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现实障碍及突破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7321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现实障碍及突破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现实障碍及突破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现实障碍及突破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12023 年/第 21 期/7 月“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现实障碍及突破路径吴学荣(长江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自“双高计划”提出以来,高职教育从规模扩张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提升我国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文章分析了“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面临的教师数量短缺、师资来源单一化、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和培训体系不健全等现实障碍,接着提出了规范“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构建师资来源多元化机制、提高教师校企合作实践技能、健全“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等突破路径,为新时代高职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支持。关键词“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现实障碍;突

2、破路径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2023.21.022ThePractical Obstacles andBreakthrough Paths of Double-qualifiedTeachers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ConstructionWU Xuerong(Changjiang Polytechnic,Wuhan,Hubei 430074)AbstractSince the double high Plan was put forward,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gra

3、dually shifted from scaleexpansion to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is an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actical obstacles faced by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qualified tea

4、chers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such as the shortage of teachers,the singlesource of teachers,the lack of enterprise practice of teachers and the unsound training system.Then it puts forward somebreakthroughapproaches,suchasstandardizingtheidentificationstandardofdouble-qualifiedteachers,constructing

5、themechanism of diversified sources of teachers,improving the practical skill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teachers,and carrying out the training of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so as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Keywordsdouble-

6、qualified;teacher teaching team;realistic obstacles;breakthrough path1“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现实障碍1.1“双师型”教师数量短缺参考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可知,国家级教师团队立项的标准是“双师型”教师数量在总量中占比超过 50%。据统计,2021 年全国高职专科学校专任教师规模达 57.0 万人,“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课教师中的占比为 59%,达到了占比过半的要求。尽管如今“双师型”教师数量逐渐增加,然而与目前职业教育的师资需求相比,教师数量仍存在较大缺口,已经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不利于实现

7、职业教育教学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1。1.2 师资来源单一化多样化的师资来源是高职院校完善“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结构、建立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联系、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国内开设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较少,师范生的整体规模未能达到预期标准,且此类师范生的毕业去向大多为中职学校。就目前“双师型”教师的师资来源看,大部分来自高校的毕业生,少部分从企事业单位调入,企业兼职教师占比不高。从学历构成上来看,教师学历多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占比较师资建设722023 年/第 21 期/7 月低。综上,高职院校师资来源具有单一化的特征,不利于提升教学水平,现阶段已经成为制约高职院校专业

8、发展的主要因素。采取多种途径拓宽师资来源渠道,改善师资队伍水平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内容。1.3 教师缺乏企业实践高职教师企业实践是提升教学水平的关键,也是强化高职院校专业与企业之间联系的重要桥梁。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在 2022 年印发的文件要求,职业院校教师要每年完成至少 1 个月的企业实践。然而仍有很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时间不足 30 天,或者受实践目的不明确、行政事务繁杂等诸多因素影响未能进入企业的关键领域,影响了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此外,还有一些“双师型”的教师质量名不副实,虽然在理论教学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核心素养缺乏,难以在实践教学中取得突破,使得相关专业的教

9、学质量降低,影响校企合作的有序开展。1.4 培训体系不健全根据 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高职院校应构建以提升专业技能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并且做好教职人员的培训工作,实现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目标2。同时,也需要完善“1+X”证书制度,重视开展针对全体教师的培训。分析目前的高职教师培训体系可知,职前、入职、职后的培训工作开展不理想,未能严格根据“双师制”做好教学培训与管理,使得培训主体不够多元化,影响高职教学的整体质量提升。现阶段,针对高职教师团队的培训内容多以讲座和理论授课为主,未能融入较多实践性的内容,使得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新时代“双师制”要求不匹配。此外,针对高职教师

10、“双师制”培训工作,也面临场地不足、规模不大、实训中心缺乏等多种问题,教学培训体系不健全问题尤为明显。2 突破“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现实障碍的路径2.1 规范“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是普通教师通过培训提升的方式转型成长起来的,水平不一,因此严格规范“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极为重要。教育部印发了 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对高职院校做好“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调整完善3。现阶段,安徽、重庆、福建等省份已经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并对高职院校中满足“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作出严格要

11、求。但是,在相关工作的具体执行阶段,仍存在认证方法不合理、认证期限不明确等诸多问题,影响“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构建质量。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全面把握通知要求,立足于当地高职院校实际,不断规范“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从顶层设计到细节落实,层层把关,对“双师型”教师的质量和数量做到严格要求,推动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2.2 构建师资来源多元化机制实现高职师资来源多元化,保持团队结构合理是基本要求,也是加快形成校企合作模式,提升高职教学整体水平的关键路径。从“双师型”师资来源看,高职院校应逐步健全“双师型”教师的准入制度,明确对“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素养要求,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

12、合来有效拓宽师资来源。一方面,加大从社会、行业企业的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一批学历水平高、实践经验足的专业技术人才来增加高职师资中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比例;另一方面,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践或者企业项目进校园等方式,培养和加强教师的“双师”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高级技师、能工巧匠等组成一支兼职师资队伍,作为“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有效补充。在促进教师来源多元化的工作中,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机制不合理,未能将“双师型”团队构建模式与考核机制统一起来。为解决以上问题,有关部门应注重对当前的考核评价机制进行创新,构建符合“双师型”教师的评聘制度和以能力为导向的考核体系

13、,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衡量“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的第一标准,突出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查,考核过程既要体现“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特点,又要体现对教师能力的综合性评价4。此外,高职院校可探索多元主体的“双师型”考核评价,除高职院校、教师、学生外,还可邀请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参与,多方联动强化综合评价,由此加快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双师型”教师考核方案。2.3 提高教师校企合作实践技能与以往的教学方式比较,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校企合作中的引导作用尤为关键,这也是落实产教融合、加快校企合作进程的重要保障措施。研究指出,校企合作共同体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需要构

14、建长效管理机制,对校企合作中的突出问题作出改进,并采取共同建设、共用资源、共同管理的新模式,有效地提升校企合作质量,确保“双师型”教师在团队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从具体实施来看,一是深化校企合732023 年/第 21 期/7 月作模式,校方与企业合作建设教师发展中心与实训基地,加快推进校企合作进程,并完善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方式的团队构建体系。二是健全双向流动、相互兼职的运行机制,吸引学历水平高、实践经验足的专业技术人才进入高职院校兼职,提升教师团队的实践能力,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补充。三是搭建信息化交流平台,为校企合作提供信息资源支持,并形成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表明,校企合作在“双师型”教学创

15、新团队培养中发挥的作用显著,根据高职院校实际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校企合作方式,由此实现互利共赢,加快形成双向流动局面。此外,政府可以给予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以奖励和政策支持,提高相关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在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方案落实中,有关人员需要对校企合作效果作出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合作方案进行动态化调整,使得教师团队建设策略与校企合作之间具有高度匹配性5。2.4 健全“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健全培训体系,做好“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工作,是夯实“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保障。首先,要明确“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培训任务,充分利用校内培训资源,做好“双师型”教师的职前、入职培训工作

16、,严格依据“双师制”做好日常教学培训与管理,加强对教师的师德素养、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的全面培训,促进高职教学团体的整体质量提升。其次,建议开展国家“工匠之师”为主题的创新团队培训活动,重视做好校外培训。研究指出,职业教育与外界产业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有关部门为提升职业教育水平,需要统筹现有资源,将最新技术与理念应用在团队建设工作中,由此保证高职教育团队具有创新性6。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高职院校与行业精英企业之间开展合作,形成信息通信技术职业教育产业联盟,并强化校企合作在团队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并且引入国外教育资源,通过教育合作,使得培训成果得到巩固。具体培训方案如下:一是利用现有资源与

17、课程,完成对教师团队的理论知识培训;二是聘请企业实践人才与一线工作人员入校培训,并引进企业优质的实践案例,为教师实训提供支持。例如,安徽某职业技术学院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入企参加实践活动,并积极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程,使得培训工作具有可行性,满足目前行业最新技术标准。三是高职院校与德国、美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合作,通过合作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双师型”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提升教育培训效果。在实践培训阶段,高职院校也需要立足实际制订符合教师发展的专业培训计划,有计划、分批次组织教师参加国外实训项目。3 结束语综上所述,“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还存在一些现实障碍,制约着高职教育的深入发

18、展。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高职院校着力构建师资来源多元化机制、提高教师校企合作实践技能、健全“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逐步建立起一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高职教育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 2021 年度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2021GA105)。参考文献1张翔.基于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的高职“双师型”教师可持续发展探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6):91-95.2谭敏,陈小丽,刘昭琴.“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探讨基于“双高计划”背景下J.黑龙江科学,2022,13(21):55-57.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教育部印发文件部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J.中国培训,2022(12):10-12.4闫冬.产教融合下法学“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及教学绩效提升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41):171-173.5董彦宗.基于“六棱核心能力”钻石模型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2(19):78-83.6武金鑫.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分析J.品位经典,2022(12):66-68,161.师资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