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奥尔夫音乐教案(7篇) 活动目标: 1、听辨一种声音的音源; 2、增加幼儿听辨音色的力量 活动预备:碟片 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 带着幼儿一起稳固以前所学的学问,让幼儿对以前所学的学问加深印象; 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以前都玩过哪些嬉戏?带着幼儿一起回忆,让幼儿对自己所玩的嬉戏能够有更深层的熟悉; (2)我们所玩的嬉戏都分别叫什么名字呢?(鼓舞幼儿大胆的说出来)如:捉迷藏、抢椅子 同时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想到的这些嬉戏的玩法也告知我们,对于能够大胆说出来的小朋友,教师应表示认可,赐予鼓舞。 2、对我们刚刚回忆到了我们以前所玩的嬉戏中,捉迷藏,通常我们所玩的过程中,都是一个人藏起来,而另一个人
2、去找,今日我们换一种方式,我们把一个小朋友的眼睛蒙起来,让他去抓他身边的伙伴。 3、规章: (1)教师播放出音乐听,先让幼儿听音乐,感受其中的节奏; (2)教师出示铃鼓,将一名幼儿的眼睛蒙上,其余的幼儿都围在他的四周,教师在不同的位置拍打铃鼓,让蒙眼的幼儿听随声音的方向去抓身边的小朋友,鼓舞每位幼儿都参加嬉戏中去,反复练习,互换嬉戏角色,感觉其中的乐趣。 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 篇二 一、目标 1、培育幼儿的观看力、留意力、对音乐的开头与完毕的反响力量。 2、对幼儿进展气息的训练及力度的掌握和想象力的练习。 3、能够完整地唱歌歌曲并且大胆地表现歌曲地情感。 二、教具预备:吹泡泡的玩具、铃鼓、响板。
3、 三、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开头吹泡泡引起幼儿的留意。 要求请每一位小朋友盯住一个泡泡去看,泡泡的颜色、在阳光下的颜色、外形,引出歌词。 2、请小朋友每人跟着一个吹出的泡泡唱啊音延长到泡泡裂开,裂开时发出啪的声音。 3、用声势表现,请幼儿每人跟着一个吹出的泡泡始终轻声拍手,当泡泡裂开时跺一下脚表示。 4、二部练习,幼儿分成两组,当泡泡吹出时,一组小朋友各自跟一个泡泡, 边拍手边发出啊的声音,泡破停声;另一组小朋友同样每人跟一个泡泡,在泡泡裂开时垛一下脚并且发出啪的声音。 5、出示乐器铃鼓、响板让幼儿识别,用铃鼓跟吹出的泡泡,响板表示裂开的泡泡。 6、放音乐,请幼儿认真地倾听。 提问:
4、这首好听的歌曲的名字是什么?(泡泡不见了)这首歌曲里唱了什么?为什么泡泡不见了? 泡泡飞到哪里去了? 7、幼儿边唱边舞,依据歌词的内容和教师一起手拉手先做圆圈状,并边唱边跳, 表示全部的人都是一个大泡泡;或者幼儿个体模拟泡泡自由的即兴舞蹈。 当唱到咦时,全部的人做泡泡裂开状,并在原地接唱泡泡不见了。 要求裂开的动作每个人各不一样,每一次的动作都和别人不一样,也包括自己的创作动作每次都不一样。 歌词与谱例: 吹泡泡 1=D2/4 31553(565651553)23721(232325721) 吹呀吹泡泡有大又有小 315534266544033002.1721 飞呀飞上天飞呀飞上天泡泡泡泡咦泡
5、泡不见了。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三 设计意图: 我通过参与奥尔夫音乐培训活动,从中学到到了许多前言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奥尔夫先生曾说过:“我们进展奥尔夫教学注意的蚌埠市结果,而是注意幼儿参加活动的过程”。针对我班幼儿的进展水平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我们大家动起来。 活动目标: 1、学习辨别音乐中比拟明显的音节变化。 2、培育幼儿的反响力量、制造力量。 活动预备: 音乐握手舞库企企 活动过程: 一、问好环节,音乐热身律动 1、握手舞 2、师:宝宝、宝宝、早上好。宝宝好。 幼儿:教师、教师、早上好。教师好。 3、小音符嬉戏。 二、感知音乐库企企 在一座大城堡里藏着很多金银财宝,要想得到这些财宝必需说出一句咒
6、语才能翻开城门,而这句咒语就藏在音乐里,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1、初步观赏音乐。 师:在音乐里你听到了什么咒语。 2、引导幼儿渐渐绽开活动。 3、创编声势动作。 在这首音乐里,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请小朋友想一想还可以做什么动作。 三、创编活动 教师依据幼儿的动作带幼儿一起动起来。 四、完毕活动 请幼儿邀请客人教师与幼儿一起动起来。表扬每位幼儿的表现。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让宝宝再次熟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在音乐中把握一拍一动的匀速节拍。 2、手鼓的消沉声可以形象的表现出小乌龟的行走,这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让宝宝可以感受强弱次强弱的节拍。 3、让宝宝用自己的身体作为
7、乐器,在消遣中来感受一拍一动的稳定节奏。 教学预备:手鼓、音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今日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让宝宝猜一猜),这个新朋友呀背着硬硬的 壳, 走起路来慢吞吞,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宝宝:小乌龟。 教师:这只小乌龟每天都在自己的家门口玩,爬爬这爬爬那,可是它觉得特殊没有意思。有一天,它接到了好朋友小金鱼的电话,原来小金鱼搬新家了,它邀请小乌龟去做客。(教师要演绎小金鱼和小乌龟打电话的对话内容)可是小金鱼的家太远了,小乌龟走路又那么慢,于是乌龟妈妈帮它想了一个好方法,妈妈说:“小乌龟,你可以带上吃的,这样你就不会饿了,”于是小乌龟就背上面包和糖果,开头远足了。(什么叫“
8、远足”呀?就是不行去很远的地方玩)在路上, 小乌龟要是饿了,它就把妈妈给带的面包和糖果拿出来吃了,可是路太远了,小乌龟可真累呀,于是它想了一个好方法,它要一边说儿歌一边鼓舞自己:“小小乌龟上山坡,嘿嘿呦,嘿嘿呦,带着面包和糖果,远足乐悠悠。”一边说儿歌一边走,小乌龟很快就到了小金鱼家,两个朋友见了面可真快乐呀。 二、听音乐、学歌曲 两个好朋友见了面之后啊,小乌龟说我要交我的好朋友一首歌曲,让他跟我一起唱歌, 小朋友们,你也来学一学吧。孩子们,我们也来学一学吧。请小朋友们先听一遍小乌龟是这样练的。 第一遍:闭眼睛听; 其次遍:小乌龟练完了,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来说一遍。 第三遍:请你的小手和你的小嘴
9、巴一起来练儿歌吧。 (强调间奏的时候幼儿不要发出声音。) 三、乐器伴奏 先跟下朋友们回忆一下之前学的乐器(响棒、三角铁、木鱼、双向筒、单响筒)今日 我们来熟悉一个新乐器:手鼓。我们现在先来给小乌龟伴奏。(1)听一遍音乐,使用手鼓时,请宝宝拍打一拍一动的匀速节拍。再来一遍哦, (2)听其次遍音乐使用手鼓时,请宝宝自己单独使用。 四、律动 (边放音乐边进展) 现在啊,小乌龟要来跟我们小朋友们做朋友了,你预备好了嘛?(1)教宝宝学小乌 龟爬的动作; (2)宝宝趴在地上和教师一起学小乌龟行走; (3)手脚要跟随音乐打出重拍。 五、完毕。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五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赏,体验乐曲葡萄
10、牙舞曲欢快跳动的心情。 2、通过节奏、故事和图形谱简洁了解该曲子的音乐构造。 3、让幼儿感受友情的欢乐。 二、活动预备: 音乐葡萄牙舞曲、故事图片、图形谱 三、活动过程: 1、幼儿进教室围半圆坐好。 2、感受音乐。(放主旋律音乐一次) 3、听故事导入。 丫丫和哈哈是一对好朋友,可是由于一些缘由,哈哈在去年搬家了。丫丫特别惦念哈哈,下个星期是哈哈的生日,于是丫丫打算去哈哈的新家给她庆生,于是他便带着礼物动身了。在动身之前啊,好朋友哈哈还给丫丫画了一副路线图,可是小模糊丫丫看不太懂,让我们一起来帮丫丫看看那个的路线图,帮她找到哈哈家好不好啊? 四、分段了解音乐构造和创编舞蹈动作。 1、出示丫丫走过
11、路地全程图片,并开头放音乐,引导幼儿图形与音乐形成协作。 2、丫丫是怎样走路的?请小朋友创编丫丫走路的动作。 听音乐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一局部音乐) 3、出示两座山的图片。 教师提问:丫丫前面有几座山?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钻山洞了。 4、启发小朋友创编丫丫钻山洞的动作和左右看哈哈的动作。 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动作(钻山洞望一望钻山洞望一望),教师示范动作,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 5、听音乐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做丫丫钻山洞和左右相互望一望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其次局部音乐) 6、丫丫最终到了哈哈家,好朋友见了格外快乐,他们快乐的转起圈来,并说丫 丫欢送你。教师
12、引导小朋友一起说:“丫丫欢送你”,教小朋友打节奏。 五、听音乐完整地走图形谱、做律动和舞蹈。 1、请小朋友听音乐看教师走图形谱,教师拿着丫丫的图片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2、小朋友跟着教师一起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六、活动延长 引导小朋友跟着音乐一起创编丫丫和哈哈见面时的动作。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六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律动嬉戏,感应AB曲式和凹凸问答句。 2、初步学习顽固伴奏 3、体验营地嬉戏活动带来的欢乐,以及集体搭帐篷的乐趣。 二、活动预备: 故事图片一张、桌布、CD、呼啦圈 三、活动过程: 1、以小松鼠进展曲进场。 2、节奏问好。 3、故事导入: 宝宝跟着爸爸妈
13、妈到郊外野营,第一次野营,宝宝觉得好新奇 (音乐) 4、律动嬉戏营地活动 1)宝宝的小手(小脚)会唱歌:( )我们去野营,一起搭帐篷 2)音乐律动搭帐篷 A段:边念语词,边做钉钉子状。 B段:用肢体感应凹凸问答句。(噜噜噜噜放低低,啦啦啦啦举高高) 3)听音乐进展搭帐篷嬉戏 教师先配班教师给幼儿做示范 A段:用脚踏出顽固伴奏(可以依据状况走动) B段:1 3 2 1放低低,6 6 5 3举高高 幼儿分组进展嬉戏 4)最终请全体幼儿一起围着桌布进展搭帐篷嬉戏。(嬉戏中留意幼儿安全) 5、完毕嬉戏小松鼠进展曲 宝宝们可真是能干,搭了这么美丽的帐篷,星星来的小天使知道宝宝很辛苦给宝宝们预备了好喝的白
14、开水,我们踏着整齐的队伍一起去喝水了。 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 篇七 活动目标: 1、通过观赏和即兴舞蹈,体验乐曲葡萄牙舞欢快跳动的心情。 2、通过故事和图形谱,了解音乐构造和创编舞蹈动作。 3、让幼儿感受乐于助人的欢乐。 活动预备: 音乐葡萄牙舞、丫丫和哈哈的图片、黑板、图形谱 活动过程: 一、用孩子的名字配上声势律动,吸引孩子的留意力。 二、感受音乐。(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1、观赏音乐。 提问: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听音乐时你想到了什么? 2、即兴舞蹈。(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师;请你边听音乐边把你想到的东西跳出来。 三、听故事。 有个小朋友叫丫丫,(出示丫丫的图片)她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叫哈哈
15、,丫丫和哈哈这两个好朋友每天在一起玩耍,一起吃饭,还一起睡觉呢!有一天,丫丫找不到哈哈了,哈哈到哪里了呢?正在丫丫焦急的时候,来了一个老婆婆,她告知丫丫知道哈哈去了哪里。原来丫丫到一个国家去玩,她迷路了,找不到回来的路,回不来啦!丫丫跟老婆婆说:“我要去找丫丫,我要到那个国家去。”婆婆说:“这个国家很远,只能走路去,还要钻山洞。还有那个国家的是房子都很惊奇的,你到了就知道了!”丫丫说:“再远我也要去。”婆婆就告知了丫丫怎么去,丫丫动身了。 四、分段了解音乐构造和创编舞蹈动作。 1、出示两段纸做的道路的图片。 教师提问:丫丫动身了,丫丫走了多远,请小朋友把手指伸出来一起帮她数数? 教师拿着丫丫的
16、图片在图形谱上走八下,教师告知小朋友:丫丫走了800里,还要连续走,又接着走了800里。 2、拉拉是怎样走路的?请小朋友创编丫丫走路的动作。 听音乐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一局部音乐) 3、出示两座山的图片。 教师提问:丫丫前面有几座山?(两座山,过一座山还要走一段 路。)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钻山洞了。 3、启发小朋友创编丫丫钻山洞的动作和走路的动作。 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动作(钻山洞走路钻山洞走路),教师示范动作,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 4、听音乐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做丫丫钻山洞和从山洞出来走路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其次局部音乐) 5、丫丫最终到了这个国家,这
17、个国家的人都欢送丫丫到他们家里去做客,他们一起说了句话欢送丫丫,你们猜说的什么呢? 这句话就是:欢送你,欢送你,欢送你,欢送你。节奏为(欢送你欢送你欢送你欢送你)这个国家的人很热忱,还做了动作表示欢送,按节奏拍手。 教师带小朋友依据节奏拍手并说欢送词。 6、丫丫进了这个国家的人家里去做客,她发觉这个国家的房子很惊奇,房子的门很矮,要钻进去,钻进去之后又发觉房子里面很大,很高。 (出示房屋的图片) 7、请小朋友创编丫丫钻进房子和在房子里走路的动作。 教师示范动作(钻门走路钻门走路),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 五、听音乐完整地走图形谱、做律动和舞蹈。 1、请小朋友听音乐看教师走图形谱,教师拿着丫丫的
18、图片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2、小朋友跟着教师一起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3、教师带小朋友站在原地做律动。(加上丫丫走路的动作和钻山洞、钻门的动作)(放第主旋律音乐两次) 4、课室内放有用积木搭成的山洞和门,孩子在教师的带着下听音乐舞蹈。使舞蹈具有流淌感。(放完整音乐) 5、渗透德育训练。 最终在一个门里最终找到了哈哈,大家一起叫“哈哈!”教师提问:丫丫很困难才找到哈哈,哈哈应当说什么?我们应当向丫丫学习什么?训练小朋友们要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葡萄牙舞全曲是由一个旋律盘旋重复了8次组成。旋律可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由两句一样的乐句组成,沉稳而又欢快,象士兵在行走,每一个乐句的旋律走向成直线形,两句旋律线象两条宽宽的道路。其次局部也是由两句根本一样的乐句组成,急促而欢快,每个乐句感觉前两拍象人蹲着在钻山洞,后两拍象人站起来仰头挺胸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