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苏沿江城市群数字产业现状与数字化转型方式.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7116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沿江城市群数字产业现状与数字化转型方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沿江城市群数字产业现状与数字化转型方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沿江城市群数字产业现状与数字化转型方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全国流通经济165区域经济江苏沿江城市群数字产业现状与数字化转型方式郭占苗吴真真(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325)摘要:总体上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的江苏沿江城市群,有必要基于发展数字产业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经济增长新动力。基于区位熵的测度发现,在长三角区域内,江苏沿江城市群制造业优势明显,数字服务业缺乏相对优势。苏州和南京分别是该区域数字制造业与数字服务业发展动力源。制造企业根据创新资源禀赋差异,分别采取技术型或应用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方式。加强“新基建”工作、提高数字制造与数字服务耦合发展程度、盘活区域创新资源都是推动江苏沿江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关键词:江苏沿江城市群;

2、数字产业;数字化转型;区位熵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3)15-0165-04从工业经济时代到信息经济时代,数据、知识等无形资源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生产要素1。伴随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数字技术渗透到各生产领域,数字经济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Barua 等学者早在 1995 年就指出数字经济存在信息获取便捷性与低成本、交互丰富性的优势3。韩君等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江苏制造业就业拉动效应显著,但是对生产性服务业就业拉动效应不高4。经济发展率先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的江苏沿江城市群,发展数字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根据江苏统计年

3、鉴,该区域在 2021 年按照年均户籍人口计算人均 GDP达到 207736.98 元;按照年末常住人口计算,人均 GDP 达到163912.4 元,总体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进入创新驱动阶段,区域整体技术能力是决定发展差距的根本因素5。江苏沿江城市群有必要在发展数字产业化基础上,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区域内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抵消制造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不利局面。一、数据来源与测算指标为定量分析江苏沿江城市群数字产业化区域专业化聚集情况,本文首先利用统计年鉴数据、基于区位熵方法展开研究。1.研究区域界定与研究数据来源本文所讲江苏沿江城市群,是所谓苏南和苏中地区6,它涵盖南京、镇江、苏州、无锡、

4、常州、南通、扬州、泰州 8 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参照的“长三角”是上海、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一市的“泛长三角”区域。参考已有研究7-9,本文基于数字产业和数字化转型展开研究。前者包括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为代表的数字制造业和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为代表数字服务业;后者则是其他产业基于数字技术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本文所用原始数据,来源于 20202022 年江苏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 浙江统计年鉴 安徽统计年鉴以及江苏沿江城市八市统计年鉴。2.区位熵指数区位熵衡量的是特定产业地方专业化程度,其测算值越高表明所研究的产业在该区域聚集越高。其计算公式如下:LQij=(qij/qj)/(Q

5、i/Q)(1)式(1)中,LQij表示 j 城市 i 产业的区位熵,本文中 i 产业指数字制造业或数字服务业;qij代表各城市规模以上数字制造业营业收入和数字服务业产值;qj代表 j 城市整体产业产出指标,本文分别选取工业和第三产业为数字制造业或数字服务业对应的总体产业,下同。Qi是长三角数字制造业或数字服务业对应的产出指标,Q 代表长三角整体产业产出指标。LQij指标如果大于 1 则代表该城市某数字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在长三角具有比较优势;LQij指标如果小于 1 则意味着其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在长三角区域内处于劣势。二、江苏沿江城市群数字产业发展现状1.数字制造业发展情况与区位优势对江苏沿

6、江城市群数字制造业,本文从产业规模、长三角内区位优势两个方面展开分析。(1)苏州数字制造业规模优势明显江苏沿江城市群中,苏锡常地区数字制造业产业聚集优势明显,苏州市数字制造业产值达到万亿级,20192021 年苏州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业产值分别为 10083.09亿元、10468.086 亿元和 12096.099 亿元。其中,苏州大市内百强县之一昆山市的数字制造业产值也达到千亿级别,在江苏全国流通经济166区域经济超过苏州之外任何地级城市。苏州大市有 3 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无锡与常州大市也有 2 个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为包括数字制造业在内的高端制造业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区位条件。

7、南通市在承接上海制造业转移的背景下数字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2022 年其数字制造业增长 35.2%。表120192021苏锡常地区数字制造业产值 (单位:亿元)区域2019年2020年2021年苏州市10083.09010468.09012096.100其中:昆山4679.4315100.5805546.186无锡市2314.9302712.9613218.600常州市647.851619.009835.159数据来源:20202022年苏州/无锡/常州统计年鉴。(2)区位熵显示江苏沿江城市群数字制造业整体优势显著如表 2 所示,江苏沿江城市群数字制造业区位熵大于 1,在长三角优势明显;其中,

8、苏州市区位熵大于 3,具有极强的数字制造业优势。无锡数字制造业区位熵近三年都在 1.3 以上,也有较高的数字制造业专业化程度。南京数字制造业区位熵略大于 1,有优势但不突出;近三年南通市数字制造业发展迅速,初步具备产业优势,这得益于上海自贸区建设升级背景下,南通获得承接上海制造业转移的重大机遇10。表220192021江苏沿江城市群数字制造业区位熵区域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沿江城市群2019年0.91677721.32291950.61260423.53552950.72829230.36493070.2711310.29353591.48014672020年1.10783871.3

9、760410.49536343.2583630.95795240.330850.23221490.28835651.46314822021年1.13847661.31997410.6221813.14831531.11333210.3523080.2724840.31493091.4719162数字制造业在苏州等地的聚集与发展充分保障了江苏沿江城市群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硬件基础。但是从产业链融合角度发现,江苏沿江城市群数字产品制造为当地企业数字化赋能提供的动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间。2.数字服务业发展情况与区位优势(1)南京数字服务业极化情况显著表320192021江苏沿江城市群数字服务业产值(单位:亿

10、元)区域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2019年1223.620330.160154.460503.480126.55076.25045.60079.1802020年1371.860380.950181.210622.167176.68987.35054.03388.5802021年1511.353427.815219.727741.879211.28896.21562.749100.583数据来源:20202022年江苏统计年鉴。在江苏沿江城市群中,南京市数字服务业在整个江苏具有绝对优势,2019年到2021年南京数字服务业产值达到千亿级别,分别为:1223.62 亿元、1371.86 亿

11、元和 1511.353 亿元。近三年其余各市数字服务业都呈现逐步增长态势,但是自身规模与增长规模都落后于南京市数字服务业。从产业链整合考虑,南京数字服务业的发展能促进江苏沿江城市群生产者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集聚型协同。南京作为省会城市,聚集了更多的创新资源和数字生产要素,具备发展数字服务业的区位优势。(2)区位熵显示江苏沿江城市群数字服务业处于相对劣势如表 4 所示,江苏沿江城市群数字服务业区位熵小于 1,整体上未形成产业聚集优势。只有南京市区位熵远大于 1 并且接近 2,具备显著产业优势。南京高新区叠加自贸区功能后,数字服务业加速发展,可以更好地为江苏沿江城市群整体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支撑。表42

12、0192021江苏沿江城市群数字服务业区位熵区域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沿江城市群2019年 1.9718180 0.7587009 0.5830514 0.71247440.40770100.38472800.3225897 0.47962340.89338532020年 1.8780504 0.7477243 0.5736251 0.74863700.46784730.37663570.3306626 0.45792290.88354552021年 1.8298327 0.7339293 0.6078313 0.78207550.50080300.37272110.3371788

13、0.44320750.8844629江苏沿江城市群数字产业有一定发展基础,产业聚集效果显著。南京数字服务业和苏州等地的数字制造业可以分别为江苏沿江城市群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智慧化平台和硬件基础。从产出规模和代表相对优势的区位熵分析结果看,镇江、扬州、泰州是江苏沿江城市群中数字产业化洼地。数字制造业与数字服务业专业程度都不高,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并推进其数字产业化水平。三、江苏沿江城市群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与途径刘钒等研究指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需要耦合发展,两者在江苏耦合程度低于上海11。产业数字化主要是指企业数字化转型,它可以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创新潜能和业务能力。数字化转型主要包

14、括:利用数字技术改进管理方式,内部数据进入供应链形成完整数据链条12,对市场进行数据分析提高快速响应,提高服务数字化程度。1.高端制造业聚集的苏锡常地区引领江苏沿江企业数字化转型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的 2022 年江苏 340 家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13显示,苏锡常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在江苏省具有压倒性优势。如表 5 所示,苏州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在 2022 年超过100 家,在整个江苏省占 3 成;苏锡常地区在全省占到六成以上;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接近 85%集中在江苏沿江八市。表52022年江苏沿江城市群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数量与占比区域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个数27683710213

15、14819沿江占比9.4%23.6%12.8%35.4%4.5%4.9%2.8%6.6%江苏占比7.9%20.0%10.9%30.0%3.8%4.1%2.4%5.6%其中,苏州市在 20182022 年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数量分别为 108 所、182 所、59 所、73 所和 102 所,处于领先地位。相对于苏锡常区域在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发展形成的先行优势,南京在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生产支持活动”的服务型全国流通经济167区域经济企业数字化发展良好。另外,南通市积极推动“智改数转”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也有突出表现。2.基于“底层技术运用”的技术型企业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AI)、区块链(b

16、lock 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等“ABCD”技术构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底层技术架构14。基于“底层技术运用”的技术型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创新链引领产业链发展,依赖于当地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进行数字底层技术开发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各地国家高新区,需要庞大的研发经费支出。表62022年国际高新区内部研发经费支出 (金额单位:亿元)区域 北京中关村 深圳高新区上海张江 南京高新区 苏州工业园区 苏南自创区江苏沿江高新区金额1140.881065.30631.59314.47265.26942.041012.42占比12.41%11.59%6.

17、87%3.42%2.89%10.25%11.01%数据来源:中国火炬统计年鉴2021。如表 6 所示,在 2020 年,北京中关村、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研发经费支出最高,分别为1140.8 亿元、1065.3 亿元和 631.59 亿元。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包括南京江北新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无锡新吴区、江阴高新区、常州新北区、武进高新区、镇江高新区、昆山高新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也具备相当的研发规模,有942.04亿元。再加上江苏沿江城市群其他几个高新区,2022 年研发经费支出也达到千亿规模。外资与港澳台企业在制造业占主导地位的江苏沿江城市群,可以鼓励创

18、新资源雄厚的企业进入 ABCD 技术领域;进一步促进苏南自创区形成一体化创新机制,为培育底层数字技术运用领军企业提供良好宽松的创新环境。3.基于“技术实践应用”的应用型企业数字化转型(1)内部管理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不是单纯的信息化转型,更是企业战略层面的转型。对于跨国过境的集团公司,在内部供应链、集团财务、人力资源等生产支持层面应该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管理的平台化、全球化。通过云平台和大数据,建立远程办公和员工管理系统,构建呈分布式的网状结构管理模式,提高各端点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一方面,江苏沿江城市群外资与港澳台企业较多,本土集团公司向境内与海外拓展业务势头猛烈;另一方面,江苏沿江城市群上市

19、公司众多。有必要通过推动内部管理数字化转型降低国际化运营成本,通过内部管理数字化可以强化内部信息透明度和弱化企业机会主义行为15。有效利用数字技术对绩效指标进行智能评测,可以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增加激励效应。(2)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迅猛发展,增加了信息透明度,降低了生产组织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这带来了以平台经济、移动支付、直播带货以及个性化定制为代表的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企业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是基于网络平台构建与消费者的互动关系,借助大数据技术了解客户对于产品和服务态度与偏好,升级产品与服务质量。江苏沿江城市群市场规模巨大、消费力旺盛,生活领域“互联网”经济基础较好。江

20、苏沿江城市群民营经济是市场的主体,民营企业家创新意识好。利用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促进商业模式创新,能够提高数字技术嵌入适应性和使用效率,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源泉。(3)价值链数字化转型企业内部价值链条包括市场调研、品牌推广、研发、采购、招投标、制造组装、质量监管、销售、售后服务各个环节。其数字化转型就是将相应业务转换成电子终端可读取、可存储、可计算的数据,通过网络数据集成实现业务系统模型化。智能化制造延伸到企业边境之外可以形成供应链的数字化,通过上下游企业的规模化协同生产、物联网共享以及嵌入式服务的介入。这需要集成外部数据生态、促进企业数据流向价值链上下游延伸,推动仓贸加工一体化。江苏沿江城市群包括

21、数字产业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南京自贸片区与苏州自贸片区建设成就,有效带动了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联动创新;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的提出将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隶属于同一省的行政便利,可以运用数字技术统筹策划江苏沿江城市群“工业互联网”,形成制造业外部规模经济。4.基于“生产支持活动”的服务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生产支持活动”的服务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发生在生产者服务业领域。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各种生产者服务企业提供嵌入服务,这也相应为生产者服务企业提供了业务机会和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普惠金融发展对其数字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金融数字化滞后会制约当地各类企业数字化转

22、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发展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智力保证。交通运输/仓储/物流/邮政类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应的是智能物联网的发展和区块链的完善,对其他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引领和推动作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充足发展能为突破数字技术核心底层技术限制起到奠基作用。江苏沿江城市群生产者服务业与庞大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承分离式发展:生产者服务业以及属于生产者服务业的数字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南京市,高端制造业在苏锡常区域有很高的区位优势和聚集程度,普通的技术与资本密集产业逐渐向通扬泰和镇江市聚集。江苏沿江城市县域经济基本特征是生产性服务业滞后、生产制造业发展良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对江苏沿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至关重

23、要,需要服务业生产支持活动。江苏沿江城市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强化与周边生产者服务业发全国流通经济168区域经济达城市产业一体化联系;并支持从事“生产支持活动”的服务型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并对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各类企业提供服务。四、江苏沿江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对策首先,江苏沿江城市群“新基建”工作中提供更多财政投入或开放民间资本进入限制,建设好大数据中心、云数字平台、工业互联网、城际快速交通等基础设施。借鉴南京与苏州自贸片区在便捷通关、智能服务审批、一网通支付等行政管理数字化成果。降低江苏沿江城市群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外部阻力,形成江苏沿江城市各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的外部规模经济。其次,出台有利于江苏

24、沿江城市群内外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产业政策,引导江苏沿江城市群传统产业提升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水平,强化南京数字服务业在江苏沿江城市群的辐射能力,为江苏沿江城市群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优质的嵌入服务,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数字化的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物资流。再次,提高江苏沿江城市群内部数字制造业与数字服务业空间耦合发展程度,提升数字产业整体发展绩效。省政府牵头出台措施,打通地级市之间行政壁垒,在江苏沿江八市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工业互联网”体系。以数字产业发展为牵引,推动江苏沿江城市群实现新一轮产业升级与梯次产业转移,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最后,以南京与苏州自贸片区设立与发展为

25、契机,以更高水平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推动内外资企业数字化转型。完善苏南国家自主示范区一体化创新机制,提升沿江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为江苏沿江城市群技术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智力支撑。吸引创新资本与创新人才进入数字底层核心技术开发的领域,打造江苏沿江城市群企业数字化转型核心驱动力,提升其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效益。参考文献:1 李海舰,李燕.对经济新形态的认识:微观经济的视角 J.中国工业经济,2020(12):159-177.2 王小林,杨志红.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理 J.求索,2022(4):126-134.3 BARUA A,CHELLAPPA R,WHINSTON A B.C

26、reating a collaboratory in cyberspace: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an implementation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omputing,1995,5(4):417-442.4 韩君,高瀛璐.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的产业关联效应测算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4):45-66.5 黄阳华.战后发展经济学的三次范式转换:兼论构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发展经济学 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0(2):109-136.6 汤可可.江苏沿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取向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

27、99(1):38-43.7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 年)R.2019.8 李腾,孙国强,崔格格.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双向联动关系、产业网络特征与数字经济发展 J.产业经济研究,2021(5):54-68.9 柏培文,张云.数字经济、人口红利下降与中低技能劳动者权益 J.经济研究,2021(5):91-108.10 田国杰,郭占苗.自贸区发展、空间溢出效应与苏南产业区位分异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3-112.11 刘钒,余明月.长江经济带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耦合协调分析 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1(7):1527-

28、1537.12 龚雅娴.企业数字化转型: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 J.产经评论,2022(1):40-47.13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公布 2022 年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名单的通知EB/OL.(2022-04-08)2023-02-07.http:/ 任志成,赵梓衡.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来自上市公司的微观证据 J.工业技术经济,2022(11):23-30.15 肖红军,阳镇,刘美玉.企业数字化的社会责任促进效应:内外双重路径的检验 J.经济管理,2021(11):52-69.注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沿江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路径与溢出效应研究”(项目编号:2022SJYB1537);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FTA 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与江苏的应对研究”(审批号:22EYA006);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2 年第二批立项项目“电子技术基础实训课程师资培训项目”(项目编号:220705078282058)作者简介:1.郭占苗,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商业应用。2.吴真真,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创新创业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