋涡中的搏击沉浮 李梦阳研究之三一文就认为 发京师 哭白沟文中的“职方王子”是王尚,但是

14、并未像李梦阳集校笺一样给出详细分析。李梦阳确实与王尚交往密切,二人集中存在大量酬唱之作,所以人们容易将“王子”联想为王尚,但这也是一个误会。李梦阳集校笺引用了 列朝诗集小传和 本朝分省人物考的相关记载:王尚于弘治十五年(1502)中进士后授兵部职方司主事,嘉靖丙戌起陕西右参政,这两条重要的履历信息成为解读五篇诗文的关键。但是对材料的挖掘并不充分,即王尚在正德二年(1507)是否依旧任兵部职方司主事,这关系到李梦阳在正德二年离京时候对他的称谓。列朝诗集小传和 本朝分省人物考所记王尚生平事迹较为简略,查王綖 明故浙江右布政使苍谷王子墓志铭可知:王尚于弘治十六年(1503)离职守孝,正德元年(150

15、6)免丧后依旧担任兵部职方司主事,三年(1508)调吏部稽勋司主事,四年(1509)调吏部验封司员外郎,后升吏部稽勋司郎中。由此可知王尚正德二年(1507)确实在兵部职方司任职,“职方王子”符合王尚的身份特征。但在正德二年闰正月,王尚并未因为刘瑾案而出京赴谪。李梦阳集校笺引薛应旂 苍谷先生传,认为王尚为郏县(今属河南)人,32李梦阳诗文中“职方王子”“王子”新考 石麟:在复古浪潮与政治旋涡中的搏击沉浮 李梦阳研究之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3 年第 1 期。此处时间有误,明故浙江右布政使苍谷子墓志铭作“嘉靖乙酉调陕西”,并非嘉靖丙戌年。(明)王尚絅:苍谷全集附录,载 四库未收书辑刊集部第 5

16、 辑第 18 册,北京出版社1997 年版,第 461462 页。因参与弹劾刘瑾,与梦阳同归河南。按薛应旂所作传记中并无此言,传记中涉及刘瑾的另有其事,“壬戌(弘治十五年)第进士,授兵部职方主事,有贤名。正德戊辰(三年)调吏部稽勋主事,寻迁验封员外郎,己巳(四年)迁稽勋郎中。值尚书张彩依阿逆瑾,事焰熏灼,每有私嘱,辄以正对,且反覆理喻,彩不堪,甚衔之。或谓先生曰:固知不屑于富贵,如将取祸何。先生曰:是有命焉,非逢迎之所能免也。不阅月,彩坐瑾党伏诛,人服先生之达。”此处是说王尚正德四年升为吏部稽勋司郎中之后对张彩及刘瑾的态度,并非是参与弹劾刘瑾。事实上王尚在正德元年复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后,仕途一直

17、处于上升状态,若是正德二年与王阳明、李梦阳等一同被刘瑾贬谪出京,怎么会在正德三年调为吏部稽勋司主事?遍查各种资料,未能发现王尚正德二年被贬黜的只言片语。关于祖辈事迹,据 明故浙江右布政使苍谷王子墓志铭可知,王尚父为王璇,祖父为王宗,曾大父为王斌,未发现其伯大父的相关信息,无法确定其伯大父是否战殁于白沟。至于王尚与李梦阳的籍贯,王尚为河南郏县人,李梦阳祖籍河南扶沟,生于庆阳,将二人视为同乡勉强可行。综合上述分析,李梦阳 发京师 哭白沟文中的“职方王子”,只有任职经历和籍贯两项信息与王尚相合,其余祖辈事迹、出京时间、出京目的地等几项信息都不吻合。“职方王子”显然并非王尚,而是另有其人。三“职方王子

18、”为庆阳王纶考证李梦阳 发京师 哭白沟文中的“职方王子”实际上是陕西庆阳卫人王纶。王阳明年谱长编 李梦阳集校笺引用的材料中都出现此人,但均未引起注意,可谓失之眉睫之间。王阳明年谱长编引 国榷卷六十四:“正月二十八日,户部员外郎李梦阳谪山西布政司经历,42 诗文研究(明)李梦阳著、郝润华校笺:李梦阳全集校笺,中华书局 2020 年版,第 205 页。(明)黄宗羲:明文海卷 388,中华书局 1987 年版,第 4011 页。兵部主事王纶谪顺德推官。中旨谓梦阳附韩文、王岳,纶附刘大夏,盖瑾意也。”李梦阳集校笺引 明武宗实录卷二十一:“正德二年正月,降户部员外郎李梦阳为山西布政司经历,兵部主事王纶为

19、顺德府推官,俱致仕。时太监李荣传旨,谓李梦阳阿附韩文、王岳,纶阿附刘大夏,故黜之。盖瑾意也。”两则材料都提到了王纶与李梦阳一同遭贬之事。按 弘治九年进士登科录 :“王纶,贯陕西庆阳卫,军籍,西安府咸宁县人。国子生,治 春秋。字演之,行二,年三十二,十月二十二日生。曾祖敬;祖忠;父福,知县。母魏氏,继母任氏。慈侍下。兄经,监生;弟缙,綎。娶杨氏。陕西乡试第六十一名,会试第四十八名。”关于王纶更详细的信息见于 嘉靖庆阳府志卷十四“乡贤王福”之后,现摘录其中主要信息如下:纶聪明超世,文书一过目终身不忘。登弘治丙辰进士授兵部主事,以才名重世。时阳明王公守仁,同列职方,并名相高,士大夫有南王、北王之称。

20、出为四川佥事,值母忧离任,而纶服阙,止升饶州兵备副使。时宁庶人逆情已露,但居中有主,纶不敢明扬其非于廷,惟以揭帖密呈兵部。后升为本省参政,赴任即遇宁庶人诞辰变起,惟孙、许挺然骂贼,而三司俱俯伏就拘。及王阳明统天兵至,各官俱投首辕门,咸被原,而纶以夙昔争名,及居饶时抗傲不肯受属为恨,独坐同谋。王纶中进士后曾任兵部主事,后因加入宁王朱宸濠阵营而致死,这段经历于其名声有损,这可能也是人们未能联想到“王子”就是他的原因之一。据王阳明本人记载,自弘治十七年(1504)改兵部武选司主事,到52李梦阳诗文中“职方王子”“王子”新考 束景南:王阳明年谱长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 年版,第 390 页。(明

21、)李梦阳著、郝润华校笺:李梦阳集校笺,中华书局 2020 年版,第 204 页。屈万里:明代登科录汇编第 4 卷,台湾学生书局 1969 年版,第 2015 页。庆阳地区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整理:庆阳府志,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12页。正德元年下锦衣狱,一直在武选司任职,并未任职方司主事,嘉靖庆阳府志说“时阳明王公守仁,同列职方”应为误记。或者此处“职方”代指整个兵部,前已言明时人有此表述习惯。从兵部职方司的人员设置上来看,此处的“职方”也应当是兵部的代称。正德年间兵部职方司下设两名主事,王尚和黄昭在正德二年(1507)明确任职方司主事,故王阳明、王纶自然不可能于此同时再任职方司

22、主事。由上述两种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知,王纶为庆阳人,故李梦阳在诗中称其为“职方王子”,称“行子恋俦匹,况遇同乡亲”。弘治九年进士登科录提供了王纶的祖辈三代的信息,其父王福,祖父王忠,曾祖父王敬。但是王纶的伯大父是谁,是否在白沟之战牺牲,这两点不得而知。嘉靖庆阳府志“忠义”中有一条记载:“王尚行,洪武间指挥使,白沟河阵亡,挽之者有 岁月关山古,风霜战士寒之句。”王尚行是否是王纶的伯大父,族谱、志书等资料中均无记载。从王纶的年龄推算其伯大父的年龄,大致也与王尚行相符。或许我们可以认为王尚行就是李梦阳所言“往白沟之战,王子伯大父、予曾大父死焉”中的王子伯大父。登科录和方志基本解决了王纶的履历信息、与李

23、梦阳的关系和祖辈事迹,但是依靠这些有限的资料,还无法确定王纶是否出京、出京时间,以及离京的目的地,还必须借助更多的材料。关于王纶任职兵部主事的时间,崇祯松江府志卷二十六“推官”载:“王纶,字演之,陕西庆阳人,进士,弘治十二年任,十四年升兵部主事。”这进一步明确了王纶是弘治十四年(1501)开始担任兵部主事。关于这件事情的原委,明人陈洪谟 治世余闻上篇卷三有详细的记载:刘大夏承上眷顾,思欲荐才报国。予同年王纶,陕西人,因王亲除松江推官。为人谲诈务名,自负兵历医卜诸事,无不精晓,欲求为京官。乃托人延誉于朝,时考满来京,刘真以纶为知兵,遂破62 诗文研究庆阳地区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整理:庆阳府志,甘肃

24、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41页。(明)方岳贡修,陈继儒纂:崇祯松江府志,载 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686 页。例荐为职方主事。纶得职方主事,其志洋洋矣。然纶实非知兵,徒能言耳。杨都御史一清以其门人故,力荐之于刘,刘亦不察。观其后从宸濠反逆,为其行军,一败涂地,可见矣。人之难知有如此。这条材料不仅记录了王纶由松江府推官到京城任兵部主事的经过,还提供了一条重要的信息,即王纶为杨一清所推荐,为刘大夏所提携,这恰好成为正德二年(1507)王纶遭贬出京的重要缘由。杨一清不仅对王纶有过推荐,对其兄王经也有过推荐,嘉靖庆阳府志卷十四载:“王经,福之子,久于郡

25、庠,以明经接引后学,且练边情世务,见重于杨邃庵,翁以所议荐于部。”上文已经提到,“正德二年正月,降户部员外郎李梦阳为山西布政司经历,兵部主事王纶为顺德府推官,俱致仕。时太监李荣传旨,谓李梦阳阿附韩文、王岳,纶阿附刘大夏,故黜之。盖瑾意也”,足以说明王纶于正德二年出京放归田里,在出京时间、离京目的地上符合李梦阳诗文中的要求。王纶为时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提用为兵部主事,而刘大夏正是刘瑾意欲铲除的对象之一,在正德元年被刘瑾发令谪戍肃州,作为其下属的王纶也未能幸免。正德二年罢黜的官员多达五十三人,刘瑾将其造册,于三月辛未在金水桥前布告众官。明武宗实录 昭代芳华今言都对此事都做了详细记载,李梦阳、王纶、王阳

26、明均被列为“奸党”。明武宗实录记载:“(正德二年三月)辛未敕谕文武群臣户部郎中李梦阳,主事王守仁、王纶、孙磐、黄昭递相交通,彼此穿凿,曲意阿附,遂成党比。彼各反侧不安,因自陈,俯遂其休致之72李梦阳诗文中“职方王子”“王子”新考(明)徐洪谟撰,盛冬铃点校:治世余闻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 1985 年版,第 2728 页。庆阳地区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整理:庆阳府志,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13页。明武宗实录中此条记载有误,李梦阳于正德元年升户部郎中,此处却依旧称其为户部员外郎。正德二年三月明确称其为户部郎中。请。若自偾,则公谴谪之典。其敕内未罪者,吏部查令致士。”综合以上分析

27、,李梦阳 发京师 哭白沟文中的“职方王子”,就是庆阳王纶。四 卫上别王子中“王子”亦为王纶考论与 发京师 哭白沟文紧密相关的还有 卫上别王子(二首),王阳明年谱长编认为“王子”依旧指王阳明,并由此建构了王阳明出京赴谪的路线,即“闰正月初一日,与空同李梦阳一起离京赴谪,出彰义门,过白沟,至卫上分手”;李梦阳集校笺认为“王子”依然是王尚,并结合其履历认为此诗是嘉靖五年(1526)王尚赴陕就任前李梦阳为其送别所作。此诗实际上写于正德二年(1507)二月到三月间,原文如下:晨风应候至,鸡鸣各严车。我今游宋中,子当旋旧闾。仆夫理前绥,辕马悲鸣趋。一别阻秦周,相望万里余。首春霜露重,厚汝征衣襦。昔为同袍士

28、,今在天一隅。故者日以远,畴能察区区。其二税车朝歌里,送子辉水阳。群雁起高飞,凌风各分翔。敦交多故怀,况乃忧故乡。征夫愁短日,去马知路长。童童孤生柏,结根南山旁。愿言采此柏,遗我心所当。良无白鹄翼,何以得高颃。李梦阳集校笺已对诗中的地名予以笺注:卫上原是春秋时卫国之地,在今河南辉县一带。朝歌为商代帝乙、帝辛的别都,在今河南淇县。辉水即卫河,发源于河南卫辉府苏门山。但 李梦阳集校笺忽略了诗中另外两个地点,即“我今游宋中,子当旋旧闾”中的“宋中”与“旧82 诗文研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明实录明武宗实录卷 24,1962 年版,第 661663 页。(明)李梦阳著,郝润华校笺:李梦阳全集校

29、笺,中华书局 2020 年版,第 251252页。闾”,这关系到李梦阳与“王子”分别后的去向。宋中是古宋国境域,在今河南东部、江苏西北部和山东西南部之间,国都为商丘。隋唐时在商丘设置宋州或睢阳郡,明代改为归德州或归德府。但明人多称商丘和附近的区域为宋中,如林鸿 宋中送魏万之安西、宋登春 宋中送客归襄阳等。李梦阳在回到河南后也有 宋中诗 ,赦归冬日宴刘氏园庄十四韵中有“脱难旋疆里,行歌入宋中”之句。“旧闾”则是故乡之意,并非实指某地。这两句是说李梦阳在分别后将游历宋中,而“王子”将要回到家乡。结合李梦阳的经历可知,在被贬为山西布政司经历后,勒令致仕,于正德二年(1507)三月回到河南开封。其父李

30、正曾担任开封周王府教授时迁徙于此,故李梦阳并没有回到庆阳。而王纶被贬为顺德府推官,后被勒令致仕,要回到家乡庆阳,因而李梦阳说“子当旋旧闾”。嘉靖庆阳府志称“庆阳乃古唐虞雍州之域,周之先后稷子不窋所居,号北豳”,“庆阳府并所属一州四县,古雍州秦地也”,即庆阳府为周秦发源地,故而李梦阳说“一别阻秦周”。再从诗中的“首春霜露重,厚汝征衣襦”亦能看出此诗作于春季,即正德二年春季。综合以上分析,卫上别王子作于正德二年二月到三月间,紧承 发京师 哭白沟文之后,“王子”依旧是王纶。五王阳明自京赴谪路线钱德洪 阳明先生年谱并未言明王阳明自正德二年(1507)闰正月初一出京,至三月抵达钱塘的具体经过;王阳明年谱

31、长编错误地根据李梦阳诗文中的地名,建构起王阳明出京后的路线。王阳明与李梦阳、王纶确实同日离开京城,但出京后的路线完全不同。李梦阳和王纶出京后乘车马至卫上分开,王阳明则是沿京杭大运河乘船南下钱塘。王阳明走京杭大运河最直接的材料,是其本人的文字记录。在阳明92李梦阳诗文中“职方王子”“王子”新考(明)李梦阳著,郝润华校笺:李梦阳全集校笺,中华书局 2020 年版,第 401402、966 页。庆阳地区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整理:庆阳府志,甘肃人民出版 2001 年版,第 18、20页。出发之时,友人的赠诗中就已指出阳明南下的出行方式,如陆深 空同子、阳明子同日去国,作南征赋说“顾仆夫以先后兮,喟河广之

32、谁航”,这里指明李梦阳是乘车,王阳明是乘船;湛若水 九章赠别也说“北风吹湖船,帆拄南岳树”,也点出王阳明是乘船南下。王阳明本人诗歌中也有对行程的记录,如回赠汪浚的诗中有“寄子春鸿书,待我秋江船”“中夜不能寐,起视江月光”,可以看出阳明是走的是水路。王阳明途径徐州时有诗 云龙山次乔宇韵,明确交代了是乘船南下:“几度舟人指南冈,东西长时客途忙。百年风物初经眼,三月烟花正向阳。芒砀汉云春寂寞,黄楼楚调晚凄凉。惟余放鹤亭前草,还与游人藉醉觞。”束景南已指出此诗写于正德二年(1507)三月,“客途”“三月”“寂寞”“凄凉”等字眼十分契合阳明的贬谪处境和心境。云龙山在徐州东南部,山上有放鹤亭,山北有黄楼。

33、乔宇在正德元年(1506)出祭诸陵岳镇经过徐州,有 放鹤亭诗,阳明诗正是次此诗韵。徐州位于京杭大运河沿岸,是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阳明在弘治十七年(1504)七月赴山东主考乡试时经过此地,有诗 黄楼夜涛赋,所以诗中说“几度舟人指南冈”。阳明到达杭州后有诗 赴谪次北新关喜见诸弟,诗中有言“扁舟风雨泊江关,兄弟相看梦寐间”,更能够说明阳明是沿京杭大运河乘船南下。北新关又称北新钞关,是明代大运河七关之一,位于余杭塘河、小河与大运河三河交汇的运河东岸。京杭大运河是明清时期东部地区南北交通大动脉,成为人们南来北往的首选道路。王阳明在正德二年赴谪之前多次往返于北京和绍兴之03 诗文研究(明)陆深:俨山文集

34、,明别集丛刊第 2 辑,黄山书社 2015 年版,第 299 页。(明)湛若水:湛甘泉先生文集卷 26,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 57 册,齐鲁书社 1997 年版,第 164 页。(明)王守仁著,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福编校: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年版,第 749、754 页。束景南:王阳明佚文辑考编年(增订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236 页。(明)王守仁著,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福编校: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年版,第 11691171 页。(明)王守仁著,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福编校: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年版,第 756 页。间,

35、都是走大运河这条水路。例如弘治六年(1493)九月王华携阳明入京供职,林俊有赠诗 送王德辉还朝,诗中有言“揽衣候残星,送别江之浒。岸枫叶赤天雨霜,日出未出江苍凉”,从中可以看出王华父子是沿水路北上。再如弘治九年(1496)阳明会试下第后返回余姚,于当年十月途径济宁,有 太白楼赋,篇首有言“岁丙辰之孟冬兮,泛扁舟余南征。凌济川之惊涛兮,览层构乎任城”,反映出阳明是乘船沿大运河南下。时人从北京南下江浙地区,也大都是经由大运河。例如陆深的两部日记 淮封日记和 南迁日记,详细记录了自北京乘船沿大运河南下的行程。陆深于正德七年(1512)以编修充册封淮府副使,于嘉靖八年(1529)因事谪为延平府同知,两

36、次都是走大运河水路。王阳明早年在北京期间沉溺于辞章之学,与李梦阳、边贡等人往来频繁,王畿在 曾舜徵别言中说:“弘、正间,京师倡为词章之学,李、何擅其宗,阳明先师结诗社,更相倡和,风动一时。炼意绘辞,浸登述作之坛,几入其髓。”后来转向心性之学以后,对自己曾经从事的“辞章之学”多有遮掩和反思,钱德洪等门人也谨遵师意,在编纂阳明作品时多有删减,但是并不能完全割裂王阳明与李梦阳等人的关系。当下学人尝试复原这种联系,既然无法在阳明诗文中找到线索,那么李梦阳等旁人的诗文作品就成为重要的材料。王阳明年谱长编等看到 发京师哭白沟文卫上别王子中的“职方王子”和“王子”,由于出京时间和任职经历上的偶合,遂将其误认作王阳明,并据此错误地建构了阳明被贬后出京赴钱塘的行进路线,这一失误应予以纠正。13李梦阳诗文中“职方王子”“王子”新考 转引自束景南 王阳明年谱长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 年版,第 88 页。(明)王守仁著,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福编校: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年版,第 726727 页。(明)王畿著、吴震编校:王畿集 ,阳明后学文献丛书,凤凰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459 页。作者简介:童飞,男,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与文献。23 诗文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