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海南省2013年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分)
1.(2分)(2013•海南模拟)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登高》中有这样的两句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物理学角度来说,“落木萧萧下”是以
大地或树木 为参照物,而“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揭示着一种能量的转化关系,即: 势 能转化为
动 能.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量转化的现象.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②高度降低,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解答:
解:“落木”相对于地球之间的位置,或者树木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说,“落木萧萧下”是以大地或树木为参照物的;
长江水由高向低处流,势能转化为动能.
故答案为:大地或树木,势,动.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动能和势能转化的了解和掌握.
2.(1分)(2013•海南模拟)自2004年4月18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已进行第五次大提速,这次大提速全国总共增开了19对“一站式直达城际特快列车”,在车次前冠以字母“Z”,其中Z85次和Z86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车次
运行区段
北京﹣苏州
苏州﹣北京
运行距离
Z85/86次
北京﹣苏州
Z85次19:35开次日6:55到
Z86次19:28开次日6:51到
1379km
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Z85次列车从北京到苏州所用的时间是: 11 h 20 min,它的平均速度约等于均数 122 km/h.
考点:
速度的计算;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
从Z85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上找出从北京到苏州的时间和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列车从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
解答:
解:Z85次列车从北京到苏州所用的时间是t=24:00﹣19:35+6:55=11h20min=h;
平均速度V==≈122km/h;
故答案为:11;20;122.
点评:
本题考查时间和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要学会从题目所给信息中找到有用的数据;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3.(2分)(2013•海南模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使用相当普及,手机电池是充电电池,在给手机电池充电时 电 能转化为 化学 能.
考点:
电源及其能量转化.
分析:
根据电池充电时的能量转化分析.
解答:
解:给手机电池充电时 电能转化为 化学能.
故本题答案为:电;化学.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池充电时的能量转化.手机电池为锂电池,能多次充电使用.
4.(2分)(2013•海南模拟)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如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 水蒸发吸热 的缘故;通常情况下,炒菜比腌菜咸得快,这一现象表明: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
考点:
蒸发及其现象;扩散现象.
专题:
简答题.
分析:
手上沾水与不沾水,是造成拿热馒头感觉不同的原因,就要从沾水与不沾水会发生哪些不同的变化入手分析.
菜变咸,说明盐进入菜内,这是一种扩散现象.变咸的快慢不同,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不同.由此入手分析.
解答:
解:手上沾水后,手遇到热的馒头,手上的水会蒸发,蒸发吸热,从而降低了手的温度,使手不至感到太热.
炒菜时菜的温度要比腌菜时菜的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所以菜变咸得越快.
故答案为:水蒸发吸热;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
点评:
从生活中拿热馒头、炒菜等现象,联系到物理知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
5.(2分)(2013•海南模拟)某商场扶梯的高度是5m,扶梯长是7m,小明体重为600N.扶梯把小明从三楼送上四楼的过程中对小明做功 3000 J.如果要知道扶梯对小明做功的功率,还应该测量的物理量是 运送时间 .
考点:
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专题:
应用题;压轴题.
分析:
已知自动扶梯的高度和人的重力,根据公式W=Gh可求自动扶梯对人做的功.根据公式可知,要求功率必须知道运送时间.
解答:
解:自动扶梯对人做的功W=Gh=600N×5m=3000J.
已知做的功,要求功率还需要知道运送的时间.
故答案为:3000;运送时间.
点评:
本题考查功的计算和功率的测量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本题的关键是对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对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的认识.
6.(2分)(2013•海南模拟)如右图所示为一个紫砂壶,它工艺考究,做工精细.在壶盖上开有一个小孔,其作用是在倒水时内外的大气压 相等 .由于壶身和壶嘴构成 连通器 ,为方便装水和倒水因而要求它们的高度相平.
考点:
连通器原理.
专题:
应用题;压轴题.
分析:
茶壶是一个典型的连通器,在水不流动时,壶嘴与壶身中的液面应是相平的,壶盖上的小孔起到了将壶内气压与大气压连通的作用.
解答:
解:壶盖上的小孔连通了内外的空气,使壶内外气压相等,从而使壶中的水能顺序倒出;壶身与壶嘴构成了一个连通器,因为水静止时水面相平,所以制作时高度应相同才行.
故答案为:相等,连通器.
点评:
茶壶是常见的生活用品,它里面包含了连通器的知识、大气压的知识,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尤其是壶盖上的小孔,在这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不应被我们忽略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7.(2分)(2013•海南模拟)下列事例中接近正确的是( )
A.
中学生步行速度大约为4m/s;
B.
在常温下烧开一普通热水瓶的开水需要吸收的热量8×106J
C.
洗澡水的温度是70℃
D.
物理课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50Pa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温度;压强大小比较;热量的计算.
专题:
估算题.
分析:
解答估算题需要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科学估算.
解答:
解:A、人的步行速度大约是1.1m/s,选项中给出的4m/s明显太快,与实际不符,故A错误;
B、常温下水的温度约为20℃,一热水瓶水的体积大约为2L,即质量大约为2kg,
则烧开需要的热量大约为:Q吸=cm(t﹣t0)=4.2×103J/(kg•℃)×2kg×(100℃﹣20℃)=6.72×105J,与选项中的数据相关十多倍,故B不正确;
C、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如果用70℃的水洗澡,则会感觉太热,与实际不符,故C错误;
D、物理课本的质量大约有200g,则对桌面的压力F=G=mg=0.2kg×10N/kg=2N,
课本的长和宽大约为25cm、20cm,则受力面积大约为S=0.25m×0.2m=0.05m2,
所以对桌面的压强p===40Pa,与题中的50Pa非常接近,故D是正确的.
故选D.
点评:
该题的估算比较复杂,需要先估计再根据公式计算,要求学生对常用的物理量及单位要非常熟悉.
8.(2分)(2013•海南模拟)郫县正在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城市建设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需要航空摄影人员从高空给城市拍照,若所用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6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 )
A.
大于120mm
B.
恰为120mm
C.
小于60mm
D.
略大于60mm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照相机前面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并且照相机工作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
解:由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此时像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并且物距越大,像距越小.
所以当摄影人员从高空给城市拍照时,像距略大于焦距.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关键是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做到灵活应用.
9.(2分)(2013•海南模拟)运动员将足球从后场踢到前场,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其受力的情况是( )
A.
只受踢力
B.
只受重力
C.
受踢力和重力
D.
不受力的作用
考点:
重力.
分析:
由于地球周围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能够确定其一定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解答:
解:在空中飞行的足球,不计阻力,只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即重力).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掌握情况,牢记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受重力作用是解答本类题型的关键.在此题中,很容易认为答案C是正确的,认为脚对足球有一个向前的踢力.与此类似的如下题:脚对足球施加了200N的力,将足球踢出去50米,求脚对足球做的功是多少?答案应该是无法计算,不要错用200N乘以50米,来计算脚对足球做的功.
10.(2分)(2013•海南模拟)夜晚,街道两边的路灯纷纷亮起来了,将天岗湖点缀得格外美丽,这些路灯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
A.
并联
B.
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
C.
串联
D.
无法判定
考点: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根据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既可以同时工作,又可以独立工作进行判断.
解答:
解:街道上的路灯,若其中一盏坏了后,其它的路灯还可以正常工作,因此路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并联.
故选A.
点评:
会识别串并联电路,注意串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工作特点,并会根据用电器的工作情况识别电路.
11.(2分)(2013•海南模拟)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 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 )
A.
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减小
B.
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增大
C.
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
D.
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专题:
应用题;压轴题.
分析:
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总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总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的变化,进一步求出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的变化.
解答:
解: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总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小,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滑动变阻器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明白滑片移动过程中电路的变化情况,还要知道串联电路分压的特点.
12.(2分)(2013•海南模拟)铝合金因具有坚固、轻巧、美观、易于加工等优点而成为多数现代家庭封闭阳台时的首选材料.这与铝合金的下列物理性质无关的是( )
A.
较小的密度
B.
较大的硬度
C.
良好的导电性
D.
较好的延展性
考点:
物质的物理特征.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从题目中列举出得优点,我们只要分辩出密度、硬度、导电性、延展性等物理性质所对应的优点,就可以进行解答.
解答:
解:A、较巧是指它的密度小;
B、坚固是指它的硬度大;
C、良好的导电性显然不是一个家庭阳台需要具备的;
D、易于加工是指它具有较好的延展性.
故选C.
点评:
我们既要了解物质的密度、硬度、导电性、延展性等基本物理性质,还要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13.(2分)(2013•海南模拟)人体运动系统相当复杂,但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骨骼在肌肉提供的动力作用下绕关节转动,如图所示是手端起茶杯的情景,其前臂骨髂相当于杠杆,肱二头肌收缩提供动力.由图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
A.
费力、省距离的杠杆
B.
省力、费距离的杠杆
C.
既费力,也费距离的杠杆
D.
既省力,也省距离的杠杆
考点:
杠杆的分类.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判断杠杆的类型可根据生活经验结合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解答:
解:人在端茶杯时,若把前臂看成杠杆,支点在肘关节的位置,肱二头肌收缩抬起前臂是动力,茶杯作用在手上产生的力是阻力;
端茶杯的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故选A.
点评:
联系生活经验,要判断杠杆的类型,可依据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若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若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则为等臂杠杆
14.(2分)(2013•海南模拟)电动机是一种高效率,低污染的动力设备,广泛地应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下列家用电器中应用了电动机的是( )
A.
洗衣机
B.
电饭锅
C.
电热水壶
D.
电热毯
考点:
实用电动机的构造、特点和应用.
专题:
应用题;压轴题;定性思想.
分析:
电动机的工作特点是通电以后,电动机的转子会发生转动.所以要判断哪个用电器应用了电动机,就看哪个用电器通电以后,会发生转动.
解答:
解:洗衣机通电时,滚筒会发生转动,表明洗衣机内部有电动机,所以洗衣机应用了电动机;
电饭锅、电热水壶、电热毯通电时,电能转化为热,它们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
故选 A.
点评:
电动机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热器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热能,它们的能量转化截然不同,比较容易辨别.
15.(2分)(2013•海南模拟)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
②①
B.
③①
C.
②④
D.
③④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解答:
解: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③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所以①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16.(2分)(2013•海南模拟)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双手摩擦能发热
B.
烧水时水温升高
C.
锯木材锯子发烫
D.
钻木取火
考点: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
(2)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变了,是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
解答:
解:A、搓手取暖时两手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B、用煤气烧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符合题意;
C、锯木头时锯和木头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锯条温度升高,所以锯条发热,此过程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D、古代的人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摩擦生热,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17.(2分)(2013•海南模拟)用一只量筒、水、一根细针做实验,来测木块的某些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能测木块的体积
B.
只能测木块的浮力
C.
只能测木块的体积、质量、密度
D.
木块的体积、密度、质量、浮力都能测
考点:
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利用现有的器材能否测出选项中所列的量,我们必须拿出可行的方法来才能说明问题,因此,要先确定方法才行.
解答:
解:用针扎着木块浸没入量筒的水中,可测出它排开水的体积,也就是木块的体积;同时根据排水的体积,利用浮力的公式可算出木块受到的水的浮力;根据木块漂浮时排水的体积,可测出漂浮时受的浮力,此时的浮力就等于木块的重力,根据G=mg可求出木块的质量;有了质量和体积,根据公式ρ=可求出木块的质量.因此,通过分析可知木块的体积、密度、质量、浮力都可以求出.
故选D.
点评:
此题的设计较为巧妙,利用非常简单的仪器,借助所学的物理知识可求出多个重要的物理量,而且方法简单,思路明确,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18.(2分)(2013•海南模拟)美术课上,小琼面前立着一幅“米老鼠”的简笔画(如图甲所示).她从没学过绘画,竟然清晰、准确的描出了画中的“米老鼠”.请说明其中的奥妙,并作图示意(作图时,以图乙中A点代表简笔画中的“米老鼠”).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作图题;简答题;压轴题.
分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解答:
解:因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相等,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如图所示,A′正是“米老鼠”的简笔画像所在处.
又因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所以根据它的像可以准确的描绘出“米老鼠”.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19.(2分)(2013•海南模拟)小华是一位喜欢运动的学生,他现在正在斜坡上滑雪,请在图上作出他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考点:
力的示意图.
专题:
作图题;压轴题.
分析: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物体所受支持力,作用在物体上,方向与支持面垂直.
解答:
解: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点都画在物体的重心上,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的方向与支持面垂直.然后在箭头处标出重力G和支持力F.如图所示:
点评:
注意两个力的作用点都要画在物体的重心上.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的方向与支持面垂直.
四、实验探究题(19、20题歌5分,21题7分,共17分)
20.(5分)(2013•海南模拟)小王用如图所示装置在某山脚下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
(1)指出他所用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 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容器底了 ,
(2)根据图中气泡变化情况可以推知此时水 将要 沸腾(填“正在”、“将要”).
(3)纠正错误后,进行正确操作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 100 ℃,由此也可以推知此时泰山脚下的气压 1.013×105 Pa.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
(4)如他将该装置搬到山顶上做,他将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沸点降低 .
考点:
沸腾及沸腾条件;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温度计在使用时一定不能把温度计玻璃泡触烧杯底部或烧杯壁,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00℃,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小,沸点越低,结合下面问题可以解决.
解答:
解:(1)他所用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把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容器底了;
(2)沸腾是在发生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而现在是表面还没开始,将要进行;
(3)当水的温度为100℃时,将不再升高,所以沸点为100℃,而水只有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才为100℃;
(4)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小,沸点越低,所以到山顶时,沸点降低;
故答案为:(1)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容器底了;
(2)将要;
(3)100,1.013×105;
(4)沸点降低.
点评:
这类题目要求掌握实验注意事项,会从表格中得到需要信息,结合沸点随压强改变而变化,并且要知道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小.
21.(5分)(2013•海南模拟)现要保持电压U不变,探究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情况.
(1)要求:第一次是把15Ω的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读取电流表示数,请你根据要求在图中连接第一次实验所需的电路.
(2)若将1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后,
a.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将 变小 .
b.按照你连接的电路,你应该向 右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并详细叙述你接下来的操作过程: 观察电压表直至其示数为2.5V,读取电流表示数 .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流表的使用;电压表的使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专题:
实验题;作图题;压轴题;控制变量法.
分析:
(1)要探究电流和电阻之间关系,必须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即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示数不变,再用串联的电流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以及串联在电路中保护电路和调节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滑动变阻器,用导线把它们和开关、电源连接组成电路.
(2)将15Ω的电阻换成了10Ω的电阻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它两端的电压也随之变化,为保证结论的准确性,要通过调节滑片,使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减小,从而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值,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去调节即可.
解答:
解:(1)根据要求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所以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选0~3V的量程;根据欧姆定律可得,通过电阻的电流为=0.4A,所以与电阻串联的电流表选0~0.6A的量程,注意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再把保护电路的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的串联在电压和开关上即可,连接的实物图如图:
(2)将15Ω的电阻换成了10Ω的电阻时,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变大,电阻分得的电压减小,所以应调节滑片向右移动,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使电压表的示数达到2.5V时,读取电流表示数.
故答案为:(1)如上图所示;(2)a、变小;b、右;观察电压表直至其示数为2.5V,读取电流表示数.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和连接电路的能力,控制变量法在本实验中的具体应用和滑动变阻器的调节是本题的关键.
22.(7分)(2013•海南模拟)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好方法.给你一个透明玻璃杯、一支一端削尖的铅笔、几张白纸、足够的水,请你选用这几种器材,设计两个不同原理的小实验来研究或说明相关的物理问题.
实验器材
研究或说明的物理问题
实验1
实验2
考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惯性;大气压强的存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压轴题;答案开放型;设计与制作题.
分析:
(1)可以设计光学和力学实验,力学实验主要考虑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力的作用效果、惯性、摩擦力、能量转化、浮力等等.
(2)光学实验,可以考虑光的折射、放大镜等等.
解答:
解:(1)铅笔自由落下为什么落向地面﹣﹣重力是方向竖直向下.
(2)用力推铅笔,铅笔运动﹣﹣力改变了铅笔的运动状态.
(3)铅笔抛出继续前进﹣﹣铅笔具有惯性.
(4)铅笔自由下落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5)铅笔漂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
(6)铅笔斜放入水中,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光的折射.
(7)铅笔放在透明玻璃杯后面,看到放大的铅笔﹣﹣放大镜原理.
故答案为:本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实验1:器材:一支一端削尖的铅笔;说明的物理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实验2:器材:玻璃杯、一张纸;说明的物理问题:物体具有惯性.
点评:
(1)此类题目,首先根据器材确定能完成力、热、光、电、磁、声哪一部分实验,能完成该部分的那个知识点;
(2)常见的探究设计实验考查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力学中主要考虑惯性、重力、力的作用效果、杠杆、摩擦力、能转化等等;
②光学中主要考虑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③电学中主要考虑导体和绝缘体;
④声学中主要考虑声的发声、传播等等.
五、综合应用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3.(9分)(2013•海南模拟)电热炉内有两个阻值分别为R1=60Ω和R2=120Ω的发热电阻,用一个旋转开关可以实现电热炉多档位工作的要求.将电热炉接入家庭电路中.
(1)当电热炉只有发热电阻R1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大?
(2)若要求电热炉发热功率最大,R1、R2应怎样连接?求出这个最大功率值.
(3)如图是这个电热炉的工作原理图,其中的旋转开关内有一块绝缘圆盘,在圆盘的边缘依次有0,1,2,…9共10个金属触点;可以绕中心轴转动的开关旋钮两端各有一个金属滑片,转动开关旋钮可以将相邻的触点连接.如旋钮上的箭头指向图中位置C时,金属滑片将3、4触点接通,同时也将8、9触点接通.试分析旋转开关的箭头指向何位置时,电热炉的功率最大?指向何位置时,电热炉的功率最小?
考点:
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简答题;压轴题.
分析:
(1)由欧姆定律可求出电流;
(2)因电压一定,则要使功率最大,电阻应最小,故两电阻应并联;
(3)要使功率最大,应两电阻并联,要使功率最小应使两电阻串联,分析开关的接法可得.
解答:
解:(1)当只有R1工作时,由欧姆定律知:
(2)两电阻并联时等效电阻最小,电热炉发热功率值是最大.
最大功率值为Pmax=
(3)箭头指向A(或F)时,两电阻并联,总电阻最小,电压不变,故此时电热炉的功率最大;
箭头指向C(或H)时,两电阻串联,电阻最大,电压不变,故电热炉的功率最小.
点评:
本题考查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功率关系,同时应记住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功率越小,电阻越小,功率越大;而并联电路总电阻是减小的.
24.(9分)(2013•海南模拟)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80cm的正方体重640N,放在水平地面上,一个人站在地上利用滑轮组将重物匀速提起来.求:
(1)人还没有用力拉之前,重物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2)要想使人所用的拉力最小,请在图上画出滑轮组上绳子的绕法.
(3)如果人对绳子的实际拉力是32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专题:
计算题;作图题;压轴题.
分析:
(1)先根据面积公式求出正方体的底面积,再根据水平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重力相等,利用压强公式求出重物对地面的压强;
(2)拉力的方向向下,可以倒着从人的手开始画;
(3)由图可知绳子的有效股数,根据η===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答:
解:(1)重物的底面积:S=L2=(80×10﹣2m)2=0.64m2,
重物对地面的压强:P====1000Pa.
(2)要使该滑轮组向下用力物体向上运动,应从定滑轮开始绕.如图所示
(3)由图可知绳子有效股数为n=3,
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66.7%.
答:(1)人还没有用力拉之前重物对地面的压强为1000Pa;
(2)滑轮组上绳子的绕法如上图所示;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66.7%.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压强、机械效率的计算以及滑轮组缠绕方式的画法,是一道较为简单的综合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