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近代在华英文报刊中的“女权”和“女权主义”概念考——对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中两个流行观点的质疑.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1445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在华英文报刊中的“女权”和“女权主义”概念考——对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中两个流行观点的质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近代在华英文报刊中的“女权”和“女权主义”概念考——对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中两个流行观点的质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近代在华英文报刊中的“女权”和“女权主义”概念考——对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中两个流行观点的质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第 期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 月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审美意象的历史发展及其理论建构研究”(编号:)作者简介:张俊丽()女河南南阳人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形象与城市创新研究基地研究员、外国语学院博士 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比较文化、文艺理论近代在华英文报刊中的“女权”和“女权主义”概念考 对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中两个流行观点的质疑张俊丽(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形象与城市创新研究基地/外国语学院上海)摘要:“女权”和“女权主义”是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中的两个重要词汇 今天学者普遍接受的“女权”概念“日来说”和“女权主义”译自英文的 两个观点不全面、不准确只采纳了日本

2、方面的资料和中文报刊未参考同时期的外文报刊 实际上“女权”一词的形成是中日学者共同努力的成果“女权”思想和理念在中国的传播是多渠道的日本仅是其中较晚的一个渠道“女权主义”译自英文的 这是 世纪初中国学者的误译投射了中国学者的社会变革与民族自强意识关键词:女权女权主义误译误读在华英文报刊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女权”和“女权主义”是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中的两个重要词汇不仅影响了近现代中国女性主义思想与知识的形塑还对 世纪上半叶的女性解放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 世纪 年代以降随着中国女性主义研究的学科化、体系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

3、追溯这两个词汇的来源以厘清近现代以来西方女性思想进入中国的历史脉络由此形成两个颇具影响力的观点:“女权”概念“日来说”和“女权主义”译自英文的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与文献考证的方法对这两个观点提出质疑并对“女权”和“女权主义”的来源进行重新追溯同时也将对两个词汇在汉译和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误译和误读进行分析与解读一、在华外文报刊: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中被忽略的媒介源头报刊是 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文化里最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概念工具”是“推动现代性的重要动力”世纪 年代以降学者在追溯“女权”和“女权主义”两个词汇时参考了 世纪上半叶的中文报刊却忽视了同时期的在华外文报刊从而得出一些不全面、不准确的结论 鉴

4、于本文将同时参考这一时期的中外文报刊因此先对 世纪上半叶的在华外文报刊做一概述西方各国在华办报始于 年代到 世纪末有近 种外刊占当时中国报刊总数的以上 这些在华外刊以在中国出版、发行的方式成为近现代中国与西方信息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平台 研究表明 世纪上半叶不少中国的政府官员、士绅阶层和学者都有从外刊上获取信息的习惯 比如晚清官员吴汝纶在日记中对气枪、水雷制造原理的介绍就源于“阅西报”所获取的知识甲午之前出使德俄等国的许景澄经常从“英报”上获知国内新闻 而包括晚清重臣李鸿章等在内的政府官员为了解国际局势都密切关注在华外刊 此外不少中国学者把外文报刊当作学习英语的范本 因此要追溯中文“女权”和“女权

5、主义”的来源西方在华外刊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媒介源头 只有同时参考这一时期的中外文报刊才能全面地梳理出两个词汇的来源、翻译、传播的历史脉络拾遗补阙绘制出近现代中国女性主义思想变迁的真实图谱 在华外刊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英国商人亨利奚安门()于 年 月 日在上海英租界创办的北华捷报()该报又名华北先驱周报或先锋报 年后改为字林洋行经营简称字林西报()它是近代上海开埠以来的第一家英文报刊被誉为“在华外国人的圣经”其“影响极广不限于中国而远播于伦敦、华盛顿、巴黎、东京以及其他各国政治中心”是近现代上海、中国乃至东亚最有影响力的报刊之一因此本文将以字林西报为主同时参考这一时期的其他中文报刊和资料来

6、追溯“女权”和“女权主义”的来源二、片面的“女权”概念“日来说”对于“女权”一词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是日本学者须藤瑞代提出的“日来说”观点 须藤瑞代在近代中国的女权概念和中国“女权”概念的变迁 清末民初的人权和社会性别中提出:第一“女权”()、“民权”()、“人权”()三个概念都是先在日文里出现后在中文里出现第二中文的“女权”概念最早出现在 年 月 日清议报第 号上刊登的男女交际论中这篇文章译自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重要政治家福泽谕吉 年在日本时事新报上发表的文章第三在上述两个观点的基础上日本学者得出“近代中国往往是透过日本来接受新概念”的结论 日本对于现代西方词汇中译即“和制汉语”的作用有目共睹但并不

7、能由此得出包括“女权”等在内的三个词汇都来自日本和“近代中国往往是透过日本接受新概念”的观点 日本学者的这三个观点不全面只采纳了日本方面的资料和中国的中文报刊并笼统地强调日本运用汉字翻译西方思想和词汇从而影响近现代中国的作用 本文在收集、分析了相关文献资料后有以下三个发现就教于方家首先包括“女权”在内的与“权”有关的新词汇的形成是中日学者共同努力的成果“女权”第 期近代在华英文报刊中的“女权”和“女权主义”概念考“民权”“人权”三个词汇形成的前提和关键在于对“权”字的翻译将“()”译为“权/权利”并广泛传播的是中国学者 早在 年清政府总理衙门刊印的万国公法中()就已被译为“权”或“权利”此书于

8、当年传入日本于 年由幕府开成所训点翻印对日本影响巨大“现代日语中的权利、义务、自治、主权等汉字词汇都来源于汉译万国公法”据金观涛、刘青峰在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中的统计在万国公法中“权”字出现了 多次“权利”出现了 次是晚清“重要的政治用语并对中国现代权利观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据须藤的考证日本最早出现的是“民权”“人权”两个词汇且均出自 年津田真道的泰西国法论它的刊印时间比万国公法晚了 年 因此就三个词汇形成的前提和关键 “权”字的译法而言中国在前日本在后 据此本文提出:中国人对近代亚洲包括“女权”在内的与“权”有关的新词汇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次须藤瑞代提出的“近代中国往

9、往是透过日本接受新概念”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与日本相比诸如字林西报这样的在华外刊才是“女权”概念和思想传播的最早渠道 根据须藤的考证日文的“女权”词汇最早出现在 年日本学者井上勤将斯宾塞()中关于女性权利的章节译为“女权真论”中文的“女权”词汇最早出现在 年 月 日清议报第 号上但据本文考证早在 年 月 日字林西报 版上就出现了 的表述和报道 这比须藤瑞代考证的 年即日本首次出现“女权”词汇的时间早了 年比中文报刊首次出现“女权”词汇的 年早了 年 年间仅字林西报上 的报道就有 篇其中 次早于日本首次出现“女权”词汇的 年见下表 表 年字林西报上关于“女权”的报道词时间 .年 月 日 版.年 月

10、 日 版.年 月 日 版.年 月 日 版.年 月 日 版.年 月 日 版.年 月 日 版.年 月 日 版.年 月 日 版 最后女权思想和理念在中国的传播应是多媒介、多渠道且动态发展的 在字林西报的 篇报道中有 篇详细地介绍了当时西方女权运动的新成就和女权思想 一篇是 年 月 日 版上以 为题介绍英国女权运动新成就的报道内容是爱丁堡大学()理事会决定接受女学生学医另一篇是 年 月 日 版上刊登的长诗标题是 共 节 行 字 囿于篇幅本文仅节选其中的第一节并翻译?.这首诗未标明作者也无对应的译文本文将其翻译成中文如下:女 权女权是什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是劳动是爱是祈祷的权利是与哭

11、泣的人一起哭泣的权利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权利从以上原文和译文可以看出这首诗表现的女权思想是西方 世纪启蒙运动时传播的“天赋人权”观念其内容彰显了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自由、平等和法国思想家卢梭、爱尔维修等提出的“劳动”与“爱”等观念是当时中国比较进步的女权思想 这首诗蕴含的“女权”思想与该报有关英国平权运动的报道相辅相成起着积极传播西方女权思想和理念的作用 再结合前文的考证 年时万国公法已将()译为“权/权利”并频繁使用 这些报道与诗歌对当时的中国学者来说不难理解 据此本文提出:所谓 年中文报刊首次出现“女权”一词这只能证明此时它的译法被固定下来并见诸了中文报刊 实际上从 年起“女权”的思想和理

12、念就已经通过字林西报这样的外刊在中国传播开来了这是一个思想、理念逐渐传播、逐渐影响的动态过程由此笔者认为“女权”概念“日来说”是片面的 第一中国学者首创将“()”译为“权/权利”这是包括“女权”在内的与“权”有关的新词汇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第二日本“女权”词汇出现的时间早于中国并不等于说“女权”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往往是透过日本因为早在“女权”词汇出现于日本之前西方的女权思想和理念就已经在中国传播了第三传播西方女权思想的不仅有日本渠道还有中国学者主动译介、西方在华外刊等多个渠道日本仅是其中较晚的一个渠道 这提醒当代学者在研究近现代中国思想与话语形塑时不应拘囿于单向的、单渠道的思维模式而应充分考虑近

13、现代中国社会的多元性与复杂性三、“女权主义”:被误读的观点与被误译的概念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女权主义”译自英文的 但本文重新追溯后认为:这是当代学者对 中译和中文“女权主义”来源的历史性误读 实际上与“女权主义”对应的英文词汇经历了从 到 的演变将 译为“女权主义”是 世纪初中国学者的误译它投射了学者的社会变革与民族自强意识(一)中译:动态演变 的中译是动态演变且逐步被赋“权”的过程直到 年代中期之前 并未被译为“女权主义”年代后 才被译为“女权主义”世纪 年代前 并未被译为“女权主义”这至少有三个例证 年在颜惠庆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华大辞典中 被译为“女流之性质”世纪 年代初有两篇中文报刊

14、文章将 译为“女子主义者”将 译为“弗弥涅士姆”(音译)、“女子主义”或“妇女主义”一篇是雁冰(茅盾)在 年民铎杂志第 卷第 号上发表的家庭改制的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雁冰说:“女子主义者()和女权主义者()很不是一个东西 他们俩的主张很是相反女权主义者目的在改革法律女子主义者目的便要改革陋俗”雁冰将 译为“改革风俗”的“女子主义者”将 译为“改革法律”的“女权主义者”另一篇是 年妇女杂志(上海)第 卷第 号上刊登的味辛翻译日本学者原田实的文章弗弥涅士姆概说 文中说:“弗弥涅士姆英文的 法文的 没有确当的名词可以翻译 如果直译起来可以译做女子主义或妇女主义 但总觉得太宽泛不得要领 倘用意译也可译为

15、男女同权主义或女权主义但又太偏于权利的观念不能包含弗弥涅士姆一语所有的意义还不如离开字面译做妇女运动倒觉得好一点 但妇女运动这个名词本有 和 存在究不能和弗弥涅士姆相混”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将 译为音译的“弗弥涅士姆”、“女子主义”或“妇女主义”并明确指出英文的 与偏权利的“男女同权主 第 期近代在华英文报刊中的“女权”和“女权主义”概念考义”或“女权主义”不是一个词汇 以上这三个案例指向一个共同的事实:此时的 并未被译为“女权主义”也即并不具有“权/权利”的内涵 到 年代英文 被译为“女权主义”在年 月 日女子月刊第 卷第 期的卷头语编者写道:“我们没有主义若有则除非是女权主义()”同年在李鼎声

16、主编光明书局出版的现代语辞典中也将 译为“女权主义”这说明到 年代 被译为了“女权主义”具有了“权/权利”的内涵以上案例说明 的译法是动态演变的 年时被译为“女流之性质”在 世纪 年代被译为“弗弥涅士姆”、“女子主义”或“妇女主义”年代被译为“女权主义”这是一个英文单词汉译逐步被赋“权”的过程 那么本文提出两个疑问:一是 年代中期之前中文报刊使用的“女权主义”译自哪个英文词?二是作为 年代著名翻译家和妇女杂志主要撰稿人的雁冰熟稔西方女性运动和理论为什么刻意强调 是女子主义者、才是女权主义者?(二)“女权主义”译自:被误读的观点带着上述疑问笔者检索了字林西报并重点检索雁冰辨析过的 与 及它们的变

17、体整理出表 为了更直观地呈现这一演变过程笔者根据表 画出图 表 字林西报()检索结果 表述年度 (/)共计 数据来源:字林洋行中英文报纸全文数据库()图 字林西报()检索结果从表 和图 可以看出:第一与 相比 年 等相关的表述就出现在了字林西报上且时间更早 第二 年前 出现了 次与 (出现了 次)出现的时间和使用次数接近且都被用来报道西方女性运动 第三 等出现的时间明显晚于 表格和图示清晰地显示:世纪 年代前 等的使用频率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明显高于 等 年代中期后两组表述的使用频率开始趋同到 年代 等的使用频率超过 等 巧合的是这一演变过程与上文追溯的 译法的演变过程基本一致

18、 第四 年间 的使用频率最高这一时期在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有着尤为特殊的重要意义: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中国开始走向共和 为了解放思想启蒙民智 年近现代中国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开始了 这是近现代中国译介西方思想的第一次高潮 女性问题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问题之一上海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在上海刊印、出版的字林西报不可能不注意当时上海及中国的思想文化动向而正努力学西方的中国学者也不可能不注意当时中国影响最大、恰好在上海出版刊印的字林西报及字林西报上频繁出现的 等表述 据此笔者认为:年间 是除 以外英文报刊报道西方女性运动时常用的一个词而通过对字林西报上关于 报道的细读也佐证了这一

19、点在这些词汇中 较为特殊它由 加“”后缀构成意为“主义”这是英文中一个常见的构词法 这一构词法在 世纪初的中国已经普及这从此时盛行的各种“主义”即可窥见一斑这个词在部分现代双语词典中已查不到但在字林西报上出现了 次分别在 年 月 日 版、年 月 日 版和 年 月 日 版上且都是关于西方女性运动的报道 年 月 日的报道题目即为 因内容过长笔者将它简单概括如下:周三 平静地离开下议院向威斯敏斯特宫行进 她/他们的目的明确即向首相请愿支持 (妇女选举权)她/他们与前来阻止的警察发生冲突 名女性被捕其中包括 女士 她是莱顿()伯爵的姐姐、著名小说家的孙女 这些女性都拒缴罚款以换取自由 年 月 日的报道

20、题目为 讲述了 和 一系列愚蠢的暴行 年 月 日的报道题为 是一篇引自英国路透社()的短讯讲的是激进妇女社会政治联合会费用支出的情况 经查得知 年间字林西报的主笔是英国人.作为母语使用者 出现笔误或误用的可能性较低 因此本文认为 世纪 年代以前中文“女权主义”译自英文的 此外目前的研究也进一步佐证了本文的观点:世纪以来欧美温和派妇女平权倡导者都刻意与 这个词保持距离 年美国一群争取投票权的热心人在主办的刊物上表示:如果她们信仰什么“主义”的话那么她们信仰的是“参政权主义”而不是 遗憾的是本文未能找到这篇文章的英文原文但这里的“参政权主义”值得注意因为 的释义就是“选举权、投票权”也被译为“参政

21、权”结合以上数据、资料与分析本文认为:世纪 年代前“女权主义”译自 而非 这一结论不仅与雁冰将 译为“女权主义者”一致也合理地解释了 年代前中文报刊中出现的各种辨析和双语词典中出现的今天学者所认为的“错误”现在看来这些“错误”并非真正的错误而是当代学者对“女权主义”一词来源的历史性误读也即当代学者未曾留意到中文“女权主义”对应的英文单词经历了从 到 的演变(三)中译:被误译的概念站在 世纪回望 世纪上半叶的这段历史叙事本文还发现一个问题:将 和 译为“女权”和“女权主义”这很可能是误译 在现代双语词典中 的释义是 (政治性选举的)选举权投票权 和 在一些双语词典中已无法查到但在韦氏词典中可以查

22、到释义分别是 和 ()从释义可以看出:这组词重在强调“选举权、投票 第 期近代在华英文报刊中的“女权”和“女权主义”概念考韦氏词典没有记载 和 的收录时间但记载了 最早于 年出现 参见:/./又见于梅里亚姆韦伯斯特公司韦氏大学词典第 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年版第 页权”:虽然女性的“选举权、投票权”是其中重要的方面但并没有刻意限定这组词是女性投票权专用男性也可以使用它来表达参与选举权、投票权的意愿 比如字林西报 年 月 日 版上就有性别模糊的 的表述在 年 月 日 版上则有刻意强调性别的 的表述 但当这组词被译为中文时却被译成了“女权”、“女权主义者”或“女权主义”与它们的英文释义相比这种译法一

23、方面强调了性别加上了限定词“女”另一方面扩大了权利范围将英文释义里的“选举权、投票权”泛化为更广义的“权/权利”这显然是一种误译有学者认为这种误译一方面反映了译者在推翻旧文化时赋予了新词汇广泛的话语权力使语言学层面的词汇信息量超载而出现混乱另一方面展现了一种“拟女人腔”()的译介方式投射了男性的焦虑 此外笔者将从 世纪末至 世纪初国际国内的大历史语境和中国学者强烈的问题意识与民族意识角度出发对这种误译进行分析与解读首先从当时的大历史语境来看这一误译是历史的必然 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也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在这一历程中中国学者逐渐意识到女性对“人种”改良和国族强盛的重要作用先

24、后提出改良女性以“宜家”、“善种”、建构“女国民”与“国民之母”等观念 但中国“男尊女卑”的文化土壤无法快速生产出系统的理论话语来改变女性的现实处境 此时女性运动第一波浪潮(世纪末至 世纪初)在西方社会兴起为中国学者提供了现成的理论借鉴与启迪 在这样一个大历史背景下西方女性运动第一波浪潮中的思想、理念通过在华外刊传播、学者引介等多种渠道进入中国 但是女性运动对当时的西方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处在不断摸索与逐步推进中 而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它不仅“新”更存在语言上的障碍以及政治、历史、文化背景上的巨大差异因此当它被引入中国时必然会产生翻译上的误译这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历史的吊诡则表现在现代思想、知识传播的过

25、程往往充满了曲折伴随着大量的误译不懂外文的接受者在阅读错误的译文时又难免错上加错由此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情况几乎不可避免 这是一个中国与现代世界同步的过程也是一个西方现代思想中国化、本土化的过程这两个过程都充满了艰辛与曲折 因此今天学者在重新思考这个过程时不应该拘泥于西方学者提出的“西方冲击中国反应”的线性的、单向的理论接受模式而应充分了解思想、知识传播与转换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情况同时也应从大历史、思想史的脉络出发反思现代思想、知识传播与转换中的种种问题包括大量的误译与误读等 因为这些问题都超出了翻译层面直接左右着中国现代思想和知识形塑的进程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其次从当时中国的社会

26、状况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来看这一误译投射了当时中国学者强烈的问题意识与民族意识 世纪初中国社会是一个社会革命、民族革命交织变奏的社会 年辛亥革命虽推翻了帝制但旧文化、旧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为了启蒙民智实现国族强盛 年间中国学者开始大量译介西方女性思想与理论来建构新的学术话语体系以改变女性的现实处境 其后随着民族矛盾加剧女权与女性解放又需被纳入民族革命的进程中去 从历史事实和学理上讲“女权主义”的确是一个误译 但我们不能忽视的两点是:第一这一译法凸显了当时中国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即尽快将女性从孔孟礼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恢复女性的独立人格让女性尽快加入社会革命与民族革命中去 它与女权、妇女解放、妇女

27、革命等词一起构成 世纪中国女性解放思想与实践的全部内容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共领导的江西苏区、延安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时期以及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妇女解放的话语建构与实践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叙事时可能觉得“女权”“女权主义者”“女权主义”的译法过于强调并凸显女性的权利容易带来性别对立 但回归当时的历史语境来看这些译法却也快速地推动了中国女性解放事业的发展为社会革命和民族革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西方冲击中国反应”模式由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于 世纪 至 年代提出 详见费正清著张理京译:美国与中国(第四版)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年 :(:)等著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

28、贡献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误译也是极具历史、思想及实践价值的 第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这种经常是常态化了的、对现代西方思想和知识的误译、误读却是更广泛意义上也即大历史意义上中国现代思想、知识传播与转换过程中的真实境况 这个伴随着误读、误译的中国现代思想与知识体系的传播、转换与建构过程正是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四)中译:百年演变纵观一百年多来 进入中国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它的中译一直处在演变中:世纪初被译为“女流之性质”年代被译为“弗弥涅士姆”、“女子主义”或“妇女主义”年代被译为“女权主义”年代被台湾学者译为“女性主义”年这一译法被引入大陆学界 年代被大陆学界广泛接受成为中国女性

29、主义研究中最常用的词汇对于“女性主义”的译法张京媛、陈惇、张首映等学者都在书中做过辨析 年张京媛在主编的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一书的序言中说:“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反映了妇女解放运动的两个时期前者指早期妇女为争取平权而进行的斗争后者则注重性别身份与后结构主义的性别理论紧密勾连 年张首映在重新修订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时加了“女性主义”一章并认为“女权主义”的用法“不仅忽略了占主要部分的女性主义批评而且成了那些有性别歧视的人的笑柄或谈资”年陈惇在比较文学一书中说 以前是被译成“女权主义”的但“当代西方妇女运动已经超越了争取男女平权的阶段转向强调女性的主体意识并用女性的主体意识重新审视整个社会文化及

30、历史传统 换句话说在整个审视批评的过程中女性的性别色彩得到强化成为最重要的因素 从这样的角度看用女性主义来取代以前女权主义的译法是合乎时宜的”这些学者的辨析凸显了西方女性运动第一波与第二波之间的差异用“女权主义”一词来对应主要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第一波女性运动实践用“女性主义”一词来对应主要是文艺批评和文学作品的第二波女性运动成果这是中国知识界在理解、厘清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方面的一个重要成果 但检索知网发现迄今为止仍有部分学术论文采用“女权主义”的译法 细读后发现部分学术论文在论述时对这两个概念基本不做区分与厘清而是任意将两者交替使用或混用由此产生很多混乱或误读 陈惇、张首映等学者所做的概念辨析工

31、作似乎并未受到这些学者的重视 一百年前译介西方女性理论的雁冰(茅盾)就曾对不同词汇的内涵和意义做了细致区分一百年后学界对相关词汇的使用依然很随意四、结语西方女性主义话语与词汇进入中国是一百多年来“译介开路、借用西方”“以西人之话语议中国之 第 期近代在华英文报刊中的“女权”和“女权主义”概念考“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是 年以来杜克大学刘康教授在中英文学界提出的一个研究范式 这一范式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重要方面一方面是“西方理论中的中国问题”主要探讨西方理论界如何将中国作为方法以中国问题(实践)为视点来建构并审视西方理论话语的合法性与自洽性或从中国文化、学术及实践中汲取营养来建构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另

32、一方面是“中国问题的西方理论”或“西方理论在中国的命运”侧重关注西方理论话语进入中国后对中国学术建构产生的影响关注被学界忽视的西方理论话语在中国被重写、重读、转换和建构的过程尤其是聚焦这一过程中的各种误译、误读、错读等并将这些误译、误读、错读等作为有价值的思想资源进行大历史、思想史、文化史的分析与解读 上述两方面互为支撑、相互勾连由此开启了中西文论、中西文明互鉴、对话的新契机与新空间 详见刘康系列论文:西方理论在中国的命运 詹姆逊与詹姆逊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年第 期中国遭遇西方理论:一个元批评角度的思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 一个思想史的角度社会科学 年第

33、期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 话语体系的转换中国比较文学 年第 期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 国际学界的对话中国文艺评论 年第 期等姚溪、向天渊在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田园女权”“”中文译名的百年演变与衍生一文(重庆社会科学年第 期)中认为:世纪以来中文社交平台上出现的“田园女权”“女拳”等带有污名色彩的词汇也译自 本文认为:这两个变体更可能是中文“女权主义”的再变体而并非直接译自 因为 在西方语境中并无“田园女权”或“女拳”的意思现有资料显示台湾学者吕秀莲最早将 译为“女性主义”她在 年 月 日台大法学院的演讲中首次采用“新女性主义”的译法并在台湾学界推动“新女性主义”运动使这个词快速地进入台湾主流学界 详见谢

34、蕙风:初探七零年代台湾男性知识分子对新女性主义的言论与态度东华人文学报 年第 期第 页 国内学者孙绍先在 年出版的女性主义文学中首次采用“女性主义”的译法 但并无确切证据表明孙绍先的译法引自台湾学界问题”来建构中国现代思想与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从清末的思想启蒙、戊戌变法到 世纪的五四运动再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无不循着这一轨迹而行 一方面这个过程的参与者不仅有中国的仁人志士也不仅局限于中文媒介也有来自日本的用“和制汉语”翻译的新知识、新词汇还有晚清以降在华英文报刊传播的新思想、新知识 这充分展示了近现代中国思想和知识建构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但晚清以降的在华英文报刊长期受到忽视本研究希望提供一个新线索使更

35、多学者注意到这类重要媒介与渠道 另一方面中国现代思想和知识的早期翻译和传播者们都不是书斋里的学者而更多是现实中的革命者如雁冰(茅盾)等 他们翻译、引介、传播的目的是为了借助理论来改造、变革中国的社会、思想与文化具有强烈的社会变革与民族自强意识 此外在现代西方思想和知识的译介中充满了误译、误读 而误译、误读也正是西方理论与中国实践的接洽点一方面呈现了译者在语言与思想翻译、转换中的误区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中国现代思想与知识建构过程中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们或许可以将这些误译、误读作为支点来审视西方思想与理论的盲区、自洽性及有限性展开中西文论的对话 本文正是对这一研究思路和范式的尝试参考文献:王汎森.中

36、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蒋建国.甲午前后的报刊地理、新闻呈现与读者阅读的回想.学术月刊():.吴汝纶.吴汝纶全集:.施培毅徐寿凯校点.合肥:黄山书社.许景澄.许景澄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张咏李金铨.半殖民主义与新闻势力范围:二十世纪早期在华的英美报业之争.传播与社会学刊():.须藤瑞代.近代中国的女权概念.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须藤瑞代.中国“女权”概念的变迁:清末民初的人权和社会性别.姚毅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王勇.中日汉籍交流史论.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北京:法律出版社.().颜惠庆.英

37、华大词典.上海:商务印书馆.沈雁冰.家庭改制的研究.上海:民铎杂志():.原田实.弗弥涅士姆概说.味辛译.上海:妇女杂志():.编者.卷头语:我们的态度.上海:女子月刊():.李鼎声.现代语辞典.上海:光明书局.().().().顾燕翎郑至慧.女性主义经典:世纪欧洲启蒙 世纪本土反思.台北:女书文化出版社.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 版.李北达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姚溪向天渊.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田园女权”:“”中文译名的百年演变与衍生.重庆社会科学():.梁启超.倡设女学堂启.(上海)时务报():.尺素.共爱会章程.(上海)女学报():.金天翮.女界钟.陈雁编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康.西方理论在中国的命运:詹姆逊与詹姆逊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责任编辑:戴利朝)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