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学期评价标准及办法
一、四年级上学期资源包单元说明
四年级上册资源包(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影子的乐园》《关心天气》较侧重于课程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国传统工艺》较侧重于实际应用为主的设计与制作类学习活动;《阅读情况的调查》较侧重于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我们的运动会》《三百六十行》《一起玩》较侧重于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其中《信息与生活》《近视问题的研究》《说说口香糖》等主题综合性较强,在活动过程中,不同阶段可涉及到不同的学习活动方式。
二、四年级上学期各单元评价标准及办法
第一单元 课题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1.本单元分析
本单元学习重点: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有目的的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要研究的主题(我研究的到底是什么),明确需要研究的问题(我要解决什么问题),将实践建立在间接经验的基础上(别人怎么做的,哪些可供我借鉴),进行理性的研究与实践。因此,查找文献资料是研究性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本单元学习在学生以往查找资料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习得方法,提升学生查找文献资料能力。
文献资料查找形式多样,根据学生智能发展的水平,本学期本单元学习以书籍报纸或杂志等纸质媒体的资料查找为主,由于学生占有文献资源的不足,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与主题相关的图书资源,教师可利用学校图书馆或社区图书资源。本单元主题宜小、集中,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目标在于学习文献资料查找和整理的方法的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无论从小组的组建还是小组合作的实效上,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在本单元学习中,教师可在文献资料的查找与交流活动中,关注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发展状况。
本单元内容分析:资源包中《中国传统工艺》《影子的乐园》《近视问题的研究》《我们的运动会》《信息与生活》等主题的研究中,都需要经历查找文献资料的阶段。本册资源包中,其它主题的子课题也包含有部分研究性学习的成份。也可选取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其它内容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达成下列评价目标。
2.水平标准及检测
内容
水平标准(分解纲要)
水平检测要点
评价工具示例
小组合作经历简单的文献(纸质媒体)研究过程
1.学习查找文献资料的基本方法
2.能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生成新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
3.能够区分他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
4.能够组建小组并建立小组秩序
1.能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查找图书、杂志、报纸等文献
2.能按查找书籍的基本步骤完成资料的查找
3.能在众多的信息中分辨需要的信息
4.能够用一种以上的方法记录所需要的查找到的资料
5.能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生成新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
6.学会用引号表明引用,以及做旁注的基本方法
7.能够合理对任务进行分解及协作
8能够让每位同学都明确小组活动的目标及时限
9能够共同承担活动结果
本单元可以学生查找文献资料的作业单为评价依据。
一、学生查找资料的作业单示例:
学生姓名: 班级:
1.活动主题:
2.活动时间:
3.查找资料解决的问题:
4.查找资料的步骤:
5.资料记录:(请标明出处,格式为“作者,书名(报纸名称),页码(报纸或杂志的日期、版数或页码)”
6.对问题的回答:
7.新的问题和我的观点:
二、评价内容:小组合作能力
水平1:能够初步组建小组,在完成任务和秩序维护方面需要教师较多的介入
水平2:能够组建小组,小组活动时限和目标明确,在分工及协作上需要教师的协助
水平3:能够组建小组,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能较顺利地协同完成任务并有共同承担结果的意识
三、评价内容:文献资料的查找能力
水平1:在查找与记录上需要较多的帮助
水平2:学生能够查找到所需的文献资料,但在分辨文献资料的有效性时缺少方向感,有记录意识
水平3:学生能够在大量的文献中分辨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记录有条理,并能注明出处
备注
1. 学生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也可能使用到文献查找的学习方式,本单元学习目标中的文献资料的查找的基本方法部分,在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与各科教师的对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在此方面的学习经历和能力现状,作为此单元教学的起点。
2.文献资料查找的范围与方式多种多样,此单元旨在突出方法指导,在方法指导课上,教师选择的主题要有针对性,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查找文献资料的范围,如果学生得到书籍、报纸类文献资料的途径比较少,教师也可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书籍文献来查阅。
3.在选择研究的问题时,注意选择适合此研究方法教学的问题类型。
4.本单元小组合作能力的培育,是指有共同的目标与分工,具有共知的秩序,能够共同承担活动结果的组织,不同于孩子们幼时在一起做游戏的自然小组,也就是说,不仅具有学生坐在一起的表象,更需要教师关注合作的实质。
5.本单元评价建议以老师观察学生学习状况的记录或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本资料,比如学生查找资料的作业单、学生小组合作的任务表等作为评价依据。但以什么作为本单元学习情况评价的依据,建议在本单元学习之初,与学生共知。
第二单元 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1.本单元分析
本单元学习重点:本单元在三年级参观活动、固定对象访问的基础上,加入了社会现象的考察活动,是对上学期参观、访问活动中所习得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的反思和再运用,从而达到能力螺旋发展目的,本学期,可在社会现象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围绕问题进行社会现象的考察及研究活动,活动过程关注学生证据收集及分析能力以及理性思辨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内容分析:本学期资源包中以下主题中包社会现象的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三百六十行》对某一职业考察;《近视问题的研究》中近视问题的考察;《小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中对小学生阅读情况的考察等等。本册资源包中,其它主题的子课题也包含有部分社会考察的成份。也可选取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其它内容的社会考察活动来达成下列评价目标。
2.水平标准及检测
内容
水平标准(分解纲要)
水平检测要点
检测方法举例
经历简单社会现象的考察过程
1.考察简单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2.客观理性地探知它对自身生活的影响
4.形成对社会现象辩证的思维方式
1.能够描述一种简单的社会现象,形成社会观察的兴趣和敏感度
2.运用查资料或访问的方式,在一定范围的人群内考察某种社会现象的存在状况
3.能与同学交流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4.能够分析它对自身生活的影响,发现其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5.能设计简单的研究方法验证自己的假设,形成自己的观点或简单的结论
6.能够依据研究形成对社会现象客观理性辩证的思维方式
7.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观点
本单元评价可以学生作业单或是学生在活动中承担任务的表现为评价依据,以检测标准为评价指标,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有所侧重,在活动展开前需将评价重点告知学生。
检测方法举例(本单元作业单示例)
1.用一段话描述观察到的社会现象:
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3.提出我的假设:
4.研究的方法:
5.研究过程记录:
6.我的观点:
7.我的成果展示形式:
备注
1.确定本单元考察的社会现象时,要考虑此种社会现象与学生生活的密切程度,宜从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学生有一定关注度的社会现象,可考虑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包含矛盾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建议回避涉及宗教、社会阴暗面。
2.在社会现象的考察中,教师应适当保持中立,防止先入为主一边倒的倾向,本次考察活动旨在突出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培育。
3.在考察前,教师宜引导学生对现象是否存在,存在的范围及背景进行讨论。对有争议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活动。
4.学生成果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小报、演讲、辩论等
第三单元 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1.本单元分析
本单元学习重点:本单元学习在三年级自理实践活动及家政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展开,以班级服务为主要内容,此实践学习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班级服务能力,培育班级服务意识,增加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并能坚持承担力所能及的班级服务工作。可以资源包《我们的运动会》《关心天气》等主题可分解出班级服务的项目,比如在运动会上为班级同学提供一项服务,在关心天气的主题活动后,为班级提供气象服务等。树立以服务他人为乐的意识,为后面的参与学校、社区、社会实践打基础。
本单元内容分析:本学期本单元实践性学习活动以班级为活动范围,从学生的自我服务、为家长提供服务的实践活动转向为班级提供服务,比如,办黑板报、午餐的发放、气象服务、信息发布、辅助其它同学学习、图书角服务、卫生服务、作业的收发等以往班干部承担的工作,转化为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班级服务,帮助学生根据班级实际,选择自己合适的服务项目,先学习方法,再进行持续的实践活动,学生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以及班级归属感,可作为评价指标,评价主体可以是服务对象,比如,同学,老师等,需要进行持续的观测,并做出评价。
2.水平标准及检测
内容
水平标准(分解纲要)
水平检测要点
检测方法举例
班级服务
1.具有初步的班级服务的能力
2.形成初步的班级服务的意识
3.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逐步培育班级归属感
1. 能够根据班级生活的需要确定力所能及的服务项目(如办黑板报、午餐的发放、气象服务、信息发布、辅助其它同学学习、图书角服务、卫生服务、作业的收发等)
2.能主动学习并掌握1~2项班级服务工作技能
3.耐心服务同学、老师,有责任感,坚持为班级提供不少于二周的班级服务
4.能记录并总结班级服务的过程,乐于分享班级服务的体验和快乐
此单元评价以学生活动记录的文本或学生班级服务的表现为评价的依据,比如本单元工作单
学生姓名: 班级:
班级服务的项目(学生填写)
l 需要学习的班级服务项目及学习方式(学生填写)
l 学生班级服务情况记录(学生填写)
l 学生感受(学生填写)
l 同学的评价(由同学填写)
l 教师评价(老师填写)
备注
1.本单元活动场地以班级实境为主,课堂教学主要进行承担班级服务方法的教学,活动的交流和评价等过程。
2.本单元评价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服务量比较大的项目,为增加学生的参与实践的机会,可由几位同学共同轮流承担,尽可能让每位同学都能体验为班级同学服务过程,而不是将班级服务项目集中由几个能干的班干部承担。
3.本单元实践活动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班级归属感。评价由师生共同参与。
第四单元 实际应用为主的设计与制作类学习活动
1.本单元分析
本单元学习重点:本学期本单元主要以制作类学习活动为主,在三年级上学期依图纸和给定材料进行简单的制作基础上展开, 经历教师指导下的一项简单的手工制作,侧重于认识常见材料和基本工具,并了解手工制作程序和方法。与美术学科中的制作及科技活动课上的制作有横向联系,可设计为一项真实任务驱动的制作活动。比如制作印刷活字、制作窗花、制作贺年卡,制作适用的包装等。
本单元内容分析:本册书中的《包装的学问》中包装的设计与制作;《快乐春节》中窗花的制作;《中国传统工艺》中中国结制作、中国印的制作等等,可作为本单元活动的内容。在制作过程中,仍可引发学生对制作中产生问题的关注,采用实践的方式尝试解决制作中的问题,并从中延伸出研究性学习、社会考察或社会参与的活动内容。
2.水平标准及检测
内容
水平标准(分解纲要)
水平检测要点
评价工具示例
简单的手工制作
1.认识常见材料和基本工具
2.了解手工制作程序和方法
1.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如纸、铁丝,电线,橡皮泥等),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
2.了解常见的简单工具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如剪刀、胶水、小铁钉、铁锤等,初步学会根据不同材料、不同目的选择工具
3. 能够理清制作的过程与基本方法,了解手工制作过程中前后步骤的联系
4.能够独立(合作)完成作品制作,并在运用作品中体验设计与制作带来的学习成就感和乐趣
本单元评价是学生完成的作品为主,从作品反映的材料的认识与选择是否合理、工具的使用是否正确、制作步骤是否正确、在制作过程中是否能提出问题、是否经历多少尝试、作品的完成度、实用性及美观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水平1:能够按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能按步骤初步完成制作。
水平2:材料的选择和工具使用正确,制作步骤规范,并注意操作安全,环境整洁卫生。
水平3:正确规范地选择材料和工具,能提出制作中的问题,并尝试实践解决,能完成手工制作。
备注
1.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项简单的手工制作,可与美术课中的美工制作整合实施。本单元不同于处在于工具的认识,材料的认识也是学习目标的一部分,在制作过程中,仍关注学生的问题提出及实践解决问题的研究意识。
2.本单元侧重于成果评价,但最终的评价并不是只以手工作品为唯一标准,更应该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制作方法的积累和研究意识的培养。
三、四年级上学期阶段性评价建议
1.本学期阶段性评价的方法应在本学期学习之初,基于本学期学习重点,与学生共同制定,学生了解阶段性评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学期学习过程中,明确努力的方向。
2.本学期阶段性评价建议建立各单元在学生学习形成性评价记录的基础上,可采用等级加上质性评价的方式,描述本学期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进一步改善的方面。
3.本学期阶段性评价也可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题目应该是对学生经历学习活动过程的小结和运用,而不是方法的强记硬背。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阶段性评价时,注意不要增加学生的负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