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王海龙a,朱伽豪b(沈阳农业大学 a.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b.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摘要:随着我国科研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2022年我国高校有效专利成果转化仅为3.9%,与2020年相比仅提升0.1%。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不仅有助于促进高校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应用和商业化,同时也能为人才培养提供更优越的资源配置平台。鉴于此,通过文献梳理等方式,归纳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面临的诸多问题,其中包括科研成果转化专业水平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外部环境支持等,并提出相应的针对性建议。关键
2、词:科研成果转化;高校;主要问题;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617(2023)03-0123-06收稿日期:2023-01-16基金项目:辽宁省科技智库后补助计划项目(2022JH4/10500003)作者简介:王海龙(1976-),男,黑龙江肇州人,讲师,硕士。第 19 卷第 3 期2 0 2 3 年 7 月Vol.19 No.3Jul.2023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ocial Sciences)DOI:10.13888/ki.jsie(ss).2023.
3、03.021科研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科研成果转化是将这类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速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即高水平科技和高质量人才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高校是育人的主阵地,也是科研成果创新的主产地。因此,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教育、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5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以来,我国高校科研成果持续走高,据 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效
4、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6.7%,其中高校仅有3.9%,虽比2020年的3.8%提升了0.1%,但较于美国高校专利转化率大约50%仍差距显著。从表面来看,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高校科研成果规模巨大。自中国版的“拜杜法案”出台,我国愈发重视科研,一方面,科研成果数量连年上升。据武汉大学科教管理与评价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发明专利数量前十的高校专利数量累计达24 978件,浙江大学以3 332项专利数量居第一位。另一方面,科研补贴金额也在不断增加。清华大学在2022年以362.11亿元的科研经费位于中国第一,在政策和经济的双重驱动下,也使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常年位于
5、世界第一。二是庞大科研基数下,真正切实有效的、能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非常稀少,尤其是高校,极低科研成果转化率意味着大部分高校科研方向与市场严重脱节,导致科研成果变得毫无价第 19 卷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值。基于此,本文立足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不足的现状,从科研成果转化专业水平、管理机制和外部环境三个角度分析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有效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为目标,提出针对性建议:提升科研成果转化专业水平、健全相关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和优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环境。一、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合同金额与合同数量正逐年递增,但科研成果转化率依旧维持在
6、较低水平。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面临诸多新问题与新挑战,较为突出的表现包括科研转化专业水平不高、科研管理机制不健全和科研环境缺乏外部支持等。1.科研成果转化专业水平不高(1)缺乏实施科研转化复合型人才。当前,高校与企业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存在显著差距,以2022年为例,企业转化率为48.1%,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的12倍以上。造成这类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不仅拥有高端科研人才,还有能直面市场需要、进行作价投资的综合性专业人士1。而高校的科研团队或具有专业的研究背景,或具有健全的法律知识,或具有擅长投资的商业头脑,但唯独缺少有能力涉及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也仅完成自己擅长的领域,而对其他
7、领域的内容一知半解。尤其是高校管理者,本应担负起与企业对接的职责,但由于缺乏涵盖多领域的知识,导致转化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传递的不连贯,从而造成转化效率低下和周期延长等多种问题。(2)缺乏专业化科研成果转化机构。高校围绕科研成果转化的机构大致有两种类型,其一是高校内部建立的科研成果转化机构,负责搭建内部科研成果和外部市场需求的交流平台。许多发达国家已建立起专门的咨询部门和服务公司,主要从事校企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各项服务工作,不仅能为高校提供更多经济效益和科研成果转化机会,更能增强高校洞悉市场需求的嗅觉,以市场和产业需求来引领科研方向2。然而,我国高校内部的科研转化机构更注重于管理,常以“求稳不
8、求错”的态度,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从而忽视了许多转化机会。其二是寻求校外科研转化的中介公司。但事实上,这类公司由于项目不稳定、收益少等因素,数量比较稀少,同时这类公司也容易出现信息传递误差和不及时等问题。(3)缺乏科研转化合理性流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标准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申报,向科研成果转化机构递交材料;第二,初审,比较成果的可行性、可商业化性、团队实力等;第三,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第四,技术分析,评估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商业可行性和市场可行性;第五,制定发展计划,根据技术分析结果,制定科研成果转化的发展计划;第六,融资,获得发展所需资金;第七,产品研发,形成可商业化的
9、产品;第八,市场推广,开拓市场,宣传品牌,拓展消费群体;第九,技术改进,根据市场反馈,不断改进产品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第十,收获成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然而,许多高校在实际转化流程中,存在提前与企业商定协议的现象,还有部分科研成果在上报转化机构之前就已经获得了专利授权,不规范的流程运作也在无形中损害了部分高校和企业的声誉。图1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流程2.科研成果转化管理机制不健全(1)缺乏有效的科研合作机制。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需要多方面的广泛合作,包括校企之间、高校之间、学科之间等,其中最关键因素在于校企合作,由于校企合作的实质是将科研成果和实践需求对接,即充分利用企业,实现科
10、研成果的市场化3。然而,此目标的实现还面临诸多挑战:首先,124第 3 期王海龙,等: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大部分企业欠缺科研经验,无法把现实需要转化为科研需求,即无法准确向高校提出要求;其次,当前大部分高校堆积的科研成果,其本身并没有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自然也不存在现实应用价值,因而根本无法实现成果转化;再次,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大部分企业本身的生产运营并不需要大量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同时也欠缺顶端科技项目技术和经验,从而降低了与高校科研合作的兴趣。(2)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当前高校对科研人员的考核仍然以简单的量化形式实施。高校教师作为学校科研团队的核心,他们的职称和绩
11、效考核主要取决于其所参与的科研项目、出版书籍、发表论文数量等,这类看似科学的量化考核评价机制,虽能以更直观的形式带来工作效率的提升和更有说服力的判断,但忽视了对整个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4。基于此,高校科研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就会较少考虑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而更关注论文的发表数量、成果的鉴定结果,甚至容易在研究中偏向挑选容易获得成果的领域和“热门项目”来满足数量要求,而那些真正被市场和产业需要且更具挑战性和发展性的“困难项目”却很少在选择范围内,以降低研究质量和深度的方式追求他们心目中的荣誉和地位。(3)缺乏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受到外部干预的情况时有发生。据 中华人
12、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和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 等法律和文件规定,科研中的主要贡献人员获得奖励份额不低于奖励总额的50%,在实际中某些高校甚至规定要将80%以上的收入归于科研人员,但实际情况仍未得到有效改善,科研成果转化率也仍处于较低水平。这很可能与高校未能充分理解国家政策,未认识到科研成果与整个社会发展和高校自身建设有关,仍以传统思维指导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工作5。尤其是部分高校相较于科研成果转化,更注重高校自身权益,认为科研工作者应以教育事业为主、科研工作为辅。在这种理念加持下制定的收益分配政策,未把科研人员的收入与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益联系起来,也就意味着科研人
13、员即便能够成功转化科研成果,也只能得到来自于自己发明的部分收入,而仅需完成程序性工作的高校却能从中抽取收入。这种情况不但无法激发高校科研人员的内生动力,还会影响其从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3.科研成果转化环境缺乏外部支持(1)金融资本支持力度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缺乏金融资本支持是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金融资本作为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其是否充足将直接影响科研成果转化结果6。一方面,高校科研工作人员在技术和知识提升方面还存在发展空间,而金融资本的投入则可以有效加速这方面能力的提升。但是,这类投资的经济和时间成本都较高,但收益率不高,从而降低了金融资本的投入意愿。另一方面,科研项目投资
14、的风险性较高,这是金融资本投入科研成果转化的另一大障碍。传统的金融机构大多期望科研成果在市场上能够立竿见影,获得及时并且较高的回报,但是由于科研成果转化过程较为复杂,不可能及时回报,这就使金融机构不愿为科研成果转化投入充足资金。(2)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目前,我国在科研成果转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尚未实现系统性和完整性,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仍有待加强。从社会角度考量,社会支持和配合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但这些政策无法有效解决科研成果转化中的具体问题,例如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而这些关键因素的忽视也导致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与质量不达期望。从高校角度来看,2016年发布
15、的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若干规定 为高校部分领导干部提供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有利条件,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有领导干部敢于冒险参与,而高校领导人是科研的领军人才,持有众多大项目和优秀成果,其较低的参与度是科研成果转化的重大损失。125第 19 卷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3)无法适应市场环境变化。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使企业对科技成果的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而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却未跟上这种变化7。一方面,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速度远低于市场环境变化速度,原因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需要研究、设计、开发、测试、生产、销售等多个耗时步骤,而市场环境则是由人
16、口、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并不仅与技术相关。另一方面,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粒度也低于市场环境变化的粒度,尽管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时常追求完美,但市场环境变化的粒度却细得多,许多内容更是高校无法捕捉到的,导致产品与需求存在不完全匹配等问题。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民族进步和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因此,针对上文分析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提升科研成果转化专业水平、健全相关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和优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环境。1.提
17、升科研成果转化专业水平(1)培养科研成果转化复合型人才。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应充分重视复合型人才在转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积极探索构建科研成果转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多领域要求。从融合学科课程、实践实训、国际交流、科技创新等角度培养转化工作者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高校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比如支持到企业实习、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创新活动、开设跨学科实践课程等,以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为核心,协调各学科资源,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实施8。此外,高校还应构建完善的科研成果转化人才评价体系,以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要指标,
18、突出复合型人才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2)建立科研成果转化专业性机构。建立专业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构,必须从技术、经济、管理三方面入手。首先,在技术方面,需要具备两个关键要素:一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研发团队,能够积极发现科技成果的技术问题,并及时采取行动解决;二是具备完善的技术支撑,包括建立科技成果数据库、企业技术需求数据库、技术信息交流平台等9。其次,在经济方面,既需要有健全的金融体系,包括有能力为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以及从外部获得融资,还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和法规,能够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法律保护。最后,在管理方面,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招聘专业人员,设立专业的管理
19、部门,重点管理科研成果、人员配置、资金走向等。(3)规范科研成果转化合理性流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合理性流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许多不同的环节,从而影响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效果。因此,规范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合理性流程,以确保其正确、有效地实施是极为必要的。首先,建立适当的审核机制,以确保申请科研成果转化的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且能够全面、准确地审核申请转化的科研成果的内容。其次,制定完整的审批程序,对每一项申请转化的科研成果进行全面审查,以确保其具备合理性10。再次,健全有效的实施机制,以确保科研成果转化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例如,设立一个专门的负责转化科研成果的实施部门,定期检查
20、和评估转化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2.健全科研成果转化管理机制(1)健全科研成果转化合作机制。健全科研成果转化合作机制,主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和校政合作拓宽科研成果转化渠道,畅通科研成果转化障碍,不断推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一方面,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建立合作伙伴组织和机构,为科126第 3 期王海龙,等: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研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便利;加强对企业需求和技术的调研,利用更有针对性和准确性的方式了解企业科研技术需求;加强与企业的技术交流,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和利用科研成果11。另一方面,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可通
21、过发布相关鼓励政策和税收减免制度等措施,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对技术转移、创新等进行合理定价与认证,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2)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高校应尽快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科研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和条件。根据科研成果的质量和社会价值,给予科研人员有效的激励补贴。具体来说,高校可通过把法律规定的50%奖励份额提高到90%以上,甚至100%,并在此基础上额外增加奖金和补助金等。此外,改革当前高校评选模式是当务之急,必须从源头改变科研导向错误的问题,把科研数量标准改为以质量为重点的数量质量相结合标准,在评职称时充分考虑科研成果转化率,重视科研成果12。在实施
22、过程中,严格按照激励机制充分兑现承诺,防止科研人员产生心理落差,引起负面效果。(3)改革科研成果转化分配机制。改革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分配机制,即划分科研成果转化分配的类别,实施不同类别的转化分配方式。首先,对于可以直接开发应用的项目,高校应充分考虑研究者的贡献,调整分配比例,提高科研人员收益;对于可以进一步推动研究成果转化的项目,可以按照研究成果转化进度,采取分级补贴额度,激发高校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激励科研人员更多地投入科研创新,以实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大价值。其次,调整合作企业之间的收益分配比例,保证公平合理分配收益的前提下,有效利用企业资源,促进研究成果转化13。再次,学校和研究机构应
23、建立相关监督部门,实施有效的管理政策,加强研究成果转化的监督,防止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出现滥用行为,保障研究者、企业、学校等各方利益。3.优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环境(1)鼓励金融资本加大投入。鼓励金融资本投入科研成果转化,可以有效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经济效益。首先,政府应该提供有利的政策和支持措施,鼓励金融机构投资科研成果转化,为其设立有利的财政政策或税收政策。近年来,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大力鼓励金融资本投入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包括金融机构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的政策,让金融资本可以更好地参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科技发展。其次,金融机构应加大对
24、科研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建立专门的科研成果转化基金,以及创新的融资模式,如投资型基金、贷款型基金等,从而更好地支持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还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提供给合作高校进行低利率使用,由此不断提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力。(2)推动相关政策加速落实。我国始终把提升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置于重要地位,并出台多项政策以推动转化率提升,但相关政策的落实效果却并不到位。对此,首先应充分吃透政策,科研成果转化政策是涉及多领域、要求多方联动的政策,这对于高校管理者、科研工作者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充分学习新的知识,吃透政策的方方面面,才能为落实打好基础14。其次,高校的领导者要以身作则,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对于
25、国家支持的事项,要充分发挥参与精神,把自己的专业优势转化为造福社会的优秀成果。此外,还要有持之以恒的耐性,实施政策必须具有惯性。以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补贴政策为例,补贴发放情况要及时跟进,第一次发放往往没有问题,但后续发放是否也做到位,是否有延期现象,都应该加强监督管理。(3)提高市场变化适应能力。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应紧跟市场环境变化并及时做出调整,以增强高校科研市场竞争力。首先,高校科研团队必须加强与市场、行业前端领导者的沟通交流,开展市场研究和对接,以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127第 19 卷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并根据这些信息开展科研工作。同时,建立科研成果市场对接平台,以扩
26、大转化市场15。其次,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科研成果转化渠道,包括技术转移、技术合作、技术服务、技术创新等,提高转化成功率。再次,高校应积极与企业、产业园区等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产业化运用,并不断引导高校科研与市场接轨。参考文献1眭振南,王贞萍.科研成果转化评估 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2 封伟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3 朱秀丛.山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与对策分析 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4 贾雷坡,张志旻,唐隆华.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J.中国科学基金,2022,36(2
27、):309-315.5李玉清,许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 J.科技管理研究,2006(4):128-131.6 常旭华,李晓.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导模式、共性问题及对策分析 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8,40(5):519-527.7 勾晓红.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8(3):90-93.8 蒋文,谢清.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268(12):25-27.9 蒋兴华,谢惠加,马卫华.基于政策分析视角的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J.科技管理研究,2016,3
28、6(2):54-59.10 刘洋,韦文求,封春生,等.广东省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2):91-97.11范立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中国高等教育,2007,370(Z1):54-56.12 罗建,史敏,彭清辉,等.核心利益相关者认知差异视角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13):112-117.13赵扬.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监测常态化、信息化研究 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8(4):93-97.14王玲.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29、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5):265-268.15 李友生,李玉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J.中国高等教育,2005(23):26-27.16乔杉.高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J.中国高校科技,2017(S2):94-96.17程蕾,黄世朗,黄晓昀.新时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策分析 J.中国高校科技,2016,331(3):67-69.Research on the Ke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in Transform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Achievementsin UniversitiesWAN
30、G Hai-longa,ZHU Jia-haob(a.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School of Marxism,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866,China)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hinas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ies,transformation ofacadem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universitie
31、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However,in 2022,thetransformationrate of effective patent achievements in universities was only 3.9%,which was only 0.1%higher thanthat of 2020.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universities not only helps tostrengthen cooperation
32、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the industry,accelerate applic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findings,but also provides a superior resource allocation platform for talent cultivation.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key problems fac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33、 of academic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including insufficient level of professionalism,incomplete management mechanism,and lack of external environmental support.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also put forward.Keywords:academicresearchachievements;transformation;universities;key Problems;countermeasures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