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黑土地之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其保护的动态评价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1875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土地之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其保护的动态评价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黑土地之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其保护的动态评价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黑土地之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其保护的动态评价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黑土地之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其保护的动态评价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摘要:“黑土地经济”是得天独厚的农业经济发展的特有现象,即我国东北地区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5%,而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5%,粮食调出量占全国的33%以上;黑土地为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为端牢“中国饭碗”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黑土地经济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下,重新构建黑土地保护的动态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它是正确评价正在进行中的黑土地保护行动计划实施效果的“有机试纸”,也是为黑土地科学“把脉”,助力黑土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目前已具备开展黑土地保护动态评价的政策和环境条件;通过因地制宜且合理的指标选择、体系构建及动态评价法方法的运用,在实践上具有极强的

2、可操作性;对进一步完善黑土地保护动态评价工作,提出了提高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能力,需要激励农民积极参与黑土地保护过程的评价和监督活动等若干策略。关键词:黑土地;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作者简介:谢永刚,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 150080);孙磊,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哈尔滨金融学院讲师(哈尔滨 150080)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黑土地保护评价指标监测体系建设策略研究”(20119)DOI编码:10.19667/23-1070/c.2023.03.009黑土地之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其保护的动态评价研究谢永刚,孙磊求是学刊2023年第

3、3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黑土地,肥力最好的一种土壤类型,适合植物的生长,以较强的保水保肥保墒能力为突出优点,而且是土层厚度超过“一犁深”的土壤。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地是全球仅存的三大块黑土地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等四省(区),总面积约为2.78亿亩(典型黑土),其中,黑土分布最广泛的黑龙江省约占56%。2021年黑龙江省黑土地上粮食产量达7867.7万吨,连续十一年领跑全国,真正起到了中国粮食的“压舱石”作用,为端好“中国饭碗”做出了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得天独厚的黑土地资源。但长期超负荷利用、重用轻养,使得东北黑土地的“质退量减”现象日益严重。就此,习张新荣、焦洁钰:黑

4、土形成与演化研究现状,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20年第2期,第553页。宋冬林、谢文帅: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政治经济学解析基于梨树模式,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1年第1期,第47页。-96近平总书记曾指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 耕地中的大熊猫 保护好”,“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从当前和长远来看,黑土地保护利用是一项必须要做好的重要工作。而建立健全黑土地保护动态评价指标体系,正确评价黑土地保护技术的实施效果,是科学落实黑土地保护行动计划、扎实有序推进黑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指挥棒”,更是为黑土地科学“把脉”,助力黑土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开展黑

5、土地保护动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近百年来,东北黑土地资源长期垦植,大面积土地过度开发和利用,历史欠账多,以及耕作方式、农业增产的各种措施还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使得面临黑土地退化等诸多问题和挑战。2010年相关研究资料显示:黑龙江省的黑土层厚度为0.20.3m,比70年前开垦初期的0.81.0m减少了70%以上。尽管近年来黑土地保护持续向好,仍然存在着黑土地板结、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沼泽化、盐碱化“三化”现象,以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包括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导致土壤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补偿机制不完善,使得农民参与黑土地保护的积极性不高等。只有充分有效分析影响因素,通过合理

6、、科学的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黑土地的措施,才能提高土地生产力并可持续地有效利用黑土地资源。我国开展的耕地评价相关工作,往往侧重于土地质量评价,缺少对土地保护手段和措施落实过程中实施效果的评价。由于黑土地质量提升是一个缓慢过程,加之实践中黑土地质量评价是长期性的、区域性的、资源投入较多的系统性工作,因此,黑土地质量评价周期往往长达数年或更长时间,以往其评价的结果难于回答短期内的黑土地保护行动和实施手段效果如何,也难以发现中间过程出现的问题,不利于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的考核和改进工作;同时,也无法监测到国家对黑土地保护的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更难于对下一步的措施如何调整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积极

7、开展黑土地保护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意义重大。一是“动态评价”,侧重于黑土地保护手段的实施过程,具有独特的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特色,符合落实国家和省(区)有关黑土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实际需要;二是动态评价与以往的土壤普查、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等工作相联系,可以弥补这些工作只侧重于土地质量变化,而忽视黑土地保护手段实施过程的不足;三是动态评价选取的指标多为黑土地保护实施任务的年度目标,评价方法客观且操作简单,适用于各级政府对下属部门进行管理、考核和监督,便于在基层部门推广应用;四是各级管理和执行部门可以依据黑土地保护动态的评价结果,有效加强监管工作,便于及时决策并调整和优化黑土地保护的技术手段,进一

8、步提升黑土地质量。二、开展黑土地保护动态评价的政策与环境条件分析近20余年来,国家不断加强保护东北黑土地、减缓黑土层流失工作力度。早在2002年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就列入日程,随后的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加强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习近平: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http:/ 2010年第2期,第245页。我国正式启动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http:/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把东北黑土地保护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联合实施的重要任务;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 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

9、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 中提出:“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等重大工程,支持开展定期深松整地、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补贴试点,研究开展黑土地轮种试点。”这些文件的出台,为黑土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土地保护属于一种政府行为。由于土地数量有限,而对于土地的实际需求却处于持续上涨趋势,因而在对有限的土地进行保护时,需要构建科学的土地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然而,黑土地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形成,对经过整治的黑土地缺乏相应的考核反馈机制,不利于黑土地的保护工作的持续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曾在1958年1960年期间开展了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查;第二次全国性的土壤普查也于1979年开展,对于促进我

10、国农业生产发展,提高我国土壤科学水平,做出了基础性的重要贡献;第三次全国土地普查工作在2018年全面展开,在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引领下,工作内容比前两次更加广泛,普查深度和精度也比前两次更高,尤其对于耕地质量监测等指标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全面细致的要求。如出台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方案 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等,对土壤质量评价等工作开展提供了指导意见。这为黑土地的评价指标和监测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条件。本文重点借鉴以往全国性土壤普查的工作经验,尤其参考了全国土壤普查的部分土壤质量监测指标,突出黑土地保护的特殊性和地区性,构建黑土地保护指标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黑土地质

11、量等级评价指标和黑土地保护动态指标两个重要方面;同时,还充分考虑了经济活动对黑土地资源变化的影响,因为“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的损耗主要体现在”“土地荒漠化以及森林覆盖面积的缩小”,不当的经济活动也是束缚黑土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因素。另外,将指标监测的系统性建设内容也纳入评价体系中来,以期为未来全面开展黑土地保护评价和监测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三、黑土地保护动态评价指标的构建、评级与评价方法黑土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两高两强”,即品质高、产出高;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强、可持续生产能力强。在高质量发展目标下,需要重新构建黑土地保护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能反映保护的动态状况,以便对具有针对性

12、的保护措施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和完善。中央财政安排5亿元支持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http:/ 2021年第1期,第47页。关于印发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的通知,http:/ 2018年第2期,第4227页。耕地质量等级 GB/T334692016,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年,第15页。杨耀武、张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测度与治理,经济研究 2021年第1期,第35页。-98(一)动态评价指标的构建为了使黑土地质量等级的不断提高,以及防治黑土地的退化,必须实施黑土地保护措施。这些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是黑土地质量提高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尤其是针对政府部门对实施

13、黑土地保护措施的考核和监督,有必要建立一套动态保护的指标体系。在以往对黑土地的质量评价和研究中列入了部分保护指标,但由于黑土地质量等级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保护指标则体现动态的过程,因此,将质量指标和保护指标分离并分类评价,更能直接反映黑土地保护过程,而且适宜年度考核和评价,以利短期内调整和改正。同时,随着黑土地保护技术和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动态评价指标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依据 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等文件要求,加强黑土地保护力度,完善黑土地保护过程的指标评价体系和监测体系建设,建立系统完善的动态保护评价指标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目前,缺乏针对黑土区域范围内的县

14、(市)行政区开展黑土地保护工作的考核指标,为此根据黑土地分布特征和土壤特性,提出黑土地保护考核指标与分级标准(如表1所示),以期为考核县(市)等行政管理单元的黑土地保护提供量化依据。表1黑土地保护考核指标与分级标准(单位:%)一级指标秸秆利用化肥、农药使用耕作制度农膜使用节水灌溉建设项目生态指标生态补偿(覆盖面)信息化及宣传二级指标秸秆还田率秸秆综合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农田面积比例施有机肥农田面积比例化肥用量逐年减量率农药用量逐年减量率保护性耕作农田面积比例作物轮作农田面积比例作物休耕农田面积比例使用降解农膜占比使用塑料农膜占比不使用农膜占比节水灌溉面积比例地下水位比上年恢复面积灌区水权明晰与交

15、易率实施表土剥离面积比比例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增长率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率草地面积年增长率湿地面积年增长率人工造林增长率生态投入成本补偿生态发展机会补偿生态效益补偿黑土地保护法规建立及执行情况黑土地保护宣传教育质量档案信息库建立质量优秀7030803020203030307060907060907090886703030909090良好607020306080203015201520203020302030607030405060709060705060709060707090686846607020302030709070907090合格506010205060102010151015102010

16、201020506040504050507050604050507050605070464624506010201020507050705070较差405051030505105105105105105104050506030403050405030203050405030502424124050510510305030503050很差4053055555560303040203040302214055303030注:秸秆综合利用率是指除还田外,秸秆在有机肥、生物饲料、手工艺术品制作等方面的应用;表中所有指标的分级和赋值都是示意性的,现实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专家打分法等进行修正调整。-99

17、上述指标体系中,设立了 9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分为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很差五个等级。(二)特殊指标的设置以生态补偿指标为例“完善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生态补偿机制,激发农户主体保护行为内在动力。”生态补偿实质是为了减少“超过生态承载能力所形成的生态赤字”,对土地使用的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黑土地保护而进行的补偿。在表1的一级指标中,秸秆利用,农药、化肥、农膜使用等指标可以提取,而生态补偿指标比较难提取。但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后,一般补偿费用前期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财政安排的补偿;而财政补偿费用的难点在于补偿标准的确定。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以有利于对本指标的监测提取。补偿标准即为黑土地

18、保护财政补偿机制的核心,它关系着补偿机制的实施和效果。黑土地具有多重价值,除生产性功能及其带来的经济产出价值外,还有环境、生态等非生产性功能及其带来的生态服务价值(见表2)。黑土地保护财政补偿是以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专业农户与其他社会群体经济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黑土地保护财政补偿的前提是确立合理的补偿标准,应科学地评估黑土地保护的成本与收益,其中,耕地可持续利用专业农户的成本是确定补偿标准的主要依据。表2黑土地多重功能和综合价值功能经济功能非经济功能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价值表现农业产量生态服务产品类型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确立黑土地保护的补偿标准,通常应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19、:一是农户为了保证黑土地数量稳定而损失的财产性收入;二是农户进行耕地质量提升投资行为所带来的机会成本,即对农户的黑土地复杂性劳动的补偿;三是农户进行生态管护所带来的正外部性,即由于农户实施黑土地生态管护,进行轮作或休耕,改进了生态环境,使其他人能获得生态带来的优美环境、清新空气等收益,这种社会收益实际上是由政府代表全体国民对农户的生态友好型行为付费,支付正外部性价格。这个价格可根据估算黑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各个当量因子及各个类型的生态服务(如气候调节、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废物处理、食物生产等)的价值(元/公顷)来确定,进而计算出投入成本补偿、发展机会补偿、生态效益补偿(年补偿额)等。应该明确

20、指出的是:生态补偿指标的设置及其数值仅供参考,可能偏大或偏小,随着生态补偿工作的不断推进应逐渐调整和完善。表1、表2分别表明了黑土地保护动态评价指标和生态补偿指标的设置以及分级情况,即分为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很差五个定性指标等级,也可分别对应为15个等级。当获得某县(市)等行政管理单元对各种指标打分情况后,采取合理的评价方法,就可以得到该县(市)等行政管理单元的黑土地保护考核“综合评价指数”,依据该综合评价指数即可量化其工作绩效,并反映出前段工作的不足和下一步土地保护的重点改进内容。(三)黑土地保护动态评价指标方法及其优点1.评价方法:动态指标评价法(Black Soil Trend In

21、dex)的选定黑土地保护动态评价具有空间范围大、布点量大、人员参与量大、监测数据汇总工作量大等特点,这就要求选取的评价方法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具备一定的数学机理性,尽量避免人为经验因素宋冬林、谢文帅: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政治经济学解析基于梨树模式,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1年第1期,第60页。李虹、熊振兴:生态占用、绿色发展与环境税改革,经济研究 2017年第7期,第136页。-100过多参与评价过程,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理论方面不能过于繁杂和深奥,应使基层科技人员容易理解;操作和实现过程简便明了,以便基层科技人员能够熟练应用;不需提供监测指标体系之外其他资料,能够对黑土地保护行动

22、的“动态”进行量化分级。为了汲取以往土壤质量评价的理论和经验,笔者认真研究了国家标准(GB/T 334692016)对耕地质量等级的评价方法。一方面,该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其判断矩阵中的元素间相对重要性仍需人为判断,难以克服人为经验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该方法的计算过程过于繁琐,虽然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于2019年给出了全国九大区各指标权重和隶属函数,明确了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指数,形成了 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但在各分区内,指标权重和隶属函数仍显粗略,无法细化至县级以下评价区域。我们还对目前已有关于土地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梳理出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其比较分析如表3所示)

23、。表3黑土地评价可用方法优缺点之比较方法综合评分法相对质量法动力学法多变量指标克立格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神经网络法原理采用不同的模型对评价指标赋值,并通过对各项指标值进行汇总获得一个可以综合反映土壤质量的系数值首先假设一种理想土壤,再以这种土壤的质量指数为标准,将其他土壤的质量指数与之相比,从而得到评价土壤的相对质量指数依据最小数据集选取评价指标,通过构建动力学模型反映土壤质量变化将无数量限制的单个土壤质量指标利用统计学方法综合为总体的土壤质量指标将土壤质量视为一个大系统,划分出各评价因素间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再请专家对每个层次的各种因素进行客观判断,从而对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排序

24、,并按照最终的排序结果评价土壤质量的改变将原来多变量转化为少数且包含信息不重复的综合指标在模拟生物神经网络基础上构建智能计算系统,并根据土壤质量各要素的内部属性和影响土壤质量的外部因素适时地做出有效判断,从而评价土壤质量优点能够解决单个指标的评价结果不相容问题区域针对性较强,评价结果较符合实际情况适用于描述土壤系统的动态性,尤其适合于土壤的可持续管理该方法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块,可将评价的空间尺度扩大该方法简便,所需定量数据较少既可以简化原始高维变量,又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原始数据信息在模式识别基础上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价,适于评价指标较多的情况缺点在确定各种指标权重时主观因素较强难以确定理想土壤的选取

25、标准基础资料很难全面获取建模时需要大量的空间数据作支撑权重系数通常需要专家打分确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需要积累连续的监测数据,才能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一般要求大量的基础数据训练网络资料来源:(1)刘江、吕涛、张立欣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种植年限甘草地土壤质量评价,草业学报 2020年第6期,第162171页。(2)岳西杰、葛玺祖、王旭东: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的应用与进展,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0年第6期,第5661页;(3)张心昱、陈利顶: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水土保持研究 2006年第3期,第3034页。黑土地保护动态指标评价法,即: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农业农

26、村部耕地质量检测保护中心关于印发 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 的通知(耕地评价函 2019 87号),2019年7月9日。王惠文、吴载斌、孟洁:偏最小二乘回归的线性与非线性方法,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12、58页。-101BSTI=j=1nwj Gj(1)式中:n为选取的动态保护评价指标数量,j=1,2,n;wj为第j个评价指标权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Gj为第j个评价指标等级量化结果,依据该指标的监测数据和指标等级标准确定。此法第一步构建监测数据标准化矩阵,将黑土地保护评价指标监测数据表示为m行(m个样点)n列(n个评价指标)矩阵,为消除各指标数量级和量纲不同带来的影响,将

27、该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矩阵;第二步推求标准化矩阵的协方差矩阵;第三步推求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对于土壤保护监测点单个指标等级评价,可由黑土地保护动态评价指标与分级标准直接查得,将单个指标的权重与其评价等级的乘积加和,即可得到最终的综合评价指数。可见,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不依赖主观经验,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评价过程易于理解,简便易行。2.动态指标评价法(BSTI)应用及其优缺点在黑土地保护动态评价中,建议以县级单位为评价单元,依据表1的指标和等级进行评价。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在表1中筛选部分指标,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每个指标

28、等级变化区间重新定义,再以文件等方式明确下来供黑土区域内的县级单位采用。以黑龙江省125个县级行政区域为例,应用动态指标评价法进行黑土地保护动态评价。暂选取表1所有指标及其等级变化区间,并将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很差5个等级赋值为15。利用随机方法生成一个125行27列矩阵,矩阵每行代表一个县级单位,每行的27个元素代表该县级单位的27个黑土地考核指标得分情况。在示例中,每个县级单位的各指标得分随机生成;在实践中,每个县级单位各指标依据实际情况得分。利用随机生成的125行27列矩阵数据,求得协方差矩阵最大特征值为21.117(对应的特征向量分量及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4)。表4125个县级

29、单位黑土地保护考核评价指标权重评价指标特征向量分量指标权重评价指标特征向量分量指标权重评价指标特征向量分量指标权重秸秆还田率0.19490.0375使用降解农膜占比0.19200.0370草地面积年增长率0.18350.0353秸秆综合利用率0.17950.0345使用塑料农膜占比-0.19490.0375湿地面积年增长率0.18350.0353测土配方施肥农田面积比例0.19590.0377不使用农膜占比0.19720.0380人工造林增长率0.18220.0351施有机肥农田面积比例0.19210.0370节水灌溉面积比例0.19230.0370生态投入成本补偿0.19490.0375化肥

30、用量逐年减量率0.19430.0374地下水位比上年恢复面积0.19490.0375生态发展机会补偿0.19510.0375农药用量逐年减量率0.19430.0374灌区水权明晰与交易率0.19560.0376生态效益补偿0.19510.0375保护性耕作农田面积比例0.19530.0376实施表土剥离面积比例0.19230.0370黑土地保护法规建立及执行情况0.19230.0370作物轮作农田面积比例0.19530.0376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增长率0.19490.0375黑土地保护宣传教育质量0.19230.0370作物休耕农田面积比例0.19530.0376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率0.1923

31、0.0370档案信息库建立质量0.19230.0370-102利用表3的指标权重,下面模拟某县黑土地保护考核评价结果(见表5),最后求得黑土地保护考核综合评价指数为2.75,即该县的综合考核结果为“合格”等级。通过应用算例分析,建立黑土地保护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采用动态指标评价法(BSTI),其优点是:(1)所设定的指标监测数据分9大类一级指标和27个二级指标,对于乡镇、村及农户来说,容易统计和提取,评价方法简单,适合基层人员使用;(2)综合评价指数法既适用于土壤质量的评价,也适用于黑土地保护指标的评价,需要的资料主要是上一年基础数据和本年度新增的数据,对比性较强,便于乡村基层人员操作;(3)

32、本方法的各项指标权重采用成分分析法,即由专门机构监测数据和乡村统计资料直接确定,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上述这些优点,也是动态指标评价法的创新之处,其指标选定和等级标准数值的取值,能够在实践中修正和补充。随着黑土地保护动态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的不断应用和完善,这一成果对于政府管理部门适时掌握和监督黑土地保护的措施落实情况、保护效果、保护力度和进度以及绩效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表5某县黑土地保护考核评价结果(单位:%)评价指标秸秆还田率秸秆综合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农田面积比例施有机肥农田面积比例化肥用量逐年减量率农药用量逐年减量率保护性耕作农田面积比例作物轮作农田面积比例作物休耕农田面积比例使用降解农膜占

33、比使用塑料农膜占比不使用农膜占比节水灌溉面积比例地下水位比上年恢复面积灌区水权明晰与交易率实施表土剥离面积比例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增长率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率草地面积年增长率湿地面积年增长率人工造林增长率生态投入成本补偿生态发展机会补偿生态效益补偿黑土地保护法规建立及执行情况黑土地保护宣传教育质量档案信息库建立质量指标模拟得分67.332.766.314.712.611.13.533.21.759.725.315.033.456.824.772.243.977.56.08.92.230.318.313.879.891.190.2单项等级良好优秀良好合格合格合格很差优秀很差合格优秀很差较差合格较差良好

34、较差良好良好优秀合格很差合格合格良好优秀优秀单项等级量化212333515315434242213533211四、进一步提升黑土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完善其保护动态评价体系的策略为了进一步提升黑土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以及完善其动态评价体系,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和策略:(一)建立和完善黑土地保护与动态评价的法律法规,为黑土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十三五”期间,国家和地方在黑土地保护方面出台了近10项相关文件,如2016年,黑龙江省发布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将全省耕地纳入保护范围;2017年,农业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 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阐明了保护黑土地的战略意义、总体要求、

35、重点任务、技术路线和保障措施,成为保护黑土地的行动指南;2018年,黑龙江省出台 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吉林省出台 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提出落实国家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面积;2020年,-103为加强黑土地战略性保护,加快保护耕地技术推广应用,遏制黑土地退化、恢复提升耕地地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据国家有关部委出台的 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等,各省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发布了 2020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 等。上述这些条例、行动计划、规范等为黑土地保护提供了具体方案、做法和手段,在进一步提升黑土地质量和加大保护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

36、的作用;同时,建立和完善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加快形成适度农户规模,对黑土地集约化利具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推动形成农户积极参与黑土地保护的良好氛围。因为“农户土地规模小,土地细碎化进一步提高了农地的交易成本。需要继续健全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搭建农地流转交易平台、加快农村土地价值评估市场建设、通过一系列措施降低农地交易成本,促进农地进一步的流转和适度农户规模的形成”。而且,“十八大以来的诸多文件(如2014年11月20日 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均鼓励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并藉此提高土地配置效率。”但为了更加有效、加强多部门协同和发挥完善的评价体系及检测体系作

37、用,还要取长补短,细化并完善相应的制度措施,尤其是制度创新,为在“十四五”期间提高黑土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二)科学布局监测网点及其体系建设,重视对观测资料的系统分析和研究工作,为黑土地保护动态评价提供技术支撑东北地区土地保护监测点分布和建设体系还不够完善,尤其是长期监测点布局和基础监测资料的整编与分析工作仍存在巨大空间,导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等方面的理论体系创新根基不牢。建议黑土地监测点自主试点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及辽河流域粮食主产区加密布局;同时,结合正在进行的黑土地试点,扩大其范围以广泛应用保护评价和监测实践;以省(区)农村农业厅和国土资源厅为牵头单位,建立国家级黑土地保护工程技术研

38、究中心,建立黑土地保护监测大数据系统,强化预警机制,包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建立追溯管理、风险预警、应急召回联动机制”,从源头上解决黑土地退化的致灾问题、土壤质量提高的技术保障等问题;结合“十四五”期间重点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高性能免耕播种技术等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创新,增加适用于黑土地作业的中高端机具产品的有效供给;研发和优化保护性耕作装备以及监测设备,为黑土地保护和监测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三)统筹黑土区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大数据,为黑土地保护动态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数据共享平台为了提高黑土地保护的9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的精度和质量,尤其是生态指标的精度,必须加强黑土区生态环

39、境综合大数据的统筹,才能为黑土地保护指标的监测与评估提供有效的数据共享平台。因此,在指标的监测中,要统筹地方水土保持部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指标数据、农业调查数据、国土空间数据等,实时跟踪土地开发整理、高质量农田建设情况,包括有效监控农林交错区的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等;同时结合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积累退水湿地以及其他生态功能区的监测数据。需要建立一套密度适宜、布局合理的黑土地保护指标监测网络,并与其他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监测网络联网或数据共享,以全面了解黑土区生态功能区整体环境状况,进而对动态指标体系改进提供数据支撑。(四)增设黑土地保护动态评价的年度指标考核,推动黑土地动态评价规范、有序、健康发展首

40、先,依据黑土地质量改善长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黑土地保护措施落实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依据黑土区近几年出台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黑土耕地保护行动计划、秸秆综合利用等文件,围绕秸秆利用、肥料农药施用、水土流失治理等技术措施,选取秸秆还田利用率、秸秆还田耕地面积比例、有机肥施孙琳琳、杨浩、郑海涛:土地确权对中国农户资本投资的影响基于异质性农户模型的微观分析,经济研究2020年第11期,第171页。盖庆恩、朱喜、程名望等:土地资源配置不当与劳动生产率,经济研究 2017年第5期,第117页。夏显力、陈哲、张慧利等: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与实现路径,中国农村经济 2019年第12期,第10页。-104用量年

41、增长率、化肥使用量年递减率、农药使用量年递减率、非降解农膜回收率、轮作耕地面积占比、休耕耕地面积占比等作为黑土地保护措施落实年度考核指标。其次,在合理选取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并实现对黑土地质量的全面评价。根据各评价指标的等级变化区间,制定省(区)层面的黑土地保护质量等级标准。按优秀(1级)、良好(2级)、合格(3级)、较差(4级)、很差(5级)设置五级考核等级,每种指标的“合格”等级区间参考省(区)本级对该指标制定的年度目标设定,各指标的其他等级区间依据指标对黑土地保护的正负效应依次设定。再次,可将黑土地保护列入县级政府的年度考核事项,结合县级政府的年终综合考核等工作进行。实现

42、省、地(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推动保护行动规范、有序、健康、有效推进。(五)加快盐碱地和风沙地治理,并纳入黑土地保护监测与评价体系建设的范围东北地区黑土区除暗棕壤、白浆土和典型黑土等主要土壤类型外,还包括沼泽土、泥炭土、盐碱土等。有关资料显示:东北地区北部的松嫩平原及南部的西辽河平原共分布盐碱地面积达333.33万公顷;而仅黑龙江省西部16个县(市)的风沙地面积就达到47万公顷。“土地是社会财富增长的来源,也是社会财富本身”,这些盐碱地和风沙地通过治理和利用也是农业发展的新增长极,同时,也拓宽了一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新渠道;统筹规划“山、水、林、田、路、草”,按着黑土地质量标准和保

43、护动态评价指标,监测和评价土壤改良的效果,促进东北地区盐碱、风沙地质量的不断提高。(六)提高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能力,激励农民积极参与黑土地保护过程的评价、考核与监督活动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建设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要充分利用农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农民用水户协会等服务组织为切入点,培育和壮大黑土地保护专业服务队伍。这样可带动并激励农民积极参与黑土地保护、主动接受培训指导,进而促进黑土地保护的政策、技术、措施等顺畅地进村入户。同时,创造条件让农民在保护黑土地中受益,这样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肥沃耕层构建、土壤侵蚀治理、深松深耕、秸秆覆盖免耕休耕等技术就容易推广示范,农民也会积极接受监督

44、和考评。黑土地质量提高了,农民实现增产增收,逐步建立良性的黑土区生态经济模式,使得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进而改变落后的生活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在“十四五”期间结合黑龙江、吉林两省创新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探索黑土地保护和投入增长机制,创新金融工具并针对提高黑土地地力发放专项贷款,完善生态补偿和政策性补贴机制,激励农民积极参与黑土地保护并从中得到更高的收益。这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2月28日在中央“三农”工作会议的讲话精神“把黑土地用好养好”的制度创新方面的有益尝试。(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黑土地保护技术研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自主开发的黑土地保护核心技术产权化

45、,进一步激发研发主体的创新积极性,促进黑土地保护技术的产出。首先,在黑土地保护技术确权方面,应在综合评估技术可模仿性、生命周期、产业化难易程度、新颖性、实用性、可行性的基础上,合理选择保护方式。第二,强化黑土地保护技术使用者的知识产权意识,严格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通过多渠道加强黑土地保护技术使用者对侵权行为以及侵权后果的认知,避免因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法律知识欠缺而导致知识产权侵权。第三,黑土地保护技术的使用成本及应用效果始终是技术使用者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前期通过精准的研发定位、对比实验、效果评赵鹏敏、贾政强:东北平原西部盐碱地生态治理探析,东北水利水电 2020年第5期,第47页。黑 龙 江

46、省 土 地 沙 化 得 到 有 效 遏 制 生 态 环 境 明 显 改 善,http:/ 2021年第4期,第137页。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http:/ 三权分置 制度实践,中国社会科学 2020年第7期,第142页。周京奎、王贵东、黄征学:生产率进步影响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吗?基于微观数据的研究,经济研究 2019年第1期,第113页。责任编辑求实Dynamic Evaluation Study on the Economic Quality Developmentof Black Land and

47、 its ProtectionXIE Yong-gang,Sun LeiAbstract:Black land economy is unique in terms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development.Agricultural acreagein northeast China counts for 15%of the area among whole country while provides 25%grain yield and morethan 33%transfer volume among whole country.Black land pla

48、ys an essential supportive role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and make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Chinese people s“rice bowl”.Under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black land economy,it is crucial to reconstruct the dynamic protection evaluation

49、system of black land.The system could evaluate the ongoing blackland protection plan correctly and scientifically,also could be the key point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black land economy.At present,led b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the policy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for initiating dynam

50、ic evaluation of black land conservation are available.Through appropriately selecting index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system constructing and the applying of dynamic evaluation method approach,the initiation is of highly operability in practice.Meanwhile,sequence of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o f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