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评估及其提升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0396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评估及其提升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评估及其提升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评估及其提升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 7卷第4期2 0 2 3年8月水土保持学报J o u r n a l o fS o i l a n d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3 7N o.4A u g.,2 0 2 3 收稿日期:2 0 2 3-0 1-1 9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 2 1 7 4 5 0);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2 2 Z D Y F 2 4 9 0)第一作者:鲁仕宝(1 9 7 5),男,教授,博导,“天府学者”特聘专家,主要从事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E-m a i l:3 4 6 4 0 2 6 4 2q q.c o m 通信作者:尚毅梓(1 9 8

2、3-),男,教高,博导,主要从事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E-m a i l:y z s h a n g f o x m a i l.c o m王浩(1 9 5 3-),男,教高,博导,院士,主要从事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E-m a i l:w a n g h a o i w h.c o m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评估及其提升路径鲁仕宝1,2,尚毅梓3,王 浩3,廉志端1(1.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兰州7 3 0 0 7 0;2.云南大学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6 5 0 0 0 0;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与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 0 0 0 3 8)摘要:黄河流域经

3、济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走廊,科学评估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水平,提高黄河流域沿线9省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黄河流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重要举措之一。运用生态环境质量评估、生态效率评估等研究方法,开展2 0 1 22 0 1 7年的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评估。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水平总体呈现由较低水平不断提升的趋势;黄河沿线九省在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率系统层中有明显差异,生态环境质量系统层中,上游地区的最优;生态效率系统层中,中下游地区的生态效率最优且稳定。研究结果从生态系统修复功能、产业绿色发展和完善生态环境顶层制度设计3个方面提出加快推进黄河战略的实施,提升

4、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关键词:黄河流域经济带;环境绩效;评价体系;提升路径中图分类号:X 1 7 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9-2 2 4 2(2 0 2 3)0 4-0 2 3 5-0 8D O I:1 0.1 3 8 7 0/j.c n k i.s t b c x b.2 0 2 3.0 4.0 2 9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P e r f o r m a n c eA s s e s s m e n t a n dI m p r o v e m e n tP a t ho f t h eY e l l o

5、wR i v e rB a s i nE c o n o m i cB e l tL US h i b a o1,2,S HANGY i z i3,WANG H a o3,L I ANZ h i d u a n1(1.C o l l e g eo fF i n a n c ea n dE c o n o m i c s,G a n s u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L a n z h o u7 3 0 0 7 0;2.S t a t e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E c o l o g i c a lR e s

6、 o u r c e sC o n s e r v a t i o n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Y u n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K u n m i n g6 5 0 0 0 0;3.S t a t e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W a t e r s h e dW a t e rC y c l ea n dS i m u l a t i o n,C h i n aI n s t i t u t eo f W a t e rR e s o u r c e sa n dH y d r o p o w e rR e

7、s e a r c h,B e i j i n g1 0 0 0 3 8)A b s t r a c t:T h eY e l l o w R i v e rB a s i nE c o n o m i cB e l t i sa ni m p o r t a n te c o n o m i cc o r r i d o r i nt h en o r t ho fC h i n a.S c i e n t i f i ca s s e s s m e n to f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l e v e lo ft h ee c o l o g i c a le

8、n v i r o n m e n to ft h e Y e l l o w R i v e rB a s i nE c o n o m i cb e l t a n d i m p r o v e m e n to f t h ee c o l o g i c a l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q u a l i t yo f t h en i n ep r o v i n c e sa l o n gt h eY e l l o wR i v e rB a s i n w e r eo n eo ft h ei m p o r t a n tm e a s

9、 u r e st oa c h i e v et h eh i g h-q u a l i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Y e l l o w R i v e rB a s i ne c o n o m i cb e l t.I nt h i sp a p e r,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q u a l i t ya s s e s s m e n t,e c o l o g i c a le f f i c i e n c ya s s e s s m e n t a n do t h e r r

10、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w e r eu s e dt oe v a l u a t e t h ea s s e s s m e n to f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q u a l i t y,e c o l o g i c a l e f f i c i e n c ya n dg r e e nt o t a l f a c t o rp r o d u c t i v i t yf r o m2 0 1 2t o2 0 1 7.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t

11、 h e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p e r f o r m a n c el e v e lo ft h eY e l l o w R i v e rB a s i ne c o n o m i cb e l tp r e s e n t e dat r e n do fi n c r e a s i n gf r o m al o w l e v e l.T h e n i n e p r o v i n c e sa l o n gt h e Y e l l o w R i v e r h a d o b v i o u s d i

12、 f f e r e n c e si ne c o-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q u a l i t ya n de c o-e f f i c i e n c ys y s t e ml a y e r,a n dt h eu p s t r e a mr e g i o n w a st h eb e s t.I nt h ee c o l o g i c a l e f f i c i e n c ys y s t e ml a y e r,t h ee c o l o g i c a l e f f i c i e n c y i nt h em i d d

13、l ea n dl o w e rr e a c h e sw a s t h eb e s ta n ds t a b l e.T h e 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p r o p o s e d t oa c c e l e r a t e t h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 t h eY e l l o wR i v e rS t r a t e g y f r o mt h et h r e ea s p e c t so fe c o s y s t e mr e s t o r a t i o nf u n c t

14、 i o n,i n d u s t r i a lg r e e n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t h ei m p r o v e m e n to ft h et o p-l e v e ls y s t e m d e s i g no f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s oa st oi m p r o v et h ee c o l o g i c a l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e r f o r m a n c eo f t h eY e l l o wR i v

15、e rB a s i ne c o n o m i cb e l t.K e y w o r d s:Y e l l o wR i v e rB a s i nE c o n o m i cB e l t;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e r f o r m a n c e;e v a l u a t i o ns y s t e m;i m p r o v e m e n tp a t h 生态环境绩效是对当前生物所处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整体态势的具体反映1。生态环境绩效是一种能够有效测算和评估政府实施环境政策效果的工具,是利用指标说明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进而分

16、析环境现状、变化趋势和检验环境管理工作的效率及效果,使管理者对不同层面的环境治理工作有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和了解,能够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更加有效的意见2。国内外学者针对生态环境绩效,无论是从区域选择还是研究方法上都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中,吴传清等3、杨开忠等4运用改进熵值法,从资源利用、环 境 治 理、增 长 质 量 和 绿 色 生 活4个 维 度 对2 0 0 52 0 1 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绿色发展建立绩效评估指标并进行评估;杨先明等5基于生态效力和经济增长生态指数理论,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资源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5大维度建立指标体系,分析2 0 1 6年黄河沿线1 1省生态经

17、济质量差异和空间变化;文广超等6建立综合自然地理、气象、土地利用/覆盖和社会经济4个方面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估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熵值法对2 0 0 5年、2 0 1 0年、2 0 1 5年的可鲁克湖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王俊能等7和徐勇等8采用S BM模型和M a l m q u i s t指数模型对福建省2 0 0 42 0 1 3年的环境效率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康丽婷等9运用ML指数测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动态变化情况并综合考虑区位、时空、时期差异,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 D I)和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L u等1 0基于S F A-M a l m q u i s t

18、测算2 0 0 12 0 1 4年我国省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得出资源环境在受到约束的情况下,全要素生产率的省级协调度受城市化进程以及产业结构影响较大。根据前期学者的研究成果不难看出,绝大多数有关于生态环境的研究是依靠建立环境绩效评估体系和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针对长江流域经济带、行业和区域层面的研究较为丰富,而对于黄河流域经济带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以提高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环境为目标从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维度对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进行综合评估。遵循科学性、代表性、完备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评价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评价目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研

19、究维度定为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环境效率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一套生态环境绩效评估体系。将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结合,解决了主观赋权法主观性太强、客观赋权法结果与实际差别较大等问题,最终得出黄河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得分与排名。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1 研究方法(1)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方法。本文选取2 1个指标层对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进行评估。其中,正向指标有1 3项,其值越大表明项目的评价结果越优;负向指标有8项,其值越大则表明项目的评价结果越差。选用熵权TO P S I S模型作为评价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和指标权重的确定工具,指标体系见表1。熵权法是基于信息熵值对指标进行客观赋权的方

20、法,当某指标信息熵值(E j)越小,说明该指标值离散程度越大,所含信息量越多,权重越大。原TO P S I S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原始数据信息,得出评价对象与理想化目标之间差距并排序,以此确定不同方案的优劣程度。熵权TO P-S I S模型将上述2种方法优点进行综合,基于指标客观权重,计算各评价对象与理想目标的欧氏距离及相对接近度,接近度趋于1,说明评价对象表现越好,反之说明评价对象越差1 1。评价步骤为:第1,指标标准化处理。其中,i为年份(i=1,2,n),j为指标(j=1,2,m),xi j为规范化值,x i j为第i个指标第j年的原始值。正向指标:X i j=Xi j-m

21、i nXi jm a xXi j-m i nXi j(1)负向指标:X i j=m a xXi j-Xi jm a xXi j-m i nXi j(2)第2,确定第i个指标在第j年的比重(Xi j)。Xi j=Xi jni-1x i j(3)第3,计算信息熵(ej)、差异系数(gj)和指标权重(wj)。ej=-1l nnnj-1(Xi j l nX i j),(0ej1)(4)gj=1-ej(5)wj=gjmj-1gj(6)第4,加权算数平均模型。Dj=mj-1di jwj(7)熵权TO P S I S模型评价步骤为:第1,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构建规范化决策矩阵Z=(Zi j)mn。Zi j

22、=Xi j mi-1X2i j j=(1,2,n)(8)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V,其中元素Vi j=WjZi j632水土保持学报 第3 7卷第2,确定理想解V+和负理想解V-。V+=(V+1,V+2,V+m)=m a xVi j|j=1,2,m(9)V-=(V-1,V-2,V-m)=m i nVi j|j=1,2,m(1 0)第3,计算每个方案到理想解的距离S+i和到负理想解的距离S-i。S+i=mj-1(V+j-Vi j)2(1 1)S-i=mj-1(V-j-Vi j)2(1 2)第4,计算求得相对接近度C。C=SiS+i+S-i(1 3)表1 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系统层准则

23、层指标层属性单位工业生产环境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废水排放量负t/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废气排放量负亿m3/万元工业生态环境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负t/万元工业治理环境工业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正万t/日工业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正万m3/h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正%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环境每公顷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负t/h m2每公顷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负t/h m2农业治理环境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正%节水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正%生活消费环境人均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负t/人每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中化学需氧量含量负k g/人生活生态环境每吨生活污水中氨氮含量负k g/人生活宜居环境建成区绿化覆盖面

24、积正%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正%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正%自然环境状态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正%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正%自然环境森林覆盖率正%自然环境修复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重正%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正%(2)生态效率评估方法。生态效率是生产活动中增加的经济价值与带来的环境负荷的比值1 2。分别从生产与消费角度测度不同产业部门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估体系见表2。本文运用非径向、非角度S BM模型,相较于传统D E A模型,S BM模型目标函数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投入、产出2项弛豫变量,进而能够避免由于弛豫所产生的无效率问题。除此之外,非径向、非角度的S BM模型具有无量纲性和非角度的特点

25、,能够有效避免量纲不同和角度选择偏差对最终测算结果产生的不利影响,因此该模型比其他模型能好地体现出生态效率评估的实质,结果更加科学合理1 3。文中假设共有n个决策单元(DMU),每个决策单元均使用m种投入,获得q1种期望和q2种非期望产出。其中,投入指标向量为x=(x1,x2,xm)R+m、期望产出投入指标向量为y=(y1,y2,yq1)R+q1、非期望产出指标向量为b=(b1,b2,bq2)R+q2,且x0,y0和b0。则规模报酬不变情况下的生产可能即为1 4:P(x)=(y,b)|x产出(y,b),x X,y Y,b B,0(1 4)式中:X=x1,x2,xnR mn;Y=y1,y2,yn

26、R q1n;B=b,b2,bn Rq2n为投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S B M模型:S B M=m i n=1-1mmi=1(S-ixi k)1+1q1+q2(q1r=1S+ryr k+q2z=1S b-zbz k)s.t.xi k=mi=1xi jj+S-iyr k=q1r=1yr jj-S+rbz k=q2z=1bz jj+S b-zj 0,j=1,2,n;S-i 0,i=1,2,mS+r 0,r=1,2,q1;S b-z 0,z=1,2,q2(1 5)式中:为效率值;S-i、S+r和S b-z分别为投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弛豫变量。732第4期 鲁仕宝等: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

27、评估及其提升路径表2 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效率评估体系要素指标单位一般投入年末就业人口万人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能源消费总量(煤)万t期望产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非期望产出废水排放总量万t二氧化硫排放量万t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t (3)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评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G l o b a lM a l m q u i s t-L u e n b e r g e r(GM L)指数属于数据包络分析中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每个决策单元均使用m种投入,获得q1种期望和q2种非期望产出。其中,投入指标向量为x=(x1,x2,xm)R+m、期

28、望产出投入指标向量为y=(y1,y2,yq1)R+q1、非期望产出指标向量为b=(b1,b2,bq2)R+q2。则当期生产可能集表示为1 5:P t(x)=(y t,b t)|x t产出(y t,b t),t=1,2,T(1 6)此时,可将全局生产可能集定义为1 7:P G(x)=P1(x1)P2(x2)P T(x T)(1 7)因此,基于全局生产可能集的GML指数计算公式为:GMLt,t+1(x t,y t,b t,x t+1,y t+1,b t+1)=1+D G(x t,y t,b t)1+D G(x t+1,y t+1,b t+1)=1+D t(x t,y t,b t)1+D t+1(x

29、 t+1,y t+1,b t+1)1+D G(x t,y t,b t)1+D t(x t,y t,b t)1+D G(x t+1,y t+1,b t+1)1+D t+1(x t+1,y t+1,b t+1)=T E t+1T E tB P G t,t+1t+1B P G t,t+1t=E C t,t+1B P C t,t+1(1 8)式中:D G(x,y,b)=m a x|(y+y,b-b)P G(x)表示全局方向距离函数;GMLt,t+1指数值表示t+1时期相对于t时期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有效变化指数(E C t,t+1)和技术进步指数(B P Ct,t+1)。其中,GMLt

30、,t+1指数取值1、1、=1时,分别表示从t时期到t+1时期的效率提高或降低以及技术进步或退步的情况1 4。1.2 研究周期选择与数据来源由于原始数据需要具备准确、真实、可靠等特征,因此本文将研究起点定为2 0 1 2年,2 0 1 22 0 1 7年为研究周期,探索重大战略确定前后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的变化情况。本文指标数据来源于 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 0 1 32 0 1 8)1 6、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 0 1 32 0 1 8)1 7、青海统计年鉴(2 0 1 32 0 1 8)1 8、四川统计年鉴(2 0 1 32 0 1 8)1 9、甘肃统计年鉴(2 0 1 32 0 1 8

31、)2 0、宁夏统计年鉴(2 0 1 32 0 1 8)2 1、内蒙古统 计 年 鉴(2 0 1 32 0 1 8)2 2、陕 西 统 计 年 鉴(2 0 1 32 0 1 8)2 3、山 西 统 计 年 鉴(2 0 1 32 0 1 8)2 4、河南统计年鉴(2 0 1 32 0 1 8)2 5、山东统计年鉴(2 0 1 32 0 1 8)2 6、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 0 1 32 0 1 8)2 7等。其中,部分数据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简单计算后得出。2 结果与分析2.1 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方法由图1可知,对比黄河经济带不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上游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相较于中下游区域最优

32、,下游区域次之,中游区域最差。从2 0 1 6年开始黄河经济带上游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开始下降,中游区域以及下游区域进步较为缓慢。整体来看,黄河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上游区域依靠自身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质量优势可以带动中下游区域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绩效。图1 2 0 1 2-2 0 1 7年黄河流域经济带上中下游综合生态环境质量由表3可知,就黄河流域经济带沿线9个省份而言,黄河流域经济带各个省份之间的生态环境质量差异较大,仅有山西和山东2省份整体属于增长态势,其余省份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内蒙古综合生态环境相较于其他8个省份有较大优势,一直处于黄河流域经济带沿线省

33、份首位。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8省为同一梯队,与内蒙古相比属于较为靠后水平。青海省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得最为严重,由2 0 1 2年的0.5 8 52下降到2 0 1 7年的0.2 9 29。总体来说,黄河流域经济带沿线省份综合生态环境绩效仍然需要不断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自然生态环境状况,缩小黄河沿线9省之间的差距,促使其均衡发展。832水土保持学报 第3 7卷表3 2 0 1 2-2 0 1 7年黄河流域经济带9省综合生态环境质量区域2 0 1 2年得分排名2 0 1 3年得分排名2 0 1 4年得分排名2 0 1 5年得分排名2 0 1 6年得分排名2 0 1 7年得分

34、排名青海0.5 8 5 220.5 8 4 520.6 0 3 620.5 9 4 720.3 4 5 130.2 9 2 93四川0.3 5 1 230.3 6 8 730.3 1 2 340.3 1 8 940.1 7 8 550.1 5 1 95甘肃0.2 3 1 150.2 4 7 950.2 5 7 050.2 7 3 350.1 4 5 960.1 2 5 96宁夏0.1 2 7 990.1 3 3 490.1 3 4 990.1 3 4 990.0 8 5 470.0 8 4 38内蒙古0.6 7 0 210.6 5 5 810.6 2 9 110.6 4 5 810.5 4 6

35、 620.6 3 9 61陕西0.1 9 4 760.1 8 1 980.2 1 8 780.1 7 0 880.0 9 4 490.0 7 4 49山西0.1 7 0 880.1 8 7 670.2 2 2 470.1 8 8 870.0 8 2 380.2 0 7 94河南0.1 8 4 070.2 1 4 560.2 4 2 560.2 2 1 360.4 3 3 710.1 1 3 67山东0.3 0 4 440.3 0 1 840.3 4 0 230.3 2 6 230.1 5 5 140.3 2 5 822.2 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效率水平由图2可知,就黄河流域经济带上中下游生态效率

36、水平比较而言,总体来看黄河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生态效率水平几乎相同,是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效率最高且最为稳定的地区,起到示范作用,引领黄河流域经济带低碳发展。2 0 1 22 0 1 4年上游地区生态效率水平较中游和下游地区较低,在随后2年内有较为明显的进步,上升0.4个百分点,上中下游地区生态效率水平趋于一致,但又在2 0 1 7年有所下降,下降0.4 6个百分点。由表4可知,就黄河流域经济带沿线9个省份的生态效率水平而言,黄河流域经济带各省份之间的差异显著,极化差异明显。四川、山东为第1梯队,生态效率水平稳居首位,处于黄河流域经济带的较高水平且非常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代价较小,是黄河流域静

37、待生态效率增长的核心地区。青海、甘肃的生态效率水平处于靠后水平,整体水平偏低,山西和河南在2 0 1 22 0 1 6年的生态效率水平一直处于黄河流域经济带中下水平,但在2 0 1 7年实现巨大飞跃,位居首位。其余省份生态效率水平波动较大,宁夏、内蒙古、陕西在2 0 1 2年生态效率水平均位于9省首位,但在之后几年生态效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 0 1 7年宁夏和内蒙古的生态效率水平又重归首位,但陕西的生态效率水平下降明显,较为落后。图2 2 0 1 2-2 0 1 7年黄河流域经济带上中下游生态效率水平表4 2 0 1 2-2 0 1 7年黄河流域经济带9省生态效率水平区域2 0 1 2

38、年得分排名2 0 1 3年得分排名2 0 1 4年得分排名2 0 1 5年得分排名2 0 1 6年得分排名2 0 1 7年得分排名青海0.3 9 8 590.3 8 4 890.3 4 7 190.3 4 6 890.3 6 1 480.3 4 3 49四川1.0 0 0 011.0 0 0 011.0 0 0 011.0 0 0 011.0 0 0 011.0 0 0 01甘肃0.4 9 2 680.5 0 1 470.3 8 5 580.3 6 0 980.3 5 5 390.4 1 3 48宁夏1.0 0 0 011.0 0 0 010.3 9 8 070.3 9 5 260.4 7 2

39、 661.0 0 0 01内蒙古1.0 0 0 010.5 0 9 460.4 8 4 951.0 0 0 011.0 0 0 011.0 0 0 01陕西1.0 0 0 011.0 0 0 011.0 0 0 011.0 0 0 011.0 0 0 010.5 5 2 67山西0.5 5 1 870.4 7 7 580.4 3 5 560.3 8 3 870.3 6 6 171.0 0 0 01河南0.8 1 3 660.7 5 8 850.6 8 7 840.6 4 4 251.0 0 0 051.0 0 0 01山东1.0 0 0 011.0 0 0 011.0 0 0 011.0 0

40、0 011.0 0 0 011.0 0 0 012.3 黄河流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评估由图3可知,就黄河流域经济带上中下游生态效率水平比较而言,整体而言,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态效率自2 0 1 2年到2 0 1 7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上游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态效率较优,在2 0 1 7年达到1.8 3 53,平均每年进步0.1 2 3个百分点,绿色发展成效显著。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别不大,分别在6年间以年均增长0.0 4 9和0.0 4 2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总体来看,黄河沿线上中下游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距逐渐增大,中下游绿色发展成效相较于上游地区还有一定距

41、离,需要不断增强绿色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力度,宣传932第4期 鲁仕宝等: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评估及其提升路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由表5可知,就黄河流域经济带沿线9个省份的生态效率水平而言,四川、陕西和河南3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十分稳定,黄河流域经济带其余沿线省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总体而言,绿色发展成效分化较小,不同省份间差异不明显。3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绩效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的路径与方略3.1 强化生态系统修复功能3.1.1 维护生物多样性 加强湿地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黄河流域经济带地区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加之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被污染的

42、黄河水所严重影响,据统计2 8,黄河流域内的水生生物近,每年黄河水污染问题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百亿元。图3 2 0 1 2-2 0 1 7年黄河流域经济带9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表5 2 0 1 2-2 0 1 7年黄河流域经济带9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区域2 0 1 3年得分排名2 0 1 4年得分排名2 0 1 5年得分排名2 0 1 6年得分排名2 0 1 7年得分排名青海1.0 0 0 011.1 2 5 011.0 0 0 011.1 1 3 221.3 8 4 71四川1.0 0 0 011.0 0 0 021.0 0 0 011.0 0 0 031.0 0 0 06甘肃1.0

43、 0 0 011.0 0 0 020.7 4 2 290.7 5 8 691.0 2 0 14宁夏1.0 0 0 011.0 0 0 021.0 0 0 011.0 0 0 031.1 2 8 62内蒙古1.0 0 0 011.0 0 0 021.0 0 0 011.0 0 0 031.0 2 2 73陕西1.0 0 0 011.0 0 0 021.0 0 0 011.0 0 0 031.0 0 0 06山西0.9 5 1 390.8 5 6 890.8 7 4 581.4 7 2 711.0 0 0 06河南0.9 8 0 780.9 9 9 981.0 0 0 011.0 0 0 031.

44、0 0 0 06山东1.0 0 0 011.0 0 0 021.0 0 0 011.0 0 0 031.0 0 3 95 首先,建立生态多样性保护的考核机制。采用自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黄河流域内生态多样性指标纳入政府官员绩效考评,采取“考绩+问责”的模式。其次,稳定自然岸线。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要注重河口三角洲自然湿地的保护与修复,采用生态流量过程优化管理或者水量调度等方法修复河口生态系统。最后,加强监测生物多样性。全方位、全时段有效监控可能对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产生威胁的各项因素,对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进而掌握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实施情况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及

45、时调整,洞察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威胁因素,建立和优化黄河流域重点物种栖息地和保护区,加强对生物保护,抵御外来物种入侵。3.1.2 防治水土流失 防治水土流失和改善黄河流域地区生产条件,对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来说,二者相辅相成,应当齐头并进。根据黄河上中下游、干支流等具体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制定更加适合黄河流域的整体规划,更高效、全面地促进黄河流域经济带绿色发展。对于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可通过建设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基地,进一步防治水土流失,此外配置符合该地区特征的植物资源加工产业。对于地下化石能源日渐衰竭的能源化工基地,除了紧抓植被恢复工作,还可以通过建设以植物资源为核心的地上绿色能源基地,促进植被体系的完

46、善。对于黄河流域东北部的沙地、盖沙地和黄河流域东南部的高原沟壑地应分别推动长梗扁核桃和翅果油树生态产业基地的建设。促进黄河流域风沙区的畜牧业稳定长效健康发展,应加大该区域植被恢复和草场管理工作,积极种植红豆草、沙打旺等优质牧草。陕西、甘肃、宁夏地区治理的重中之重应放在建设特色经济林上,围绕极具当地特色的核桃、枣、苹果等进行建设2 9。以保障黄河流域经济带居民安全为前提,采用防治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最终目的是要贯彻落实黄河经济带经济生态协同高质量发展。3.1.3 保护修复森林植被 森林孕育了人类文明,是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见证者和载体,是提高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关键点和纽带。黄河自西

47、向东流经9省,流域面积广,冬夏季节温差大,中上游多山地,中下游多平原和丘陵,黄河流域内气候和地理特征差异悬殊,显著的空间地域性是其生态环境表象的一大特点3 0。首先,对植被恢复困难的地区实行植被重建工作。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作为植被恢复的重点区域,凝聚强大科研力量,增加资金042水土保持学报 第3 7卷投入,专门立项分析该区域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形破碎等不良条件下植被恢复工作的难点并进行攻关,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突破常规造林模式的思维定式,将生物与工程措施有机结合,利用现代生产技术,由点及面地向该区域示范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挂网喷浆造林等新型造林技术并积极推广,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趋于完善,

48、最终达到生态系统正向演替的目标3 1。其次,对植被低质地区进行植被修复。对黄河流域地区植被评估为低质量地区,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提高植被质量,不断增强植被治理生态环境的功效,构建黄河绿色生态屏障。最后,对生态健康地区进行植被保护。黄河流域植被健康发展的地区,根据黄河流域的环境、经济发展等建立一套特殊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对植被进行实时监控,实时评估其健康状况,把森林、湿地、物种这三大生态红线牢牢守住。3.2 促进产业绿色发展3.2.1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推动黄河流域发展需要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作为发展前提,同时要确保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均衡、和谐、可持续发展。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资源

49、节约技术的同时,创新研发适合黄河流域产业的资源节约技术,并且加快资源的回收体系建设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溯源污染源头,全面开展企业风险源筛查,确定污染物类别、污染强度等,并制定黄河流域内生态环境“黑名单”,对污染超标企业进行整改。需要有规划地进行工业建设与生态恢复工程建设,大力开发新型节能环保类产业,尽可能减少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业,实现黄河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提升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3 2。实现以黄河经济带生态化工业建设为工业发展的核心的高质量发展目标。3.2.2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提升的抓手在于实现产业向荣发展、经济又好又快增长和生态环境绩效进步三者共同飞跃,帮助当地

50、居民从依靠生态资源消耗高的传统落后产业才能生存的困境中解救出来。首先,要求各区域能够分析黄河流域自然环境、人文资源和民风习俗等特点,运用生态型产业替换高污染的传统工业,推进生态环境高质量建设与保护,从而实现增加生态型产业数量、减少高污染传统工业的发展目标3 3。其次,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能源利用结构。对工业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提高煤炭等传统高能耗产业的生态保护能力,提高各类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最后,积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工业园区。将多种经济、政策等手段有机结合,推动陕西、山西、内蒙古西部以及宁夏宁东地区的煤炭、天然气生、新型煤化工等能源化工基地向优发展,该基地已经具备显著规模优势,能够有效维护国家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