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右玉二中 白珍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并能背诵文章。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能力目标: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积累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情感目标:学习从实际出发,观察事物对待生活,得出结论。教学重点: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品味文中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回顾讲过的两篇文言文,熟悉积累的实词虚词的用法。教学过程:第一阶段:1、导入新课。 2、解题:河中石兽:河中:表示地点;石兽:像石狮子之类的物体。 3、学生初读文章,扫清字词障碍
2、。 4、听教师读,注意断句。 5、学生再读,并整体感知文章。这是一个关于 的故事。课文中描述了 种寻找石兽的方法。第二阶段:合作探究1、 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有了,寻找了十多里,为什么没有找着? 2、 讲学家认为石兽埋没在泥沙里,一定会渐沉渐深,只能就地下去找,这种认识错在什么地方?3、 老河兵讲解应到上游寻找的理由,为什么按照他说的话果然找到了石兽?4、 老河兵提出应该到上游去找的方法说明了什么? 第三阶段:拓展积累1、古今异义:一寺临河干中的“干”古义:水边,河岸。今义:与湿相对。尔辈不能究物理中的“物理”古义:指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门学科。盖石性坚重中的“盖”古义 :发语词。
3、今义:遮住。2、重点词句:一寺临河干:临,靠近。山门圮于河:坯:倒塌。阅十余岁:阅:经过,过了。 臆断:主观的判断。如是再啮:是:这样。 但知其一:但:只。尔辈:你们这些人。 然则:然而.那么。句子: (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摇着无数小船,拉着铁钯,找寻了十余里,没有踪迹。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冲走呢? (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 (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地判断吗?3、收集有关勇于实践的名言:(1)百闻不如一见。-班固(2)一个人的经验是要在刻苦中得到的,也只有岁月的磨炼能够使它成熟。莎士比亚。(3)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4)经验是永久的老师。-歌德(5)实践是思想的真理。-车尔尼雪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