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后置列举词“等”“等等”的习得偏误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0573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置列举词“等”“等等”的习得偏误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后置列举词“等”“等等”的习得偏误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后置列举词“等”“等等”的习得偏误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后置列举词“等”“等等”的习得偏误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3期No.32023华文教学与研究TCSOL Studies总第91期Sum No.91收稿日期2022-08-28作者简介夏历,女,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电子邮箱:。孟乐,女,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电子邮箱:。本文的调查对象为HSK水平五、六级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国籍为日本、韩国、泰国、越南、哈萨克斯坦等亚洲国家和奥地利、瑞士等欧洲一些国家,以日本和韩国学习者为主,其次是泰国学习者。后置列举词“等”“等等”的习得偏误研究夏历,孟乐(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4)关键词等;等等;后置列举词;二语习得;偏误摘要HS

2、K动态作文语料库、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检索结果显示,相较于其他后置列举词,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等”和“等等”的使用频率最高,二者与前后项、标点符号的搭配情况多样。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等”“等等”时的偏误率较高,在抽取出的2000条语料中,存在456条错误的语料,占比22.8%。其中,搭配问题比较突出,二者混淆使用的情况也较为多见。从示范的角度看,词典等工具书对二者释义和使用方法阐述的简单化,对外汉语教材收录和展示的不均衡性、英文释义的不对等性,以及以汉语为母语者使用的随意性等,是导致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等”“等等”时产生偏误的重要原因。因而,在教材编写层面,可以提高“等”“等等”的收录比例、完

3、善二者的英文释义,明确二者的区别;在教学实施层面,教师可以加强梳理和选择具有共识性的释义与搭配标准,提升对二者本身及其区别讲解的重视程度和力度。中图分类号H1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174(2023)03-0044-091.研究缘起“等”“等等”在言语交际中使用频繁。人们在语言表达时需要列举一些内容,可以部 分 列 举,可 以 全 部 列 举,这 时 需 要 用“等”“等等”这样的后置列举词中止列举,代替相关内容,或者用来煞尾。从已有研究看,关于“等”“等等”本身的研究,学术界主要探讨了二者的词性和搭配情况。杨淑璋(1981)、朱军(2006)、张国艳(2011)、何伟等(20

4、15)围绕“等”“等等”的词性进行了探讨;崔益勇(1982)、刘公望(1989)、玉光亮(1992)、钟桂华(1995)、聂 凤 春(1998)、张 谊 生(2001)、邹 哲 承(2007)、隆林(2008)、毛书昌(2010)、芜崧(2012)、吕军伟等(2019)分析了“等”“等等”与前后项以及标点符号的搭配情况。21 世 纪 初 开 始,徐 敏(2010)、李 姝 雯(2012)、肖颖媛(2014)、陈欣欣(2015)、吴 冬 媚(2015)、肖 兰 芳(2019)、唐 溢(2021)对二者的第二语言教学情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可以看出,从第二语言教学角度对“等”“等等”进行的研究开

5、展较晚,研究成果数量不多,缺乏针对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情况的量化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分析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的语料,描写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等”“等等”的现状,概括出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等”“等等”的偏误,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2.第二语言学习者“等”“等等”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等”“等等”的使用情况,可以从二者的使用频率和实际使用中与前后相关项、标点符44号的搭配情况,以及使用中体现出的语义内涵等方面进行考察和分析。2.1“等”“等等”的使用频率“等”“等等”是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频率最高的后置列举词,使用频率高达 86%。在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等”作

6、为列举词的词条为2288条,共使用2326次;“等等”作为列举词的条数为1362条,共使用1368次。在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通过检索发现“等”作为列举词的条数为 3051 条,共使用 3332次;“等等”作为列举词的词条为3627条,共使 用 3631 次。总 体 来 看,两 个 语 料 库 中“等”的词条数量共计 5339 条,“等等”共计4989条,二者的使用频率基本相当。见表1。2.2“等”“等等”的搭配分析关于“等”“等等”的搭配情况,可以分为“等”“等等”与列举前项、后项以及标点符号的搭配三个方面。2.2.1“等”“等等”的前项搭配对象通过语料库的检索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等

7、”“等等”时,与之搭配的前项的项数存在单项、双项和多项三种情况;搭配的前项结构类型分为词语、短语、小句、词语和短语混合四种情况,具体检索结果见表2。词条数量使用频次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等22882326等等13621368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等30513332等等36273631表 1:两个语料库中检索出的含有“等”“等等”的词条数目表项数单项双项多项结构类型词语短语句子混合型数量2207101070数量75173496419占比11.00%35.50%53.50%占比37.55%36.70%4.80%20.95%例子(1)还会引起支气管炎等一些炎症。(2)这跟文化、历史等等都有关系。(3)我

8、们特别爱奶制品,比如牛奶,酸奶,马奶,奶酪等。例子(4)比如:天坛、故宫、长城等等。(5)花坛里有红的月季,黄的郁金香,白的海棠花等。(6)有的人喜欢打篮球,有的人喜欢拍照,有的人喜欢喝酒等等。(7)人长大以后,很难改变已经形成的坏习惯、思想等。表2: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等”“等等”时前项搭配对象的项数和结构类型统计分析表2.2.2“等”“等等”的后项搭配对象第 二 语 言 学 习 者 使 用“等”“等 等”时,后项搭配对象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可以是词语,可以是短语,具体检索结果见表 3。2.2.3“等”“等等”与标点符号搭配在语料库中统计到“等”“等等”与标点符号的有效搭配形式有13种,其

9、中,“等”出现 6 种搭配形式,“等等”出现 7 种搭配形式。具体结果见表4。2.3“等”“等等”使用中的语义分布分析语料分析表明,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实际使用中,“等”表示两种意义,一种是表示列举未尽,另一种是表示列举已尽,用于列举后煞尾;而“等等”仅存在用于表示列举未尽的情况。详细数据见表 5。本文根据张谊生(2001)的研究,共检索了“等、等等、什么的、啥的、的3、一类、之类、之流、者流、一流、云、云云”十二个后置列举词,统计结果显示,在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调查总数量为8102条,“等”“等等”的词条数量为6963条,占总检索条数的86%。本文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

10、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检索出的语料中,抽取列举词“等”“等等”各1000条语料共计2000条语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本文中例(1)(3)(4)(5)(10)(11)(13)(14)(16)(18)(22)(25)(26)取自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例(2)(6)(7)(8)(9)(12)(15)(17)(19)(20)(21)(23)(24)取自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夏历,孟乐:后置列举词“等”“等等”的习得偏误研究45华文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3期出现情况出现不出现结构类型词短语数量6381362数量249389占比31.90%68.10%占比39.03%60.97%例子(8)有可能

11、美国、中国、英国、法国等国家也禁止“安乐死”。(9)我越了解越喜欢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等等。例子(10)除了炒糕、煎饼等等零食以外,还卖残疾人做的物品。(11)熟练运用WORD、POWERPOINT、EXCEL等计算机软件。表3: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等”“等等”时后项搭配对象的出现情况和结构类型统计分析表标点搭配等等等列举项+等列举项+逗号+等列举项+顿号+等列举项+句号+等列举项+省略号+等列举项+等+省略号列举项+等等列举项+逗号+等等列举项+顿号+等等列举项+句号+等等列举项+分号+等等列举项+省略号+等等列举项+等等+省略号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数量4711032684292612

12、62817占比94.20%2.00%0.60%0.40%1.20%1.60%85.80%5.20%2.40%1.20%0.40%1.60%3.40%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数量455221004939969221054占比91.00%4.40%2.00%00.80%1.80%79.80%13.80%4.40%0.20%01.00%0.80%表4: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等”“等等”时与标点符号的搭配形式统计表语义列举未尽列举已尽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等4991等等5000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等4991等等5000表5: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等”“等等”时的语义分布情况统计表3.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等”“等

13、等”的偏误分析根 据 第 二 语 言 学 习 者 使 用“等”“等等”的实际使用情况,参照词典、教材、相关著作和文章等关于列举词“等”“等等”的释义和用法说明,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实际使用“等”“等等”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偏误。3.1 偏误总体情况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等”“等等”的整体偏误率较高,在抽取出的2000条语料中,存在456条错误的语料,偏误率为22.8%;常见的偏误有缺失、冗余、搭配不当、混淆、错序等;其中,搭配问题比较突出,二者之间使用混淆情况也较为多见。各类偏误的出现频率见表6。3.2 搭配偏误分析从表 6 可以看出,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等”“等等”时,出现搭配不当的偏误占到所

14、有问题的 58.77%,其中“等”“等等”与标点符号搭配不当和前后项搭配不当,各自占了一半左右。3.2.1 与标点符号的搭配不当上文语料库的统计结果表明,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了十三种与标点符号的搭配形式,除了与工具书和对外汉语教材中的46例句一致的四种搭配形式,还出现了“列举项+逗号/顿号/句号+等”“列举项+顿号/句号+等等”“列举项+省略号+等/等等”“列举项+等/等等+省略号”搭配形式,而这些形式不属于规范形式。根据国家标准中省略号的定义和使用方法,可以得知“等”“等等”的前面、后面都不能与省略号搭配。“等”“等等”本身就是简化语言表述,表示省略的一种方式,与省略号的意义相同,

15、因此,没有必要重叠使用。“等”是粘着的,只能紧紧附着在列举项后,前面不能有停顿。根据逗号、顿号、句号的定义和用法可知,三者都是表示停顿的意思,故“列举项+逗号/顿号/句号+等”这些搭配形式都不正确。“等等”是半粘着,可以附着在列举项之后,其前也可以有停顿,但不能用句号或顿号来表示停顿。句号是用于句末的标点,用在“等等”的前面显然不恰当;顿号用于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等等”虽表列举未尽,但与列举项并不构成并列关系,所以“等等”与列举项之间不能使用顿号。因而,“列举项+逗号/顿号/句号+等”“列举项+顿号/句号+等等”“列举项+省略号+等/等等”“列举项+等/等等+省略号”的搭配形式,都是第二语言

16、学习者在使用“等”“等等”时产生的搭配偏误。3.2.2“等”“等等”前后项的误用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出现“等”“等等”的前列举项不属于同一个语义场,以及前列各项出现不并列的情况,见例(12);或是直接将“等”“等等”与“以及”“和”搭配,使得前项未能正常和“等”“等等”搭配的情况,见例(1314)。(12)性格高尚的人,重视勤劳的人,喜欢骗人等等。(13)不但学习后考上,而且通过旅行,打工以及等等,能得到丰富的经验。(14)第三个是找工作很方便,由于那儿有很多商店、饭店、百货店和等等,他们需要很多人。同时,“等”“等等”的后项搭配对象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如果出现,多是具有集合义的

17、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了后项搭配对象为带“有”的动词性短语,或是与“的”搭配的情况,见例(1516)。(15)我小时候,我的父亲往常带我去海边、山边等有很多自然的地方。(16)城市生活可以享受地铁等的交通工具,而且什么都是基本上拿到。3.3“等”“等等”的混淆使用“等”和“等等”作为一组列举词,二者具有相似性,但不可完全等同。通过分析语料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等”“等等”时容易将二者混淆,主要表现为将“等等”完全等同于“等”来使用,忽略了二者的区别。这种偏误占总偏误的 20.39%,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本文对工具书和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也进行了统计分析,详

18、见下文。关于“等”“等等”与标点符号的搭配示范,在18本工具书中统计到关于“等”的例句81句,“等等”的例句38句;在20套对外汉语教材中统计到关于“等”“等等”的课文和注释例句26句,“等”的例句15句,“等等”的例句11句,这些例句中有四种搭配形式,分别为“列举项+等”“列举项+等等”“列举项+逗号+等等”“列举项+分号+等等”。偏误类型12345总计搭配不当二者的混淆冗余和缺失书写错误位置错误标点符号前后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等2447515106107等等49223510112129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等2834171185103等等382636854117总计139129934434

19、17456占比30.48%28.29%20.39%9.65%7.46%3.73%100%表6:“等”“等等”偏误类型数据统计表夏历,孟乐:后置列举词“等”“等等”的习得偏误研究47华文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3期通过对检索的语料进行分析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出现应该使用“等”却使用“等等”的偏误,分别为“等等”误用于单项列举,见例(17);“等等”与“各”字短语重叠使用,见例(18);带“等等”的形式做定语修饰单音节词,见例(19);“等等”的后项搭配对象为单音节词,见例(20)。(17)再次,有很多小问题,比如说环境问题等等。(18)人们对吃、喝、玩等等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19)这个原因

20、不适应于生来有病,不能看或者不能听等等的人。(20)老师还没教我们什么是规则,规矩,妈妈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教我们了,可能我们没有感觉到父母当老师的作用,但我从高中开始已把父母当作老师学习怎么跟别人打交道等等课。3.4 其他偏误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等”“等等”出现冗余和缺失的情况也比较多,占总偏误的9.65%。其中,出现冗余的情况比较多,占总偏误的6.8%,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句子本身无列举意义,却使用了表示列举意义的“等”和“等等”,见例(21);一种是句中有其他表示列举意义的词语,又使用了表示列举意义的“等”和“等等”,或是多次使用“等”和“等等”,造成语义重复,见例(2223)。此外,第二语

21、言学习者在使用中也会出现“等”“等等”缺失的情况,导致句子不通顺、结构不完整,见例(24),这种情况相对较少,占总偏误的2.85%。(21)可是父母的性格等不是决定孩子未来发展的惟一的主要因素。(22)其余没有安排举行仪式期间人们用来散步漫游,放风筝、骑自行车和其他活动等。(23)但排除异己手法过分强烈,如捉弄、摆架子等、甚至利用流氓用暴力等。(24)那時候我也很喜欢亦舒的言情小说、卫斯理科幻小说 一些外国翻译名著,可后来因功课太忙,便把汉语丢在一旁了。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书写“等”和“等等”的过程中,还存在书写上的偏误,经常将二者写成“第”和“寺”,见例(2526)。(25)那达慕节日以前蒙古人

22、都准备穿着参加传统的衣服,还骑马第第。(26)有面条、干面、炖鸡肉面、酸辣汤和酿豆腐寺寺。除了上述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偏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等”和“等等”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位置不当的问题,如“听音乐,看日月星的照片等等买什么东西”。4.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等”“等等”产生偏误的原因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等”“等等”时存在的偏误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可以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包括学习者的动机、目标和学习方法等,外部原因包括词典解释、教材讲解和教师讲授等。本次分析主要从外部原因入手,统计了18本工具书和20 套对外汉语教材的情况,并结合汉语母语者的使用情况,试图从示范和教授的角度分

23、18本工具书为: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现代汉语八百词 现代汉语全功能词典 现代汉语小词典 新华字典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朱景松)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近代汉语虚词词典汉语800虚词用法词典实用汉语近义虚词词典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学生实用新汉语词典 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例释 汉语教与学词典 学汉语用例词典 HSK词语用法详解 20套对外汉语教材为:1.HSK标准教程(1-6);2.成功之路(进步篇、跨越篇、提高篇、冲刺篇、成功篇各第1、2册);3.汉语综合教程(全军等著)(基础、初级、中级各上、下册);4.新实用汉语课本(第2版)(1-6);5.汉语教程(初级第一

24、、二、三册,中级和高级各第一、二册);6.新编汉语报刊阅读教程(初级本、中级本、高级本);7.汉语教程(第3版)(第一、二、三册各上、下册);8.发展汉语(初级、中级各、);9.目标汉语(基础篇1-8);10.新汉语教程(、);11.汉语口语(初级、中级、高级各上下册);12.走进中国(初级本、中级本、高级本);13.新标准汉语(初级、中级各第一、二册);14.汉语阅读教程(初级、中级各、);15.博雅汉语(第2版)(初级、准中级、中级、高级各、);16.汉语综合教程(王钰著)(初级、中级各上下册);17.标准汉语教程(第二版)(会话篇、阅读篇各、,语音篇);18.基础汉语40课(上、下册);

25、19.综合教程(第一、二册);20.速成汉语初级教程(综合课本1-4)。48析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过程中产生偏误的原因。4.1 工具书的释义和用法说明方面通过对 18 本工具书中的释义统计分析,发现各工具书中“等”“等等”的释义都很简单,关于二者用法的阐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从释义情况看,近代汉语虚词词典 实用汉语近义虚词词典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现代汉语全功能词典4本词典认为“等”只表示列举未尽;余下的 14 本工具书皆认为“等”既可以表示列举未尽,也可以用于列举后煞尾。关于“等等”,5 本工具书没有将其收录,剩余的13本工具书都认为“等等”只表示列举未尽,其中现代汉语词典 新华字典和学汉语用

26、例词典3 本词典说明了在表示列举未尽时“等等”是“等”的叠用的情况。从用法说明上看,7 本工具书对“等”和“等等”的使用方法进行了相对具体的说明,但详尽不一,甚至有相互抵牾之处。在前项搭配对象方面,4本工具书明确规定“等”的列举项需要两项或者两项以上;两本工具书认为“等”既可以用于单项列举也可以用于多项列举,1 本工具书虽然没有明确解释说明“等”可以用于单项列举,但是例句出现了单项列举的形式;关于“等等”的解释,只有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认为“等等”可以用于单项列举,其他工具书皆认为使用“等等”表达列举未尽时列举项的项数至少需要两项;还有3本工具书明确说明“等等”不可用于专有名词后。在后项搭配

27、对象方面,关于“等”没有限制,“等”后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后项搭配对象;关于“等等”的后项搭配对象,工具书的说明出现了分歧,现代汉语八百词 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和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例释明确规定“等等”后面不出现后项搭配对象,而汉语教与学词典认为“等等”可以与后项搭配对象搭配,但不可以是表类的单音节词。在语体方面,只有两本工具书有相关说明,其中,现代汉语八百词 认为“等”“等等”用于书面语,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例释却认为二者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可以看出,在释义和用法上,很多词典等工具书的解释和阐释都较为简单,而且对于“等等”只提及它是“等”的重叠形式,并未进一步加以说明。上文分析第二语言学

28、习者使用二者时的搭配偏误占比最大,在一定程度上和第二语言学习者无法从一些工具书中找到判定或是示范依据有一定关系;而且,二者使用出现混淆的情况,也和词典等工具书未能将二者的区别具体说明存在关联。4.2 对外汉语教材方面通过对 20 套对外汉语教材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现有教材对二者的收录情况和释义情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等”“等等”带来影响。4.2.1 教材中“等”“等等”的收录不均衡通过对 20 套对外汉语教材的统计可以发现,有 9 套教材只将“等”收录进课后生词表,仅有 4 套教材将“等”“等等”全部收录进课后生词表;7 套教材都没有将“等”“等等”收录进课后生词表,占比

29、为80%。教材中“等”和“等等”作为列举词在课文中出现的频率相差较大,“等”在课文中有1844句语句,共出现1914次,“等等”有334句语句,共出现346次,在教材课文中更倾向于使用“等”。正是由于“等”在对外汉语教材中更常见,第二语言学习者才会更加熟悉“等”,相对来说,对“等等”更加陌生,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等等”的偏误率更高。4.2.2 教材中“等”“等等”的英文注释和示例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20套教材中课后生词表的英文注释为两种表述方式,分别是“and so on”和“and so onand so forth”,与列举词“等”“等等”并不构成完全对等的英汉对译关系。从

30、语义方面看,这两个英文词组虽然都可以表示列举未尽的意思,但却不能表示列举已尽,而“等”可以用于列举已尽后煞尾;从标点符号搭配方面来看,“and so on”与标点符号搭配的情况比较少见,搭配类型只有逗号(曾东京,2007:81-82);从 对 译 方 面 看,二 者 不 仅 可 以 表 示“等”“等等”的意思,实际上还可以译成“什么的”“之类”“云云”,但是这些后置列举词都有各自的意义、用法和搭配关系,第二夏历,孟乐:后置列举词“等”“等等”的习得偏误研究49华文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3期区别语义前项搭配对象后项搭配对象与标点符号搭配其他搭配等列举未尽或列举已尽可以是一项或多项名词性词语或短语

31、其前不可以使用标点符号带“等”的形式做定语,中心语可以是单音节词或多音节词等等列举未尽两项或两项以上名词性词语或短语,但不可以是表类的单音节词,也不可以是表示一定范围的词或短语,如“每一”“各”字短语。其前可以使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带“等等”的形式做定语,中心语不可以是单音节词,只可以是多音节词表7:汉语词典和相关研究中关于“等”“等等”的释义和用法整理之后的对照表语言学习者在使用时很难一一对应,这会造成一些干扰。在分析教材中“等”“等等”的释义情况时,还发现4套教材生词表录入的生词与课文例句所使用的词语不一致,即教材课后生词表收录的生词为“等”,但在课文例句中出现的却是“等等”,标注为“等(

32、助)and so on”。另外,从汉语为母语者的使用情况看,通过对BCC和CCL等语料库的语料,以及一些书面文本中实际使用情况的分析,发现很多汉语为母语的使用者对“等”“等等”的使用,也存在和标点符号搭配随意、将二者混同使用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使用。5.教学建议和相关思考上文分析表明,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等”“等等”方面的整体偏误率为22.8%,偏误率较高,而工具书和教材等示范性文本的细致和规范引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习得情况。因而,通过完善“等”“等等”的释义和用法说明,增加教材中“等”“等等”的收录比例,细化教材中二者的英文释义和规范示例等,可以

33、使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并正确使用“等”和“等等”。5.1 完善“等”“等等”的词语解释上文的检索结果表明“等”和“等等”在后置列举词中使用频率最高,而且“等等”和“等”的使用频率基本相同,应对二者进行同等重视程度的详细解释说明。根据词典等工具书和相关研究中对二者的解释,现将关于二者语义和语法特点,以及二者区别的内容,整理如下。“等”不仅可以表列举未尽还可以用于列举已尽的煞尾,而“等等”只能表列举未尽(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19:275);“等”必须紧紧附着在列举项后,而“等等”的前面可以有停顿,可以用逗号或者分号做停顿,此时不可以再有后项;与“等”搭配的列举项可以是一项或多

34、项,而“等等”只能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列举项之后(卢福波,2000:147-149);带“等”的形式作定语,中心语可以是单音节词或多音节词,而带“等等”的形式作定语,中心语只能是多音节词(朱景松,2007:109-110);“等等”搭配的后项不可以是表类的单音节词,而“等”没有此类限制(施光亨、王绍新,2011:226);“各”和“各个”与指类名词连用时,与“等等”的功能相似,都有表一定范围内“每一”“所有”事物的作用,不能与“等等”重叠使用(刘公望,1988)。具体见表7。5.2 优化教材对“等”“等等”的收录和相关展示5.2.1 实现教材对“等”“等等”的均衡收录一方面要实现不同教材对二者

35、收录的均衡性。上文对 20 套对外汉语教材的统计显示出,将“等”“等等”全部收录进课后生词表的 教 材 仅 占 20%,35%的 教 材 没 有 收 录“等”,80%的教材没有收录“等等”。因而,需要将“等”“等等”收入生词表的教材,要50做到应收尽收,避免遗漏。另一方面要增加“等等”在教材中的出现频率,实现“等等”“等”基本相同的出现频率。“等等”虽然是“等”的重叠形式,但在汉语中被大量、经常地用于表达,并未体现出弱于“等”的使用状态。语料库的检索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等等”和“等”的使用频率基本相同。上文统计分析教材中“等”“等等”在课文中出现的频率,发现“等”在课文中出现

36、的频率远远高于“等等”。所以,有必要增加教材中“等等”的出现频率,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等等”的认知,避免第二语言学习者将“等等”等同于“等”。5.2.2 补充和规范“等”“等等”的英文注释现有教材生词表中“等”“等等”的英文解 释 只 有“and so on”和“and so on and soforth”,这两个英文注释都只表示列举未尽的意义,而“等”有表示列举已尽的用法,因此,建议在现有英文注释后面加上该项说明。而且,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进一步细化英文释义,说明“等”“等等”的不同点,如“等”可以用于单项列举、“等等”前面允许有停顿。此外,一些英文注释也需要注意中文表述的一致性,如上文提到

37、的课文例句中出现的是“等等”,英文注释为“等(助)and so on”,这样的情况需要进一步规范。以上是从词典和教材角度对示范依据提出的建议,而从教师教授层面看,教师需要综合各方面信息,熟悉对“等”和“等等”在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的特点,了解习得过程中常见的偏误,在教学中采取适宜的教学法,将二者讲解到位,这也能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两个词语。6.结语本文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研究了后置列举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等”和“等等”,发现了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本次的调查研究看,推进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对词语释义的具体化,加强对外汉语教材对词语收录的严谨性和示例展示的客观性,是避免第

38、二语言学习者使用中产生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从更深层的角度看,加强汉语本身的研究,明确使用标准,并在以汉语为母语的使用者层面建立起良好的母语使用规约意识,才能从根源上保障第二语言学习者学好汉语。参考文献陈欣欣2015列举类同义词辨析及其对外汉语教学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崔益勇1982“等”“等等”跟省略号的异同 J.汉语学习(1).何伟,潘晓迪2015现代汉语虚词“等”的功能视角研究 J.外语学刊(3).李姝雯2012基于语料库的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列举助词习得研究 A.第五届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上海:学林出版社.刘公望1988试论“等”和“等等”的词性及语法功

39、能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隆林2008“等”“等等”前标点的使用 J.语文建设(10).卢宪2011“等”与“等等”用法研究及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分析 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卢福波2000对外汉语常用词典对比例释 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鲁健骥1987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 J.语言教学与研究(4).吕军伟,俞健2019构式“X等”和“X等等”之关系及演化路径 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毛书昌2010从搭配对象看助词“等”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5).聂凤春1998也谈“等”和“等等”的使用 J.语文建设(3).施光亨,王绍新2011汉语

40、教与学词典 M.北京:商务印书馆.唐溢2021对外汉语视角下“等”与“等等”的对比研究 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芜崧2012“等(等等)”字短语(词组)的逻辑认知解释 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4).吴冬媚2015“等”与“等等”的偏误分析 J.语文学刊(16).肖兰芳2019从“等”和“等等”偏误分析看影响第二语言习作的因素 J.文教资料(1).肖颖媛2014列举结构的汉日对比及其对外汉语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徐敏2010现代汉语列举类词语考察 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夏历,孟乐:后置列举词“等”“等等”的习得偏误研究51华文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3期杨淑璋1981

41、代词“等”和“等等”的一些用法 J.语言教学与研究(1).玉光亮1992“等”与“等等”小析 J.语文教学与研究(11).曾东京2007英语同义词组辨析一点通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张国艳2011现代汉语助词“等”的使用状况及规范刍议 J.殷都学刊(3).张谊生2001现代汉语列举助词探微 J.语言教学与研究(6).钟桂华1995“等”“等等”及标点 J.语文知识(1).朱军2006列举代词“等”的语义等级、隐现规律及其主观化特点兼议列举助词“等”的虚化历程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4).邹哲承2007助词“等”与“等等”的作用 J.语言研究(4).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19

42、现代汉语词典 M.北京:商务印书馆.A study on the acquisition errors of the postposition enumeration words deng(等)and dengdeng(等等)XIA Li1,MENG Le2(School of Literature,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 110034,China)Key words:deng(等);dengdeng(等等);postpositive enumerative wor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er

43、rorAbstract:The retrieval results from the HSK Dynamic Composition Corpus and the Global Chinese Interlanguage Corpusindicate that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have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using deng(等)and dengdeng(等等)compared to otherpostpositive enumerative words.The collocation patterns of these two

44、 words with preceding and following items and punctuationmarks are diverse.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have a relatively high error rate when using deng and dengdeng.Among the 2,000extracted language samples,there were 456 erroneous samples,accounting for 22.8%of the total,and the issue of collocationi

45、s particularly prominent.Whats more,there are also many instances of confusion between the two words.Some of the reasonsthat lead to errors in the use of deng and dengdeng by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are,with regard to demonstration,thesimplification of the definitions and usages of deng and dengden

46、g in dictionaries and reference books,the imbalance in theirinclusion and presentation in teaching materials for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the unequivalence of English translations,as well as the casual usage by native Chinese speakers.Therefore,as for textbook compilation,the inclusion ratio of

47、 deng anddengdeng can be increased,and 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s can be improved with clearer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 two.As forteaching implementation,teachers can strengthen the organization and selection of consensual definitions and collocationstandards,and emphasize further the explanations on the two words and their differences.Additionally,as for native Chinesespeakers,it is also necessary to enhance awareness of linguistic norms in their use of the language.【责任编辑邵长超】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