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第 36 卷第 17 期 2023 年 9 月Vol.36 No.17September 2023艺术科技2021年12月1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2年纪录片片单,“冰雪之约”板块包含从北京到北京飞越冰雪线 零度之下 了不起的冬天等多部冬奥题材体育纪录片。这些纪录片在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的背景下讲述体育故事,展示冰雪运动之美,塑造城市与国家形象,促进国际体育文化交流。体育和电影有着天然的联系。体育展现人的运动美,电影的诞生也正是为了记录人类的动态影像。早期电影影像记录的生动有趣的“现实”琐事中,就包括赛马、巴黎至波尔多电马车竞赛、工人套袋赛跑等竞技活动和 1908 年伦敦奥运会等重
2、大体育活动。“1897 年 9 月 5 日,在上海游戏报第 74 号刊载的观美国影戏记中,就有以剑术赌输赢 以拳术赌输赢 两西人作角抵戏 赛走自行车 水池浴戏 秋千弄拨等体育活动。”11一百多年以来,兼具纪实品质和人文价值的纪录片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体育运动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探索运动生命的本体价值和意义。“体育纪录电影通过真实地展现体育事件与体育人物,反映不同国家的体育、社会与文化概况,是体育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12莱尼里芬斯塔尔的奥林匹亚融合健美、神话与政治,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视觉效果融入现实主义和梦幻元素,打破了传统电影审美的边界;巴德格林斯潘的杰西欧文斯重返柏林 光荣的十六天 篮球梦等
3、展示了体育精神,闪烁着运动梦想和人道主义的光芒;顾筠的筑梦 2008 永恒之火记录中国人奥运梦圆和文明交流、文化互鉴的友谊之火。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运动成为中国纪录片的重要创作题材。大众体育、竞技体育、民族体育、体育外交、体育人物,各类体育纪录片不仅记录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还见证了中国从新生走向富强,从亚洲走向世界的奋进历程。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新影厂”)为例,19531990 年共摄制体育纪录长片、短片和新闻简报共90 余部。永远年青(1954)、中国篮球队访问瑞士(1958)、上海群众体育(1960)、征服世界最高峰(1960)、中日乒乓球赛(1962)、一九七二年
4、全国田径运动会(1972)、新起点(1979)、飞毽(1981)、拼搏中国女排夺魁记(1982)、零的突破(1984)这些体育纪录片记录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其传递的体育观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特定时代的政治意识、文化思潮和体育认知。本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时期和新世纪三个历史阶段,梳理体育纪录片中体育观的历史演变,研究体育与国家、民族、个体生命之间的互动性结构关系。论新中国体育纪录片中体育观的演变李牧芝,张成军(扬州大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运动成为中国纪录片的重要创作题材。大众体育、竞技体育、民族体育、体育外交、
5、体育人物,各类体育纪录片不仅记录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还见证了中国从新生走向富强,从亚洲走向世界的奋进历程。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体育纪录片成为讲述体育故事,展示运动之美,推动国际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政治意识、文化观念和体育认知是中国体育纪录片中体育观的演变逻辑。从体育观演变的视角来看,新中国体育纪录片的创作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塑造青春激情的国家形象,新时期主体觉醒和民族奋进的象征,新世纪的国际传播与人文表达。文章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时期和新世纪三个历史阶段,梳理体育纪录片中体育观的历史演变,研究体育与国家、民族、个体生命之间的互动性结构关系。研究得出,那些黑白或彩色的纪实影像
6、不仅是纯粹的运动记录,还包含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观念和人生价值的演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体育观的变化折射出国家、民族的发展历程。如今,面对互联网、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融合发展的媒介生态,体育纪录片创作要呼吸时代新鲜空气,注重个性化解读和多样化呈现,平衡好国际表达、中国特色和艺术个性之间的关系,用社交化、可视化、年轻化的节目样态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关键词:体育纪录片;体育观;演变中图分类号:J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7-0111-04112人文科技1 塑造青春激情的国家形象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曲折探
7、索时期。1949 年,国家和民族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1952 年毛泽东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和 20 世纪70 年代初“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是体育运动的发展方向和遵循主旨,体育运动展现了新生人民政权青春激情、欣欣向荣的时代风貌。对内,体育纪录片以展现新中国的青春激情、民主精神为目的;对外,体育运动是加强交往,增进与世界人民的友谊的重要方式。1.1 大众体育与民主精神体育影像从健身强军转向表现集体凝聚力,展现新中国民主精神和青春生命力。新中国电影事业始于延安电影团,早期纪录片的主题是“解放”和“战争”,体育运动影像较少。延安电影团拍摄的影像中有延河游泳、清凉山跳水、打篮球、
8、单杠等体育运动。在战争影像中,也有少部分体育活动,如投掷手榴弹、射击、跑步(行军)、刺杀,这些运动大多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军体合一,强身健体是为了获得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在政府的倡导和体育工作者的努力下,人民体育事业快速发展。1951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社论推广体操运动,发展人民体育事业!,“各项体育运动,已经从学校逐步开展到部队、工厂和农村中去,从知识青年中逐步开展到劳动群众中去。”2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广播体操成为运动普及化、经常化的重要步骤。1955 年,新影厂姜云川、陈光忠联合执导的永远年青就是以大众体育为题材,影片开头青年人快速汇聚成有序队列,集体广播操动作标准、整齐划一。影片中
9、,农民打排球、女工跳舞、男女混合拔河、将军游泳、打网球等是新生活和民主精神的外化。永远年青基调明朗,情绪健康乐观,注重用生活的本身形象感染人。“试图越出一般的体育概念,着眼于美的追求,反映古老的祖国焕发青春的美。”3在这一阶段,部队的八一运动大会(1952)、铁路青年的全国铁路青年体育联欢大会(1954)、工人的全国第一届工人体育运动大会(1955)、公安消防的全国公安消防体育运动会(1960)等行业体育运动会占比较高,纪实影像中突出的不是竞技运动,而是体育运动的群众性、大众化和民族性,表现新的人民高度统一、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1.2 友好交流与形象塑造积极开展对外体育交流活动,展现体育健儿的
10、竞技水平、友好态度和高尚风格,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这是特定时代赋予体育运动的使命。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西方国家的封锁。为了争取形成有利于国家建设的国际环境,利用体育运动的弱意识形态、跨文化属性,主动把握对外友好交流的机遇。新影厂在 19541973 年先后摄制完成了友谊的比赛(1954)、中匈足球赛(1958)、中苏排球赛(1962)、中国乒乓球队访问日本(1963)、北京国际乒乓球邀请赛(1964)、亚非乒坛传友谊(1972)等 23 部体育对外交流纪录片。友谊赛、邀请赛、友好访问等是这一阶段中国体育对外交流的主要方式,体育运动是友谊的桥梁,运动员是友好的使者。1971 年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名
11、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乒乓球锦标赛,新影厂制作完成了乒坛盛开友谊花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日本两部纪录长片。影片展示比赛过程和技战术的时长较短,而是大篇幅展示了参观、访问、欢饮会等活动,中国运动员和外国朋友畅谈友情,体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时代体育观。2 新时期的主体觉醒和民族奋进1976 年,人民体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四个现代化”“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中华崛起”成为那个时代最鲜明的口号。生命主体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青春激情中觉醒,体育纪录片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竞技夺标、金牌突破、奋力拼搏,力与美的展示成为新时期民族振兴、国家奋进的象征。正如新影厂导演陈光忠
12、所言,“我通过体育之窗,瞭望社会、人生和时代。我的视点不是局限在体育场上看运动,而是把亚运会置于民族精神和时代背景中去剖析和透视”4。2.1 竞争中的力与美新时期的中国体育纪录片在主题定位上从政治一体化的表达转向关注个体人物,展现体育运动的力与美。“时代的潮流推动着生活的变化,观众自然而然地有着新的审美要求(内容、形式、节奏),希冀体育片要有新的表现角度、新的思想形象、新的意境和具有震撼力的新的立意。”5体育纪录片回到生活的真实,尊重艺术规律和体育本质,在力与美的立意取向中探求生命的诗意与哲学。记录 1978 年上海国际体操邀请赛的美的旋律113第 36 卷第 17 期 2023 年 9 月V
13、ol.36 No.17September 2023艺术科技不再突出政治、强调友谊,大胆舍弃开幕式、闭幕式、颁奖、领导讲话等千篇一律的画面,“我们决定影片不讲赛的全过程,认识表现人的竞技状态,人的精神面貌”626。镜头主要聚焦运动员和观众,画面重点为体操运动员的健美形象、精湛技艺,“都使我的心绪随着他们的优美的动作而翻腾起伏,犹如一首悦耳的乐曲,在我心底产生了一种旋律感,这是青春的旋律,力量的旋律,美的旋律”627。表现广东江门市业余体校培养体操运动员的体操新星(1980)开头和结尾,晨光中少儿运动员剪影造型,肢体舒展,音乐抒情,解说语调真挚平和。还有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翻转腾挪,矫健舒展的身影。这
14、类纪录片运用艺术夸张,利用拍摄角度、运动速度的变化,使用升格、定帧、分屏等特技手段,充分展现运动美的造型与韵律。民族体育之花 冰上新花 飞毽都是把健与美、表演与竞赛结合,突出民族特色,展现新时期人民体育的矫健优美、热情豪放。当时看过中国体育纪录片的法国奥委会群体部部长贝鲁松激动地说:“你们的影片太好了,使我更深深地理解体育就是欢乐,体育就是美,体育就是盛大节日。”75242.2 突破与夺标的民族生命途程记录中国体育事业的奋进新征程,拼搏与夺标振奋爱国精神。1979 年,中国获得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1982 年第九届亚洲运动会,中国金牌总数首次位居亚洲第一;1984 年第 23 届洛杉矶奥运会,
15、中国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中国女排 19811986 年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中华体育健儿在国际赛事上不断取得佳绩,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为国争光的体育精神彰显了复苏、崛起的中国最鲜明的时代风貌。“由于西式体育传入时正值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华民族的危亡时刻,被失败和屈辱的阴影笼罩的中华民族渴望在对外的交互中获得任何一种形式的胜利。”8陈光忠导演的新起点(1979)、夺标(1983)、零的突破(1984),记录对象分别是第四届全国运动会、第九届亚洲运动会和第 23 届洛杉矶奥运会,记录了中国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力的三部曲”夺标勇气和突破精神。零的突破从1932 年刘长春代表中国第一次
16、参加奥运会开始,讲述旧中国三次奥运会“鸭蛋锦标”的痛史,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健儿自强不息,不断实现“零的突破”。影片新旧社会对比,情感、政论和哲理结合,将民族体育史与时代潮流结合,让人物命运与国运相碰撞。“中国运动员这一职业从诞生那天起,就肩负着同胞们无法用言语表述的深切的期望。于是,现代竞技运动在这样极其强烈的民族色彩的背景下,一开始就谱写着充满民族气节令人荡气回肠的正气歌。”9如果说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乒乓球运动鼓舞民心,那么 20 世纪 80 年代的女排无疑是新时期振奋民族精神的强心剂。北京国际排球邀请赛(1978)、第二次交锋中国女排对日本女排(1980)、网上群星(1980)、拼
17、搏中国女排夺冠记(1982)、离队之后(1985)、世界女排明星赛(1986)、新的搏击记中国女排四夺冠(1986)等一系列纪录片不仅留存中国女排五次夺取世界冠军的历程,而且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升华为时代的主旋律,激发中国人民自豪、自信、自强,为奋进新征程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新影厂摄影师沈杰回忆在日本拍摄女排夺冠的经历时,“我的镜头对准五星红旗缓缓推上,手不停地在颤抖,激动的热泪模糊了双眼,画面也看不清了。我憋着气,咬着牙,充满激情地拍完了这个镜头。身在异国亲眼看到中国女排为祖国的荣誉而拼搏的动人情景,作为中国人,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7526。3 新世纪的国际传播与人文表达体育的价
18、值取向从“泛政治化”转向体育本体,体育纪录片跨越地域、文化和种族,成为国际传播的有效媒介形态。21 世纪以来,面对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构建对外话语传播体系的全新语境,体育纪录片摒弃“金牌至上”的价值立场和“民族崛起”的宏大历史叙述,以大型体育赛事为契机,以国际化视角和人文化情怀推动体育文化的全球传播。3.1 大型体育赛事塑造国家形象利用大型体育赛事关注度高、体育迷多、传播面广、受众无国界等特点,争取有利的话语空间和关注度,向世界传递开放、自信、友好、发展的中国形象。2000 年,中国在悉尼奥运会上夺得 28 枚金牌,跻身奥运三强;2008 年北京奥运会使中国成为世界体育文化汇聚的
19、焦点;2010 年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会作为主办方,中国借助体育赛事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具有独特优势。新影厂导演顾筠在 20012011 年,先后完成筑梦 2008 永恒之火 缘聚羊城三部体育纪录片,记录了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的盛况,并先后在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捧杯,彰显了中国体育纪录片的国际影响力和创新力。筑梦2008114人文科技以国家体育馆“鸟巢”兴建为线索,讲述分别属于运动员、普通市民和武警战士的奥运故事。影片历时7 年记录北京奥运会的筹备过程,将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文化价值理念相融合,折射出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奥林匹克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在体育颂中,用“美丽、正义、勇气、荣誉
20、、乐趣、沃土、进步、和平”八个词来描述体育。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永恒之火用一组运动员群像诠释了什么是体育,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世界飞人尤塞恩博尔特、英国小轮车运动员凯尔贝内特、德国皮筏艇运动员托马斯维伦策克等,他们或创造奇迹,或带伤比赛,或赛场失意,但他们同样坚持竞技运动,坦荡面对输赢。体育,让他们的人生有了全新的高度。缘聚羊城则将岭南文化与亚运文化交融,突出来自亚洲不同地区运动员的人文、政治、经济背景。还有伦敦猜想 亚运中国这些影片都以国际化的视角,宣传体育运动蕴含的人类价值。在表达话语上,也注重快节奏、多线交叉叙事、故事化讲述,甚至邀请好莱坞专业人员参与音乐制作,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际传播效能
21、与影响力。3.2 体育人物的代言和传播强调体育精神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让人物成为体育文化、国家形象的代言人和传播者。体育运动受到全人类的喜爱,人是运动的主体,明星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人格魅力、体育精神、媒介形象等共同构成的体育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 年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纽约时报广场播出,郎平、姚明、邓亚萍、丁俊晖等运动员成为受邀采访嘉宾,展现良好的中国体育形象。“我一直认为无论什么事情人都是第一位的,电影更是如此,所以我的电影从来不是为体育迷拍摄的,而是为所有人拍摄的,只是更关注那些充满人文精神的精彩故事,表现人的勇气和胆识。”10中国体育纪录片开始更多地关注生命个体,探讨体育
22、对生命途程的价值与意义。冠军的新人生中,叶乔波、聂卫平、陶虹这些昔日万众瞩目的体育明星退出体坛后,克服现实挑战,再创生命辉煌;疆上少女中 3 名新疆伊犁维吾尔族少女备战校园足球联赛,诠释希望、力量和爱的主题;冰上时刻中亲子成长、真实热血的男孩;还有娜就是我 马俊仁 郎平归来 李永波 红跑道冰雪之巅 棒!少年 拉姆的 5000 公里这些纪录片当中既有万众瞩目的体育巨星、金牌教练,也有运动新手、草根少年,他们的体育人生同样掺杂着痛苦和希望、挫败和坚强,都为实现体育梦想而不懈努力。除了展示拼搏精神和体育人生,体育人物纪录片逐渐侧重于关注社会现实。棒!少年关切留守儿童教育、原生家庭关系,冰上时刻引导人
23、思考家庭教育和成长背后的“难题”,励志、家庭、教育、成长、梦想等社会议题成为体育人物纪录片的新元素。4 结语新中国体育纪录片历经 70 余年,那些黑白或彩色的纪实影像不仅是纯粹的运动记录,还包含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观念和人生价值的演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体育观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的进步。面对互联网、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融合发展的媒介生态,体育纪录片创作要呼吸时代新鲜空气,注重个性化解读和多样化呈现,平衡好国际表达、中国特色和艺术个性之间的关系,用社交化、可视化、年轻化的节目样态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参考文献:1 李金宝.体育影像传播:百年中国体育电影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1
24、-2.2 推广体操运动,发展人民体育事业!M/人民日报社论全集.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779.3 郝玉生,关明国.我们的足迹续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19531998)M.北京: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98:680.4 陈光忠.要有新的视角:纪录片夺标创作有感J.电影艺术,1983(9):49-51.5 陈光忠.学谈新闻纪录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314.6 陈光忠.从框框里跳出来:纪录片美的旋律创作谈J.电影艺术,1979(3):26-27.7 马驷骥.新闻电影:我们曾经的年代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2:524,526.8 倪沫.中国体育电影史:19052016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8:13.9 赵瑜.中国体育三部曲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3.10 格林斯潘.中国顶级导演 VS 奥运官方制片:陈凯歌对话格林斯潘EB/OL.中国新闻网,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