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OBE理念的《学前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3243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OBE理念的《学前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OBE理念的《学前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摘要:OBE理念是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也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依据,其所倡导的核心思想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学前美术基础 课程是培养学生美术技能和艺术素养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查阅文献,目前我国高校学前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主要存在四个问题:课程目标定位不够准确、课程内容与幼儿园实践衔接不足、课程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评价体系简单。学前美术基础 课程改革以OBE理念为指导,通过制定对应毕业要求的课程目标、重构持续学习的教学内容、生成美术教学新模式、实现学生能力的考核评价这四个途径进行教学改革,对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技能、艺术素养,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价值。关键词

2、:OBE理念;学前美术基础;教学改革基于OBE理念的 学前美术基础 课程教学改革霍媛媛丁晶作者简介:霍媛媛,宁德师范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讲师;丁晶,宁德师范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副教授;收稿日期:2022-12-29。基金项目:2020年宁德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基于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JG2020038)。当前,在我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美术类课程,设定为专业必修。1学前美术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指导幼儿园美术实践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学前美术课程教学存在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清晰、教学内容与幼儿园活动衔接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学生毕业后的能力发展

3、。传统教育的关注点在于教师怎么教,很少考量学生学到了什么、通过学习后获得什么能力。以产出为导向的OBE教育理念,先明确通过课程学习之后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再反向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 提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导向。学生中心是以学生为课程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和实施教学,达成人才培养的目标;产出导向强调对照毕业要求、职业需求所具备的专业核心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要求,以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所获得的学习成果来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持续改进以学科特点结合专业通用框架对课程进行全过程评价,并持续对课程考核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和改进。因此,

4、学前美术基础 课程改革根据 OBE 理念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对适应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需求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特点及其意义(一)专业必修课程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幼儿对艺术的感受、欣赏和表征能力的发展与教师的艺术素养息息相关。2这意味着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背景下美术知识、表达创造和审美感受是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美术基础 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是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基础课程,也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课程通过基础知识教学、美育熏陶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简笔画、主题画的绘画技能;同时,培养学生挖掘分析文化内涵和审美

5、元素,渗透美育理念,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和游戏活动中与美育结合,让学生尽可能创设丰富的美的材料和环境,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幼儿园实践活动奠定扎实的能力素养。(二)实践性课程学前美术基础 课程中既有美术学科的知识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总第145期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和技能训练,也有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相关实践训练,具体包括幼儿园简笔绘画、手工活动和幼儿园环境创设等实践训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造型、构思和设计能力。绘画造型能力主要包括对物象的基础造型的形象化表现,对物象进行想象、改编、装饰、绘画的能力;构思能力是幼儿教师在从事幼儿园活动中对文化内涵

6、的挖掘、对主题元素的提取,进行色彩、造型、构图等形式美的构思能力;设计能力是幼儿教师运用丰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和巧妙的构思创造美的综合实践能力。学前美术基础 课程要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结合美术知识和技能在幼儿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胜任幼儿园美术活动实践,因地制宜地设计活动材料和环境支持幼儿的活动,对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三)多课程交互链接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创建各课程的紧密链接,形成课程之间先导后修、交互链接的“课程地图”。首先,在美术类课程中 学前美术基础 为先导课程,让学生理解美术基础知识,学会绘画技能,懂得简单的设计和实施幼儿的活动材料,为后修的 幼儿园玩教具制作 和

7、 幼儿园环境创设 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其次,美术课程是 艺术教育 的一个分支部分,课程的学习更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绘画技能和美育素养的培养;美术课程与学前五大领域课程均有交互联系,如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 课程,培养学生制作简单的表演服装、头饰、道具,创设活动游戏氛围,语言教育 课程学生能自制绘本、故事机等玩教具,为幼儿创设语言发展的有利条件。美术课程的学习对促进学生的专业绘画、手工、构思设计等能力发展和幼儿教师职业养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二、学前美术基础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课程建设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3通过查阅李凤齐学者研究的“我国12所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大纲的文

8、本分析”,4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设计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课程目标定位不够明确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之后,在知识、能力及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具体达成的内容,课程目标应当与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需求相对应。从“12所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定位描述”表格中可以看出,仅有2所高校的美术课程体现面向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办学定位,其余10所高校的定位是美术实践、绘画、技能训练,缺少学前教育视域下的美术课程定位,如表1所示。这说明了大部分本科院校学前专业的美术类课程是参照美术专业的课程目标,缺少在学前教育视域下美术课程的目标思考,教师更多关

9、注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缺少美术目标与幼儿园的活动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其次,图1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点,对12所高校中所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涵盖的词汇做统计,得出知识与技能目标频次最多,情感价值观的频次低于其余两个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掌握美术技能技巧”频次最高,过程与创作目标中“实践能力”的频次最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总计明显低于前两个目标。由此看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注重技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艺术素养、美育等培养目标设定较少。解决了以上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将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目标与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需求对应。课程编号LKHIFJ课程定位

10、培养学生绘画技能的课程专业技能性课程技能特色课程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必修类技能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教师职业技能课课程编号ABEGDC课程定位幼儿园美术教育基础课程美术技能训练课程美术技能性课程美术基本技能课程美术实践技能课程美术技能实践课程表112所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定位描述-932023年6月图112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教学目标情况(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幼儿园美术实践不匹配美术课程的内容选择以“反向设计,正向施工”为基本原则,以毕业要求和幼儿园实践需求来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参考图2“12所高校学前教育美术类课程内容安排学时合计”,大部分高校素描、色彩、简笔画、中国画、

11、纸工这几个内容教学占比较多,这与传统的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相同,美术专业性强、难度也相对高;幼儿园相关的美术实践活动,例如“玩教具制作、废旧物造型、环境创设”这些内容的教学占比却极少。这样的课程安排给予学生的是单一的技能练习,没有为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美术活动提供相关的课程内容,很难满足毕业后的幼儿园美术实践工作需求。研究者通过观察、访谈了解到幼儿园最迫切需要的是具有美术实践能力、能胜任各种活动的玩教具制作和环境创设的人才。幼儿园所需要的“装饰幼儿园环境”的人才目标,仅有3所高校制定了这个教学目标,如图1所示。因此,幼儿园美术活动实践不仅要掌握绘画造型、色彩、构图、线描等美术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安排

12、还应形成基础知识-构思-应用的转化过程,多思考幼儿园美术活动实践的课程内容。图2 12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内容安排学时合计(三)课程教学设计重技能轻能力图3“12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教学方法统计”中,12所高校的美术课程教学方法都有运用课堂讲授和实践练习,多媒体教学占半数以上,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欣赏、网络教学等方法应用极少。可以看出,在课程实施中,以美术学科知识和简笔画技能训练为主线设计教学活动,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练)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极大降低了美术人才培养质量,谈不上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课程设计强化基础造型的临摹记忆训练,存在临摹多创编少的问题;在色彩、构图、创编、应

13、用等美术素养方面的指导实践较少;少有对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内容和风格等的鉴赏解读,忽视了美术课程本应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也仅仅掌握“怎么画”“画的像”的要求,导致学生觉得美术课枯燥,最终造成学生只会绘画技能,缺乏在幼儿园美术实践中的综合能力。图312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教学方法统计(四)课程评价体系单一通过查阅“我国12所高校学前美术课程大纲文本分析”,学前美术基础课程考核都是考查,考查的方式是采取绘画考核,或者提交绘画作业、手工作品等,考核方案大部分是按照平时成绩40%和期末成绩60%,最终得到总评成绩。首先,评价内容仅限于每学期学习的绘画或者手工作品,评价内

14、容单一,不能全过程呈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评价的标准注重绘画的写实、临摹、记忆、完成度等掌握情况,在绘画的想象、创编、手工的材料和方法运用等综合素质上未设定详细直观的考核体系;第三,考核内容随意,未能与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形成对应,评价体系还应考虑如何促进学生持续学习和能力发展。三、OBE理念下的美术课程教学改进策略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目标确定、内容选择、教学设计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实践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原则,培养以幼儿教师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的合格幼儿教师。5(一)制定对应毕业要求的课程目标课程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确定学生在保教知识、保教能力和幼教

15、情怀等方面需要达成的目标。根据以上要求,霍媛媛等:基于OBE理念的 学前美术基础 课程教学改革-94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学前美术基础 课程明确目标定位,培养懂理论、能绘画、会设计,有艺术素养和幼教情怀的应用型人才。目标1学生能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包括简笔画、线描画、色彩基础知识等,进行基础造型和装饰能力。目标1对应职业要求“懂理论”,掌握幼儿教育教学的美术基础知识。目标 2 学会简笔画的造型规律和表现技法,绘制静物、人物、动物等题材的简笔画,以及掌握造型、构图、色彩设计的方法和综合应用能力。目标 2 对应职业要求“能绘画、会设计”,创设幼儿园环境,为幼儿发展创设条件

16、。目标3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专业素养和保有童心、爱心的积极人生观。目标3对应“艺术素养、幼教情怀”的职业要求,能以幼儿视角为主选择题材、设计构思、表达创造等,从而使得知识和技能与幼儿园保教实践深度融合,是美术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目标定位。课程目标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将教育情怀渗透在教学中,将中国源远流长的艺术文化、工匠精神等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培养学生拓展艺术视野和幼教情怀等品质。课程目标与职业要求、毕业要求的对应,如表2所示。表2学前美术基础课程目标与职业要求的对标课程目标目标1系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目标2学会简笔画的造型规律和表现技法

17、,掌握造型、构图、色彩设计的方法,综合应用于幼儿美术活动中目标3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艺术素养和保有童心、爱心的积极人生观职业要求懂理论能绘画会设计美术素养幼教情怀毕业要求素养全面:具有艺术素养,掌握幼儿教育教学的美术基础知识创设学习环境:能充分利用资源,创设适宜的幼儿园环境,支持和促进幼儿发展用心从教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有爱心耐心,乐于为幼儿创造学习与发展的条件(二)课程内容“四阶段”与实践练习组合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的具体规定,学前美术基础 课程内容打破传统教学单一组织,以分阶段和实践组合呈现新的教学内容。课程设计为一阶学理、二阶策展、三阶探例、四阶创造的“四阶段”

18、教学模式。美术课程是以练习为主的技能课程,因此每个阶段与实践练习共同实施。一阶学理,围绕美术基础知识、美育素养、审美鉴赏的渗透,讨论了解不同年龄幼儿如何开展和实施美术活动,汇报分享运用美术知识解决幼儿园美术实践活动的问题。二阶策展,掌握绘画技能和方法,学生自主策划幼儿园活动绘画展览、比赛等实践活动,师生讨论互评,点燃学生学习热情。三阶探例,通过主题活动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构思、创编、设计的能力,将单一的强化技能训练向幼儿园所需的美术素养、美育熏陶转化。四阶创造,实施幼儿园美术活动项目,通过绘画、手工、环境布置等项目操作和教师的指导评价,增强学生知识技能应用的实践经验。课程的四阶段与实践项目的设

19、计呈现进阶上升的特点,同时,课程内容还注重将思政渗透于所有模块的教学中,选择美好的、积极向上的元素,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乐于观察、创新、审美等价值观。以毕业要求为依据,课程分阶段与实践模块相结合,促进学生美术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如表3所示。表3课程“四阶段”模式与实施路径“四阶段”模式一阶学理:美术基础知识、美育素养、审美鉴赏二阶策展:绘画技能三阶探例:构思、创编、设计四阶创造:知识能力、素养实践练习讨论汇报绘画比赛、展览课堂实践幼儿园活动项目思政案例工匠精神创新主题画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旧物改造乐于创造就地取材、变废为宝设计理念、环保意识(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练习课程教学方法是有效达成

20、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观三个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实践练习。通过讲解示范教-952023年6月学,教师直观示范有趣的造型改编、和谐的色彩搭配拓展学生思路;教师在作品展览、案例讲解中启发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方法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美术课技能的学习重在实践练习,在课堂练习中边讲边练,掌握造型观察、绘画、创编的绘画技能;通过策划展览,多种形式、多样材料的绘画练习,在展览作品中学生的技能、评价、审美等能力得到更大提升;主题讲授方法围绕某一主题,与学生讨论分析主题的构成元素、构图关系和色彩设计,进而掌握自主设计的能力;讨论是基于学生视角发现真实问题,在实践活动前、中、后

21、做聚焦问题的分析,对设计作品生生互评、师生讨论,教学相长;项目实践是通过小组合作对主题元素构思、绘画表达、材料选择、审美创造完成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联系与整合的能力、创造力和审美体验。实践活动重视成果的应用,成果应用于幼儿园活动教具设计、环境创设、展览、社团活动等,这些活动对学生学习热情、能力发展具有极大推动作用。课程教学方法和操作要点如表4所示。课程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实现学习内容。主要方法讲解示范实践练习主题讲授讨论汇报项目实践主要适用内容一阶学理二阶策展三阶探例二阶策展三阶探例三阶探例四阶创造一阶学理三阶探例四阶创造操作要点讲解色彩、线描、简笔画,造型简洁、重点突出、生动明确教师直观

22、示范色彩、线描、简笔画教学在策展、案例中边讲边练,纠正和点评作业,启发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策展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生生互评、师生讨论,重视实践前准备、实践中反馈的问题和实践后的分享总结为学生提供丰富案例和多层次分析,重点是学生的分析、实践练习,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分析材料、绘画并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展现的平台,基于学生视角发现真实问题,生生互评、师生讨论、教学相长重视成果的应用,成果应用于幼儿园活动教具设计、环境创设、展览、社团活动等表4学前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运用(四)评价形式多元、对应课程目标以 OBE 理念为指导,由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课程评价检验是否达成课程目

23、标的教学循环。课程评价是检验学生课程达成情况的评估体系,对反馈教学、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6学前美术基础 的课程评价以实现学生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考核目的对应课程目标,既有对理论知识的考核,也有对实践拓展、美育的评价。考核评价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具体项目是:写:基础知识评述,画:绘画技能,做:手工制作,说:汇报展示”。每项考核项目明确对应每一课程目标,并规定具体的评分标准和要求,达到全面立体的考核评价。课程还引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加的“华文杯”、福建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中的玩教具设计,加强培养学生的绘画、手工、设计等技能,以赛促练。课程评价是对学生绘画、设计、手工实践、美

24、育等多个维度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观测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美育素养。具体考核内容与实施细则,如表5所示。表5 学前美术基础 课程考核方式与内容考核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考核项目写:线上讨论、案例评述章节测验画:人物、静物、动物、场景简笔画做:玩教具(头饰、绘本制作)画、做、说:主题画创编、环境创设、实践汇报考核目的(对应课程目标)分析案例感受美、体验美,审美感知(对应课程目标1、3)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应课程目标1)简笔画绘画、想象改编、装饰、创编的能力(对应课程目标2)将“华文杯”、福建省师范生技能大赛标准引入课程教学体系,发展绘画、手工制作、综合运用能力(对应课程目标2)基础知识、专业技能、

25、美育素养(对应课程目标1、2、3)权重50%50%霍媛媛等:基于OBE理念的 学前美术基础 课程教学改革-96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四、课程改革的成效和反思学前美术基础 课程发展沿革实现从规范课程目标切入,由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由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用评价方式对应课程目标的有效循环。课程改革首先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其次让学生获得绘画、设计能力,有艺术素养、美育渗透和幼教情怀。课程改革有以下成效和反思。(一)生成教学新模式学前美术基础 课程基于学生视角,立足教学的真实问题,形成具有学前特点的美术课程的教学新方法和新模式。首先,课程内容创新,以职业发展目标和人才

26、需求,重构理论和实践内容,形成融合毕业要求、行业前沿和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其次,教学设计创新,有效组织教学,量身打造有助于学生持续学习的一阶学理、二阶策展、三阶探例、四阶创造的“四阶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专业素养;第三,考评创新,通过写:章节测验,画:简笔画,做:教具手工,说:展示分享的多元化考核体系,以“考核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创新考核评价体系。(二)培养学生一专多能近几年的美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培养学生懂理论、能绘画、会设计,不仅具备简笔绘画技能,还能在各类比赛、实践活动中胜任教具制作、环境创设等设计能力。通过学校每年举办简笔画技能大赛、绘画展览和环境布置

27、,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绘画技能和审美体验;依托课程,在福建省师范生技能大赛和“华文杯”的教具制作中均体现学生能绘画、会手工、懂设计的一专多能的成长实践;教师还积极带领本专业学生进行“旧物改造”和“实地改造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丰富了学生改造材料和环境的经验,注重实践成果的应用。在学生支教的小学、幼儿园进行环境装饰和创设,学生将创作思路、制作方法和美育理念讲授给当地幼儿教师和孩子们,是学生在支教过程中的亮点。(三)反思通过课内调查与教学,发现存在学前教育职业要求高与学生美术起点低之间的矛盾问题。学生前期的美术基础、手绘表现、审美欣赏、艺术视野这几方面

28、较薄弱,使得学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新课程;另一方面,美术是实践性技能课程,技能的习得不仅仅在课程学习期间,在课程完成后还应持续巩固加强和应用。因此,课程的持续改进建议在大一先习,大二学习、大三见习、大四研习四阶段贯穿体系。四阶段贯穿的具体做法是:大一先习在课前10分钟进行简笔画练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建立基础课程链接;大二融入正式课堂,夯实实践能力和美育渗透;大三和大四安排幼儿园见习、研习持续学习,融合师范生技能进阶训练,教师给予实操分享和评价,“弱鸟先飞、久久为功”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五、结语基于 OBE理念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以产出导向为核心,基于学生视角发现

29、真实问题,持续改进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培养适合幼儿园教师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课程的改革对生成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关注学生美育熏陶和素养的习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注释:1陈雪苗:学前美术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探究以长沙师范学校为例,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年。2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98页。3吕明凯:课程建设应是幼儿园工作的永恒主题,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李凤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研究基于12所高校美术类课程教学大纲的文本分析,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5徐俊华:幼儿教师资格考试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6李培振、张波、单伽锃、张伟平:基于OBE理念的课程考试及其评价研究,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13期。责任编辑郭婧-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