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根河林业局1990—2015年森林碳储量变化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2071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根河林业局1990—2015年森林碳储量变化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根河林业局1990—2015年森林碳储量变化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根河林业局1990—2015年森林碳储量变化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根河林业局19902015年森林碳储量变化分析赵旭1,尹跃虎2(1.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生态研究院,内蒙古 牙克石 022150;2.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内蒙古 牙克石 022150)摘要: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全球森林面积的增加和森林管理水平的提升,森林在气候变化减缓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对根河林业局19902015年森林植被和土壤碳储量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不同林分类型、不同龄级、不同林种、不同起源的森林碳储量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9902015年,根河森林植被碳密度为41.9148.44 tchm2,森林土壤碳密度为183.16184.67 tchm2。森

2、林碳储量年变化范围为100.79128.79 Mt。关键词:森林管理;植被碳储量;土壤碳储量中图分类号:S718.55文献标识码:BChange Analysis of Forest Carbon Storage in Genhe ForestryBureau From 1990 to 2015ZHAO Xu1,YIN Yuehu2(1.Inner Mongolia Daxinganling Forestry Ecology Research Institute,Yakeshi 022150,Inner Mongolia,China;2.Inner Mongolia Daxinganling

3、Forest Survey and Planning Institute,Yakeshi 022150,Inner Mongolia,China)Abstract:Climate chang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global attention.With the increase of globalforest area and the improvement of forest management level,forest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role in the process of climate change

4、mitigation.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forest vegetation and soilcarbon storage of Genhe Forestry Bureau from 1990 to 2015,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forest carbon storage of different stand types,different age classes,different forest species anddifferent origi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1

5、990 to 2015,the carbon density of forest vegetationwas 41.9148.44 tchm2,and the carbon density of forest soil was 183.16184.67 tchm2.Theannual variation range of forest carbon storage was 100.79128.79 Mt.Key words:forest management;vegetation carbon storage;soil carbon storage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全球性问题。由于人为

6、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最终导致了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温度从工业化开始呈现了上升的趋势。据估计,从18802012年,全球温度升高了0.85 1。森林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下来,起到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只占陆地上非冰表面面积40%的森林贮存了整个陆地90%的生物量和全球73%的土壤碳储量2-4。植被和土壤是森林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学者对不同区域5-7、不同植被类型8-10的固碳能力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冻土区域下生长的森林碳储量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内蒙古根河林业局辖区森林植被作为研究对象,对森林植被和土壤碳储量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北方冻土区域森林固

7、碳能力提供数据支持,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发林业碳汇项目提供一定的基础。1研究区概况内蒙古根河林业局施业区位于大兴安岭西坡中段,在内蒙古牙克石市和根河市的管辖范围内。收稿日期:2022-04-06作者简介:赵旭(1988-),女,内蒙古通辽市人,林业高级工程师.林业碳汇文章编号:1006-6993(2022)06-0075-07第45卷第6期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vol.45.No.62022年11月Inner Mongolia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November.2022DOI:10.13387/ki.nmld.2022.06.008该施业区地处寒

8、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受季风及暖湿气流影响,温暖湿润。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无霜期短,气温年、日差较大。大兴安岭山地构成了该施业区的主体地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脉多为南北走向,由中低山组成,山脊多呈圆弧形。土壤类型主要包括漂灰土、棕色针叶林土、草甸土、沼泽土、灰色森林土,典型的地带性土壤为棕色针叶林土。森林植被属于东西伯利亚明亮针叶林向南延伸部分。兴安落叶松为本地区分布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森林类型,占该地区有林地面积的70%。其他主要植被类型有樟子松林、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山杨林、偃松灌丛、小叶章草甸、苔草沼泽等。野生动物有200多种,珍稀动物较

9、多,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0余种,鱼类20多种。林下资源丰富,主要有中草药420种,野生浆果30多种,天然菌类114种,山野菜20多种,矿产资源有铅、锌等。2研究方法2.1 森林面积的确定根据19902015年森林资源数据确定森林面积。2.2 森林碳储量计量方法(1)植被碳储量计量FMt=TtAt式中:FMt为第t年森林碳储量(Tc);Tt为t年森林碳密度(Tc hm-2);At为t年森林面积(hm2)。T=i=1nBii式中:Tt为t年森林碳密度(Tc hm-2);Bi为i树种地上生物量碳密度(Tc hm-2);i为i树种蓄积占森林总蓄积的百分比(%)。Bi=ci(aivi+bi)式中:ci

10、为i树种碳转化系数;vi为i树种单位面积蓄积量(m3 hm-2),ai;bi为i树种生物量转化系数。不同林分类型、不同龄级、不同林种、不同起源的植被碳储量的计算方法均同上,不同的是Tt(t年碳密度)分别代表按林分类型、按龄级结构、按林种、按起源的碳密度。(2)土壤碳储量SOCt=i=1niSTiAt式中:STi为i树种土壤碳密度(Tc hm-2);i为i树种蓄积占森林总蓄积的百分比(%);At为t年森林管理面积(hm2)。3结果与分析3.1 森林面积根河林业局森林植被种类单一,主要由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Kuzen.)、白桦(BetulaplatyphyllaS

11、uk.)、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var.mon-golicaLitv.)、山杨(Populus davidiana)、杨树(Popu-lusL)、柳树(Salix)组成,不同年份森林面积由于林业政策的变化、造林及不可抗力的影响而出现变化。由图 1 可以看出,根河森林面积在 19902015 年呈现递增趋势,由 435 023 hm2增加到 556304 hm2,年增长量为4 664 hm2。兴安落叶松林和白桦林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8%,兴安落叶松林约占总面积的76%。19901995年增长量最大,年增长量达到13 136 hm2,主要来源于天然兴安落叶松林和白桦林面积的增加。2

12、0052010年森林面积有所降低,主要由于兴安落叶松林和山杨林面积减少。图 119902015年森林面积3.2 森林碳密度3.2.1 森林植被碳密度由表1可以看出,在19902015年,根河森林植被碳密度为41.9148.44 tC hm-2,呈现出先下降又上升的趋势,主要由于不同植被类型面积在19902015年发生一定的变化,而不同植被类型碳密度不同,最终导致不同年限植被碳密度的变化。3.2.1.1 不同林分类型森林植被碳密度不同林分类型在同一年份碳密度不同,同一林分类型在不同年份也不同。由表2可以看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柳树的植被碳密度最大,变化范围分别为42.1451.58 tC hm

13、-2、51.8877.33 tC hm-2、62.6973.13 tC hm-2。山杨植被碳密度最小,变化范围为32.9045.90 tChm-2。不同年份同一类型林分变化与林分的龄级结构变化有关。3.2.1.2 不同龄级结构森林植被碳密度不同龄级结构森林植被碳密度不同。由表3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2年76可以看出,碳密度随着龄级的增加而呈现增加趋势。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的碳密度均值分别为 20.26 tChm-2、42.56 tChm-2、50.88 tC hm-2、52.90 tC hm-2、53.34 tC hm-2。3.2.1.3 不同林种森林植被碳密度不同林种碳密

14、度不同。由表 4 可以看出,特用林碳密度最大,其次是防护林,用材林碳密度最小,平均值分别为 56.40 tChm-2、46.54 tChm-2、44.20 tC hm-2。同一林种不同年份碳密度不同,与龄级结构有关。表4不同林种森林植被碳密度单位:tC hm-23.2.1.4 不同起源森林植被碳密度不同起源林分碳密度不同。由表5可以看出,天然林碳密度大于人工林碳密度,平均碳密度分别为45.55 tC hm-2、27.90 tC hm-2。表5不同起源森林植被碳密度单位:tC hm-2年份/年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天然林48.9344.9446.1242.7443.37

15、47.20人工林22.2234.7114.9225.1329.4640.983.2.2 不同树种土壤碳密度由表6可以看出,在19902015年,根河森林土壤碳密度为183.16184.67 tC hm-2,森林土壤碳密度在短期内变化很小,总体呈上升趋势。表11990-2015年森林植被碳密度单位:tC hm-2项目植被碳密度1990年48.441995年44.772000年44.782005年41.912010年42.692015年46.85表2不同林分类型森林植被碳密度单位:tC hm-2年份/年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兴安落叶松林51.5844.9143.5642.

16、1442.5847.32樟子松林54.8544.3051.8875.8884.8277.33白桦林38.0743.9448.7540.7242.4144.08山杨林32.9039.7145.4238.8241.3045.90杨树林44.8544.1145.3540.5042.4347.44柳树林73.1363.3965.6866.3570.3062.69表3不同龄级结构森林植被碳密度单位:tC hm-2年份/年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幼龄林21.4930.6327.487.1117.7517.08中龄林36.2843.9048.8639.4639.3447.50近熟林4

17、6.6252.0654.5948.9948.5354.51成熟林59.1754.8051.9451.6948.7551.04过熟林63.4953.8950.9553.1649.1449.43年份/年199019952000200520102015防护林53.3945.0747.5642.1343.4747.62特用林55.3362.564.753.8456.7445.3用材林48.2544.5944.5341.0640.7646.02赵旭等:根河林业局19902015年森林碳储量变化分析773.3 森林碳储量3.3.1 森林植被碳储量由图2可以看出,19902015年森林植被碳储量呈现增加趋势

18、。森林植被碳储量变化范围为21.0726.06 Mt,年增长量为 0.19 Mt。1990 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森林植被碳储量分别为21.07 Mt、23.00 Mt、23.76 Mt、22.24 Mt、22.49 Mt、26.06 Mt。其中,19902000年森林植被碳储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此期间植被碳储量增加了2.69 Mt,增加的碳储量主要来源于天然兴安落叶松和白桦用材林,兴安落叶松林增加了0.96 Mt,白桦林增加了1.7 Mt。20002005年森林植被碳储量呈现了减少的趋势,植被碳储量减少了1.52 Mt,减少的碳储量主要也是来源于落

19、叶松和白桦用材林,兴安落叶松减少了0.94 Mt,白桦减少了0.83 Mt。20052015年森林植被碳储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植被碳储量增加了3.82 Mt,兴安落叶松对植被碳储量增加值贡献最大,增加的碳储量来源于兴安落叶松用材林和防护林,中龄林碳储量增加明显。图219902015年森林植被碳储量3.3.1.1 不同林分类型森林植被碳储量根河林业局不同林分类型森林植被碳储量差异显著,同一林分在不同年份碳储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由图3可以看出,在同一年份,兴安落叶松植被碳储量最多,所占比重最大,在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分别占植被碳储量的80.92%、76.

20、35%、75.80%、76.75%、75.63%、82.46%,其次为白桦林,白桦林植被碳储量占比分别为17.51%、22.13%、22.69%、20.50%、21.74%、15.85%,樟子松林、山杨林、杨树林、柳树林所占比例较小。19902015年,兴安落叶松植被碳储量年变化范围为17.0121.49 Mt,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白桦植被碳储量年变化范围为3.695.39 Mt,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19902015年每5 a森林植被碳储量变化量分别为1.93 Mt、0.76 Mt、-1.52 Mt、0.25 Mt、3.57 Mt。根河林业局森林结构不尽合理,树种结构较为单一。从优势树种来

21、看,兴安落叶松和白桦二者的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77.5%,二者的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约98%。图3不同林分类型森林植被碳储量3.3.1.2 不同龄级结构森林植被碳储量不同龄级林分植被碳储量依据林分龄级结构的不同和每个龄级结构固碳能力的不同而出现差异显著的结果。不同年份同一龄级植被碳储量变化差异显著,同一年份不同龄级林分植被碳储量变化也显著。由图4可以看出,19902015年幼龄林植被碳储量呈现降低的趋势,中龄林植被碳储量呈现增加的趋势,近熟林植被碳储量呈现增加趋势,成熟林、过熟林碳储量呈现减少的趋势。中龄林在计量期间增加比较显著,年均增加量为0.78 Mt,近熟林年均增加量为0.14 Mt。幼龄林、

22、成熟林、过熟林年均减少量分别为0.03 Mt、0.22 Mt、0.31 Mt。幼龄林植被碳储量呈增加趋势主要由于幼龄林面积的不断增加,近熟林的植被碳储量增加主要由于单位面积、蓄积量的提高以及面积的增加。同一年份不同龄级植被碳储量中,19902000年,成熟林的表61990-2015年森林土壤碳密度单位:tC hm-2项目植被碳密度1990年183.251995年183.282000年183.752005年183.382010年183.162015年184.67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2年78植被碳储量最大,中龄林植被碳储量增加的最快,近熟林植被碳储量变化不明显;20002015年,中龄林植被碳

23、储量最大,且增长最快,成熟林植被碳储量次之,但随着年份增加有减少趋势,近熟林植被碳储量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主要由于在此期间,幼龄林逐渐转变为中龄林,中龄林面积得到了极大地增加。19902015年,幼龄林中兴安落叶松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80%、80%、87%、87%、87%、61%,白桦占比分别为 18%、19%、12%、11%、10%、36%。中龄林中兴安落叶松占比分别为 56%、52%、56%、70%、81%、88%,白桦占比分别为41%、46%、43%、27%、17%、11%,近熟林中兴安落叶松占比分别为61%、72%、66%、73%、36%、58%,白桦占比分别为 37%、27%、32%、

24、24%、58%、40%,成熟林中兴安落叶松占比分别为84%、92%、91%、80%、82%、80%,白桦占比分别为15%、6%、7%、19%、17%、18%,过熟林中兴安落叶松占比分别为93%、90%、91%、92%、84%、88%,白桦占比分别为6%、9%、8%、5%、15%、8%。不同龄级森林植被碳储量的变化与各龄级结构的面积变化及不同龄级单位面积、蓄积量变化有关,而龄级结构的变化是由原有的龄级结构和不同经理期采伐限额、抚育措施决定的。幼龄林面积的减少是由于近些年采伐限额下调,使采伐任务减少,进入幼龄林的林分,只有人工未成林造林地和封育未成林地,使进入幼龄林的面积小于幼龄林自然进阶为中龄林

25、的面积所致;中龄林面积增加是由于幼龄林进入中龄林的面积大于中龄林进入近熟林的面积;近熟林面积增加的原因是中龄林自然进阶为近熟林的面积大于近熟林自然进阶为成熟林面积所致;成、过熟林面积减少,是由于上经理期内对成、过熟林采伐利用,以及过熟林自然消耗,形成枯立木、枯倒木等因素造成的。图4不同龄级结构森林植被碳储量3.3.1.3不同林种森林植被碳储量不同林种的用途不同,固碳的能力也不同。不同年份同一林种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年份不同林种的植被碳储量也存在很大差异。由图5可以看出,19902015年,用材林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防护林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而特用林变化不明显。用材林在 1990 年、1

26、995 年、2000 年、2005 年、2010 年 植 被 碳 储 量 分 别 为 20.37 Mt、22.15 Mt、22.86 Mt、7.48 Mt、7.38 Mt、8.81 Mt,在2000年达到最大值,防护林植被碳储量由1990年0.51 Mt增加到2015年14.84 Mt,年增加量为0.90 Mt。用材林和防护林植被碳储量明显的对比变化,反映出国家实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和森林保护制度以后取得的实效。图5不同林种森林植被碳储量3.3.1.4 不同起源森林植被碳储量根河林业局森林按不同起源类型划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不同起源类型植被碳储量不同。由图6可以看出,根河森林以天然林为主

27、,人工林只占很小的比例,天然林植被碳储量为人工林植被碳储量的37倍。天然林以兴安落叶松和白桦为主,占天然林植被碳储量的98%。人工林以兴安落叶松为主,占人工林植被碳储量的99%。图6不同起源森林植被碳储量3.3.2 森林土壤碳储量由图7可以看出,19902015年土壤碳储量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土壤碳储量变化范围为79.72102.73 Mt,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森林土壤碳储量分别为79.72 Mt、94.18 Mt、97.49 Mt、97.29 Mt、96.58 Mt、102.73 Mt。赵旭等:根河林业局19902015年森林碳储量变化分析7

28、9森林土壤碳储量约是植被碳储量的 4 倍。其中,19902000年间,森林土壤碳储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年增加碳储量1.62 Mt,主要由于兴安落叶松林面积逐年增加。20002010年森林土壤碳储量呈现了减少的趋势,主要由于天然落叶松用材林面积不断减少。图71990-2015年森林土壤碳储量3.4 森林总碳储量根河林业局森林总碳储量包括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未考虑凋落物、腐殖质等碳储量。由图8可以看出,森林总碳储量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19902015 年森林碳储量年变化范围为 100.79128.79 Mt,年增加碳储量1.08 Mt。森林总碳储量中植被和土壤碳储量所占比例为1 4,落叶松

29、和白桦碳储量分别占森林总碳储量的78%和16%。近年来,乔木林面积、蓄积增长较快是引起森林总碳储量增加的直接原因。2015年4月1日,根河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注重森林培育,未成林造林地经过自然生长和抚育作业郁闭成林,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经过天然和人工更新郁闭成林,林分结构得到调整,森林资源数量逐年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图81990-2015年森林总碳储量4结论与讨论4.1 结论在19902015年,根河林业局森林植被碳密度为 41.9148.44 tChm-2,森 林 土 壤 碳 密 度 为183.16184.67 tC hm-2。19902015年森林碳储量年变化范

30、围为100.79128.79 Mt,其中,森林植被年碳储量变化范围为21.0726.06 Mt,土壤碳储量变化范围为79.72102.73 Mt。森林总碳储量中植被和土壤碳储量所占比例为1 4,落叶松和白桦森林总碳储量最大,分别占森林总碳储量的 78%和16%。中龄林和成熟林植被碳储量较大,2000年以前,用材林植被碳储量占比高,2000年以后,防护林植被碳储量较大,天然林碳储量占绝对优势。4.2 讨论根河林业局19902015年森林碳密度与其他省市森林碳密度相比,高于浙江省19762004年森林碳密度27.5927.83 tc hm-211、山东省19492000年森林碳密度37.50 tc

31、 hm-212、海南省19771993年森林碳密度24.4138.63 tchm-213、陕西省2004年森林碳密度30.92 tc hm-214、四川及重庆19842003年森林碳密度38.9341.66 tc hm-215,与方精云16估测的19941998年中国森林碳密度44.91 tc hm-2、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森林碳密度44.59 tc hm-217得出的结果相近,说明根河森林固碳能力较强。根河林业局主要树种为兴安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林相比于其他林分,单位面积的固碳能力比较强,同时,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和兴安落叶松中龄林面积,以及单位面积固碳能力均较高,使得根河的森林碳储量较高。根河与其

32、他地区相比较,受到的人为干扰小,森林蓄积量大,森林碳储量高。根河植被碳储量的估算只考虑了乔木层,未考虑灌木层和草本层,因而本研究低估了根河森林碳储量。根河森林土壤碳储量计量过程中参数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已发表文献中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各树种碳密度及森林面积,难以考虑在19902015年土壤碳储量实际的变化情况,因此,森林土壤碳储量计量存在一定的误差。森林碳储量数值及其变化规律均说明根河林业局森林在固碳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履行国际公约、减缓气候变化助力。同时也验证了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森林资源采伐限额、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等政策的有效实施,使根河森林资源数

33、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根河林业局根据森林主导功能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2年80不同,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差别管理、分区施策的原则,区分不同地区和森林类别,采取相应森林经营培育措施,优化了林分结构,实现森林资源面积、蓄积双增长。参考文献:1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气候变化2014综合报告R/OL.(2015-01-01)2022-04-02.http:/ipcc.ch/site/assets/uploads/2018/02/SYR_AR5_FINAL_full_zh.pdf.2WarringRH,Running SW.Forest ecosystem:analysis at multipl

34、escalesM.San Diego:Academic Press,1998:286-320.3LiethH,WhittakerRH.Primary production of the biosphereM.Hei-delberg,New York:SpringerVerlag Berlin,1975.4Sedjo RA.The carbon cycle and global forest ecosystemJ.Water,Air and SoilPopulation,1993,70:295-297.5 王效科,冯宗炜,欧阳志云.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

35、1,12(1):13-16.6 张玥.基于GIS的黑河市森林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3.7 刘艳.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量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6.8 韩美娜,魏亚伟,秦胜金.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碳库动态及其分配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5,34(7):1 798-1 803.9 魏亚伟,周旺明,周莉,等.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碳储量及其碳库分配特征J.生态学报,2015,35(1):189-19510 韩营营,黄唯,孙涛,等.不同林龄白桦天然次生林土壤碳通量和有机碳储量J.生态学报,2015,35(5):1 460-1 469.11 张茂

36、振,王广兴.浙江省森林生物量动态J.生态学报,2008,28(11):5 666-5 674.12 张德全,桑卫国,李日峰,等.山东省森林有机碳储量及其动态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2,26(增刊):93-97.13 曹军,张镱锂,刘燕华.近20年海南岛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J.地理研究,2002,21(5):552-559.14 马琪,刘康,张慧.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J.资源科学,2012,34(9):1 781-1 789.15 黄从德,张健,杨万勤.四川省及重庆地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J.生态学报,2008,28(3):966-975.16 方精云,陈安平.中国森林植被碳库

37、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J.植物学报,2001,43(9):967-973.17 田稼穑.兴安落叶松林碳储量碳密度及其动态变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上接第66页)活动进行分类指导。嬉子湖湿地文化以嬉子湖优美的湿地景观作为基础,有着巨大的人文潜力挖掘空间。可以围绕嬉子湖湿地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化类型,深入挖掘安庆文学、诗歌、戏剧、摄影等艺术素材,开展娱乐、休闲和饮食服务,推出相应的文创产品,在推动社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弘扬保护嬉子湖及地方文化6。让湿地充分发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作用,由此进一步推动湿地保护。4.6 以制度约束推动湿地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 安徽省湿地保护管

38、理条例 实施以后,安徽省的湿地保护完全走上法制化道路,目前安徽省正在积极推动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待相关制度完善后,嬉子湖湿地将得到更全面的保护。5结论湿地功能强大,对现下人类的生存环境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然而由于利益的驱动和认知的限制,许多湿地在发挥其重要生态功能的同时受到众多威胁,面临巨大的问题。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在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保护的背景下,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彰显,以全面保护为原则,湿地以及相应的湿地公园的保护需要从水质保护、水系保护、生物栖息地保护和文化保护等多个方面共同推进,采取“截污、净水、活水”相结合的治理措施,逐步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应当做好湿地科普宣教

39、工作和文化宣传工作,以文化保护进一步推动湿地保护,以湿地养湿地,做好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工作,在将湿地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的同时,带动周边社区共同发展。参考文献:1 王宸臣,基于情景规划的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研究:以合肥滨湖省级湿地公园为例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5.2 李法松,韩铖,操璟璟,等.长江安庆段及毗邻湖泊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风险评价J.环境化学,2016,35(4):739-748.3 高利建.基于生态保护的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研究:以安徽庐阳湿地公园为例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上接第100页)3 王相,梁文芳.黔西北山区经济林发展的方向和目标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5):47-48.4 伊文芝.经济林产业现代化发展策略探析J.防护林科技,2017(4):75-76.5 徐湘江,薛秋生,李宏秋.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林副特产,2013(3):102-105.赵旭等:根河林业局19902015年森林碳储量变化分析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