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7陕 西 现 代 职 业 教 育 研 究2.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在小组合作中,不仅要发表个人观点,还要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发学生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从项目认知,到项目学习,以及项目策划完成,学生都是作为第一责任人,他们的责任感大大增强,3.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综合提升。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项目中的问题,如在完成项目二“旅游多媒体信息编辑”的子项目“旅游短视频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多媒体信息编辑中视频拍摄、剪辑的技能,只有在学会了相关软件的操作后,才能继续完成项目。这调动了学生跨学科学习的积极性,理论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综合能力得到提高,4.学生旅游服
2、务意识得到加强。学生对旅游信息编辑职业有了正确的认识,培养了热爱编辑工作的感情。协同单位对学生给予认可,表示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创新思维得到了发挥,对于旅游信息的敏感度增强,旅游服务意识得到提高,对用户需求把握更准确。5.在收获的同时,教师也发现了教学中的一些不足。首先教师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欠缺,过去专注于本专业的学习,日后需要综合学习旅游类知识和技能;其次教学环境单一,在项目前期的认知和学习中,基本停留在教室范围,如果能走出校园,深入旅游企业和各个旅游场所,将更有利于学生们的学习。四、结语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从事旅游信息编辑工作是一种光荣而重要的职业。旅游信息编辑人员是旅游文化战线上的战士,对
3、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负有重要责任。旅游信息编辑工作负有传播真理和知识、积累文化和发现人才的责任。因此,旅游信息编辑课程的项目化教学需要更多的、持续的研究与实践。参考文献:1陈爱花,桑彬彬.国内外项目教学法研究比较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21,23(2):114-119.2向熠,以项目化教学带动传媒写作类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第14期:193.3杜梦,高职院校开展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五期第43卷:27.4田秋生,夏清泉.“四方协同、知行合一”:地方高校卓越新闻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传媒J2019,7(下):83-85.作者简介:张培培(19
4、82-),女,山东即墨人,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旅游教学,高职英语教学。一、引言随着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修订和变更,多个高职专业名称融入了“大数据”字样,如将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等财经商贸类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大数据与财基于智能化会计背景的高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三教”改革探析周燕玲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智能化会计环境下企业财务工作和岗位发展需求。“三教”改革作为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师、教材和教法三方面的改革,逐渐实现课程标准与智能会计岗位标准一致,课程内容与智能会计工作内容一致,人才
5、培养质量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需求一致的课程目标,推动课程教学取得“人职匹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成效,使人才培养成为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关键词:智能化会计;会计信息系统;“三教”改革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广西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高职财会专业财经素养教育融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2022ZJY2527,课题主持人:周燕玲)2017年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改科研项目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ZD07,课题主持人:周燕玲)的研究成果。务管理专业等,这预示着在国家政策层面将引导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向
6、数字化转型。而以信息处理为主要功能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在上世纪90年代末迎来的会计信息化浪潮中,实现了业务和财务的一体化,推动了业财融合支持组织实施管理科学决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会计信息系138 陕 西 现 代 职 业 教 育 研 究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智能化环境下企业管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2019年6月,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提出:“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决策部署,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1。本研究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师、教材和教法三方面的改革,逐渐实现课
7、程标准与智能会计岗位标准一致,课程内容与智能会计工作内容一致,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需求一致的课程目标,为“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我国会计人才战略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发展、数字智能转型,提升我国会计人才教育培养综合实力和会计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2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会计信息系统是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以及会计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教学主要以用友ERPU8软件为操作平台,将一个工业企业的常见经济业务分解成财务链和供应链两大功能模块,分别介绍信息化环境下的系统管理、企业应用平台、总账管理、薪资
8、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UFO报表、供应链管理初始化、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供应链管理期末处理等子功能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从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课程实施强化了业财融合的理念,通过财务链和供应链的贯通,将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推送到会计账务处理流程,实现业务链驱动财务链的信息流通和账务处理自动化。但纵观课程教学实践,仍存在以下问题,使得教学成效偏离课程目标,且没有体现大数据、智能化等现代技术的融入。(一)教师缺乏实践工作经验,跟不上数字化发展需要近年来,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不断推动会计工作的创新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甚
9、至是更多其他的新技术,都开始充当财会工作的底层技术。数字时代对会计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必然要求,需要财会工作人员掌握数据处理的敏捷性和信息决策的实时性。目前职业院校的师资普遍来源于高等院校毕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存在明显的实践经验短板,不能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工具、方法,不能掌握企业的生产流程、业务流程和财务制度,不能及时将行业企业的前沿信息和技术需求融入教学。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总体情况,他表示截止到2019年,我国职业院校专任教师133.2万人,其中,中职专任教师83.4万人,高职专任教师49.8万人。从需求方来看,“双师型”总量现在有45.56万人,其中中职部
10、分中有26.4万人,占中职专任教师是31.5%;高职中有19.1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9.7%。3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作为岗位技能和工作过程的传授者,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教师群体本身就没有经历过工作过程,没有机会接触真实的工作场景,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数字化理念的更新,这就不可避免出现授课内容滞后于生产技术发展等情况,授课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也滞后于数字化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教材重操作、轻原理,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当前大多数的会计信息系统教材数字化资源丰富,图文并茂,流程清晰,按照教材提供的操作视频和操作步骤,学生能学会使用软件完成会计信息处理,学习
11、操作无障碍。但是本门课程的学习不应止步于此,停止对系统原理的理解和探索。学生毕业走入工作岗位,能快速上手操作会计软件,帮助企业高效率完成会计工作,是岗位职责之一,但如果只是机械式地操作软件,并不能为企业解决新的问题,更不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这样的人才门槛较低,可替代性较强,市场竞争力弱。这是当前手册式教材重操作,轻原理引导的结果,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塑造。比如每个模块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操作流程,但模块的初始设置往往只是给出数据表格,学生根据表格录入参数即可。学生根本不熟悉初始设置中的选项卡、选项内容,也不会去思考各选项的内涵和对工作的影响。可实际工作是不可能按照数据表格走的
12、呀。相当于学生学完一门课,只能应对一种特定情形,并不具备针对不同工作环境设计方案和规划布局的能力。(三)智能化教学改革尚处于摸索阶段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帮助企业解决存货的进销存、会计核算、费用报销、财务报告等问题,随着会计智能化不断深入发展,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将引领会计工作向智能化领域延申:首先是大数据技术,以数据采集、清洗、存储、挖掘、分析、可视化为核心,聚焦财务数据分析与应用;其次是RPA财务机器人,基于RPA技术,能够代替人工进行简单重复操作,处理量大易错业务,可在银企对账、合并报表、费用审核、财务处理等方面大大提高财务工作效率,让财务人力投入到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中,促进财务转型;再次是财务
13、共享,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创造公司价值为目的,提升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能力,推进财务业务一体化;最后是智能的动态会计平台,同时满足对内的管理和对外的披露、日常所使用的科目和相应的组织变化。面对转型升级的不确定性挑战和改革的势在必行,高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育呈现出应对不足的态势,在课程智能化教学改革上处于摸索阶段,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能力框架等方面远未达成共识。三、基于会计智能化转型背景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再设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如何向智能化转型改革,以适应行业139陕 西 现 代 职 业 教 育 研 究企业多维度的信息技术冲击,
14、最大化实现突破?结合“三教改革”任务要求,本研究在师资队伍、教材开发、教法改革上提出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再设计的具体措施,以期有效提高课程的教育教学成效。(一)教师改革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目的是要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基本,以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以引导教师切实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为重点,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获得持久发展动力,取得高质量突破的根本所在。1.持续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教师改革应以德为先,落
15、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国家已出台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政策,师德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学校和各二级学院可以成立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打造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其次,持续举办教师国情研修班、教师德育工作创新研讨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等活动,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推动教师实施课程思政进课堂,重视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导向作用,实现课程思政覆盖率达到100%。同时,推行负面清单和师德严重违规禁止准入制度,以此构建师德教育体系,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打造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平台,推进师德教育走向常态化。2.加速补齐教师企业实践短板为了解决教师实践教学
16、能力薄弱、理论与实务缺乏有效联动的问题,可以从“积极走出去,加强引进来”和“多账务处理流程旧教材新型教材融入智能会计初始建账建立企业账套,设置操作员并进行权限分配;录 入 基 础 信 息(部门、人员、上下游、开户行等);活页式,在理论教学版块后面增加案例实操版块。1.理论版块介绍课程使用软件”用友U8V10.1“的安装方法、操作界面、各系统管理模块和系统管理的操作方法;2.案例实操版块:提供医疗、建筑施工、旅游餐饮、生产制造、商品流通、物流运输六大行业的账套信息;教学班分组,按组别搜索行业资料,归纳总结行业会计特征,根据具体案例诉求进行初始建账及参数设置无设置会计科目进行会计科目的新增和修改,
17、设置会计科目的辅助信息设置行业会计科目,小组两两进行交叉合作,找出两个行业会计科目的异同,制作行业会计科目报告无日常账务处理根据给定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出纳签字、主管审核、过账活页式,1.理论版块介绍传统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凭证的录入,以及智能会计环境下账务处理工作的流程;2.案例实操版块融合财务智能化应用的新技术,根据前面的六大行业给出六个建模任务,学生结合行业需求,建立采购、生产、销售、结存等账务处理模型,建立日常报销业务模型、费用分析模型等常用业务模型,由模型生成相关日常业务凭证。审核、过账同传统教材内容。采用智能财务票据识别平台,实现票据电子化管理:1.OCR表单识别系统,手机拍照扫描
18、原始凭证,自动识别并分类票据,检查票据合规性,自动识别凭证信息,采集凭证数据,快速实现原始票据电子化;2.识别数据传入智能记账系统,会计人员建模、录入关键参数,自动生成会计凭证。编制会计报表根据系统给出的报表模板进行公式修改,报表重算,生成当期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生成行业报表,技术方法同传统教材内容。活页式,1.理论版块介绍财务机器人(RPA)技术,在智能财务情景中,RPA财务机器人编写流程,可获取同行业财务报告数据,进行智能数据处理;2.案例实操版块延续前面的案例,布置编写机器人程序的任务,要求学生最终出具财务数据分析报告,并分小组进行课程设计汇报。通过制作财务机器人获取同行业报表数据,进行数
19、据清洗、集成、比对、分析,实施数据可视化呈现,最终完成企业财务数据分析报告及汇报。表1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新型教材设计140 陕 西 现 代 职 业 教 育 研 究渠道培训,多维度培养”两个方面入手,打造一支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一方面,打破学校和社会的壁垒,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广度和深度,拓展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将企业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学校。同时聘请行业企业优秀专家参与人才培养,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优质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指导毕业论文、共同建设实践基地,构建立体教学体系,实现教师资源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来源多样化的教师团队组建后,要按照“分
20、类型、分层次、分阶段”的个性化培养思路,多渠道多维度组织师资培训,完善师资培养体系。如对各类师资培育项目分类推给相应的教师,让教师得到合适的充分的补给,引导教师逐步成长;定期选派专任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增加教师实践工作经验,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与行业企业开展数字化技术研讨会,组建技术能手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等,将行业企业的前沿资讯、技术发展及时有效输送到学校。一人一策的培育模式使高职院校师资教学技能储备不断动态调整和完善,从而适应新形势下产业变革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挑战,确保教师团队与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动态适应性,赋能和引领区域经济发展。3.积极引导教师实施课程改革有计划地安排
21、教学型、研究型教师分类担任课程教改、课程创新、教学竞赛、学生技能竞赛等不同方向的任务,发挥教师所长,推进课程教育教学改革。鼓励研究型教师不断融合产业数字技术,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持续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产出高效的技术创新平台。教学型教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行、以赛促创、以赛促改,培养数字素养高、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能力精、创新能力突出的数字化会计信息人才,为财务工作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二)教材改革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教材只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和操作会计软件,对系统的规划设计、数据的流转过程缺乏思考,不能针对企业具体管理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同时,传统教材没有融入智能化会计理念,仍
22、然停留在过去的会计信息化既会计电算化的阶段,导致教学成效无法满足企业实际需要,人才培养无创新性可言。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重组教材结构,项目化任务制重新设计教材内容,以活页的形式将任务贯穿起来,将智能会计理念融入相应的学习单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操作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在财会领域的应用,加强教材和学习者之间深层次互动(详见表1)。(三)教法改革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明确了教育数字化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启动实施以来,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涌现出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慕课教学(MO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教学(SPO
23、C)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快推动了国家智慧教育新发展。德国双元制所蕴含的项目式学习(PBL)模式,将企业的岗位需求提炼出来,形成课程学习项目,分模块布置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协作,以项目为目标,完成模块任务,最终形成一套解决方案。PBL教学方法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知行合一的理念,培养具有扎实技术技能的人才,满足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传统教法以教师讲授和实训指导为主,学生被动学习软件操作步骤,教师教法缺乏启发式引导,学生学习缺乏创新性思考。本研究结合“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教学”+“PBL项目式学习”这两种教法的优势,积极探索“线上+课堂+实践”的混合式教育模式。课堂分为课前
24、、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教师在课程平台发发起PBL项目,上传任务指导书,说明任务目标、要求和评价标准;推送相关教学资源,如智能会计技术的应用,并发起讨论,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布测试题,检验学生线下学习成效,筛选出错误率高的知识点,确定课堂教学重难点。课中,教师开展SPOC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项目单位,引导学生参照任务指导书,翻阅活页教材的实验手册,分工协作完成任务,教师巡堂答疑,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课后,教师推送相关技术领域的前沿资讯,布置延申任务,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主动探索问题,形成分析报告,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战略分析能力。此外,教师查看课程平
25、台数据,跟踪学情,调整教学方法,总结教学成效,使会计信息化系统课程教学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四、结语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队伍的关键核心在于“人职匹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相对传统的手工会计、电算化会计和信息化会计,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智能会计借助OCR影像识别、RPA流程自动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人机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下实现前所未有的新型财务管理功能。这无疑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职业教育要应对这一趋势变化,应以“三教”改革为抓手,对教师、教材、教法进行改革探索。基于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三教改革,提出打造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的师资队
26、伍,开发蕴含数字智能技术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实施以学生技能习得为中心的SPOC+PBL混合式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数字化综合能力,推进了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本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范式,也为财经商贸类其他课程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参考文献:1.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EB/OL.(2019-06-05).http:/ 西 现 代 职 业 教 育 研 究2.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年)J.交通财会,2022(01):88-93.3.教育部:2021年全国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规模达129万人EB/OL.(2022-05-2
27、4).https:/ ),女,广西南宁人,壮族,讲师,财务管理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会计教学。主题出版可以说是我国出版工作近二十年来首要的工作重心之一。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的逐步增强和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扩大,主题出版作为我国重要的国家形象文化输出窗口,必然要承担起对外宣传的重要功能,以优秀的出版物来反映新时代党和国家在思想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方面的最新成果,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宣传好国家形象。自十八大以来,我国主题出版的海外化(不单单指版权输出)总体呈现上升局势,其品类、数量、形式和规模都在日益扩大这当然是我国主题出版取得的重大进步
28、。但党和国家赋予我国主题出版“走出去”的使命,在于全面提升国际出版传播能力、树立国际形象、宣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优秀当代文化、增进中外人文交流,并助力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出版精品、文化成果走向海外。因此,在主题出版走过第二十个年头、质与量都得到了大规模提升之时,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将是我们进行主题出版工作需要关注的下一个重点。目前我国主题出版海外化的情况暂表现为输出规模处于上升趋势,但出版传播主要靠中方途径推动,输出地域和受寻找“走出去”的指南针主题出版海外化策略小谈王婧殊 中国出版集团 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 摘 要:主题出版是我国出版工作的重点之一,在近年发展中无论质
29、与量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下一步就是如何更好地完成“走出去”的使命。本文基于主题出版海外化这一课题,试提出题材侧重点、作者群体、合作方式与数字化四个方向上的策略,作一探讨。关键词:主题出版;版权;海外化;对策众受限,不同类别与题材输出不平衡,海外受众群体的偏向性明显等。针对以上种种,我们下面暂以四个方面讨论如何因势制宜、从出版单位的定位出发、从策略上的转向开始、更好地进行主题出版的海外化工作:首先我们要提的是题材侧重点上的转变:从主题出版发展的近二十年来看,无论是在任何国家任何语种的主题出版的版权输出中,政治经济类的占比都处于领先地位,其次则是文艺社科及医药等传统文化遗产类。从这最大的两个题材分类上,我们可以看出,海外读者对主题出版的期待视野分成了比较明显的两类:对中国国家大政方针类感兴趣的理性研究型读者群和对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感兴趣感性爱好型读者群,而这两类读者群中,后一类读者恰恰是我们在提升中国国际形象、转变境外少数意识形态扭曲化情况中更需要的。(因为前一类读者群相对比较稳固,但其传播力也会相应地减弱,反而是感性读者群更容易几何扩张。)因此我们在考虑输出满足这一类读者期待的主题出版类产品时,应在题材筛选和内容表达上更下功夫,在输出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也隐形地输出我国核心价值观与崭新国家形象,在满足海外读者不同层面的需求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占领海外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