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年第 3 期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在中国内政外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开放合作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统一战线面临的时和势、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充分团结和调动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海外统战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面对海外统战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2022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强海外爱国力量建设,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促进中外文化文明交流互鉴。”1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扩大了海外统一战线团结和联合的范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学界对中国共产党统战思想及工作特别是海外统战工作和培育知华友华
2、力量进行了较深入研讨,成果颇丰2。以研究内容来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以时间为序,回顾特定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侨务政策;二是以内容为要,研究不同时期党的侨务工作的具体议题。但既有研究中,专门研究知华友华力量的并不多,而且在内容上,很少对知华友华力量做出准确的概念界定,大多将知华友华力量定位于华人华侨群体,阐释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重要性,很少关注到如来华留学生、“四有人士”等其他群体。本文旨在总结归纳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的概念界定、时代内涵及其现实路径,拓宽统战思想和理论的研究视野,以期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入和系统的认识。一、知华友华力量的概念界定正所谓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统一战线
3、的实质就在于争取认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所谓认同又有多种内涵,包括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等等。政治认同是指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的正向支持态度,表现为认知基础上的认可和行为倾向上的支持意向。政治认同包含对政治组织、领袖、主张及行为等的认同,核心是对政治组织权力的认同。文化认同是指政治主体对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法律意识、社会心理等精神文化层面的认同。文化认同是一切社会认同的基础。有了认同,才会有凝聚力,才能发挥统一战线的最大功效。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具有关联性3。知华是指知悉中国文化、历史和国情,进而培育文化认同。具体而言,知华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项:一是要熟悉中国历史
4、文化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习近平作者简介:林凡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总第 24 卷第 133 期第 3 期2023 年 6 月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No.3,2023Serial No.133海外统一战线视域下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的时代内涵及现实路径探究林凡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摘要】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这进一步扩大了海外统一战线团结和联合的范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知华友华力量的概念内涵丰富且外延广泛,若以群体划分包括华人华侨、来华
5、留学生和“四有人士”等群体。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就是要在培养知悉中国国情和历史的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增进其对中国友好的认知,进而增进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从现实路径来看,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一是要坚持广交深交朋友,建立“大统战”格局的长效工作机制;二是要在中文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中国国情教育,增强文化认同;三是要建立海外统战人才数据库,善用网络化解舆论风险。【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知华友华;统一战线;海外统战【DOI】10.3969/j.issn.1009-2293.2023.03.013【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93(2023)03-0063-0663-2023
6、 年第 3 期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总书记强调,当前西方很多人习惯于把中国看作西方现代化理论视野下的近现代民族国家去分析,而没有从五千年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这样就难以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4。因此,他主张采用大历史观的方法,在纵向的时间维度和横向的世界多元政治主体对比的维度看待中国历史,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逻辑。二是要熟悉中共党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读懂中国必须要读懂中国共产党。熟悉党史,能够溯源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进而增进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由来和未来发展方向的理解。三是要熟悉中国的国情。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从人均 GDP 来
7、看仍属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人口众多、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还很艰巨。办好自己的事、推动中国发展仍是中国的第一要务。知悉了中国国情,才能对中国的行为及其背后的行为逻辑有更清晰的理解。友华是指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发挥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使其对中国持友好态度,增进对中国的热爱和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认同5。这也是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中规定的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任务。具体而言,在了解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能够历史地客观地看待中国的现实,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理念、目标及道路的理解和认同,这样能进一步团结积极有利的因素,转化消极因素,扩大国际交往基础,从而有
8、效化解中国发展面临的外部风险和挑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共享人类和平发展事业。知华是友华的基础,友华是知华的情感递进和升华。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就是要在培养知悉中国国情和历史的海外人士的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增进其对华友好的认知,进而增进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二者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二、知华友华力量的时代内涵知华友华力量是海外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团结海外积极力量。通过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可明晰知华友华力量的群体内涵。若以群体划分,可以将其界定为华人华侨、来华留学生和“四有人士”等三部分。(一)华人华侨是联通
9、中外的重要桥梁华人华侨虽然分散在世界各地,但一直有着“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优良传统,拥有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共同心愿,愿意为实现这一目标献计出力,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具有熟悉中华文化和驻在国文化的双重优势,是联通中外的重要桥梁,是中国发展的宝贵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必须争取和团结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发挥华人华侨的作用,华人华侨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爱国华人华侨列入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范围内,相继成立了海外工作领导小组、华侨留延(安)办事处和华侨救国联合会等抗日救国团体,积极动员海外
10、华侨团结起来拯救民族危亡。一方面,组织华人华侨筹措抗战物资、捐献抗战经费、物资和医药等医疗卫生用品,为抗战提供了大量物资保障;另一方面,面对国民党对外封锁消息、抹黑污蔑中国共产党的行径,鼓励华人华侨对外宣传抗战形势,揭露日本侵略及国民党的反动行径,争取海外舆论支持。中国共产党还积极促成南洋侨领陈嘉庚先生访问延安,鼓励华人华侨组成回乡服务团,参与边区经济建设和兴办各种事业。这些都为革命最终胜利作出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积极动员和团结广大华人华侨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冷战背景下,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受到外部经济和外交封锁,面临建设资金短缺和外汇短缺的问题。侨汇成为新中国非贸易外汇的主要来源,为
11、新中国经济建设解了燃眉之急。大批华侨科学家冲破各种阻力回国,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奠基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统战工作的中心任务转变为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华人华侨在促进祖国统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重视利用华人华侨的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发挥联通中外的独特优势,出台法律政策宣布欢迎华人华侨来华投资并将保护中外合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在政策的感召下,华人华侨积极来大陆投资设厂,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在侨商的示范效应下,越来越多的外商来华投资创业,投资的规模和效益逐步扩大,投资项目也逐渐从最初的制造业转为高
12、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全面提升,华人华侨在其中功不可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杂音甚嚣尘上。部分西方国家在经贸和舆论等方面挑起对立,在舆论场上肆意抹黑污蔑中国,“台独”“港独”等反华势力更是变本加厉,企图遏制中国的崛起、搞乱和分裂中国。在此背景下,习近平64-2023 年第 3 期林凡力:海外统一战线视域下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的时代内涵及现实路径探究总书记高度肯定了华人华侨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涵养侨务资源,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同圆共享中国梦。他还特别注重强调华人华侨在国际传播中的宣介
13、作用,鼓励华人华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理念,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增信释疑,破除偏见。实践中,华人华侨在爱国主义和祖国统一的旗帜下形成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自发成立“反独促统”的社会团体,为抵抗霸权主义、反华势力和分裂势力,维护祖国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要进一步强化华人华侨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增强海外侨胞的民族向心力,号召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共同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二)来华留学生是开展民间外交的生力军留学事业历来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6。留学工作在推动教育国际化、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为增进中外人民的相互了解和
14、友谊、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宣传和谐世界理念、共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留学人员的统战工作。2000 年,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第一次将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纳入统战工作范围。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留学人员是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要鼓励留学人员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新时代以来,各大洲国际学生来华留学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2022 年,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的人才视野和恢弘的战略气度,提出在团结留学人员之外,还要加强海外爱国力量建设,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的青年精英和未来领导者,增强教育服务国家对外战略能力,这一重
15、要论断扩大了海外统战的范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来华留学生是中国与西方的沟通桥梁,是知华友华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给来华留学生回信进行亲切交流,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一是鼓励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学习中共党史和中华传统文化。2021 年,习近平在给北京大学的来华留学生们的回信中特别强调,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要在党的执政实践中体悟党的性质宗旨,鼓励他们多做实践调研,增进对党史国情的深入了解7。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鼓励来华留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而理解中国发展背后的文化基因。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派出大量留学生到西方学习,再到时至今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大
16、量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学习先进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这个转变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中国与日俱增的综合国力和文化自信。二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秉持生命至上和一视同仁的理念,关心保护来华留学生的生命健康和安全。2020 年,习近平在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中提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政府和学校自始至终关心爱护在华留学生的生命健康,为其提供一视同仁的全方位关怀和照顾8。在同柬埔寨等国领导人会晤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承诺会像对待本国公民一样,照顾好在华公民的生命和健康9,会像保护自己孩子一样,为在华留学生提供保障10,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风范。三是鼓励来华留学生利用宝贵学习机会,掌握本领,将所学知识
17、带回国家,促进国家建设。2019年 12 月,习近平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澳门的留学生进行亲切交流,叮嘱他们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国家建设和世界文化交流作出贡献11。2021 年 12月,在中国上海学习铁路专业的老挝留学生给习近平写了联名信,表示要把在中国学到的本领贡献给中老铁路的运营和发展。习近平对此表示充分肯定和高兴,表示愿意为中老友谊之路培育更多栋梁之才12。中国从原有的落后国家到如今对外输出技术,展现出中国与日俱增的综合国力和自觉承担国际责任、与世界各国共谋发展的担当。四是鼓励来华留学生在深入了解真实的中国的基础上,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习近平多次提出,希望来华留学生能多同全世界介绍分
18、享他们看到的中国和想法体会13,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传递民心相通的接力棒,消除误解,增进互信,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实践中,中国在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中国一方面在不同文明之间积极搭建互学互鉴的桥梁,努力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留学教育体系,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留学中心和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之地14351。具体而言,中国积极推进和实施文化交流和人才培养项目,如在海外推广设立孔子学院或鲁班工坊;设置“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与希腊共同发起“文明古国论坛”,同阿拉伯国家实施增进友好“百千万”工程等,吸引海外顶尖人才来华留学,培养未来全球精英,让全球
19、几千万汉语学习者、几十万来华留学生成为中国的好朋友14347。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在知识性传授的基础上,中国更注重培养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胜任力,注重培养热爱和平、掌握基本汉语、熟悉中国文化、认同中国道路、具有扎实学识、具有跨文化胜任力的知华友华的国际力65-2023 年第 3 期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量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中国政府还鼓励来华留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带回所在的国家,为国家间的友谊发展培育更多的栋梁之才,为共促世界发展繁荣贡献力量。(三)“四有人士”是增信释疑的智囊团“四有人士”是指政治上有影响、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专业上有造诣的海外人士。除了传统的高层交往,
20、加强同国际组织、民间团体、政党组织、研究机构等的对话交流,认真做好对社会精英代表、学者智库、民间友好人士和网络意见领袖等重点群体的工作,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不断拓展人脉,广交朋友、广结善缘,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团结和转化国际中间力量,为避免国家关系因外国政府更迭、政治人物沉浮受到不利影响、对国家关系的转圜和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推动中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巩固国家关系的民意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外国专家学者特别是海外汉学家长期深入研究中国文化,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独到的视角,可以向世界更深入地介绍中国,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有的专家学者还积极资政育人,参与所在国高层国家智库
21、,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作用。习近平高度重视发挥外国专家的作用,曾特地给外文出版社的外国专家们回信。在信中,他肯定了外国专家热爱中国文化,熟悉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特点,鼓励他们不断发挥自身优势,用优质的翻译作品传递中国理念,帮助更多外国读者理解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起到增信释疑的作用15。这也为海外统战工作带来启发。培育扶持国际知华友华力量,可以通过高层次专家和重要国际会议论坛等学术渠道开展对外宣传,增进外界对华正面客观的认识。习近平在 2009 年会见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巴科时就提出愿同哈佛大学等美国教育科研机构开展更广泛的交流合作,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互鉴。未来要发挥海外校友会、基金会的纽带
22、作用,积累国际人脉资源,扩大高校的“朋友圈”;要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特征,利用外国主流媒体针对性地发声,进而有效增强国际传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16。网络意见领袖是新媒体时代在公共平台发表观点的有广泛影响力的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世界进入新媒体时代和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在公共社交平台上发表和传播观点,并拥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也持续走高,国外网络意见领袖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分享对中国热点议题的看法,传递对中国的认知,为国际社会读懂中国增添了新视角。然而,由于网络筛选机制不成熟,网络上的观点良莠不齐,而且日渐呈现出偏激、博眼球等特点。部分网络意
23、见领袖出于认知局限、经济牟利或政治分歧等原因,策划操纵舆论议题,混淆视听,碎片化地误读误解中国,扰乱人心,影响社会稳定,造成恶劣的国际影响。习近平曾提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无法过长期执政这一关。在海外,意识形态激烈交锋更为激烈。基于此,未来要进一步涵养知华友华的网络意见领袖,积极加强对话交流,及时消除信息不畅造成的误解,将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引导到准确客观深入地看待中国方向上去,进而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三、新时代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的现实路径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是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海外统一战线发展的宝贵历史经验和传承,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之现实要求,更
24、是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就要对其进行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全面提升统战工作的广度、深度和效度。(一)增强广度:坚持广交深交海外朋友,形成大统战工作格局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坚持广交深交海外朋友,实现最广泛且深入的团结和联合。知华友华力量的概念外延广泛且具有丰富的内涵,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熟悉中国历史、对中国持友好态度的力量,不受国籍、职业、身份的界定和限制,概念的指向人群很广泛,符合统战工作大团结大联合的工作原则。因此,坚持广交深交海外朋友也是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的题中之义。首先是要坚持广泛交往。要跳出“小圈子”,扩大结交范围。不仅要结交发达国家的
25、朋友,还要结交发展中国家的朋友;不仅要联系政治、经济、外交领域的社会精英,还要联系文化、民族宗教等其他领域的社会各界人士和有生力量;不仅要不忘老朋友,还要广泛结交新朋友;此外还要兼顾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重视发挥网络统战的作用,团结“网络大 V”等新媒体从业者和网络意见人士,做到网上网下齐发力等等。坚持广泛交往,要秉持求同存异的原则。无论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是否存在差异,判断是否与之交往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是否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利。只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利,只要对统战工作有利,就都要与之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要时刻秉持平等、尊重和包容的原则,谦恭处事、真诚待人,全面了解其情况,充分尊重在价值取向
26、、宗教信仰、思想认识66-2023 年第 3 期林凡力:海外统一战线视域下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的时代内涵及现实路径探究等方面的差异,在一些不涉及原则性问题的事情上坚持求大同、存小异,凝心聚力共谋事业发展。其次是要坚持深入交往。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长期深入地交往。一是不能急功近利,试图通过几次深入谈话或一段时期的接触便想寻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坚持连续性的原则,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二是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全心全意为其排忧解难。统战工作不能热热闹闹走过场,而是要切实保障和照顾同盟者的利益,以真情换真心,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27、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和长期信任,结交一大批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挚友和诤友。二是要建立“大统战”格局的长效工作机制。知华友华力量涵盖了华人华侨、来华留学生、海外知名专家、知名网络意见人士等多个群体,他们分布在不同的领域和阶层,分属于侨务、教育、外交、经济等众多领域和部门分头管理。例如来华留学生涉及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等多部门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工作内容有交叉和重叠,可能会存在每个部门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一致、沟通不到位等问题,这就需要打破行政部门之间的壁垒,加强各部门联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早在 1995 年就在署名文章中提出“大侨务”的概念,提出要打破部门条块分割格局,汇集整合各部门
28、优势力量。据此思路,新时代开展海外统战工作也要树立“大统战”的思维,发挥党委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海外统战工作的统一领导,由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建立健全分工明确、合理协调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大统战”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制度,厘清权责利边界,要强化各有关部门的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多部门齐抓共管;要定期召开统战工作联席会议,适时开展社会调研,各部门及时分享工作动态,进行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共同商讨解决工作难题。总之,要形成大统战格局的长效工作机制,真正形成统战合力。(二)增强深度:在中文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中国国情教育,提升文化认同统一战线的基础是争取认同,增强文化认同是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
29、的前提和基础。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就是要充分发挥文化认同的作用,完成从知华到友华的情感转变和升华。知华友华力量长期在海外生存发展,在政治理念和文化观念等方面同中国有较大差异。此前,海外统战大多依靠老一辈华人华侨的力量,以推进海外中文教育的方式开展,但也存在局限性。一是随着老一辈华人华侨年龄渐长,日渐退出统战舞台,海外统战面临力量的接续问题;二是之前单一的华文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孔子学院、鲁班工坊、“一带一路”文化交流项目的推广以及中国留学教育体系的逐渐完善,单一的海外中文教育、培养中文语言技能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世界提出了在了解中国的基础上要更进一步理解中国的更高需求。在
30、此之前的中文教育也会开展人文交流活动,但存在遍地开花而系统性不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多数学校将实践活动简化为带领留学生游山玩水,忽视发挥文化认同的影响和作用,往往事倍功半。在此背景下,面向海外华裔青少年、孔子学院学生等知华友华的潜在力量抑或是面向来华留学生等群体,开设中国国情教育课程,构建中国国情教育课程体系,成为涵养海外统战资源和增进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构建中国国情教育课程体系,一是要解决师资和教材问题,建设一批有思政教育效能的示范和精品课程。过去,海外中文教育的发展瓶颈就在于缺乏适宜的教师及国别中文教材。教师除了要具备基本的双语沟通能力外,还要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所在国文化,既有丰富的实
31、践经验也要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根据所在国的特殊文化资源,进行教材汇编的相关工作。教材汇编,一是要以服务国家发展和外交战略为根本落脚点,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坚持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对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度提炼与发掘,在兼顾知识性的基础上,采用柔性或隐性的方式介绍中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增加中国时事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增进学习者对中国社会文化、教育理念、外交主张等方面的理解和认同,在此基础上,增强对中国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育人的有机统一。二是要科学设计课程内容,研发多元化的国情教育课程。对长期来华的留
32、学生和短期来华访问的外国专家显然不能采用同一套中国国情教育课程,因此针对不同领域的海外统战对象,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设不同时长、不同侧重点的国情教育课程,增进其对中国的理解。三是要完善实践教育培养体系,开展好“第二课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依托留学生学生会、国际校友会等组织,开展科学规范有效的实践教育活动。当前的实践教育大多以参观访问为主,存在内容重复和形式单一、与课内教育衔接融合不足等问题。未来,要构建能与课内教育“融合联动”的课外教育培养模式,67-2023 年第 3 期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坚持“三全育人”的理念,发挥教育全链条的育人功能和主观能动性,培育具有跨文化胜任力、
33、兼具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国际人才。(三)提升效度:建立海外统战人才数据库,善用网络化解舆论风险树立互联网思维,建立海外统战人才数据库。知华友华力量遍布世界各地,互联网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能够解决跨地域跨国别的交流难题,为联谊交友提供更为便捷的条件;同时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智能推送技术和传播影响力,针对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量身定制传播方案,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网络宣传,正面引导主流舆论,更精准更高效地传播中国声音。此外,互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为建立完善知华友华人才数据库提供了便利。海外统战人才数据库的建立使统战部门能够迅速地搜集、整合、分析分散性大、流动性强的海外人士的信息和资
34、料,更及时、更有效地强化有关管理协调工作,高效率地识别所处领域内具有很强代表性的海外优秀人才并加以培养锻炼,从而为海外统一战线事业的长期发展聚集人才资源。树立底线思维,化解舆论风险。互联网的实效性和广泛传播性,使群众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国内国际时事热点;自媒体的兴起和互联网的互动性,使群众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言论、针砭时弊,这也进一步使得网络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网络的跨国界开放性和隐蔽性增加了管理难度,现实社会的矛盾叠加国内外敌对势力散布的渗透和造谣信息,通过网络发酵,会进一步激化矛盾,网络政治参与成为情绪宣泄,出现民粹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情绪,引发舆论危机,影响社会稳定。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网
35、络舆情的引导和监督,学会利用网络主动出击。一是要把握网络舆论宣传和传播的规律,加强规范化引导,传播正能量。对焦点话题及时反馈,给出权威解答,实时引导和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网络语境下用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入心入脑的表达来加强宣传和引导工作。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发挥网络意见领袖在海外统战工作中的作用。要着重发挥其在网络上的舆论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代表人士联系和团结各方面社会成员,凝聚共识,团结奋斗。三是合理利用网络发声,正本清源。针对长期敌视中国的政客和媒体,可以鼓励对华友好的知名侨领、参政人士、华文媒体、留学生群体和组织等知华友华力量积极发声,在真假难辨的海量信息中正本清源,在实时互动中,共塑清
36、朗网络空间,从而化解舆论风险,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为中国发展塑造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参考文献:1习近平.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伟力N.人民日报,2022-07-31(001).2原晨珈,李凯林.涵养壮大知华友华力量: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海外认知与中国应对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2,(6):35-47.3广西社会主义学院.文化统战概论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4.4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N.人民日报,2022-07-16(001).5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3.6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和党和国
37、家工作大局 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开创留学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4-12-14(001).7习近平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N.人民日报,2021-06-23(001).8习近平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N.人民日报,2020-05-19(001).9习近平会见柬埔寨首相洪森N.人民日报,2020-02-06(001).10习近平同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通电话N.人民日报,2020-05-19(001).11习近平考察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综合体N.人民日报,2019-12-20(001).12习近平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共同出席中老铁路通车仪式N.人民日报,2021-12-04(001).13习近平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J.人民日报,2021-06-23(001).1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5习近平回信勉励外文出版社的外国专家 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交流沟通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N.人民日报,2022-08-27(001).1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N.人民日报,2021-06-02(001).(责任编辑:朱小宝)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