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科研失信行为的种类及其防治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6381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1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失信行为的种类及其防治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研失信行为的种类及其防治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研失信行为的种类及其防治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7(下)科技传播28科普实践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融入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研究”(项目编号:YJG2022616)。作者简介:金迪,讲师,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科研诚信与科学规范。科研诚信规范属于道德规范,一部分科研诚信规范虽然具有命令性,但毕竟不同于法律规范的强制性,研究者对科研诚信规范的遵循是一定程度的强制与自觉相结合的结果。因此,在面对诱惑时,科研失信行为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1 科研失信行为的种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科研失信行为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1)按照违反科研诚信规范的内容,可以把科研失信行为分为关于经济利益的科研失信行为、关

2、于荣誉的科研失信行为、关于职责的科研失信行为、关于研究活动的科研失信行为以及关于与同行、同事和学生关系的科研失信行为。第一,关于经济利益的科研失信行为。科学研究是研究者赖以谋生的职业,科学研究与研究者的兴趣之间的联系被日益淡化。在科学界,研究者的经济收入与他的贡献和级别是呈正比的。因此,一些研究者舍本逐末,把经济利益当成从事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少数研究者甚至把它作为唯一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当经济利益与研究工作相冲突,当经济利益与研究者的社会责任相冲突,当兼职带来的经济利益与研究者的主要职责相冲突,一些研究者可能会以经济利益作为唯一导向,做出科研失信行为。实际上,科研诚信规范并不限制研究者以正

3、当的手段追求正当的经济利益。但是,研究者在追求经济利益时不能放弃研究的客观性和诚实性,不能危害社会。不当追求经济利益是科研失信行为的主要原因,也是科研诚信规范调控的一个主要方面。第二,关于荣誉的科研失信行为。科学的奖励机制之一是根据研究者的贡献给予其相应的荣誉,荣誉象征着同行的承认,“而承认就是同行们对他们工作的价值的证实”1441。荣誉是与研究成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奖励系统并不以任何群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通过对研究者提供分等的不同机会,扩大他们作为研究者的作用,从而影响着科学中的等级结构”1610。因此,少数研究者出于对荣誉的渴望可能对研究成果做手脚,在研究过程中做出失信行为。实际上,在

4、机制合理的情况下,荣誉与经济利益一样,是科学研究的结果,而不应该是科学研究的目的。研究做得好,经济利益和荣誉自然而然随之而来;反之,过分热心荣誉,一心钻营,会损害科学的客观性,对科学的发展造成危害,最终也得不到共同体成员的承认和尊重。过分追求荣誉可能产生的失信行为有:在研究中做手脚,篡改、伪造数据,剽窃他人成果;在发表研究成果时,片面追求成果的数量,不当使用署名权;为了争夺优先权,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等等。第三,关于职责的科研失信行为。随着科学的社会化,如今的研究者大多服务于某所大学或某个研究机构,要承担一定的职责;同时,他们可能还承担其他的兼职工作,服务于其他的组织或部门。每个人的时间和精

5、力都是有限的,当不同的职责发科研失信行为的种类及其防治研究金 迪摘 要 按照违反科研诚信规范的内容和严重程度两个标准,分别对科研失信行为进行分类,并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科研失信行为出现的原因,继而提出相应的防治科研失信行为的建议。关键词 科研失信行为;科研诚信;道德规范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3)335-0028-04科技传播29科普实践生冲突,研究者如何确定孰先孰后?一些科学管理人员意识到这个问题,路甬祥曾指出“坚持兼职要适度、取酬要合理”2;部分科研诚信规范也对此做了限定,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职责冲突政策有“任职教员每个季度必须保持经常在校(

6、大陆或海外)”“教员不允许因为其他的专业活动而减少对学校的忠诚”,等等3。通常,研究者必须做好主要服务机构的工作,在有能力和时间的情况下,以不影响主要工作为前提,适当兼任其他工作,否则会产生科研失信问题。第四,关于研究活动的科研失信行为。客观、诚实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原则。然而,面对经济利益和荣誉的诱惑,研究者可能会在研究中做出不符合客观性和诚实性的行为。违背客观性和诚实性原则的研究行为可分为两种:一是故意欺骗,二是无意识自欺。前者是研究者为了获得一定的利益而剽窃他人成果,故意修改、捏造研究数据和研究结果,选择较好的数据发表。这是严重的不端行为,是对客观性和诚实性的双重违背,是科学界防范、调查和处

7、理的主要对象。无意识的自欺被认为是“诚实”的错误,它违背了客观性,但没有违背诚实性。自欺的出现是因为研究者要做出成果的强烈动机使他失去了客观判断的能力,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愿望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取舍,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加工。无意识的自欺虽然不是研究者故意为之,但同样会损害科学研究,危害科学的发展,同样是科研失信行为。第五,关于与同行、同事和学生的关系的科研失信行为。所有的研究都不是孤立的。研究者们不仅要借鉴前人和同行的成果,还要经常参加学术会议与同行进行讨论;他们不仅因申报课题、发表成果等原因与同行、同事互动,还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正因为如此,对研究者与同行、同事和学生的关系的约束也成为科研诚信规范

8、的重要内容。对于同行,研究者要尊重、公正。也就是说,研究者要尊重同行的观点和成果,如需引用要给予应有的承认和感谢,不能因学术观点的不同而心存怨恨;如果评审同行的课题、经费申请或论文,要公平公正,不因研究内容的冲突、争夺优先权等原因打压同行的成果,不借机打击或报复。对于关系更加密切的同事,研究者不能因国籍、种族、性别等与研究能力无关的因素而对其抱有偏见或歧视,不利用工作、职务之便提出不合理甚至非法的要求,不因个人原因打击同事。对于学生,研究者要尽到导师的责任。导师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言传身教,教导学生如何做学问,培养他们独立研究的能力。研究者不能无限制地要求学生帮自己做实验、课题,不无理占有学生的

9、研究成果。2)按照严重程度,可以把科研失信行为分为科研不端行为和有问题的研究行为。第一,科研不端行为。Nima Afshar,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被发现在关于酵母的实验中篡改数据 36 处,包括把其他研究者的微阵列图像据为己用、来论证自己声称进行过的实验4。这是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公布的一个不端行为的案例。何为不端行为?各国的规定稍有不同。例如,美国联邦政府 2000 年做出的不端行为的定义是“在计划、实施、评议研究或在报道研究结果中的伪造、篡改或剽窃”5;而我国科技部在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中的定义是“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行为准则的行为,包括:(一)在有关人员职称、

10、简历以及研究基础等方面提供虚假信息;(二)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三)捏造或篡改科研数据;(四)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违反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规定;(五)违反实验动物保护规范;(六)其他科研不端行为”。但不管怎样,各国政府和学界一致认可伪造、篡改、剽窃为研究不端行为,对其坚决反对,并主张严肃惩治。由于不端行为越过了科学研究所能承受的底线,直接威胁到科学事业的兴衰,因此,各国都成立了专门的科研诚信管理机构,并制订科研诚信规范,详细规定了调查不端行为的程序和对不端行为的惩罚措施,包括警告、通报、中止或终止研究项目、在一段时间内禁止主持或参加某个研究机构的科研项目或停止在某个研究机构内承担的某项职责

11、、追缴研究经费等等。第二,有问题的研究行为。有问题的研究行为是科学研究中的“灰色领域”,指介于研究不端行为与负责任的研究行为之间的研究行为。重复发表论文、一稿多投、最小单元发表等行为都属此列,这样的行为扩展不了“被证实了的知识”1365,对科学的进步无益。与不端行为相比,有问题的研究行为有这样几个特点:1)标准不易确定,查处成本高。有问题的研究行为在科学研究中广泛存在,并且形式多样,很难确定一个判别标准,对其的监督也很不容易,不便于一一查处。2)有问题的研究行为不直接违背科学研究的客观性与诚实性,其对科学研究的危害不是马上显现出来的,危害的程度没有不端行为那么严重。例如,一些研究者为了增加论文

12、数量而把一篇论文拆解成多篇发表,这样做违背了科研诚信规范,但并不直接损害科学的客观性与诚实性,短期来看不会给科学事业造成极其恶劣的20237(下)科技传播30科普实践影响。3)科研诚信规范没有针对有问题的研究行为制订具体的调查和处理方法。例如,有些科研诚信规范规定研究者要记录并保存好实验笔记,但若是研究者的实验笔记记录不完整或丢失了,科研诚信规范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惩罚措施。2 科研失信行为出现的原因科研失信行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客观条件和环境与研究者个人主观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1)从客观方面来说,科研失信行为的出现是不完善的科研诚信建设、不合理的科学管理机制和不重视诚信的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3、。第一,不完善的科研诚信建设。科研诚信建设包括科研诚信规范的制订和执行、科研诚信管理机构的建立和运作。20 世纪 80 年代,重大不端行为的频频出现使得美国各界开始重视科研诚信问题,科研诚信建设自此开始系统地展开;其他国家大多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在 20 世纪末和 21 世纪初开始本国的科研诚信建设。因此,大多数国家的科研诚信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一方面,制订出来的科研诚信规范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缺乏系统性,命令性规范过于抽象空洞、操作性不强,规范覆盖范围不广,等等。另一方面,科研诚信管理机构刚刚成立,职能划定还不够清楚,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不端行为的惩治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对科研诚信的宣传

14、和教育的影响也不够大。这些漏洞的存在使得科研失信行为的出现成为可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失信行为的屡禁不绝。第二,不合理的科学管理机制。科学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互相联系的三个方面。首先,科学资源有限,且资源共享的比例不高。整个社会对科学的投入是有限的,所有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不可能都得到充足的资源和经费开展研究;而那些争取到资源与经费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往往不愿意把精密的仪器设备等资源与其他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资源的紧张程度。其次,科学的奖励机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重量不重质。科学成为一种职业,研究者的收入和威望与成果的数量成正比,而成果的质量被淡化。例如,国内的高

15、校和研究机构大多规定研究生毕业要在某种级别的刊物上发表若干篇文章,教师和研究人员想获得晋升,也要在某个时间段内发表若干篇文章。虽然“破五唯”后这种情况有所好转,但仍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过来。最后,评审机制有漏洞。科学的评审机制主要是论文审查、同行评议和重复实验,这也被称为科学的自我管制机制。但由于学术论文太多、造假者的精心布置、重复实验的成本太高且对于重复实验的研究者来说意义不大、评审时互做人情等因素,科学的自我管制机制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这样,在争夺经费和资源的巨大压力下,在追求成果数量的动力推动下,一些研究者可能铤而走险,通过不正当途径来获取利益和荣誉;而评审机制的漏洞则为失范行为的得逞提供

16、了可能。第三,不注重诚信的社会环境。科研系统是社会的子系统之一,研究者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环境能够影响到研究者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到科学研究工作。由于相关的法规不完善、教育不普及,失信行为在社会各领域时有发生。研究者在这样的环境下难免受到影响,将不重视诚信的作风带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中,造成科研失信行为的出现与蔓延。2)从主观方面来说,科研失信行为的出现与研究者对科研诚信规范的无知、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错误心理以及贪欲、虚荣心的驱使等因素有关。第一,对科研诚信规范的无知。科研失信行为可能产生于无知。研究人员,特别是年轻的研究人员可能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属于失信行为。比如剽窃,大多数人都知道照搬别

17、人观点或整篇、整段照抄属于剽窃行为,但很多人认为只抄几句或者只是将原文稍作修改并不是剽窃,因此也就不把这样的行为算作不端行为。对科研诚信规范的无知和认识不足主要是缺乏相关的教育造成的,这又与科研诚信最近十多年才得到广泛重视有关。在此之前,研究者大多习惯于根据导师的言传身教学习如何做学问,这样有两个弊端:一是系统性不够,二是专业性不强。如今,科研诚信规范虽然被陆续制订出来,但对科研诚信规范的认识和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教育没跟上,研究者可能会因认识不到位而做出科研失信行为。第二,对科研诚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研究者对科研失信行为麻木不仁,认为这只是小节,不必吹毛求疵、小题大做。

18、这种认识在科研诚信引起广泛重视之前表现为把不端行为归因于少数研究者的心理变态,不需要政府和各界的介入;在科研诚信引起广泛重视之后表现为对科研失信行为的态度复杂、暧昧,缺乏道德反感,一些发生不端行为的研究机构的领导甚至出于一定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还袒护、包庇不端行为人。第三,研究者的错误心理使然。一方面,研究者抱有侥幸心理,他们见到同行的科研失信行为没科技传播31科普实践有受到惩罚,也跟着做出类似的行为。他们认为法不责众,随大流做出失信行为不会对自己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一些研究者有纵容的心理,他们碍于面子,不愿拒绝他人提出的违反科研诚信规范的要求或检举、调查他人的不端行为。不少研究者撕不开脉脉

19、温情的面纱,对他人的不合理要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自流,客观上起到了纵容的作用。第四,贪欲和虚荣心的驱使。利益和荣誉本是科学研究的结果,在合理的科学机制下,研究取得成果,利益和荣誉自然随之而来。但有的研究者本末倒置,把利益和荣誉当作最终目的,把研究工作作为手段。在贪欲和虚荣心的驱引下,他们往往为了获取利益和荣誉,甘冒科学界之大不韪,铤而走险,做出失范行为。3 对防治科研失信行为的建议1)从主观角度来说,防止科研失信行为,要重视科研诚信教育。研究者是有自主意识的个体,如果他们不认同科研诚信规范的合理性和重要性、必要性,那么仅靠强制措施是得不到理想的效果的。所以,对研究者的科研诚信教育作用十分重

20、大。做好科研诚信教育,应该做到以下三点:首先,科研诚信教育应该是终身的,从研究者迈进科学殿堂的那天开始,直到离开科学研究这一领域。对年轻研究者的教育尤其重要,因为这能使他们在从事研究事业之初就受到良好的指导,克服科研诚信方面的无知,有利于科研诚信规范的内化,起到预防作用,减少科研失信行为发生的几率。其次,科研诚信教育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从大学的必修课到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研讨会,力求让各个领域、各个级别的研究者都参与进来。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受教育的范围,普及科研诚信教育;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例如,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与不同的研究机构合作,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

21、专门的研究诚信教育;我国科技部也曾就研究诚信问题举办研讨班,邀请美国专家就国际科研诚信建设和美国的经验作专题报告。最后,科研诚信教育内容应该是系统的,注意全面与具体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研诚信规范是多层次的,从国家层面的基本政策到各研究机构、学会结合本机构、本学科特点对基本政策细化后得到的规章制度,从对研究者的命令性要求到对科学职业精神的倡导,从指导制订研究计划的科研诚信规范到指导研究成果应用的科研诚信规范,它们形成了一个体系。科研诚信教育的内容要全面、系统,使研究者对科研诚信体系有一个总的了解,再深入结合不同科学领域的具体问题,把基本原则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榜样

22、的力量,发挥那些重视科研诚信、以身作则遵守科研诚信规范、有着崇高职业道德的优秀研究者的事例的教化作用,树立学习的楷模,用实际的范例给研究者指明努力的方向。2)从客观角度来说,防治科研失信行为,多管齐下,完善科研诚信建设,改革科学管理机制。首先,要加快科研诚信建设。科学、系统制订科研诚信规范,使其在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加强科研诚信管理机构建设,明确并严格行使职责;在此基础上,尽力营造负责任的研究环境。其次,改革科学管理机制。研究工作虽然已成为职业,但仍应把追求真理、造福人类作为唯一目标。与这一目标相匹配,应严格贯彻“破五唯”的方针,积极探索路径,改变科学奖励机制中重量不重质的现状

23、,克服评审过程中的种种乱象,使研究工作的重心真正转到“拓展被证实了的知识”上来。最后,完善社会诚信大环境建设。在全社会各领域做好诚信宣传和教育工作,对违反诚信的行为做出严厉惩罚,建设好社会诚信大环境,以此倒推科研诚信建设,为防治科研失信行为提供良好的氛围。参考文献1默顿.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M.鲁旭东,林聚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41,610,365.2路甬祥.个别院士兼职过多活动过滥EB/OL.http:/ Policy on Conflict of Commitment and InterestEB/OL.http:/rph.stanford.edu/4-1.html.4研究诚信办公室.Case Summary-NimaAfsharEB/OL.http:/ori.dhhs.gov/misconduct/cases/Afshar.shtml.5总统科技政策办公室.Federal Policy on Research MisconductEB/OL.http:/www.ostp.gov/cs/federal_policy_on_research_misconduct.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