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华鳖无公害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中华鳖是传统的滋补佳品,位列“八珍”,集营养、滋补、药用于一身,自古以来就被公认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医药保健上的珍品。随着中华鳖养殖业的发展,产量迅速提高,全国总产量已达10万吨,产值超20亿元,中华鳖养殖成了我国高效农业主要项目之一。为了规范中华鳖的养殖生产,提高中华鳖养殖产品的品质,让广大群众吃上放心鳖,促进中华鳖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根据《标准化法》、《标准化工作导则》、《浙江省标准化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参照国内外有关的生产规程资料和我们的科研、生产实践和实际检测数据,制定了中华鳖无公害养殖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中华鳖无公害养殖场地的选择、养殖过程中种、水、饵等要素的正确处理、病害防治及捕捞操作等技术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鳖无公害养殖。
2.引用规程
下列规程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本规程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下列规程被修改时,本规程也应进行相应的修改。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3095 空气二级标准要求
NY 5071—200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2001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生产环境要求
3.1水质要求 中华鳖无公害养殖的生产用水必须符合国家GB 11607渔业水质标准,具体见表1。
表1 中华鳖无公害养殖的生产用水质量标准
序号
项 目
标 准 值
1
PH值
6.5-8.5
2
非离子氨
≤0.02 mg/L
3
溶解氧
≥3 mg/L
4
硫化物
≤0.2 mg/L
5
色、臭、味
不得使中华鳖带有异色、异臭、异味
6
汞
≤0.0005 mg/L
7
镉
≤0.005 mg/L
8
铅
≤0.05 mg/L
9
铬
≤0.1 mg/L
10
铜
≤0.01 mg/L
11
锌
≤0.1 mg/L
12
镍
≤0.05 mg/L
13
砷
≤0.05 mg/L
14
氰化物
≤0.005 mg/L
15
氟化物(以F计)
≤1 mg/L
16
总大肠菌群
≤5000个/L
17
六六六(丙体)
≤0.002mg/L
18
石油类
≤0.05 mg/L
19
挥发性酚
≤0.005 mg/L
20
乐果
≤0.1 mg/L
21
甲基对硫磷
≤0.0005 mg/L
22
马拉硫磷
≤0.005 mg/L
23
DDT
≤0.001 mg/L
24
呋喃丹
≤0.01 mg/L
3.2空气要求
中华鳖无公害养殖生产空气中的各项污染限值应符合国家GB 3095空气二级标准要求。
具体见表2:
表2 中华鳖无公害养殖的生产空气中的各项污染限值
项 目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
浓度单位
二氧化硫
(SO2 )
年平均
日平均
小时平均
0.06
0.15
0.50
mg/m3
总悬浮颗粒物
(TSP)
年平均
日平均
0.20
0.30
mg/m3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年平均
日平均
0.10
0.15
mg/m3
氮氧化物
(NOX)
年平均
日平均
小时平均
0.05
0.10
0.15
mg/m3
氟化物
(F)
年平均
日平均
3.00
2.00
ug/m3
3.3鳖池要求
3.3.1水源 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
3.3.2环境 远离工业区,无大噪声,阳光充足。
3.3.3面积 温室池以10~50M2为宜;外池以500~3000 M2为宜。
3.3.4池深 温室池以0.8M为宜;外池以2.5M为宜。
3.3.5水深 温室池以0.5M为宜;外池以1.5~2M为宜。
3.3.6池埂坡比 温室池壁垂直,无坡度;外池坡比1:3左右。
3.3.7防逃设施 温室砖混结构,池壁光滑,池水与池壁上限距离大于0.2M;外池用铝板、PVC板、水泥板或砖墙等将四周围拦,要求表面光滑,围拦牢固,高出地面0.4M,埋入地下0.2M。
4.人工繁殖
4.1亲鳖培育
除了从野生中华鳖中挑选优质亲鳖外,主要采取自繁自育的方法。为了防止自繁鳖因性早熟、近亲繁殖、种质不佳而引起的苗种先天不足,如规格偏小、生长缓慢、疾病增多等情况,在选育亲鳖时必须做到:(1)不要在当年成鳖中挑选大规格的鳖留作亲鳖,应从刚孵出的稚鳖中挑选个大健壮的加以培养。(2)亲鳖雌、雄个体应来自不同区域。(3)亲鳖饲料应以鲜活饲料为主,如泥鳅、动物内脏、蔬菜、水果等。(4)冬眠时既要保持水体相对稳定,又要定期部分换水(换水时不能惊动太大),防止因溶氧不足、有害物质过多而发病、死亡。(5)定期进行水体消毒,改良水质。(6)翌年4月中、下旬,水温上升到18℃时,只要发现有亲鳖已结束冬眠,就应及时引食投饲,促进亲鳖体力恢复。
4.2人工孵化
(1)受精卵应选择个大、有光泽、受精点明显的。(2)受精卵的排放方式有三种:散式、塔式、层式。从管理和占用面积角度来讲,层式、塔式优于散式,一个散式可放100枚受精卵的箱子,层式可放300枚,塔式可放350枚。(3)孵化基质可用河沙、海绵等,海绵比河沙质轻易检查。(4)温度控制一般以28-30℃为宜,前期略高,后期略低。温度太低孵化时间太长,影响孵化率;温度太高又会影响后期生长。(5)空气湿度一般控制在80%左右(干、湿度相差2℃),基质沙子含水量7-8%,海绵手拧不出水为宜;并掌握宁干勿湿,前期略湿,后期略干。
5.人工养殖
5.1出壳后管理 鳖苗要求体质健壮、无伤、不带病。稚鳖刚出壳时还十分幼嫩,不宜立即入池,应先放在光滑的陶瓷或塑料盆中用清水暂养,并经常换水,及时清除脱落的脐带,12-24小时后,待稚鳖脐带完全脱落、收缩后,再放入暂养池养殖。入池前应彻底剔除脐带未收好的稚鳖,因为这种鳖本身质量差、易染病,如共养在一起,就会增加疾病传染的机会而得不偿失。在这个阶段无须投喂任何饲料。
5.2稚鳖暂养 有条件的可以暂养30-50天,稚鳖暂养密度一般为50-100只/M2,平均规格达25g以上后,按大小进行分养。
5.2.1注意保持中华鳖群体稳定的特性 在稳定的群体中如果再补入新的苗种,便会引起长达3-5天的激烈咬斗,不仅新投放的苗种不摄食,而且原有的群体也骚动不安,摄食量会突然下降,并极易引发疾病。因此,分批、分次进苗种是不可取的。
5.2.2入池前应进行常规消毒 入池前一般要求进行常规消毒,消毒时间5-10分钟,过长易互相撕咬、抓破,引起伤残。常用消毒药品及注意事项有:①高锰酸钾杀菌能力强,但刺激性大,浓度和时间控制不当会损伤皮肤,而且如水满过鳖体,易呛水,引起呼吸道烧伤。常用泼洒浓度为1mg/L,浸泡浓度为8 mg/L。 ②食盐和小苏打合剂既能杀细菌,又能杀霉菌,但鳖对食盐较敏感,安全浓度仅为1.1‰,所以使用时应仔细、谨慎。常用泼洒浓度为0.04%,浸泡浓度为0.4%。③龙胆紫(紫药水)有杀菌、收敛、愈合的作用,用1:100的3%紫药水消毒效果较好。④种苗专用消毒剂,如“护苗露”等。其它苗种消毒剂应按说明书规定使用。同一池的苗应为同一天出的苗。
5.2.3温室培育 温室养殖是打破鳖在常规条件下的冬眠习性,加速其生长的过程,是人工养鳖的重要环节。要求做到科学放养,合理投饲,改良水质,控制温度。具体操作如下表:
鳖种放养
日投喂量
池水调节
温度调节
规格
(克/只)
密度(只/ M2)
%(占体重)*
池水深度(M)
换 水(天/次)**
水 温(℃)
室温(℃)
5
80
3
0.15
15-20
30-32
32-34
50
40
2-3
0.20
15-20
30-32
32-34
100
30
2
0.30
7-10
30-32
32-34
200
20
1-2
0.50
7-10
30-32
32-34
*以1-2小时吃完为宜; **累计全部换一次的时间。
5.2.4室外养殖 室内养到6月中下旬,外界水温稳定在26℃以上时,即可移到室外进行养殖。养殖模式除了专养外还有许多模式,如:鱼鳖混养、螺鳖混养、龟鳖混养、虾鳖混养、菜鳖共养等。
具体放养方法如下表:
养殖模式
鱼鳖混养
螺鳖混养
龟鳖混养
虾鳖混养
专养
养殖品种
鱼
鳖
螺
鳖
龟
鳖
虾
鳖
鳖
养殖密度(v/mu)
800
600
2万
600
100
700
5万
60
800-1000
饲养管理方法与室内养殖基本相同。
6、饲料
使用人工配合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与鲜活饵料结合使用。鲜活饵料要求不霉变、不腐烂、无污染;人工配合饲料与添加剂必须符合农业部发布的NY 5072—2001《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要求。
7.鳖病防治
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防重于治”的原则。
7.1防病药物
防病药物必须符合农业部发布的NY 5071—2001《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要求,三证齐全。提倡生态防病,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建议多用生物渔药、中草药,少用抗菌素、抗生素,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或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药物。
7.2常用药物及使用方法
7.2.1水产养殖中常用的外用药及使用方法见表3:
表3 常用的外用渔药及使用方法表
序号
药物名称
使用方法
主要防治对象
常规用量10-6
1
硫酸铜(蓝矾、 胆矾、石胆)
浸浴
纤毛虫、鞭毛虫等寄生性原虫病
8—10(15-30分)
全池泼洒
纤毛虫、鞭毛虫等寄生性原虫病
0.5—0.7
2
甲醛(福尔马林)
浸浴
纤毛虫、鞭毛虫、贝尼登等寄生性原虫病
100(0.5—3小时)
全池泼洒
纤毛虫、水霉病、烂尾病等
10—30
3
敌百虫
全池泼洒
甲壳类、蠕虫等寄生虫病
0.3—0.5
4
漂白粉
全池泼洒
微生物疾病:如皮肤溃疡病、出血病等
1.0—2.0
5
二氯异氰尿酸钠
全池泼洒
微生物疾病:如皮肤溃疡病、出血病等
0.3—0.6
6
三氯异氰尿酸
全池泼洒
微生物疾病:如皮肤溃疡病、出血病等
0.1—0.5
7
二氧化氯
全池泼洒
微生物疾病:如皮肤溃疡病、出血病等
0.5—2.0
8
聚维酮碘
浸浴
预防病毒病:如出血病、传染性胰腺坏死病、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等
30
全池泼洒
细菌性烂鳃病、弧菌病、中华鳖腐皮病等
2.0—4.0
注:本表所推荐的常规用量,是指养殖水温在20℃—30℃,水质为中度硬水(总硬度50—90mg/L水体),PH值为中性,其余指标达GB11607标准时的渔药用量。
7.2.2水产增养殖中常用内服渔药及使用方法见表4:
表4 常用内服渔药及使用方法表
序号
药物名称
主要防治对象
常规用量(按体重计)mg/换水
使用时间
(d)
1
土霉素
肠炎病、弧菌病等
50—80
6—10
肠炎病及由立克次体或支原体引起的疾病
75—100
6—10
2
红霉素
细菌性疾病、链球菌病
50
5—7
3
诺氟沙星
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溃疡病等
20—50
3
4
盐酸环丙沙星
细菌性腐烂病、弧菌病、爱德华氏菌病等
15—20
5—7
5
磺胺嘧啶
腐皮病、肠炎病、链球菌病等
100
5
6
磺胺甲基异唑
肠炎病、爱德华氏菌病
100—200
5—7
7
磺胺间甲氧嘧啶
腐皮病、弧菌病
50—200
4—6
8
磺胺二甲异唑
腐皮病、弧菌病、疖疮病等
200—500
4—6
9
磺胺间二甲氧嘧啶
肠炎病、腐皮病
20—200
3—6
10
诺氟沙星(氟哌酸)
烂鳃病、肠炎病、细菌性出血病等
20—60
5—7
注:磺胺类药物需与甲氧苄氨嘧啶(TMP)同时使用,并且第一天药量加倍。
7.3常见病的防治
7.3.1水霉病:体表长灰白色絮状菌丝体,柔软而厚长,容易引起骚动。
防治方法:①水温渐渐提高到30℃左右。②0.4-0.5‰的食盐和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③30-40mg/L福尔马林全池泼洒。
7.3.2白斑病:初期为点状斑点,而后逐渐扩大形成斑块,在水中尤其明显,镜检可见菌丝体。防治方法:①用太阳光照射。②50-100 mg/L福尔马林全池泼洒。③10 mg/L漂白粉全池泼洒。④可使用成品特效药,如“白斑净”。
7.3.3白点病:体表出现白点,外突不明显,能成块揭起,出现洞穴,易引起稚鳖大量死亡。防治方法:①红霉素10 mg/L或土霉素15 mg/L全池泼洒。②庆大霉素15万IU/kg体重.天口服,6天一个疗程。③可使用成品特效药,如“白点消”。
7.3.4腐皮病:体表溃烂,有血水渗出,严重的四肢、头颈溃烂露出骨骼,最后死亡。防治方法:①先锋霉素或红霉素软膏涂抹患处。②口服鱼腥草、板兰根、金银花、野菊花等中草药60g/50kg体重.天,连用3-5天。③金霉素、链霉素10mg/L浸浴。④口服磺胺类药物2g/kg饲料.天,连用3-5天。
7.3.5穿孔病:背部点状坏死或穿孔达骨骼。防治方法:同腐皮病。也可用专用药品,如“穿孔灵”。
7.3.6钟形虫病:与水霉病相似,但钟形虫有分叉且颜色可随水色变化而变化。防治方法:①50mg/L福尔马林全池泼洒。②0.7mg/L硫酸锌全池泼洒。③用专用药品,如“纤虫光”。
7.3.7红底板病:腹甲、底板发红、发肿,甚至腐烂,露出骨板,拒食,反应迟钝。防治方法:①用1 mg/L“鳖净”浸洗后,肌肉注射15万国际单位抗菌素。②预防可服用板兰根、大黄、金银花、黄芩等中草药合剂和适量Vc、Ve,每个月用药7天。
7.3.8氨中毒:四肢、腹甲出血、溃烂或起水泡,浮出水面拔水,不能下水。防治方法:彻底换水。
附录1 常用渔药休药期见表5:
表5 常用渔药休药期
序 号
药 物 名 称
停药期(d)
1
敌百虫(90%晶体)
≥10
2
漂白粉
≥5
3
二氯异氰尿酸钠(有效氯55%)
≥7
4
三氯异氰尿酸(有效氯80%以上)
≥7
5
土霉素
≥30
6
磺胺间甲氧嘧啶及其钠盐
≥30
7
磺胺间甲氧嘧啶及磺胺增效剂的配合剂
≥30
8
磺胺间二甲氧嘧啶
≥42
附录2 主要禁用和限制使用药品见表6:
表6 主要禁用和限制使用药品表
名 称
禁 用 原 因
硝酸亚汞
毒性大,易造成蓄积,对人危害大
酸酸汞
毒性大,易造成蓄积,对人危害大
孔雀石绿
具致癌与致畸作用
六六六
高残毒
滴滴涕(DDT)
高残毒
磺胺脒(磺胺胍)
毒性较大
新霉素
毒性较大,对人体可引起不可逆的耳聋等
有机氯农药
高毒高残留
菊酯类农药
高毒
五氯酚钠
高毒高残留致死
呋喃唑酮
高残留
氯霉素
高残留
8捕捞与运输
8.1捕捞 温室养殖可常年捕捞,方法有带水捕捞和干池捕捞二种。如是部分捕捉,存池部分应进行常规消毒,防止疾病感染。室外养殖则在冬季一次干池捕捉。
8.2运输 用网袋装好后,再装专用木箱,然后用车、船、飞机运输。运输途中应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