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道文化与陶瓷茶器引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6241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文化与陶瓷茶器引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道文化与陶瓷茶器引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茶文化是审美意识和审美实践的统一,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相互依存。道家和道教的思想境界追求贯穿于茶事、茶器活动中,构成了茶文化在造物意义上的道教特征。道家主要以“道”为核心。庄子指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否认事物存在着质和量的差异以及确定的界限,把道作为造物的最高哲理范畴。因此,道家思想对中国茶文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关键词:道文化;陶瓷茶器;茶文化中图分类号:J 5 2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 9 8 9 2(2 0 2 3)0 8 1 4 2(0 2)I n t r o d u c t i o n o f T a o i s t C u l t u r e a n

2、d C e r a mi c T e a Wa r e1 道家的自然观与茶文化道家关于自然万物起源的“水辅”“气化”与“道生”之思想文脉,直观、理性去探寻宇宙万物的起源和生成。老庄的道家自由观,就是与自然和谐共融,从“道”到“万物”之间的环节。和“道生万物”的自然哲学思想。茶文化包括思想、物质两个方面,思想贯彻在茶道文化内涵中,物质上的表现在茶器造物文化上。滋润万物的水是茶的母体,老子对水有很高的评价,认为“上善若水”,水利于万物的功能。尚水的品质是具有不争的品德,最接近“道”。认为水虽然是柔软的,但是可以攻坚克难,又可以清心等,关于水的论述还有很多。水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老子在道德经书中

3、多次提到水、甘露、江海、川谷等水的意象,以水为喻,水几乎承载了所有老子所要表达的美德。水是茶的物质载体,茶是水的进一步物质变化,是水润泽着道教的隐逸茶事文化。道家哲学中主张“五行”,道教认为五行运化而为气,气通则神畅。如“茶器为金、茶为木、泉为水,炭为火,灶为土”。所以,“烹炼水火”是一种“身气”的调节。道教认为“清静”是“道”之本性,以品茶修炼保持虚静,观照万物。唐代道士司马承祯认为“心为道之宇,虚静至极,则道居而慧生。”道为心之物,追求虚静是拂向道家所修炼的最高境界。道家特别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融。客观上茶生深山是绿色饮料,主观上道家“一琴一剑一杯茶”的修炼,感悟人生,以“心斋”“坐忘

4、”,向往神仙世界最好的体验。道教传说中的神仙世界中的丹丘子、黄山君、壶居士,据说为汉代仙人,爱好饮茶。唐诗里有:“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此三位仙人应当属于茶文化史上最早的道教人物。道教里叫神农的仙人,据传他品尝百草,发明了茶叶,茶叶还能治病的故事。神农食经里言:“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其实是说茶叶也是草药的一种类,用水泡茶喝能清心明目,提振精神。道教人士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饮茶、品茶是其重要持戒之一,由茶而产生的至心滋味。认为“茶水”也能养生、清心。于是才有了皎然的三碗便得道,卢仝的七碗茶,清风生两腋,俗仙归蓬莱的感悟。道士们还特别制作一些“仙茶甘露”来喝,因此,茶叶也成为道教

5、外丹服食炼养的部分之一。器物里放上适量茶叶加上水,放在炉上煮,和道士炼 王美仝(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鹰潭,3 3 5 0 0 0)A b s t r a c t:T e a c u l t u r e i s t h e u n i t y o f a e s t h e t i c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a n d a e s t h e t i c p r a c t i c e,a n d t h e i n t e r d e p e n d e n c e o f m a t e r i a l c u l t u r e a n d s p i r

6、i t u a l c u l t u r e.T h e p u r s u i t o f t h e i d e o l o g i c a l r e a l m o f T a o i s m a n d T a o i s m r u n s t h r o u g h t e a a f f a i r s a n d t e a w a r e a c t i v i t i e s,c o n s t i t u t i n g t h e T a o i s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e a c u l t u r e i

7、n t h e s e n s e o f c r e a t i o n.T a o i s m m a i n l y f o c u s e s o n T a o .Z h u a n g z i p o i n t e d o u t t h a t i n t e r m s o f T a o,t h i n g s a r e n e i t h e r n o b l e n o r c h e a p.H e d e n i e d t h a t t h e r e a r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q u a l i t y a n d q

8、 u a n t i t y,a s w e l l a s c e r t a i n b o u n d a r i e s,a n d r e g a r d e d T a o a s t h e h i g h e s t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 c a t e g o r y o f c r e a t i o n.T h e r e f o r e,T a o i s m h a s h a d a g r e a t i m p a c t o n C h i n e s e t e a c u l t u r e.K e y w o r d s:T

9、 a o i s m c u l t u r e;C e r a m i c t e a w a r e;T e a c u l t u r eWa n g Me i t o n g(J i a n g x i 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 e,Y i n g t a n,3 3 5 0 0 0)第 3 8 卷 第 1 5 6 期 2 0 2 3 年 0 8 月陶 瓷 研 究C e r a m i c S t u d i e sV o l.3 8 N o.1 5 6A u g u s t.2 0 2 3收稿日期:2 0 2 3-0 5-2 0 修订日期:2 0 2 3

10、-0 7-2 2作者信息:王美仝,江西省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 0 1 9 年度项目(一带一路视野下敦煌工艺美术教育研究),项目批准号:Y S 1 9 1 1 7,系列成果。1 4 3丹有异曲同工之妙。茶性和,和为茶之魂。道德经里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清和”也是古典美学很重要的范畴之一。道家认为人与自然界万物都是阴阳两气相两生,其性必然清和,将自己融于大自然中,追求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和美境界。水通过烧制形成的物理变化,加入茶叶浸泡而成为茶。如唐诗“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茶

11、性和,“和”也是道家哲学的重要思想境界,是“致清道和”的一种追求。2 道家茶器的造物观茶具的道家造物趋向。道家哲学里“道”与“器”的关系,道是器的造物思维,器是道的造物成果。跟儒家的文质合一不同,老庄的重质轻文则对后世的造物设计崇尚素朴,追求自然的审美风格产生重要影响。道家最终是追求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审美境界。茶事演绎具体过程以“道”的形而上意识,来彰显形而下的“器”实物和人的美学品位。如儒家重阳刚之美,道家尚阴柔之美,阳刚和阴柔的两种美学类型的追求是以艺术在审美意识物化于外,使客体的物境与主体的心境合一,儒家工艺的错彩镂金,道家工艺的平淡天真;都是一种以物境表达心境的追求。品茶

12、有境,于物境而言,有取境和构境的基本类型。道家强调个体生命的价值,顺其自然的个体性,独一无二的审美特点,发挥个体生命在造物上的自由地发挥,和“返朴归真”,的个性造物形态。庄子提出的“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向往和追求反真复性,崇尚天然质朴,实际上是把自然之美作为最高审美境界,在后世的设计实践中也多有体现。如宋代瓷器追求平淡素朴之美。从器型表面的装饰来看,宋瓷注重器物内在的质地素朴和青釉色之美。例如河南宝丰出土的汝瓷天青带托茶盏,釉色青中泛葱绿,追求自然静笃内敛的色彩,不喜好绚烂的色彩装饰茶具。道教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是指在造物观念上追求自然素朴的风格,不刻意去过分装饰,而造

13、成华而不实的外表。例如现代紫砂壶的绞胎工艺造型设计,一种通过色泥糅合,随形两无意识的泥彩变化,表现一种个体性和差异性,如造型装饰上不加人工雕琢的外观装饰的自然风格。道家以造物思想“大巧若拙”,追求自然手工朴素之美,大巧是因自然以成器,不讨精巧,故若拙。真正灵巧优美的东西应是不事修饰的。崇尚“绝圣弃智”的造物,就是不取智巧,随机随性的个性表达。例如现代一种没有过多修饰的手工拉坯茶器造型,变形扭曲的形状也被视为一种天工美。茶盏、茶壶留有手工捏塑触摸的痕迹或手印效果,工具制作的跳刀纹、刻划纹、凹凸纹等,不加过于修饰的人工自然美。3 道家茶器的设计观念道家反对在造物色彩上过于炫酷,穷极精巧繁缛的东西。

14、说“五色令人目盲”。古代陶瓷的釉色丰富多彩,一种是色彩艳丽的釉色:大红、大黄、大绿、鲜蓝;一种是色彩清新淡雅的釉色:青色、黑色、赭红、棕色等。清新淡雅的釉色会呈现一种素朴沉静之美,也是道家所追求的色彩艺术风格。不同釉色会令人产生不同的视觉心理感觉。道人斗茶喜用兔毫盏,宋苏东坡“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毛斑,打出春瓮鹅儿酒”,所描绘的道人用一种褐黑色盏,有窑变兔丝纹。如“建安所造黑盏,纹如兔毫。”例如现代也比较盛行饮茶用黑褐色的建窑黑釉碗、吉州窑黑釉木叶碗、耀州窑、龙泉窑的青釉壶,宜兴的紫陶壶、景德镇的青花、青釉壶、碗杯等。还有当代一种手工拉坯茶具造型,不加任何装饰,裸放入柴窑

15、烧制一种烟熏落灰的效果,具有“见素抱朴、道法自然”的独特审美创意。应该都属于道教人士茶事用品的色彩审美范畴。比如加彩的“鸡缸杯”、“祭红釉杯”等艳色的皇家用品,道教人士肯定不会用的。道教的茶神陆羽(唐代人)提出过青瓷茶器则益煎茶法,对这种色质如玉温润的青釉喜爱有加。庄子说:“道通为一”,万物既彼此依存又相互转化。道家饮茶讲究使用茶壶、茶瓯、盏、茶杯等器物组合成功能与审美的统一。道教人士喜欢带有托子和盖子的套杯饮茶,习惯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为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茶,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道教人士品茶不

16、讲究太多规矩,对茶具的造型也没有很高的要求,只是能实用、实惠就行了。但对茶具的色彩有一定的讲究,与道教的“清和”相协调,要求和道家的精神追求相一致。道教茶文化观与世俗热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认为带有功利心态来品茶会失眠。认为茶是一种天赐的琼浆仙露,饮了茶有精神,有力量来体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以及养生的抒怀和畅。参考文献 1 魏黎波.中国传统文化十讲 M.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1 9.2 孙燕明.陶瓷动物雕塑制作工艺 M.江西人民出版社,2 0 2 1.3 李朋主编.中国道教文化典故 M.天津古籍出版社,2 0 1 4.4 孙燕明,王美仝.陶瓷雕塑在道教文化中的具象表现 J .陶瓷科学与艺术,2 0 2 0,5 4(1 0):2 6-2 9.创作与评论/C r e a t i o n a n d C o mme n t a r y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