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研究——以桂东南红色文化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1931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研究——以桂东南红色文化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研究——以桂东南红色文化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研究——以桂东南红色文化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月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第 卷第 期(总第 期)()【教育研究】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年度专项课题“桂东南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年玉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桂东南红色文化线上空间建设与实践(项目编号:)”;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理论逻辑及时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周金花(),女,湖南娄底人,玉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黎玉广(),男,广西北流人,玉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信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电子信息与红色文化

2、。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研究 以桂东南红色文化为例周金花,黎玉广(玉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玉林 ;玉林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信学院,广西 玉林 )摘要:桂东南地区红色文化蕴含着志存高远、矢志不渝;敢为人先、实践创新;笃实好学、与时俱进等与创新创业精神相一致的本土化精神,是当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富矿”。本文针对当前地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提出通过凝炼桂东南红色文化中的特色精神,建设线下红色基地和线上红色空间,将红色文化中的创新创业元素融入教学,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创新创业实践和竞赛活动等多措并举,促进桂东南红色文化与当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

3、有效融合。关键词:桂东南;红色文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融入路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国家领导人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是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及在党领导下的人民共同创造的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且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年 月 日,国家领导人在给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创新创业大赛的大学生的回信中鼓励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开展服务革命老区的创新创业活动,在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同时,接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洗礼。红色文化蕴含的坚定信念、勇于开拓、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等革命精神与创新创业精神具有高度的相

4、通性。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与创新创业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传承、弘扬和创新性地开发红色文化,还可以实践“三全育人”理念,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桂东南红色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其与创新创业精神的相通性桂东南地区包括现在的广西自治区梧州市、玉林市和贵港市三地。梧州在广西党史上写下了 个值得自豪的“第一”,是广西地方党组织的重要策源地,被誉为“广西红色革命的摇篮”。贵港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之城。近百年来,贵港涌现出了大批以黄日葵、胡福田、谭寿林等共产党人为代表的甘于奉献、视死如归的革命先烈,目前拥有红色革命历史遗址 多处。玉林市诞生了朱锡昂、宁培瑛、李明

5、瑞、俞作豫等重要党史人物,当地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了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六万山游击根据地。桂东南革命先驱的革命生涯既鲜明地反映了崇高理想、坚定信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奉献、勇于牺牲等共性红色文化精神,又塑造了志存高远、矢志不渝;敢为人先、实践创新;笃实好学、与时俱进等本土化的红色精神特质。(一)志存高远、矢志不渝的精神出生于玉林市的朱锡昂是中国共产党广西党组织早期的主要领导和主要缔造者。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广西特委书记、广西临时省委负责人,后因叛徒告密被捕在玉林英勇就义,时年 岁。出生于今贵港市的黄日葵,是广西最早的共产党员。他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与邓中夏发起组织北

6、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先后担任广西党的领导工作和广西省委筹备组主要负责人。后又被日本当局逮捕并被勒令出境。年在上海病逝。出生于今贵港市的谭寿林,是中国共产党广西地方组织早期领导人。他在北大学习期间加入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全国海员工会秘书长、全国总工会秘书长等职,后因叛徒出卖被捕英勇就义,时年 岁。理想和抱负是一个创业者的内在源动力,坚定的信念和坚持的精神能够为创业者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提供足够的弹性和韧劲。纵观朱锡昂、黄日葵、谭寿林三位同志的一生,他们很早就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他们绝不屈服。他们展现的“志存高远

7、、矢志不渝”的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是完全相通的。(二)敢为人先、实践创新的精神在大革命时期,朱锡昂、谭寿林等共产党员先后来到梧州开展革命活动,点燃了革命的火种。他们在梧州创造了广西中共党史上的十八个“第一”。出生于今玉林市北流市的李明瑞、俞作豫和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一起,领导了广西著名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他们建立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西南边疆唯一的红色根据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革命根据地。创新是创业精神的重要主题,创业者通过创新手段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为市场创造新的价值。梧州党史上的十八个“第一”和李明瑞、俞作豫参与创建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革命根据地都是前无

8、古人的事业,展现出了“敢为人先、实践创新”的精神,而这一精神正是创业者需要具备的。(三)笃实好学、与时俱进的精神桂东南革命先驱都选择外出求学,希望利用自己的所学所知去变革社会。他们或是赴北京、广州等当时“最先开化”的地区接受新式教育(如黄日葵、谭寿林考入北京大学学习;朱锡昂本是清末秀才,后考入广东实验学堂学习;玉林市陆川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员宁培瑛考入广东法政学堂学习),或远涉重洋学习考察(如黄日葵曾在日本弘文书院留学;朱锡昂曾赴日本、菲律宾考察教育),或进入军校学习(如李明瑞考入广东韶州滇军讲武堂学习;俞作豫考入广州燕塘讲武堂学习)。这些学习经历使得他们比别人“多一只眼睛看世界”,更能思辨地看

9、待国家和民族的出路问题,从而义无反顾地选择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道路。成功的创业者固然需要有志存高远、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但是知识储备也不可或缺,需要掌握如创业项目有关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等。知识的获得都需要创业者刻苦钻研。成功的创业者还需要具备眼界与格局,要能从社会发展与变革中寻找机会来创业。从这一点来讲,桂东南地区早期的共产党人“笃实好学、与时俱进”的精神与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精神特质是完全一致的。二、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面临的现实困境(一)缺乏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氛围和环境一些高校对当地的红色文化重视不够,未能充分鼓励和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师去

10、研究当地的红色文化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去。部分高校不重视引导学生关注、考察、研究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学生对红色文化内涵认知不深刻,觉得红色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隔遥远,很难将红色文化与创新创业相联系,不会主动开发这些资源,促进地方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另外,部分高校未能将当地红色文化融入到相关校园文化建设,红色创业文化氛围不明显。(二)地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研究深度不足根据中国知网的最新检索结果,截至 年 月 日,以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素质培养的论文共有 篇,且全部为期刊论文。这方面的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在研究上还存在思路偏向宏观,对当地区域红色文化

11、融入当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较少,知网检索结果显示目前只有 篇相关论文(分别研究了井冈山精神、周恩来精神、江西苏区精神、常州红色文化、红船精神、沂蒙红色文化等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部分研究论文偏向于论证红色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等,在融入途径的论证上呈现出说理性较强、现实性不足、实践操作性弱的特点。(三)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方式生硬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为高校的教育活动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有效载体,但很多教师对红色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不知道为何融入、如何融入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的现实问题。部分教师对红色资源的利用大都采用传统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式,且未能清晰阐述红色

12、文化与创新创业之间的具体联系,无法引起学生共鸣。尽管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了高校教学重要手段,但是红色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活动还局限为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主要还是因为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僵化。三、桂东南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路径思考(一)建立线下红色基地和线上红色空间相结合的桂东南地区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库,形成环境化融入路径我国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精辟论述。西方学者强调环境的能动作用,杜威说:“想改变一个人,必先改变他的环境;环境变了,他自然而然也跟着改变。”这些论述都强调了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为营造红色文化育人环境,可以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走访的方式,梳理

13、桂东南红色文化实体资源,建立包括革命遗址、旧址、故居、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在内的“桂东南地区红色文化线下实体”学习路径;创建包含文字资料、图片、影音作品等多种形式资源在内的“桂东南地区红色文化线上空间”,如开通“桂东南红创空间”的官方微博、微信,并组织专人建设维护,鼓励学生主动去关注、学习红色资源,并分享学习感悟、交流红色创业灵感。通过了解大学生在“红创文化”环境下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趋势,不断优化“红创空间”,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红色文化氛围。(二)提炼桂东南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创新创业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堂,形成课程化融入路径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而也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价值塑

14、造与知识传播的同向同行的主要抓手。好的课堂可以对学生的一生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为将桂东南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创新创业课堂,首先需要提炼桂东南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助益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元素,并将这些元素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相结合。如可以将充分体现朱锡昂、黄日葵等人“志存高远、矢志不渝;敢为人先、实践创新;笃实好学、与时俱进”精神特质的红色故事编入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引导学生形成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如结合建党日开展中共广西党史十八个“第一”、结合抗战胜利纪念日开设“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等红色文化专题教学、讲坛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开展创新

15、创业活动提供精神动力;在校内开展“传承桂东南红色文化,牢记革命历史”“桂东南革命英雄人物纪念展”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红色创业灵感。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可以采用“红色文化学习创新创业链接学习心得与构想”的递进式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思考红色文化中蕴藏的创新创业精神,挖掘红色文化中可用于开展创新创业的元素,为自己未来的创新创业提供精神食粮和创意。(三)开展以“桂东南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大赛,形成“学习红色文化 开发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文化”为主线的项目化融入途径基于马克思主义教育观,所谓实践育人是指通过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建立起学生与客观

16、世界的联系,在实践过程中提高知识水平、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活动。创新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因此实践教学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至关重要。如可以依托桂东南革命遗址、纪念馆、故居等红色基地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如红色志愿服务、红色文化宣讲团、体验式教学、拓展训练、情景式教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的红色文化;可以基于桂东南红色文化历史开展红色创业活动,如开发“星火燎原桂东南”的微信小程序游戏,以桂东南红色历史为核心内容,以沉浸式游戏体验和解密的形式,完整讲述桂东南地区重要革命历史事件和革命英雄人物故事;可以结合桂东南特色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如以桂东南革命历史事件和革命英雄

17、人物为主题的“桂东南红色文创大赛”、以桂东南红色基地为主题的“桂东南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还可以鼓励创新创业队伍走进桂东南革命老区寻找创业灵感和创意,开展“红色筑梦创业桂东南”等创新创业大赛,依托桂东南红色资源瞄准创新创业着力点,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助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形成以“学习红色文化 开发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文化”为主线的项目化融入途径。四、结语桂东南红色文化蕴涵了志存高远、矢志不渝;敢为人先、实践创新;笃实好学、与时俱进等本土化的精神特质,与创新创业精神具有高度的相通性,因此对当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而言,是具有很高价值的教学资源。针对目前红色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18、笔者提出了“环境化融入”“课程化融入”“项目化融入”三条路径,以促进桂东南红色文化与当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有效融合。参考文献:卞成林 红色文化创造性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社会科学家,():蒋施瑞,孙莹炜 红色文化研究综述与简评 文教资料,():庄子梦,刘广乐 农业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创新与创业教育,():阳秀琼,谢羲薇,芦俊文 广西革命星火,从梧州燎原八桂 当代广西,():李勇 广西早期共产党组织领导人的思想及实践研究 广西地方志,():孙丽 环境育人教育无痕 新智慧,():宋臖 论实践育人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实施 思想教育研究,():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 (上接第 页)张耀灿,陈万柏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郑永廷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孙茂书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王丽,薛金莲 吕梁精神的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 吕梁学院学报,()温健,胡恒钊 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创新,()李霞 优良民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现代交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