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碳”背景下关于做好企业碳排放核算的方法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8829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碳”背景下关于做好企业碳排放核算的方法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双碳”背景下关于做好企业碳排放核算的方法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双碳”背景下关于做好企业碳排放核算的方法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12023年第10 期制度方法研究“双碳”背景下关于做好企业碳排放核算的方法研究口薛敏摘要:企业碳排放核算正常运转是国家实施碳中和的基础保障,但目前企业端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尚不能提供及时、完整、准确的碳排放信息。基于此,本文对各地开展企业碳排放核算工作及探索进行梳理,并在总结国际碳排放核算体系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碳排放核算参考标准难统一、基础核算数据获取难、核算质量难以保障等薄弱环节提出相应建议。关键词:企业;碳排放核算;“双碳”全球变暖引起的环境和气候变化风险已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难题,而积极应对全球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2 0 2 0年,我国正式提出在2 0 3 0 年前实

2、现“碳达峰”,2 0 6 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排放统计核算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制定政策、推动相关工作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碳排放核算体系的构建工作,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企业碳排放核算正常运转是国家实施碳中和的基础保障,也能为国家和省级碳排放核算关键参数的测度和动态更新提供参考依据。但鉴于当前碳减排任务重且时间紧迫,尤其是作为减排主力的企业端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尚不能提供及时、完整、准确的碳排放信息,完善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对各地开展企业碳排放核算工作及探索进行梳理,并在总结国际碳排放核算体系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当

3、前碳排放核算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建议。1国内外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综述20世纪9 0 年代以来,国内外政府部门和机构对企业碳排放核算开展了大量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核算标准或指南。(一)国际层面从国际上现有的碳排放核算体系来看,总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自上而下的碳排放核算体系,代表性的有IPCC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通过国家至部门层层分解来进行的核算。另一种为自下而上的碳排放核算体系。GHG协议、ISO14064-67、P A S 2 0 5 0均属于后者,它们主要是基于企业与组织、产品与项目等微观主体的核算体系。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方法主要参考IPCC发布的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4、19 9 6 年修订版)。(二)国内层面国家发改委2 0 13 年起陆续发布了3 批2 4个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第三方核查参考指南;国家碳排放管理标准委2 0 16 年发布了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等,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提出参照指南,针对不同行业温室气体核算提供排放因子的缺省值,明确不同类型企业碳核算的基本原则、核算边界、步骤与方法,鼓励有条件的*基金项目:浙江省统计青年研究项目“双碳背景下关于做好企业碳排放核算的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 2 TJQN03)”。2023年第10 期62STITISTICALTHEORYAND PRACTIC

5、E统计科学与实践企业基于实测方法获得排放因子等重要指标数据。(三)省级层面2010年,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启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省级层面做好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广东、浙江、湖北、辽宁、陕西、云南、天津七个省市作为率先启动的试点省市先行开始编制。2 0 11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为省级清单的编制提出了规范性和操作性指导意见。以浙江为例,浙江省是全国首个试行省市县三级清单编制常态化的省份。2 0 14年,浙江印发全国第一本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地方性指南,2 0 18 年浙江进一步制定了浙江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2 0 18 年修订版)。(四

6、)市县(区)层面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统一的市县(区)层面的温室气体核算指南。为落实国家关于启动各省温室气体编制工作的要求,当前各省市已陆续组织开展省内市县(区)级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编制方法主要有统一招标和各市县(区)自行开展两种方式。从核算进展看,目前市县(区)层面的核算基本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尚未有地区公开发布历年的碳排放核算数据。碳核算的统计范畴与方法企业碳排放核算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能源所产生碳排放的相关参数进行收集、统计、记录、并将所有碳排放相关数据计算、累加的一系列活动,是企业碳监测和碳管理的重要基础。(一)砖碳排放口径依据WCBSD和WRI制订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系列标准

7、(简称GHG协议),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六氟化硫等六种排放物,通常都化为二氧化碳当量来计算。企业的碳排放分成范围一、范围二及范围三。范围一是企业的直接碳排放,包括企业各种设备、运输工具等所产生的碳排放。范围二是企业的间接碳排放,包括外购电力、蒸汽和冷热气等的碳排放。范围三是企业广义的间接碳排放,覆盖企业的整个价值链,包括上游原材料生产运输的碳排放、成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成品运输销售的碳排放、成品使用过程以及报废处理的碳排放等。(二)碳排放测算方法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按不同的适用尺度,有三种核算方法是最为常用的核算方法,分别为实测法、物料平衡法以及排放因子法。1.实测法。实测法就

8、是根据碳排放监测仪器实时监测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的碳排放,具有最高的测量精度,目前欧洲的水泥制造企业就采用实时监测系统进行排放核算。但由于实测法对监测技术的要求较高,且监测成本也较高,采用这一方法的行业和企业并不多,该方法适用于有条件实地检测的单一行业和部分企业的碳排放测度。实测法在实际应用和推广中还存在2 个局限性:一是该种方法主要是监测生产环节的碳排放,无法监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二是想测算出某一行业总体或某一产业总体碳排放量,则需要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样本结果推算整体结果。这就意味着样本的选择极为重要,如若样本不具备代表性,其测算结果就算再精准也不具备参考意义。2.物料平衡法。物料

9、平衡法遵循物理学中的质量守恒的理念,即碳元素在生产过程中虽会发生形态上的改变,但碳元素总质量是恒定不变的。该方法不对生产设备进行细分,只注重生产过程中各项能源的消费总量。在对整个行业部门或产业整体的相对宏观的主体进行二氧化碳测算时,该核算方法较为简单且测算结果具有一定准确性。该方法与实测法相比,不仅可以比较不同部门的碳排放量,更能区分采用不同设备所产生碳排放量的不同,适用于设备更新较快的情况。但由于中间过程繁琐,需全面掌握制备工艺和生产全程,否则容易出现系统误差,数据获取也相对困难,因此该方法当前的应用范围还比较窄,通常被用于生产活动中,如脱硫过程的排放、化工生产企业生产过程的排放以及其他非化

10、石燃料燃烧过程的排放等。3.排放因子法。由于不同行业的使用环境不同,其消耗相同分量的化石能源所排放的碳排放量不同,这使得碳排放量的估算误差较大。因此,IPCC测算了单位化石能源用于不同途径所产生的平均碳排放量,这为全球各国测算碳排放以及制定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提供了便利。632023年第10 期制度方法研究该种方法较为科学同时也比较可行,因此得到了国际上的公认和欢迎。我国企业碳排放核算以排放因子法为主,因此需要获得企业生产活动的水平和确定相应的排放因子。企业生产活动水平的数据主要通过企业交易合同文本、能源消耗台账、燃料技术文件、燃料清单等进行测算,测算既要有企业内部核算过程也要有外部核查过程,从而

11、确保数据可信。2 0 15 年以来,生态环境部要求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大重点行业的生产企业进行了多次的碳排放数据的核算与上报,掌握了较为可信的排放强度数据。但其他行业的企业碳排放活动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收集。而对于排放因子的确定,可选择实测值或默认值(缺省值)进行核算。实测值较默认值更加准确,但对整体的数据环境要求更高,从而实测值才能更加可信。目前更多的排放因子还是采用默认值。当前企业碳排放核算存在的问题(一)碳排放核算参考标准难统一由于目前已经出台的2 4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指南的编制主体各不相同,在核算时采用的标准也不尽相同。目前企业主要依靠第三方机构完成自身碳排

12、放核算,不同的机构在核算时参考的标准、统计范畴均存在差异,从而降低了数据可比性。除了2 4个行业之外的行业尚未出台企业层面的温室气体核算指南,导致企业在实际碳核算过程中会无所适从。(二)基础核算数据获取难现行的能源统计只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领域,没有反映全社会能源的生产、消费情况,基础数据不全面使得难以准确核算全社会碳排放量。同时当前除了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重点企业和上市企业外,瑞安绝大多数企业对能源统计、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数据统计不足,多数只强调电耗,对燃气、供热、水资源消耗等其他基础统计数据的收集重视不够,加之缺乏相应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手段,使得碳排放基础核算数据收集难

13、度很大。另外用能、用气、用水、用热等数据相对分散且不成体系,缺乏将各类数据汇集并进行有效筛选等科学手段。(三)木核算质量难以保障可核查、可报告、可监测是国际社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出台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中对数据质量管控、数据核查标准说明相对欠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目前仅针对碳排放交易市场覆盖的8 大行业约1万家重点企业,核查方式是以企业自查、各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织核查的方式展开。而实际上,各核查主体一般都是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缺乏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管。在缺少统一的核查标准以及对第三方机构监管不完善的情况下,碳排放核查质量参差不齐。当前除了国家层面的温

14、室气体核算有公开外,其他层面的核算情况大多未公开披露。建议与对策(一)规范核算标准,增强清单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比性加强整合现有已出台的行业温室气体核算指南,尽快统一核算范围、核算方法、相同能源的排放因子以及报告格式等,增强企业碳排放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加快出台2 4个行业之外的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指南,规范不同行业碳排放核算标准,为企业开展清单编制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在地区层面,可以借鉴国际城市温室气体核算指南,结合当前广东、浙江、四川等地发布的核算指南,制定全国统一的市县区温室气体核算指南。(二)开展基础研究,强化清单编制数据支撑1.完善清单编制基础指标工作。相较省级层面清单编制,市县级涉及

15、的监测范围较小,对接的部门和企业也较少,建议市县级可根据自身产业结构特征,对标国内外能源消费等相关统计指标,针对性地对相关内容进行细化,以保证市县清单编制数据的质量,并逐步建立并完善满足区域“双碳”工作的统计体系,构建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相关数据统计长效机制。2.开展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研究。加强温室气体排放计量、监测的基础平台建设,优化温室气体监测方法,加快推进卫星遥感高精度连续测量技术等监测技术的应用,提倡省、市、县逐步开展自主监测,推动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本土化和因子数据库建设,以获取更精准、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数据。2023年第10 期64上接第5 6 页)STATISTICETHEORYANDP

16、RACTICE统计科学与实践3.加强数据信息平台建设,集成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资料,建立面向全国的温室气体信息数据库,并对数据库常态化更新,支撑编制高精度、广覆盖、动态化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三)完善核查制度,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性加大地方政府核查队伍建设,提高政府碳核查能力,必要时应根实现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的转变,发展低碳冶炼技术是必由之路。在数字化浪潮下,钢铁行业也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开展数字化转型,努力提高关键工序数控化比率,提升生产设备数字化水平,致力打造智能钢铁工厂,为钢铁行业绿色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四)威胁1.清洁制造受限,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低。无锡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

17、设实施方案中指出,要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大力推进“煤改气”,加快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对于钢铁企业来说,如彻底煤改气,能源成本比较高,大部分中小型钢铁企业暂不具备建立光伏发电站的成熟条件。2.成本压力上行,节能资金紧张。企业的成本主要由原材料、燃料、人工、运输费等构成。经调研,企业的成本近几年提升明显。2 0 2 2年,原煤价格同比增长15.4%,天然气价格同比增长2 9.3%,钢铁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空间据工作需要适当增加内设机构与人员编制,加大经费保障,有效提升核查业务水平。同时要加强第三方核查机构管理,建立健全碳核查企

18、业资质审核制度,对第三方咨询核查机构和从业人员制定基本的行业准入门槛和从业资格,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联合其他有关部门定期对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检查,依法强化对第三方核查机收窄,压缩了用于节能技改资金投入。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策略根据SWOT分析法,通过条件的矩阵组合,初步探索无锡钢铁行业的低碳发展方法路径。(一)加强顶层规划,重视低碳发展趋势一方面,政府要推动绿色布局,统筹规划,完善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努力把全市钢铁行业发展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创新活力强、经济效益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绿色行业。另一方面,钢铁企业自身应充分认识碳达峰和碳中和对企业经营的深远影响,将降低碳排放工作提升到企

19、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开展前瞻性研究,积极主动应对碳排放的新趋势。(二)用好前沿技术,实现创新驱动加快技术推动是钢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要不断推进创新发展,加大研发投入,破解技术难题。一是加快突破性低碳构的监督管理。在通用核查指南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行业核查技术指南,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开发可供参考的核查报告模版,保障核查质量。加强违法责任的追究力度,建立碳核查数据责任制,加大数据造假惩罚力度,严肃查处企业碳核查违法违规行为。作者单位:瑞安市统计局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如氢冶炼工艺、超低CO2炼钢技术,高炉水渣余热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等;二是实现技术性节能减排,通过采用干式除尘等节水工艺技术、改进除尘设施等方式,降低废水废气的排放;三是开发高效绿色生产工艺技术,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三)推动整合集聚,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解决钢铁企业受到资源制约的瓶颈,有效提升企业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适当降低钢铁生产成本,转化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企业实现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推动钢铁企业的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应推进区域内部能源整合,推进钢铁企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推动钢化联产,在更长的产业链条上实现CO,的收集利用,在保留化石能源使用的前提下实现碳净零排放。作者单位:1.无锡市统计局2.江阴市统计局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