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汲取新时代思想伟力 谱写教育强国青海篇章.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9660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36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汲取新时代思想伟力 谱写教育强国青海篇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汲取新时代思想伟力 谱写教育强国青海篇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第 7-8 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汲取新时代思想伟力谱写教育强国青海篇章2023 年第 7-8 期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精神,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保安全、促团结,着力把主题教育凝聚的思想伟力转化为以学促干的实际行动,注重在提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在奋力谱写建设教育强国的青海篇章上攻坚克难、奋勇争先。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省委常委会领导下,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党对教

2、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教育重大工作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工作机制,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完善学校党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学校党的建设与教育事业深度融合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各学段的思政育人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结合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别课程属性,着力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发挥我省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等特色优势,积极打造思政精品课、示范课。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3、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提质扩优工程,加快推进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工作,探索建立以“城镇学校+乡村学校+教学点”为基本组合的集团化办学新模式,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探索发展科技高中、人文高中、体育高中,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充分发挥教育援青、东西部协作等作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鼓励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在省内东部地区异地办学,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强“双优”“双高”建设,努力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强“双一流”高校建设,围绕国家急需和青海产业发展,大力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盐湖化工、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现代农

4、牧业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支撑保障能力。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政策要求,巩固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实施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对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新高考改革等相关标准,聚焦校舍、设备、信息化等关键要素,改善办学条件,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基础教育强师兴校行动,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加大中小学体音美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力度,构建基础教育教师人才梯队。建设产业集群教育聚集区,促进职业教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车间”,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深化新时代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将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情况作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加快

5、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加强质量监测结果分析运用。推动课后服务与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效衔接,提升“双减”成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落地实施,加强全省命题专家库和命题基地建设。持续提升教材建设和管理水平,建立中小学地方教材和教辅材料评议、退出机制,严格落实教材选用审核、目录公示和征订程序。增强青海教育区域影响力。紧密围绕全省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文章。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支持国别与区域研究,稳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办好孔子学院,积极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加快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全力打造“留

6、学青海”品牌,扎实推进来青留学和出国留学工作。主动融入黄河流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甘青教育协作等区域协作框架,全面提升我省教育对外开放与交流协作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严把教师入口关,通过加大教师补充,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学科补偿培训等方式,逐步缓解学科结构矛盾,促进学科结构更加合理。建立中小学教师与公务员工资以及规范性津补贴同步调整机制、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建立完善教师年度体检、疗养休假等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选树优秀教师典型,加大教师表彰力度,共同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尊师重教良好风尚。落实新时代教师

7、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将思想政治、师德师风作为教师培训必修内容,引导教师知准则、守底线、勇争先,激励广大教师争当“四有”好老师。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细化落实“互联网+教育”实施方82023 年第 7-8 期2023 年第 7-8 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案,逐步形成青海省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教育数字化专家团队的指导作用,助力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全省教育数字化整体提升。建设青海智慧教育平台,将国家平台资源的常态化应用纳入教育教学管理基本要求和教育质量评价中,将教育数字化列为政府教育督导内容,建立分区分类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引导学校和教师优化智慧教育环境,打造

8、课堂教学新模式,推动教学方法革新和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开发培育具有青海特色的数字教育资源,开展跨区域、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研训活动,推动教研成果数字化。支持高等学校开设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组织省内高校积极参与“慕课西部行”计划,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处供稿)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青海省教育厅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总体布局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急难愁盼问题,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师德师风方面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促发展,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9、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实际举措深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地生根,用实际行动推动青海教育高质量发展。围绕思政课建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奋勇争先。成立青海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打造思想一体化、行动一体化、育人一体化的基本工作体系。组建 2 个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和 1 个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构建上下贯通、横向联通、内外互通的思政育人新格局。举办青海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会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启动仪式,创新工作方式载体,形成协同育人格局,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提升学校思政教育实效。开展青海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评一体化研训活动,组织多次思

10、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会,引导全省思政课教师树立系统思维,打破学段区隔,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建设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围绕职业教育发展,在构建职业教育体系上奋勇争先。做优中职教育,实施办学条件达标工程,调整规划中职学校布局结构。实施“双优计划”,加大投入,建成一批优秀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做强高职教育,实施“双高计划”,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具有高原特色、紧贴产业发展的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稳妥推进三所高职院校迁建工作,助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组建工作,支持青海职业技术大学组建工作。围绕教育优先发展,在改善学校办学

11、条件上奋勇争先。积极争取资金,与国家部委和省内发改、财政部门衔接,落实好教育项目建设资金,为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优化项目安排,通过发改渠道,聚焦教育强国建设,安排实施建设项目 132 个;通过财政渠道,落实两批次资金,安排实施建设项目近 500 个。通过随机检查、专项督导等方式,督促各地加快项目实施进度,高校重点项目完成阶段性投资。着力改善民生,高质量推进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教育领域民生实事工程,已安排资金支持新建、改扩建基础教育学校 50 所,支持新建高校学生宿舍、食堂,建设校舍总面积18.3 万平方米,时序进度达到预期。围绕教师队伍建设,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上奋勇争

12、先。强化理论武装,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教师法治教育、职业道德行为准则作为必修内容,定期组织学习,提升思想引领。全面梳理教师在课堂教学、关爱学生、师生关系、学术研究、社会活动等方面的纪律要求,建立台账,逐一整治销号。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失范行为自查自纠并签订承诺书,连同师德师风考评情况纳入教师师德诚信档案。建立提醒约谈机制,各地各校对群众有反映、有苗头的师德失范行为,及时提醒、约谈。选树师德典型,选树一批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援青教师和扎根高原、默默耕耘、潜心育人的基层一线教师先进典型,集中做好各级先进典型事迹宣传活动。(省教育厅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供稿)以学促干担使命深查细研惠民生?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